1928年,奉系北洋政府的統治呈現出風雨飄搖之勢,以新軍閥為代表北伐軍將以張作霖為代表的舊北洋軍隊為班底的安國軍打的節節敗退。可以說,彼時的北伐軍已將大刀架在張作霖的脖子上。雖說,當時張作霖尚有數十萬軍隊,但已士氣低迷,經不起一場大戰。
難道張作霖就要這樣泯滅了麼?顯然不可能!老謀深算的張作霖,早在入關之前便已想好了退路,那就是當情況有變時,率領奉軍重新撤回關外,大不了放棄「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大元帥」的身份,繼續當他的「東北王」。
這個時候,日本人站了出來,並主動找到張作霖,但,日本人並不是真的好心想幫助張作霖穩定局勢,而是想趁火打劫,逼迫張作霖訂賣國條約,掠奪中國利權。
然而,張作霖從來不是日本人的傀儡,相反的他是一個有強烈愛國心的中國人。最終惱羞成怒的日本人,謀劃了「皇姑屯事件」,炸毀了張作霖的專列,張作霖因此殞命。
縱觀張作霖的一生,從綠林響馬再到叱剎風雲的東北王、陸海空軍大元帥,這是傳奇的一生。但,張作霖的成功除了自身「硬體」夠強外,那七個與他結義兄弟更是居功至偉,若無他們7人便無後來的「東北王」!
張作霖的7個結義兄弟分別為——馬龍潭、吳俊升、馮德麟、湯玉麟、張景惠、孫烈臣、張作相。
那麼問題來了,在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後,他那7位結義兄弟都是什麼結局?
老大馬龍潭,忠貞愛國,1940年善終
馬龍譚出身軍人世家,文武雙全,喜好書法、槍械、騎射,是少有的儒將,60歲仍能騎馬出巡,日馳千裡。
1876年馬龍潭承襲雲騎尉世職,八國聯軍攻陷京城後,馬龍潭深感民族危亡說到:「大丈夫捨身報國,此其時也。」帶領數百人參加奉系部隊。民國初年,被授陸軍中將軍銜,就任東邊鎮守使,駐守鳳城。東邊一帶與朝接壤,日本人覬覦已久,馬龍潭剛柔兼施,經權並用,邊境得以安定。
不過由於馬龍潭這個人能力太強了,引發了自己結義兄弟張作霖的忌憚,雖說馬龍潭是自己大哥,可張作霖還是感受到深深地威脅,於是對其進行打壓。1920年,張作霖收了馬龍潭的軍權,改任文職及幕僚等工作。
「918」後,日寇企圖利用馬龍潭的名望收買人心,特別成立中滿自治會,並在未經馬龍潭本人的情況下擅自發出文告「委任」馬龍潭為自治會的會長。馬龍潭在得知這個事情後,拍案拒絕,甚至為表清白直接一頭撞在床頭上,撞的頭破血流,觀者無不觸動。1940年馬龍潭於四平寓所走完了傳奇的一生,時年84歲,東北哀慟,無數人自發前來為其弔唁。
老二吳俊升,與張作霖「同生共死」
吳俊升,有一個比較有趣的外號,因為說話結巴所以被人稱作「吳大舌頭」,但這並不阻止他成為奉系中的實權人物。
其出生於農民家庭,光緒六年入遼源捕盜營,被編入騎兵,歷任什長、哨官,光緒三十四年官至奉天后路巡防營統領、候補總兵,在當時與張作霖、馮德麟、馬龍潭四人同為奉天四大軍事重要人物。此外,吳俊升此人為人殘暴且愛貪圖私利,就任黑龍江督軍時,時常以權謀私,盤剝百姓。
但,吳俊升好就好在對張作霖忠心耿耿,基於這個原因,張作霖對他信任有加,委以黑龍江一省軍權,甚至對其盤剝百姓一類的劣行視而不見。
1928年,「皇姑屯事件」中,吳俊升也應了當初兄弟結拜時「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日」的誓言,與張作霖一同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當場斃命。
老三馮德麟,幾百年來南門出殯第一人
說起馮德麟,嚴格來說他是張作霖在綠林裡的前輩,畢竟張作霖算是馮德麟帶入的門,因此馮德麟在張作霖面前常以「前輩」的身份自居。
到了後來二人又同時被袁世凱任命為師長,所以在奉系早期,馮德麟的地位並不若於張作霖。雖說二人是義結金蘭的兄弟,但彼此心中都將對方當成了了潛在的對手。
不過後來只可馮德麟一時犯了渾,參與了張勳復闢,結果大家都知道啦,失敗了,馮德麟也被被捕入獄,最後還是靠張作霖多方走動,才將他給撈了出來。但,馮德麟也因此失去了軍權,只能擔任一些閒職,在後來下野投身實業。
1926年,因心臟病突發去世,時年59歲。張作霖基於兄弟情義,在馮德麟老家為其大肆舉辦喪事。而馮德麟也成了自明朝大將李成梁之後,幾百年間第一個從當地南門出殯之人。
老四湯玉麟,與張作霖「恩怨」最多的一個
湯玉麟這個人早年混跡綠林,還曾救過張作霖的性命,因此湯玉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還是張作霖的救命恩人與生死之交。
後來,張作霖與七個兄弟們都發達了,湯玉麟也變得驕橫跋扈,張作霖不得不對其進行打壓,以圖其能醒悟過來。但也因為張作霖的打壓,湯玉麟與張作霖之間產生了隔閡,還曾聯合馮德麟通電要求張作霖下野,結果當然是不了了之。
後來湯玉麟也參與張勳復闢一事,失敗後跑到了蒙古,經過張景惠等人勸說,張作霖不計前嫌與湯玉麟重歸於好,讓其回到奉軍中繼續掌兵,但他橫徵暴斂的性格也依舊沒改變。
到後來,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後,湯玉麟誓死抗日,拒做漢奸,1949年2月於天津病逝,時年78歲。
老五張景惠,兄弟八人中唯一一個漢奸
張作霖的五哥張景惠是他們兄弟八人中唯一當漢奸的人。當瀋陽淪陷後,他便公開投靠日本人,任偽滿洲國國務總理。抗戰勝利後,被蘇聯紅軍所俘,於1959年老死於戰犯所中。
不過,張景惠也算是有點良心,張作霖死後,遺體一直暫厝于帥府院子裡。918後東北為日寇佔據,張家人沒能歷史帶走張作霖的遺體,而日本人也沒想過將張作霖安葬,便將其遺體一直安放在寺廟中,一放就是六年。後來還是張景惠親自主持才將張作霖給下葬。
老六孫烈臣,張作霖的心腹愛將
孫烈臣,出生染匠世家,後來在張作霖手下任前路巡防營四營營長,隨張作霖四處徵討期間屢立戰功,是張作霖最信任的心腹幹將之一。
辛亥革命後張作霖擔任二十七師師長,孫烈臣則任第五十四旅旅長,直奉大戰期間更是戰功顯赫,張作霖任其為陸軍總部參謀總長,可見張作霖對他的這個六哥孫烈臣十分信任。
在任期間,孫烈臣重組軍隊、興辦軍校、籌建空軍,建立東北第一家兵工廠。但也因為勞累過度,患上了重病,1924年,年僅52歲便離開了人世,張作霖抱著他的遺體痛哭,他也成了張作霖兄弟中第一個離世的人。
老八張作相,扶持張作霖之子張學良上位
老八張作相,一直被人當成張作霖的親兄弟。其實不然,他們名字上只是一個巧合,張作相出生於錦州府與張作霖不同宗也不同族,他們只是義結金蘭的把兄弟,卻親過親兄弟!
其與張作霖同出身綠林,與張作霖投清盛京將軍增祺,任巡防隊第一營管帶。後來張作霖發達了任二十七師師長時,張作霖任二十七師下轄炮兵團團長,後改任第五十四旅旅長、代理第二十七師師長,之後又先後擔任東三省巡閱使署總參謀長兼衛隊旅旅長、奉天警備總司令等職。
皇姑屯事件後,張作相被推選為東三省保安總司令,但其堅辭不受,轉而推薦自己義兄張作霖之子張學良,自己甘居副職輔佐張學良。918後,張作相對於日本人的高官厚祿嚴詞拒絕,於1949年病逝天津。
總的來說,張作霖兄弟八人,下場各異,出過愛國者,也出過漢奸,但誰都不可否認他們兄弟之間的深厚情誼,若非兄弟齊心,張作霖也不可能從綠林響馬到叱剎風雲的「東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