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工信部發布了2020年上半年通信業經濟運行情況。報告顯示,截止今年6月底,我國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的行動電話用戶總數達15.95億戶,移動網際網路累計流量達754億GB,我國人均月流量達到10.14GB。可見,在網際網路時代之下,用戶對流量需求已是越來越大。
不可否認,在這個「流量」為王的大環境下,流量似乎等同於快樂,流量越多快樂就越大,但大多數人的「快樂「卻都被昂貴的流量費給圈住了,而筆者也是時常都會聽到身邊的朋友在抱怨流量費太貴了。不過,今日有消息稱,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分別推出了19元/月包含200GB流量的低價大流量卡。
據C114通信網報導稱,中國聯通和電信近日在各個線上渠道都在瘋狂推廣它們的「花卡」和「星卡」。所謂的花卡指的是,中國移動新推出的19元/月包含200GB流量的低價大流量卡,而星卡則歸屬於中國電信,所包含的流量和需要費用與移動一樣。從價格和所包含的流量來看,對絕大多數用戶來說,這兩種流量卡就極具吸引力。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僅僅看價格還是非常划算的,但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因為,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數的低價流量卡均為定向流量,只能在規定的幾款應用中使用,如果超過限定用戶就需要額外付費。而中國移動的「花卡」也是如此,該套餐中限定的應用主要集中在阿里系、頭條系和百度系,如果增加騰訊系應用就需要單獨付費,其中就包括我們每個人每天都要用到的微信。
因此,不少網友也紛紛表示「低價大流量卡套餐外看上去包含了上百兆流量,但實際上能適用的軟體也就那麼幾個」、「搞定向流量無可厚非,但最要命也是屬於定向流量的,APP當中的廣告卻需要使用通用流量,實在是弄不明白運營商為什麼要這樣」、「低價大流量卡套餐外的流量是1元/1GB,不用就不花錢,但沒有通用流量就意味著,使用低價大流量卡額外付費是必然的,想來想去都是套路「……
目前,在市面上最常見的手機流量可分為正規卡和非正規卡,前者多指運營商旗下的大流量卡,包含流量和通話分鐘數,而後者則指物聯卡/純流量卡,只能用流量上網,沒有語音通話及簡訊功能。但無論是選擇哪一種,在購卡前我們都應該弄清楚流量單價再下單,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數據推算可知,目前流量單價在4.2元/GB,如果套餐內的流量大幅度低於流量平均單價,那麼這種流量卡很可能就是定向使用的。
另外,在教大家一個選擇適合自己流量套餐的方法。首先我們需要弄清楚自己的月均流量使用量,然後在此基礎上擴大1倍左右,並按照當前的流量單價計算費用,如果總費用增長僅在0.5倍左右,甚至更低,那這樣的套餐就值得買。
總而言之,低價大流量卡多為定向流量卡,移動的花卡和電信的星卡也是一樣,所以在選擇前一定要先弄清楚流量使用範圍。那麼,你會選擇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分別推出的19元/月包含200GB流量的低價大流量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