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電是如何產生的?為什麼有的科學家稱閃電是來源於宇宙

2021-01-08 宇宙的狂想曲

自班傑明·富蘭克林在暴風中升起他的風箏驗證閃電現象已經250多年了,科學家們仍然對這耀眼的、有時甚至是致命的閃電現象後面的基本物理因素而迷惑。甚至可以說,科學家對宇宙中星體爆炸的了解都要比對閃電了解得多。

閃電是如何產生的?傳統的解釋是閃電就是儲存在電場中的電荷放電。在雷雨雲中,冰粒子相互碰撞形成電場。大部分電荷帶負電,幾千米以下的地面產生正電。最終,兩者之間的空氣成為電離空氣,並傳導電荷,或者從雲層到雲層,或者從雲層到地面,從而形成閃電。

但是這樣的解釋有一個缺陷。空氣只會在大約2500千伏/米的電場中自然離子化。幾百年來,人們用風箏、氣球和飛機等危險的測量方法測量了許多雷雨雲中的電場。然而,沒有人曾經發現過雷雨雲中有強烈到足以使空氣電離的電場。被發現的電場的強度通常在100千伏/米至400千伏/米之間,還不到形成電離空氣所需強度的十分之一。

那麼閃電是由什麼引起的呢?科學家漸漸把眼光投向了13年前俄羅斯科學家提出的一個理論:引起閃電的是來自太空的轟擊地球的高能粒子。這些宇宙高能粒子流被稱為宇宙射線,它們是太陽耀斑和遠古星球爆炸後留下的殘餘物。每平方千米的地球大氣層每秒鐘就受到數以千計的宇宙射線的轟擊,其中許多宇宙射線跨越了星際距離。

1992年,俄羅斯P.N.列別捷夫物理研究所的亞歷克斯·古列維奇提出了宇宙射線可以催生閃電的理論。當宇宙射線撞擊地球大氣層時,它可能擊中空氣分子,使其變成離子,從而產生極為高能的電子。在接近暴雨雲的電場,這樣的高能電子可能被加速到接近光速的程度,然後擊中其他空氣分子並使它們離子化,如此通過連鎖反應,產生越來越多的電子。不斷大量湧現的電子使空氣電離,導致電荷流動。古列維奇稱之為「逃逸崩潰」。這個推測最初被人們認為是標新立異的,但現在卻成為主流的解釋。

逃逸崩潰在開始時所需要的電場強度相對弱得多——大約300千伏/米,大致相當於通常在暴雨雲中測得的電場強度。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移動的粒子發射出高能和射線,比如X射線和伽馬射線,這為檢驗上述理論提供了一個證據。2001年,美國新墨西哥採礦和技術學院的查利·穆爾及其同事們在記錄一次閃電所發出的X射線時,發現了逃逸崩潰的第一個直接證據。2002年,繼穆爾的報告之後,佛羅裡達州國際閃電研究和測試中心聯合主任馬丁·烏曼及其同事們開始用一個X射線探測器觀察他們用火箭製造的閃電。令他們驚訝的是,在2002年夏天捕捉到的37次閃電中,有31次釋放X射線。

通過最新的研究,科學家認為宇宙高能粒子束以相當的速度闖入大氣並激發出一些電子,而這些電子又會去激發其他的分子放出更多的電子,最後達到連鎖反應的目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閃電發生雲層所需要積聚的電能只是原來科學家預估的1/10。

儘管研究人員目前已確信導致閃電的原因是某種逃逸崩潰,而間接證據是,逃逸崩潰可能由在雲層之上的宇宙射線引起。但是迄今為止,他們還不能肯定逃逸崩潰都是由宇宙射線引起的。如果研究人員要證明閃電和由宇宙射線引起的離子噴湧來源相同,那麼他們就需要找到更加確鑿的證據。

相關焦點

  • 閃電中的異類——球狀閃電!
    球狀閃電是一種比較罕見的自然現象,它看似一個球形的閃電球,並因此而得名。球狀閃電行蹤飄忽不定,沒有任何規律可言,但是其威力巨大,一般會在碰到障礙物後爆炸消失。人們關於球狀閃電的研究已經持續了數個世紀,但一直沒有實質性的進展,因為球狀閃電似乎跟閃電的特性沒有多少想通的地方。關於球狀閃電,雖然沒有蓋棺定論,但科學家們已經有所推測!
  • 人會被閃電擊中,魚為什麼不會被閃電電死?科學家告訴你答案
    我們知道,大海中經常會發生大風暴,也經常會看到有閃電打入海中。那麼,海中的魚會不會被閃電電死呢?據科學家計算,一道普通閃電通常帶有2.5億焦耳的能量,也就是70度電。而超級閃電更是恐怖,其電力比普通閃電還強100倍,約是7000度電。如此恐怖的電力打入海中,會不會電死很多魚?對此,科學家給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答案,一條魚都打不死,最多就只能電暈幾條魚而已。這是為什麼呢?
  • 科學家提出以閃電作為武器的想法,它的原理並不複雜
    事實上,在1960年代,有一些科學家就曾提出,使用閃電作為武器。這個想法到底要如何實現,我們首先要了解閃電的原理。 不過,關於雲是如何獲得這些電荷的,科學家目前還沒有統一的認識,但是下面這一說法可以提供合理的解釋。 地球存在著一個巨大的水循環,地球表面的水會蒸,然後在高空中低溫下凝結成小水滴或小冰晶。隨著這個水循環的繼續,正在上升的小水滴可能與其它正在冷凝的水發生碰撞,而正是這些碰撞導致電子被不斷擊落,發生電荷分離。
  • 人類是否能利用閃電?一道閃電能產生多少度電?
    有的人說一個閃電的能量是北京市兩年的用電量,也有人說如果能夠收集閃電,人類的能源短缺問題將得到解決,但是這些都是不靠譜的謠言。 5500攝氏度,也就是等於太陽表面溫度的3~5倍,閃電的超高溫度會讓沿途的空氣急劇膨脹,空氣快速移動產生波浪並發出驚天動地的雷聲。
  • 科學家證實,超級閃電是真實存在的,它比普通閃電亮了一千倍
    研究人員還發現,超級閃電的形成與普通閃電有所不同。一般來說,當雲層底部的電荷和地表電荷產生的電場足夠強時,它們就會發生相互作用,形成一道閃電。在大多數情況下,雲層底部是帶負電荷的,而地表則由於雲層的影響帶上了正電荷。但是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雲層底部會帶正電荷,這時候形成的閃電就是「超級閃電」。
  • 為什麼火山爆發時伴有閃電?
    想像一下,在蔚藍的天空下,一陣隆隆的雷鳴聲,閃電穿過空氣,向各個方向蔓延。所有這些都是在活火山噴發並噴出熔巖之後才開始發生的,好像是連鎖反應一樣!這看起來像是一部上映的災難片電影中的場景,但它也可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生!問題是……閃電和火山噴發有關係嗎?如果是這樣,為什麼呢?
  • 木星發生藍色閃電,像「精靈」在跳舞,威力是地球閃電的上萬倍!
    在炎熱的夏季總是伴隨著強烈的暴雨,當暴雨傾盆而下的時候,也會伴隨著數道閃電,閃電是地球上常見的自然現象,其他的星球也會出現暴雨和閃電嗎?實際上閃電並不是地球的專屬,在八大行星中,雖然只有水星是沒有閃電現象的,但是其他的7顆行星都會產生閃電。
  • 一道閃電能產生多少度電?人類能否利用閃電?
    有的人說一個閃電的能量是北京市兩年的用電量,也有人說如果能夠收集閃電,人類的能源短缺問題將會得到解決,但是這些統統都是不靠譜的謠言。一道閃電的長度從幾百米到幾千米不等,閃電電弧的寬度一般不超過20釐米,所以瘦成一道閃電還真的挺瘦的,閃電的溫度,從17000攝氏度到28000攝氏度不等,太陽表面溫度大約是5500攝氏度,也就是等於太陽表面溫度的3~5倍,閃電的極度高溫會讓沿途空氣劇烈膨脹,空氣迅速移動形成波浪並發出驚天動地的雷聲。
  • 球形閃電的自述
    宇宙特殊現象研究群微信公眾號屋外雷雨交加,在「轟隆」一聲響雷過後,我從遠處「滾」來。我是球形閃電,也叫球形雷,是閃電家族中的一員――線狀閃電是我姐姐,帶狀閃電是我妹妹,聯珠狀閃電是我哥哥,我就是那個頑皮的弟弟。我一般在強雷雨天氣跟隨著哥哥姐姐們露面,不過他們經常出現,我是偶爾現身,神秘兮兮。大家之所以稱我為「球形閃電」,是因為大多時候我為圓球形,直徑約為25釐米,偶爾也呈梨形、啞鈴形等。
  • 為什麼會下雨/打雷/閃電?
    就趁機給小朋友科譜了一下為什麼會下雨?又為什麼會打雷?哪裡來的閃電?剛剛又找了一下資料,比較簡單易懂的那種,可以給小朋友一起科譜學習下吧!為什麼會下雨?陸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發變成水蒸氣,水蒸氣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後遇冷液化成小水滴。
  • 《閃電俠》閃電紀元終於結束,逆閃電家族即將建立!
    更為關鍵的問題是,唯有逆閃電知道閃電俠所尋求的真相,那就是如何擊敗新反派悖論?為了拯救這個世界,閃電俠被迫選擇了和逆閃電進行合作,而他們兩個人卻在另一個問題上產生的巨大的分歧。逆閃電的想法是利用閃電權杖再一次將悖論擊敗,而這次他將不再在手下留情,而閃電俠卻阻止了他的這種想法,因為他認為應該拯救悖論,而不是將其徹底消滅。
  • 超級閃電的能量有多強?普通閃電在它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根據1977年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這項研究中的閃電數據是來自於船帆座衛星的觀測,該衛星於1969年發射,用於探測太空核爆炸,一直運行到1979年),於是超級閃電最開始被描述為「比普通閃電強度高出100倍以上」的閃電,這就是我們起初對於超級閃電的認知。超級閃電是如何產生的呢?
  • 菲律賓塔爾火山突然爆發,其壯觀的閃電是如何形成的?
    宇宙中的每一個原子,包括大氣中的原子都是由一個帶正電的原子核和一大堆帶負電的電子組成。雖然我們通常認為原子是中性的,電子的數量等於原子核中質子的數量,但也有特殊情況。因為,有些原子很樂意被電離,它要麼得到一個電子,要麼失去一個(或兩個,或三個)電子。
  • 委內瑞拉上空的勁爆閃電賞析!
    有的將其與沼澤溼地釋放出的甲烷聯繫起來。科學家認為,持續風暴產生對流臭氧層,閃電的多彩斑斕則可能是空氣中不同類型的原子造成的。但無論如何,委內瑞拉人對這一奇觀都引以為傲。風暴是夜間為當地漁民導航的天然燈塔。偶爾,這一景象也會消停數周,尤其是2010年曾頻頻停止。當地人擔心這是由於過度依賴水力發電而導致的嚴重乾旱所造成的。
  • 罕見的球狀閃電,球狀閃電是什麼?
    球狀閃電的運動方式也多樣,大多數的報告中指出球狀閃電的運動蹤跡是不確定的,有時會沿著地面平穩運動,有時會從空中誕生並急速下墜,可穿透玻璃進入室內,更有報告中指出,在空中飛行的客機也遭遇過一次球狀閃電。具體報告如下,寫這篇報告的作者當時正坐在那架飛機中,飛機在飛行途中突遇雷暴天氣,隨著一道明亮的閃電划過,伴隨著巨大的聲響,在飛機機艙裡突兀地出現了一顆明亮的球體,發著耀眼奪目的光芒,它在移動,距離作者最近時僅半米,溫度不算太高(對於球狀閃電,有的溫度極高,有的卻需要靠得很近才能感受到熱量),隨後球狀閃電透過機艙伴隨著一聲聲響逃了出去,因此才有了目睹此事件的作者寫了那篇報告,並刊登在1969
  • 閃電是如何形成的,球形閃電是什麼?看完你就知道了
    閃電是如何形成的,球形閃電是什麼?看完你就知道了閃電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自然現象,尤其是在雷雨交加的夜晚,一道閃電橫空划過,瞬間照亮整片大地,但是見了這麼多的閃電,你知道閃電是如何形成的嗎?那球形閃電又是什麼?3d動畫解釋原理!
  • 與地震波賽跑的科學家,從閃電獲得靈感,發現更靈敏的監測方法
    眾所周知,當閃電在天空中出現時,我們都是先看到閃電的光,間隔一段時間後(即使這段時間非常短),我們才能聽到「轟隆隆」的雷聲。這是因為聲音傳播的速度(340米/秒)比光速(30萬公裡/秒)要慢得多。我們幾乎可以忽略閃電的光傳播的時間,因此,只要我們從看到閃電的那一瞬間按下計時器,直到聽到雷聲停止計時,我們就能計算出閃電離我們的距離有多遠了。
  • 現實生活中為什麼先閃電後聽雷聲?閃電又有哪些特點呢?
    眾所周知,大自然的天氣狀況,是變化無常的,有的時候是晴天,有的時候是多雲,有的時候是下雨。每到下雨的時候總會好奇為什麼會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光的傳播速度比聲音的傳播速度快。光的速度是 8000 萬米每秒,是人類已知的最快速度,聲音的速度分條件來算,空氣中最慢,然後是液態,其次是固態。
  • 最長閃電破紀錄!一道閃電究竟有多少度電?
    WMO同時還公布了持續時間最久的閃電:2019年3月4日阿根廷北部,這道閃電持續了驚人的16.73秒。橫向跨度最長和持續時間最久的閃電 |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這些「巨型閃電」的極端數據已超越傳統基站觀測範圍,它們到底是如何測量得到的?
  • 閃電是如何形成的,球形閃電是什麼?看完就知道了
    閃電是如何形成的,球形閃電是什麼?看完就知道了在下雨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會伴隨著閃電,當閃電來臨時,天空會出現許多裂痕,就像天空被裂開了一樣,而且閃電過後往往還伴隨著打雷,曾經美國中部就出現了有史以來最大的閃電,場面非常壯觀,那麼閃電是如何形成的,球形閃電是什麼?3D動畫下解釋原理!閃電是雲與雲之間、雲與地之間或者雲體內各部位之間的強烈放電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