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不說36、不提73、不講84」啥意思?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2020-12-14 葉三說

農村俗語:「不說36、不提73、不講84」啥意思?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莊子曾言道:「睡下可起,為生,不可起,為死。如此,是大恐怖」,自呱呱落地之始,死亡便伴隨著人的成長直到最後迎接死亡,儘管這一過程是必然,但大多數人是無法接受的。所以對於生死間,古人有很多感悟。比如今天要介紹的這句農村俗語:「不說36、不提73、不講84」便與此有關,到底是什麼意思?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不說36

在現代社會,處在36歲的人們依然在社會中苦苦掙扎,大多數的人都處在一個高不成低不就的階段,不管是經濟實力還是樣貌體態,在老人眼中,你依然是一個年輕人,可是在古代,36歲擁有著特別的意義。

在古人看來,對於大多數人36歲將是人之一生中的第3個本命年,在這個本命年裡絕非會有好事發生,將是一個災難的年份。歷史上就有很多名人死在這個年齡階段,比如江東的周郎,再有馬良、龐統等人,他們都是在36歲去世的。

以前在農村的時候,每當咱們說了什麼不吉利的話語,大人們總是讓我們小孩子「呸呸呸……」,將不吉利的語言吐出去,故而此處不說36也有此含義。既然這一年是災年,那麼得過且過,能過就過,千萬不要在此有所糾結,所謂關心則亂,越想著在36歲裡求存,反而越容易遭逢劫難。

不提73、不講84

老話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普通人能活到這兩個階段已經相當高壽了,要知道孔子和孟子兩位大聖人一個是在73歲去世,另一個則是在84歲去世,古人覺得連聖人都躲不過這兩個歲數,那麼普通人又如何能夠活得下去?此處倒不是說普通老百姓被這些規矩所束縛,雖說遵從古人向來是國人的優良傳統。

但這並不代表著我們一味的要低於古人曾經到達過的界限,沒有誰不想活過百歲的,所以這裡就有了「不說七十三、不講八十四」說法。就是為了逃避冥冥之中的命數,不把自己的真實年齡說出來,那麼閻王爺可能會因為平常管的人太多而顧不上自己,存在著那麼一兩條漏網之魚,讓自己能夠輕輕鬆鬆活過這兩個年齡大限。

這種鬼神之說當然是不可信的,但奈何很多老人就信這一套,你和他們掰扯道理的時候,他們還會義正言辭的告訴你,既然大家都會用科學的生活方式,那為什麼能活過八十四歲的終究還是少數呢?所以說主要還是閻王爺管的太多偶爾會存在一兩條漏網之魚,做人就是要低調,想要活的久更是如此。

除此之外,在很多地方還有「100歲要藏」的講究,藏自然不是說要把人給藏起來,而是把自己的真實年齡給藏起來。鄰裡他鄉的若是有人能長壽那都是大家喜聞樂道之事,而若是自己家族裡有一位老人能夠活過百歲,那更是家裡人人驕傲不已的事情。

然而在一些地方,老人覺得自己活得歲數太久會給會分掉後代子孫的福運,帶來不好的影響。因為人們下意識地覺得好運不能都讓你一家給佔了,凡事都要說講究一個平衡,所以若是閻王爺發現你已經100歲了,那麼就會相應地減少一些後代子孫的福運,這當然不是老人希望看到,因此很多地方在問及真實年齡時,都會用虛假的年歲來代替自己已經超過100歲的事實。既為自己考慮,也為後代子孫著想。

最後農村俗語「不說36、不提73、不講84」就介紹到這裡,很多時候古人留下來關於做人做事的道理都在乎一個心意,希望的都是最好的結果,可能在咱們今人看來有些愚昧無知,但不妨礙他的初衷是好的,您說呢?

相關焦點

  • 俗語,「36歲不提,73歲不說,84歲不講,100歲要藏」,啥意思?
    在農村地區,一直都有一些奇妙而有趣的俗語在流傳著,這讓人倍感興趣的時候,也滋生出了想要了解的興趣。在前段時間,小編回到了農村的老鄉,就聽到了這麼一句農村老話,"36歲不提,73歲不說,84歲不講,100歲要藏,"這種關於數字的農村老話,乍聽之下是倍感神秘,相信各位朋友們也有些好奇。
  • 農村老話:36不提,73不說,84不講,100歲要藏,啥意思
    每個地區都有一些獨特的風俗習慣,這些風俗習慣大多是從古代開始通過各種俗語、老話口口相傳下來,慢慢的形成了習慣。今天我們要來了解的這句俗語「36不提,73不說,84不講,100歲要藏」,說的就是關於歲數的話題,一起來看看吧!
  • 農村老話:36不說,73不講,84不提,100歲要藏,說的是啥意思?
    在傳統的歷史文化中,特別是在農村,有許多事情是要避諱的,其實人們的動機和出發點都是樸素善良友好的,都是希望人的一生能夠諸事吉祥如意,平安健康長壽。而在人的年齡上,農村有句老話:「36不說,73不講,84不提,100歲要藏」,究竟說的是啥意思?是什麼道理呢?
  • 農村老話:36不提,73不說,84不講,100要藏,是什麼意思?
    在過去農村,老人在過壽日的時候經常說:「36不提,73不說,84不講,100要藏」,當初我不知道這4個數字代表什麼,後經過請教,終於明白這四個數字其實是概括了一個人四個主要人生階段。咱們先說說「36不提」是什麼意思?古人認為「九」是最大的一位數,也就是「頂頭數」。比如九五至尊、九九歸一、九州方圓等。古人認為在「逢九」的歲數時要格外注意,因為數字走到頭會有回落的過程,也就是說「逢九」是一個轉折點。
  • 農村俗語:「人到36不提,過了73不說」,是個什麼講究?
    「八十四不講,一百歲要藏」,很多時候我們都不能理解,這些俗語到底是為什麼就這麼篤定自己講的是正確的,其實這只是人們心中的一種構想罷了,是人們在很多時候不能講出來其科學依據的一種經驗之談。因為在古人的眼中,84歲是老人家的 一道坎,過不過的去十分難說,一百歲就更是稀奇了,即使你高壽100也要謙虛。同理,農村還有一句俗語:"人到36不提,過了73不說「,這說的是什麼道理呢?為什麼三十六歲的年紀不能提?又為何七十三歲的人就不能說?
  • 農村老話:36不提,73不說,84不講,100歲要藏,是什麼意思?
    就像題主所說的這道題目,如此多的數字,背後是不提、不說、不講、要藏。外行人肯定是看不懂,但是長年累月生活在農村的人卻是一看就明白了。我們來逐條解釋一下。首先是36不提,這裡的「提」字指的是大操大辦,也就是說,人到了36歲,正在奮鬥的好年紀,不要去給自己操辦什麼紀念,以免引來災禍。
  • 4個年齡有講究,36不提,73不說84不講,100要藏,這是啥原因?
    但是一些關於年齡的俗語還是遺留了下來,今天想跟大家一起分享的這句話是「36不提,73不說,84不講,100要藏。」很多人不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我就來給大家講一講。首先是「36不提」,在這裡首先要給大家科普一個小常識,古人將奇數認為是陽數,代表對應著人的壽命,而9這個最大的奇數也就是最大的陽數,大家應該都聽過九九歸一這個說法,古人普遍將9認為是萬物的極限。所以也特別的忌諱年齡中帶「9」。那這裡你可能會說36和9有什麼關係呢?其實還有一句話叫做「明9不可怕,暗9大過天。」
  • 農村老話:36不提,73不說,84不講,100歲要藏,忌諱的是什麼?
    其實這句話中講到的數字都是年齡,這是農村比較常見的一句老話了,講的是各個特殊的年齡需要注意的地方,下面就隨小編來仔細了解一下吧。36不提意思是人在到了36歲的時候,別人問起年齡千萬不要說。古人們認為九是極大之數,對九這個數字一直存在著敬畏之心,這「三六」對應的正好是「四九」,「四」和「九」都是古人們比較忌諱的兩個數字,所以人們也經常認為這「三六」是人的第一道坎,在這一年是不能提起年齡的,有人問起隨便搪塞過去,實在搪塞不過去就用「三五一」代替。
  • 俗語「本命年注意啥逢九年齡需低調」老祖宗的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以前那個社會科技還不發達的年代,我國農業生產技術可以說還是非常先進的了。這主要也是我們國家有著上下幾千年的文明歷史,而我們的老祖宗也通過實踐總結出了很多的經歷。老祖宗的這些經驗,也通過簡單的俗語諺語一直流傳在民間,經過一代又一代的驗證,能一直流傳到現代。說明這些俗語諺語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這些俗語諺語都是非常接地氣的。
  • 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是啥意思,聽聽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關於夢,在古代,古人也有著自己一句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這是啥意思呢?這和忌諱有關,我們一起來看看。先說上句,「晚不梳頭」這句話很直白,到了晚上就不要梳頭了,我們都知道,古人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因而理髮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因而古人的頭髮長了就需要盤起來,並不是剪掉,因而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每天都需要梳頭髮,而這裡面的梳頭,還包括了不要給頭髮上增加什麼裝飾品。
  • 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老祖宗的經驗之談,長見識了
    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老祖宗的經驗之談,長見識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這句俗語表面意思似乎很好理解,但是深刻的內涵搞懂,卻是需要仔細研究一番。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古人的智慧之談,不可小覷。
  • 在農村人們常說的「人到三十六不提過了七十三不說」是什麼意思?
    人們相信很多農民都知道,在田裡種植玉米的時候,種子不應該太靠近對方,因為如果他們靠近對方,玉米就會挨著對方生長,然後他們就會從對方那裡吸取營養。因此,玉米不會長得很大,這將特別影響收成。所以如果你想要一個好的玉米收成,玉米種不能靠得太近。這是關於莊家的言語,你聽過麼?在農村人們常說的「人到三十六不提過了七十三不說」是什麼意思?
  • 農村俗語「莫提三十六、莫講八十四、莫說七十三」到底有何道理!
    這些都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農村俗語。還說這些你們年輕人可在學校裡是學不到的東西。可別小看這簡單幾個字的農村俗語,裡面所包含的人生哲理可大有來頭。而且都是我們的祖先通過自己實踐經歷總結出來的經驗。說著說著就順口溜出一句"莫講八十四、莫說七十三、莫提三十六"這樣的農村俗語來。
  • 俗語「73、84,閻王不請自己去」,是啥意思?多數老人或都會擔心
    我們每個人來到世上,最終的歸宿都是離開,對於年紀還很小的人,可能心裡會覺得還有大把好時光,但是對於已經上了年紀的人來說,多多多少少都會比較敏感,尤其是對於一些關於年齡的老話更敏感,比如這句「73、84,閻王不請自己去」,自己的年紀很接近時,很多老人或就會比較擔心了,這話是啥意思?
  • 農村俗語:「三十六不提,七十三不說」,是什麼意思?
    現在很多俗語在城市裡也流行起來,畢竟城裡人往上翻幾輩也有很多是從村裡走出來的,而且農民工進城打工的人數越來越多,他們與城市裡的人長久的生活在一起,日子一長,城裡人也會跟著學會幾句俗語。今天我就拿大家都知道的一句俗語來分享一下,這句話就是題目中提到的關於人們長壽的俗語。我們先來解讀一下它的表面含義,這句話的表面意思就是在說:人到了三十六歲和七十三歲以及八十四歲的時候,要相當謹慎,也就是:「三十六不提,七十三不說,八十四不講,一百歲要藏。」
  • 古人講「寧生窮命,不生窮相」,啥意思?暗含老祖宗給我們的警告
    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經過上千年的傳承和積澱流傳至今,老祖宗們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精華。在這其中,不管是唐詩宋詞還是中醫中藥,無一不讓我們感到驚嘆不已!而除此之外,老祖宗們還為我們留下了數不勝數的俗語名言,而這些看似淺顯的俗語,卻是包含了古人的大智慧!
  • 俗語「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不教如養豬」,老祖宗經驗之談,受用
    俗語「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不教如養豬」,老祖宗經驗之談,受用文|鄰小舒(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對於生活中農村中的人來說,如今農村養豬的人家依舊不少;有些80後甚至還依稀記得小時候農村有不少地方養過驢子,那時候農村汽車比較少,驢子也是拉貨或者拉磨的主要牲畜。
  • 農村俗語「莫說三十六,莫提七十三,莫講八十四」啥意思?
    立冬時節的北方農村,已是寒意濃濃,早晨推開門一股寒風迎面吹來,冷得讓人渾身打顫,遠處的柿子樹上幾隻喜鵲在嘰嘰喳喳地叫著,好像在提醒人們說「冬天來了,該準備過冬的物資了」。迎著喜鵲的叫聲走去,只見田間散落的稻草上被一層薄薄的白霜覆蓋著。遠處幾位老人圍坐在村頭的老榆樹下正攀談著什麼?
  • 農村俗語「富不離書,窮不離豬」什麼意思,老祖宗的話有啥道理?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俗語「富不離書,窮不離豬」什麼意思,老祖宗的話有啥道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變好了,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但現在的年輕人都很喜歡聽老人講話。特別是在農村,有一些流傳了百年的老話,現在的年輕人特別愛聽。
  • 古人講「欺山不欺水,欺人不欺帽」,啥意思?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俗語是起源於平民大眾的文化形式,正所謂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俗語通過淺顯易懂的話語,將人生百態、生活哲理、處事方式等,教給了文化層次較低的老百姓。他們可以通過順口溜的方式,將俗語熟爛於心並靈活運用。農村有一句俗語「欺山不欺水,欺人不欺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