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當天,民政局場面火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畫面?在所有的新人結婚照裡,都是「男左女右」。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這種「男左女右」的現象隨處可見,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公共廁所的布置格局、男女配戴手錶的習慣、衣服紐扣的設計位置、夫妻出席禮儀場合的站位、中醫號脈、看手相。
「男左女右」的觀念已經潛移默化地嵌入人們的觀念裡,這種觀念跨越國家,甚至跨越古今。那麼這種由來已久,不分地域的觀念是如何產生的呢?
首先,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男左女右」並無科學論證可以解釋。這種觀念的形成更大意義上是一種傳統文化的體現,在古代歷史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這種觀念與「陰陽」哲學也是息息相關,傳統的中醫學也對這種觀念有著重要影響。那麼接下來我就來具體闡述一下。
中國歷史上存在著許多美麗悠久的神話故事。神話史的存在幾乎可以和人類史是並行不悖的。在遙遠的遠古時期,人類對於自然界的認識,對於自己的認識都是相當淺薄的。他們一邊探索著世界,充滿敬畏。一邊又懷疑著世界,充滿好奇。他們猶如剛剛新生的嬰兒,對於未知的東西存在著探索的本能,又蹣跚學步,稍有不可理解、不可預知的東西,便會陷入迷惘。
於是他們用他們覺得合理的方式去解釋這些這些看起來不合理的現象。他們盡情想像,於是神話成為他們對於一切未知的終極解釋,它是人類對於自然的敬畏,對世界的好奇。神話也成為一切發展的開始。
他們不懂為什麼會存在這個世界,不懂為什麼會有人類的出現。於是就有了後人津津樂道的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而這些古老的神話裡就蘊含著「男左女右」的觀念,成為這種觀念的始發點。
傳說世界初始時期,宇宙混沌,在這宇宙間存在一位巨人,名為盤古。盤古終日生活在混沌之中,滿眼所見皆是黑暗。這樣的日子日復一日,盤古生存了上萬年。終於有一日,他倦怠了這樣的生活。
他想與其在這裡過這樣重複的永無盡頭的生活,不如開闢出一片新的天地。他用手中的巨斧將這混沌劈開,就在這時,輕的東西緩緩上升,重的東西也慢慢下沉。天地形成,漸漸分明。
可就在這時,天地卻又停止了分離,巨人盤古用手撐著天,腳撐著地。努力分開天地,當天地終於涇渭分明,盤古倒在了天地之間。身體慢慢透明,演化出萬物。山脈出現了,河流出現了,樹木出現了。
左眼化作了太陽,右眼化為了太陰(即為月亮),始祖盤古化作萬物。後來的神話裡太陽之神是伏羲,太陰之神是女媧。這樣的神話從最開始就有了「男左女右」的寓意。後來女媧造人時以左手造男,右手造女。是為「男左女右」。
在古代封建社會中,一直是王權至上,同時也是男尊至上。男性在社會地位中是不可撼動的,女性活在男性光芒的照耀下,男尊女卑成為古時候一種根深蒂固的思想。古代社會對女性的禁錮,是為女子無才便是德,女子活在各種嚴規戒律之下,生活地位低下。
在傳統的禮教禮儀之中,「左」一直為尊位。不管是觀風水建宅,還是位高者座次,統統按照著以「左」為尊。這種觀念也恰恰是「男尊女卑」的體現,後來漸漸引申出了所謂「男左女右」的說法。
中醫理療中也是將「男左女右」作為行診的法則。號脈時,男子取氣分脈問醫於左手,女子取氣分脈觀於右手,小兒患病觀察手紋亦是「男左女右」。
甚至古醫學書籍《脈經》中有這樣的記載:「以古法可見,婦人妊娠,觀其左側有核是男;觀其右側有核為女。」有所謂的孕婦胎兒右位為男,左位為女的說法。
民間有所謂偏癱分「男左女右」之說。偏癱,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中風」。《沈氏女科輯要》有記載:「中風者男則為左癱,女則為右癱。」用現代解剖學的觀點去科學剖析印證,這種說法是沒有依據的。但當時民間偏癱分「男左女右」這一說法在歷史局限下卻一直流傳,以訛傳訛。
儘管這樣的所謂的男尊主義觀念,個別理療手段有失偏頗,但這樣的「男左女右」的習慣卻在潛移默化中滲透進人們的生活,甚至流傳至今。
陰陽八卦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了,它甚至是一種中國的名片,蘊含著千百年來先人智慧的結晶。陰陽學說是典型的古代哲學,它揭示了一種萬事萬物的變化運行規律,是古人對於世界的最初探索和認識。
也是古人三觀的一種最開始的體現,他們用「陰陽和諧」的世界觀來指導方法論。它是一套發展已經基本完整了的說理工具,為人類解釋不可理解的事物,指導人類前進。
陰陽理論中,「凡是萬物皆是相生相剋,有長必有短,有大必有小,有陰必有陽。」根據所謂的陰陽學理論,宇宙間凡是為「陽性」代表的事物,皆是充滿生命力,生機旺盛。
在古代佔卜中,「陽」指代事業興旺發達,前途光明,主吉祥之意。介紹一個男子時,常常說他具有「陽剛之氣」來誇讚男子充滿活力。
而說明女子時,常常以「陰柔之美」來描述。古代的傳統大家閨秀通常以這種嫻靜柔美為追求,男子強壯,女子柔弱,男子屬陽居左,女子屬陰居右,恰恰也印證了陰陽學說中。
《素問·陰陽離合論》中記載道:「聖人以南而立。就人體言,面南方向為正,為順,是為陽。」根據天人感應的陰陽學說理論,「人體左向謂為東,寓生陽之兆,而右謂為西,寓生陰之兆。於男女而言,男性陽剛為陽,以左代之,女子柔美為陰,以右代之。」如此「男左女右」的說法在古代哲學的解釋下更加深入人心。
經過上述的大量探索,我們會很容易觀察到,「男左女右」的形成堪與人類的起源史並肩,經歷了上千年的傳承,依舊展現在我們當今生活的方方面面,潛移默化地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如果你足夠細心,你就會發現我們現代的帶紐扣的服裝也是「男左女右」。而紐扣又最開始是在西方國家盛行的,西方國家也或多或少地在生活中體現著「男左女右」。
儘管「男左女右」在歷史上更多的是男權社會的象徵,對於女子缺乏尊重。但在另一方面,古代哲學陰陽學論中所闡釋的「男子為陽位左,女子為陰位右」。這種學說理論已經理性了很多,更多的是基於男子和女子的個性特點來解釋。陰陽和諧,並生萬物,脫離了單純男尊女卑的狹隘觀點,取得了很大意義上的思想發展。
可我們必須要承認的是,這種陰陽理論哲學觀對於「男左女右」的形成的影響並不是直接作用的,這種理論支撐更多程度上屬於輔助。
在古代封建社會裡,階級分化分明,尊卑貴賤等級秩序不可撼動。所謂「三綱五常」就是社會運行的根本法則。即使是皇太后所居之所也是「西所」,清朝的慈禧太后也被稱為西太后。而歷來太子,又被稱為「東宮太子」。男尊女卑,左尊右卑。
我們現代的生活中「男左女右」的現象還是隨處可見,新人結婚玉照中「男左女右」,那麼這還是舊的過時思想的體現嗎?我們要不要打破這種所謂的陳規舊俗,或者是繼續這樣的潛移默化,繼續這樣的觀念呢?
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可我們必須要認識到隨著社會的發展,舊的不平等思想已經不被人所認可。即便「男左女右」的習俗得以傳承,嵌入生活,但是人們並不是帶著舊有的觀念來進行這種行為,更多的是習慣使然。
「男左女右」深入人心,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這種觀念的形成我們可以大致分成三個方向。其中最主要的是傳統文化的影響,這屬於直接影響,對於這種觀念的延續起著巨大作用。其次就是陰陽理論哲學觀念的影響,這屬於間接影響,但是其合理性卻更加的高。最後就是對我們傳統中醫學的影響,這幾個影響因素頗具爭議,主要體現在其合理性、科學性的懷疑。在醫療水平落後的時期,對於很多醫學說法是具有歷史局限性的,於是造成了許多爭議。但一定意義上來說,傳統中醫學對於「男左女右」的說法亦是有可取之處的。
這三個影響因素共同造就了「男左女右」觀念的形成、延續、和深入。時至今日,「男左女右」習慣也是體現在我們生活中,滲透在方方面面。
參考文獻:
《五運歷年紀》
《素問·陰陽離合論》
《沈氏女科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