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將,多人在線回合制手動遊戲,主治頭疼發熱、生無可戀、四肢無力等主觀臆想症狀。最神奇之處,在於無需望聞問切,聽到藥名時即有望「麻」止「疼」的觸發性療效。
而成都人,可謂是麻將界的重要代言人,最近更是發明出「火鍋麻將」,把民食四川火鍋與麻將桌融為一體。
麻將界的C位,請讓給成都人。
圖/華西都市報
中國人,打麻將是認真的
上世紀20年代初,民國山河一片「麻」,無論家庭、公館、茶樓、酒店、賭場、妓院都備有麻將,四萬萬同胞,沉迷於麻將者數不勝數。
梁實秋曾為麻將斷言,「它對中國人誘惑力太大,如同吸食鴉片一樣久而上癮」,上海灘幾乎成了「中國麻將中心」。據《舊上海煙賭娼》統計,民國初舊上海妓院賭館不下1500家。大人大麻,小人小麻。窮人沒錢進館,就在大街上擺開陣勢大戰16圈,就連許多知名的文化人也深陷其中。
舊上海的麻將,講究腔調 圖/《色,戒》
老舍打牌「回回一敗塗地」,但只要有人招呼,他就立刻坐下。梁啓超在清華大學演講時也說,「只有讀書可以忘記打牌,只有打牌可以忘記讀書。」麻將的魅力就連胡適也無法真正戒掉,只好反覆在日記裡對自己三令五申後又長籲短嘆。
丈母娘考驗女婿人品,麻將桌上走一圈再說。過年談起陳年舊事親戚撕逼怎麼解決,先把麻將機的電源插上,胡兩把牌什麼火氣都沒有了。麻將就是中國家庭合家歡樂的最大穩定器、構建和諧百姓社區的最牢黏合劑。
麻將館,中老年人的迪士尼樂園 圖/視覺中國
當然,中國地大物博,34個省市直轄區打麻將各有所長,規則不同,派系眾多。老藝術家本著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原則,以「禁麻令」為關鍵詞搜索了一下新聞數量,發現了出現此類新聞的省份基本集中在江西、貴州、湖北、四川和廣東這五個省份,其中江西省的禁麻新聞最多。
點擊播放 GIF 1.1M
新聞上收錄最早的「禁麻令」出現在2003年的四川,據了解,四川達州市曾在「禁麻令」發布一個月內,累計查處違反上述規定的幹部49人,其規模絲毫不下於一場中型的「反腐」行動,並成功讓該市紀委創下史上最高KPI紀錄保持至今。
麻將界風雲變幻,而有幾個派系不遑多讓,而川系麻將,可以說是麻將界的盟主。
川系麻將,麻將世界的破壁者
就算地震讓這座城市顛倒,也要堅持出門打麻將
麻將依賴指數:五顆星
麻將流行指數:五顆星
麻將花樣指數:五顆星
自從重慶人發明了ktv火鍋之後,不甘落後的成都人民反手就發明了火鍋麻將機,吃著火鍋打麻將,誓將麻將這項民族技藝在任何時刻捍衛到底。
對於大部分四川人來說,「吃吃麻辣燙,打打小麻將」這兩件事已經成為了他們刻入骨子的信仰。有網友建議,乾脆直接把成都市的市花芙蓉改成「槓上開花」吧。
圖/新華社
一約既成,萬山難阻。高溫、暴雨、地震、泥石流···任何地形、任何場景都無法阻止一個四川人去赴一場虔誠的麻將之約。
目前,四川人已經解鎖以下場景:在油菜花田裡打麻將、在人來人往的馬路上打麻將、在樓頂上打麻將、在遊泳池裡打麻將、在公交車車頂打麻將、在峨眉山水上打麻將以及在地震過後餘震頻頻的矮地上打麻將···沒有四川人解鎖不了的姿勢,只有網友想像不到的場景。
成都式春遊 圖/行走的強子
習慣了慢生活的四川人,在打麻將這件事上顯得格外執著。他們總是能在任何節奏中穩穩地插入一個合適的搓麻平衡點,看油菜花不如打麻將,等餘震過去不如打麻將,坐公交車乾等不如打麻將。任何場景,任何情況,只要招呼一聲「來嘛來嘛」,哪怕是感到地晃,也要「等我摸完這張牌再說噻」。
所謂真正的愛麻將者,必然得像四川人那樣卒然撤桌而不驚,無故暴雨而不怒,此其所摸牌者甚好,而其癮甚大也。
而與四川一體相依,相愛相殺的重慶人,同樣也是麻將愛好者,更是將打麻將延伸為水下活動項目。2016年,重慶一家潛水俱樂部舉辦水底打麻將活動,主要是為了訓練中性浮力。
網友@海盜王基德攝
粵系麻將,打得就是風水
驚蟄日,初六,宜納財、開市,忌安床、出行,財神位正東
麻將依賴指數:三顆星
麻將流行指數:四顆星
麻將花樣指數:五顆星
小時候看香港電影,要論曾經和一時風靡的賭神系列並肩而立的賭場類電影,絕對非雀神系列莫屬。
於麻將教學中拯救爛俗愛情,在人生起落之間感悟麻將真諦。粵系麻將,還未開張先問風水。講究的就是人旺、氣旺、道場旺,你旺、我旺、大家旺,將風水玄學、麻將輸贏和人生雞湯融匯於無形之中。
麻將是港產賀歲片必備元素 圖/《嚦咕嚦咕新年財》
你旺牌就旺,牌強你更強。沒辦法,對於大部分普通人而言,打麻將就是一個不信科學信玄學的運氣活。比不了四川人對麻將撞了南牆也不回頭的一腔孤勇,廣東人打麻將雖然也不講究地方,但人家講究一個風水氣勢。
背廁所破財不坐,背大門衝煞不坐。三女一男不落座,三男一女不開張。看了雀神系列之後,各種玄學口訣簡直張口就來。「寧棄莫出衝,人旺我亂碰;牌臭過三棟,牌尾吃卡檔。牌旺自然手手香,牌弱要打生死張;牌爛未必一定輸,人賤肯定有天收。」
看著我的眼睛,說你還賭不賭 圖/《雀聖3》
但無論是什麼樣的玄學口訣,廣東人最終都會把它回落到人生雞湯上。《雀神》3裡就對觀眾反覆說教,「人的運道有高有低,吃多少穿多少是註定的,我們現在倒黴的多,改天就會把好運再還給我們」。
粵系麻將的魅力也在於此,他們看起來好像格外在乎輸贏,但卻始終倡導能量守恆、謹守本分的自在得樂。
贛系麻將,市井之樂其樂無窮
一聽到有麻將打,腰都不痛了呢
麻將依賴指數:五顆星
麻將流行指數:五顆星
麻將花樣指數:三顆星
在江西,麻將的普及程度可謂是沒有上限也沒有下限,只要手指還能動,就不怕你打不了。哪怕是尚在襁褓的嬰兒也沒關係,只要手能握拳,麻將桌邊丟個骰子也是可以的嘛。
打麻將,要從娃娃教起——在江西長大的孩子,小時候難保都有一段幫大人擲骰子的牌桌記憶。
千年香樟肚裡打麻將的江西人 圖/中國網
巔峰時期,江西麻將館的數量甚至可與四川相較。在南昌某住宅區,僅兩棟樓之間、不到百戶,就聚集了10多家麻將館,平均每六戶人家就擁有一家麻將館。雖然質量參差不齊,服務專業程度也十分隨意,但江西人打麻將圖的就是一個市井之樂。
借著麻將變相social一下交情,攀比一下牌運,甭管什麼身份什麼人,就算是馬爸爸,只要在牌桌坐下,拼的就是眼力和算計。
點擊播放 GIF 0.5M
從麻將館、棋牌室、社區活動中心、小區樓下、公園廣場到奶茶店、咖啡屋,就沒有江西人改不成麻將房的場子。更別說開在菜市場裡的麻將館了,買個菜他們都能抽空去打一圈。
就算自己不上場也沒關係,站著看別人打也很過癮。「麻將賭桌一字兒擺開,洗牌聲如江心挖沙,行人駐足伸望,圍觀者層巒疊嶂」。等快到飯點,才帶著菜慢悠悠地走回去。
還有新聞報導,一位江西的麻將愛好者因車禍成植物人,家人每天對其喊「起床打麻將,三缺一」,硬生生把一位植物人喊醒了,醒過來第一句話就是「打麻將哦」。
圖/視覺中國
胡適早有言明,從前革新家說中國有三害:鴉片、八股、小腳。現在八股過去了,小腳也差不多沒有了,只有這「第四害」麻將,直到快百年過去了,還是日欣月盛,沒有一點衰歇的樣子。
麻將不止要做東方精神文明的國家的國粹,更要成中國人「治病救命」的日常良方了。
撰稿:早夏
編輯:鶴本
排版:陳倩琳
封面圖: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