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胎漆器被列為國家三寶之一,是首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又被稱為東方黑寶石,之所以這麼稱呼就是因為它的烏黑髮亮可以當鏡子照。脫胎漆器是藝術的珍品。
福州漆器的品牌「脫胎漆器」它是以漆器的胎骨工藝來命名的。我們要了解漆器就一定要了解漆器的胎。漆是無法成型的,它一定要依附在一個介質上,這個介質就是胎。我們最熟悉的就是木胎,大部分漆器都是木胎此外還有皮胎、竹胎、金屬胎、陶瓷胎等。
福州脫胎漆器歷史悠久,始於南宋,發展源於清乾隆年間。據傳清乾隆年間漆匠沈紹安在一座寺廟裡發現大門的匾額雖然木頭已經朽爛,但是漆灰夏布裱褙的底胚卻完好無損。細心的沈紹安從中得到啟發,回家後不斷琢磨試驗,繼承發揚了傳統漆藝,創造出了最早的脫胎漆器。沈紹安因此成為福州脫胎漆器的鼻祖。
所謂脫胎其簡單操作流程為泥土塑形、裱糊麻布、刮灰上漆、脫去泥胎。脫胎是通過脫泥法實現兩介質的轉換,將泥胎轉化為布胎,它是中國古代漆器中脫骨技術含量最高的胎骨工藝。
脫胎工藝早在戰國漆器中就開始使用了,西漢稱之為「紵胎」,「紵胎」與「脫胎」雖名稱不同,但工藝相似。而「脫胎」一詞的出現則是清代以後了。
髹飾技術也是脫胎漆器製作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前面我們主要講脫胎,接下就要講到塗漆。漆器上的漆是天然生漆,是漆樹割取的漆液。漆色是漆器裝飾的最初程序其他裝飾都是在漆色基礎上完成的,早期漆器大多是紅黑兩色。薄料漆具有很強的色彩效果。薄料漆沈紹安家族的獨特創新是在漆彩中加金、銀泥,色彩藝術感染力很強。薄料漆的出現讓傳統漆器增添了富麗典雅的明快色彩。
那麼脫胎漆器有什麼特點呢?脫胎漆器最大好處是輕,便於搬動,從魏晉南北朝開始多被用於巨型佛像還有一些古代比較神話的人物,隨著後來不斷發展更多的出現仿生行等等,因此脫胎漆器具有很高的藝術價格。除此之外脫胎漆器,裝飾精細,色澤鮮豔,結實耐用,造型古樸大方,耐溫、耐酸鹼腐蝕。它獨特的民族風格和濃厚的地方特色,與北京的景泰藍.江西景德鎮的瓷器並譽為中國傳統工藝的「三寶」。
隨著乾隆、嘉慶年間始,隨著沈紹安家族的出現,福州漆藝發生了質的變化,沈紹安及後人恢復了傳統的「紵胎」製法,研發了薄料漆拍敷技法,吸收了日本的「倭漆」的長處,創造了獨具特色的沈安脫胎漆器,迎來了福州漆藝史上的黃金時代。
現如今脫胎漆器這個被稱作「東方黑寶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已被越來越多人所欣賞,在國外也小有名氣。希望越來越多人傳承民間工藝,希望「東方黑寶石」能永遠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