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天地詩心,習近平的詩詞情緣

2020-12-07 央視網

評論:天地詩心,習近平的詩詞情緣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2月7日電 題:天地詩心,習近平的詩詞情緣

  辛識平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引用唐代王維詩一般的語言作為開篇,春天的生機活力撲面而來;「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以宋代王安石的詩句為結尾,「擼起袖子加油幹」的精氣神令人為之一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春節團拜會上的一席話,有詩意,見真情,也給雞年春節帶來了濃濃的文化氣息。

  年味,骨子裡是一種文化的味道。剛剛過去的春節,人們剪窗花、寫春聯、樂團圓、耍社火、放花燈,紅彤彤的中國年,澎湃著千年傳承的家國情懷。而隨著《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的熱播,那些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再次縈繞在人們心頭。即便「往事越千年」,情感依然相通,哲理依然鮮活,意境依然雋永,這就是經典的魅力。

  詩詞裡的中國故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獨具個性的語言風格,引起廣泛關注。人們在「解碼」中逐漸認識到,對古今中外優秀文化資源的兼收並蓄,是「習語」的魅力之源。從李杜到蘇辛,從孔夫子到毛主席,對經典詩詞的精妙運用,堪稱其中的「神來之筆」。不妨截取幾個經典場景來感受下。

  ——2012年11月15日,剛剛履新的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外記者見面會上,以「夙夜在公」宣示責任擔當,言簡意賅,擲地有聲。此語出自《詩經·召南》。

  ——2012年11月29日,在參觀《復興之路》大型展覽時,習近平以「雄關漫道真如鐵」「人間正道是滄桑」「長風破浪會有時」概括中華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可謂「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壯寫一部中國夢「簡史」,蘊含著歷史的沉思,激揚起奮鬥的力量。

  ——2015年9月3日,勝利日大閱兵的天安門城樓上,習近平以《詩經·大雅》中的「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展望民族復興的光明前景、世界和平發展的美好未來,讓「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的真理之聲振聾發聵。

  ——2016年9月,杭州峰會期間,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化用蘇軾的「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繪杭州的江南韻味;引用宋代潘閬《酒泉子·長憶觀潮》中名句「弄潮兒向濤頭立」,號召二十國集團勇做世界經濟的弄潮兒,很有感染力,為這次盛會留下了難忘的中國印記。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千百年來,詩詞始終是中國人的心靈獨白。在習近平治國理政實踐中,不少千古名句「似曾相識燕歸來」,而又激蕩起「新聲曲度」,講述的是今天的中國故事。或莊嚴,或豪邁,或深沉,或空靈,品讀這些句子,人們品味的是多彩的中國、進步的中國、和平的中國、開放的中國。

  吟詠中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近年來習近平使用的一個高頻詞。這份自信何來?首先來自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深厚文化家底。別的不說,從詩經、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等,中國文藝星河燦爛,創造力之強大、成就之輝煌,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獨領風騷。

  這份自信,更源于堅信中國文化、中國智慧對今天的中國與世界的巨大價值。吟詠習近平用過的詩句,人們可以感悟他治國理政的情懷與智慧、胸懷與自信。

  明信仰之堅貞,則用「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道愛民之情深,則引「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察風氣之緊要,則有「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勵青年之志向,則言「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述文明之多元,則借「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

  不僅引用古典詩詞,習近平還曾親自填詞《念奴嬌·追思焦裕祿》。「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這首詞情真意切、質樸動人,人們紛紛為之點讚,成為當代共產黨人的「明志篇」。

  古人云:詩者,天地之心也。詩人者,必有至真之性、至憫之情、至曠之懷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詩意不在遠方,它就在我們心中。人生自有詩意,時代呼喚新篇,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我們有責任寫出中華民族新史詩。」

相關焦點

  • 天地詩心,習近平的詩詞情緣
    作者: 辛識平2017-03-27關鍵詞: 習近平 詩詞 語言風格 天地詩心,習近平的詩詞情緣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引用唐代王維詩一般的語言作為開篇,春天的生機活力撲面而來;「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以宋代王安石的詩句為結尾,「擼起袖子加油幹
  • 習近平的詩詞情緣
    刊發中央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文章《遵循大邏輯 奮力新作為——如何更好適應把握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詳見:http://dwz.cn/5fFxOf>《解放軍報》刊發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教研部姜魯鳴文章《全力破解制約深度融合的體制瓶頸——軍民融合系列談之二》詳見:http://dwz.cn/5fFA5Z【推薦閱讀】習近平的詩詞情緣
  • 有了契機,詩心就會被煥發出來
    對詩詞的理解 比記憶更重要 深圳商報《文化廣場》:最近古典詩詞似乎迎來了「春天」,《中國詩詞大會》《百家講壇》「詩歌裡的春天」都深受觀眾熱捧,引發了觀眾對詩詞的關注和熱議,古典詩歌真的在當代人生活中「復甦」了嗎? 彭玉平:《中國詩詞大會》的意義主要是喚醒了很多人沉睡已久的詩心。
  • 詩心不死,國風永存。
    即在這個燈紅酒綠的時代,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內心仍保存著份特有的詩意,那是「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那是「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那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那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那是「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因而縱然滄海桑田,詩心不死,國風永存。
  • 蒙曼談《中國詩詞大會》:打動了國人「詩心」
    蒙曼談《中國詩詞大會》:打動了國人「詩心」 2017-02-08  而入選節目的詩詞從《詩經》開始,包括了楚辭、漢魏六朝詩、唐宋詩詞、明清詩詞,一直延續到當代的毛澤東詩詞。節目組也要求幾位專家點評時不能僅限於字面,需追求更深層的剖析,以達到「一加一」的狀態。王立群、康震、蒙曼和酈波四位嘉賓的現場點評都很精彩。
  • 《中國詩詞大會》:影像詩心 赴一場時空與藝術的流轉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庚子新歲,《中國詩詞大會》迎來了第五季。5年來,《中國詩詞大會》隨著科技發展與審美變遷不斷升級,用「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初心,讓古老的詩歌以創意的機巧、影像的靈動、宏闊的詩心,重回現代文化生態的流行之中。 《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再度對節目進行創新,用影像代山川立言,用技術呈時空流轉,用故事彰時代風韻。
  • 讀《習近平總書記的文學情緣》有感
    這幾天來,《習近平總書記的文學情緣》迅速在客戶端和朋友圈走好,又迅速佔據各大網絡媒體首頁、首屏、首條,大量網友在網上跟帖互動、正面評論。10月14日,《人民日報》等主流紙質媒體以一整個版面的篇幅刊登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文學情緣》  對於俄羅斯文學,習近平在專訪中還提到了很多俄語作家的名字,「我讀過很多俄羅斯作家的作品,如克雷洛夫、普希金、果戈理、萊蒙託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車爾尼雪夫斯基、託爾斯泰、契訶夫、肖洛霍夫,他們書中許多精彩章節和情節我都記得很清楚。」
  • 習近平的詩詞情懷
    在紀念革命先烈和褒獎時代先鋒的多次活動中,習近平總書記以廣博的詩詞修養向他們表達了深切的悼念之情。今天,宣傳君邀請您一同來學習與體會習近平總書記對他們的緬懷之情。  讚揚革命英雄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劉禹錫《蜀先主廟》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 盤點:習近平的「奧運情緣」
    延展    1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第二屆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並宣布開幕。習近平的「奧運情緣」至少始於2008年,當時他是北京奧運會、帕運會籌備工作領導小組組長。    索契之行是習近平今年的首次外訪,在43個小時裡出席了12場雙、多邊活動,開創了我國國家元首出席境外大型國際體育賽事的先河。習近平在索契期間積極為我國申辦冬奧會做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習近平在索契接受俄羅斯媒體專訪時,坦率地表示中國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對外表現了中國改革的決心。
  • 文化復興,從喚醒「詩心」開始
    復興傳統文化,當從喚醒「詩心」開始,感知一切有詩意的事物,讓生命重新回到豐沛的狀態。「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句高曉松的原話,用來形容風靡一時的《中國詩詞大會》最恰當不過。場內場外同賞中華詩詞,線上線下共尋文化基因,一檔電視節目也可以變得詩意盎然。
  • 霽月襟懷天地幽 ‖ 王紀波詩詞楹聯近稿
    曾參加《中華詩詞》雜誌社2009年度青春詩會、央視首屆《中國詩詞大會》。王紀波 || 詩詞楹聯近稿七絕一首與科幹班同學共勉一葉心知萬裡秋,湖山掩映豁吟眸。一過昭關天地廓,五千年玉化飛龍。當塗吟江山信是當塗美,牛渚天門千古奇。太白仙風今尚在,半城花月半城詩。
  • 《中國詩詞大會》如何喚醒文化自信 詩心需要被激活
    《中國詩詞大會》如何喚醒文化自信 詩心需要被激活 原標題:   詩意盎然報春來  秉承「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宗旨,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入選節目的詩詞從中國詩歌的緣起《詩經》開始,包括了楚辭、漢魏六朝詩、唐宋詩詞、明清詩詞,一直延續到當代的毛澤東詩詞,時間跨度達數千年,涵蓋了一部中國文學史。  古人云:詩言志、歌永言。
  • 「三秦文學」張曉榮:「一顆詩心酬人生,萬卷墨香伴人生」
    平凡的人事美妙的景致,走進一行行純樸的詩詞散文;獨特的見解不同的感受,走進一篇篇精彩的雜文隨筆;更有鴻篇巨著《趙家院子》,呈現給讀者一部完美的小說。讀羅老師的詩詞散文,讓人感受到作者「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文字魅力。落筆成畫如夢如幻,平仄成詩韻味天成。作者筆下的那人那事那景,變得不再平凡,如親眼所見歷歷在目,甚至灼灼生輝。
  • 人民日報:詩心不老,遠方就在身旁
    最近,《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火了。螢屏上,選手們激烈角逐;螢屏外,老百姓爭相關注。它讓更多的普通觀眾走進古詩詞瑰麗精妙的藝術世界,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恆久魅力。相信在每個人成長的路上,都有詩心相伴,本期微議錄和各位讀者說說那些與詩歌同行的故事。
  • 詩心造印有一葦
    他在杭州那陽臺改用的窄小而兼用的「書房」裡,「雙棲」在創作與理論天地中,就連2002年10月回歸武義,住在小兒子的書齋裡,他也掛著自書的兩副對聯:「堂有書琴樂,人間天地春」,「思其艱以圖其易,言有物而行有恆」,小茶几上放著一小盆「吊蘭」,門外掛著他「淡泊明志」的書法作品,現在他還讀「王安石」、《隨園詩話》、《文心雕龍》等。
  • 思想執著的力量——《華丁詩詞評論集》讀後
    沈文華浙江大學教授胡華丁先生,新近出版了《華丁詩詞評論集》,匯集了他對友人詩詞的藝評藝論十多篇,選刊了他悼念愛妻鄭文英的詩詞十一首。這本詩詞評論集,多是作者談詩藝評,這些藝評內容涉及文學、歷史、哲學。王伯敏生前曾為《華丁藝術評論集》作序,稱讚他「政論中,不免涉及文藝;文論時,又如何離得開政治。華丁以理求道,兩者兼顧而貫通,成為當代的評論大家。」
  • 茶興復詩心—《正山堂詩詞》首發座談會在京圓滿舉辦
    10月18日,「茶興復詩心」——《正山堂詩詞》首發座談會在正山堂北京辦事處舉辦。眾多文化名家齊聚一堂,共品杯茗,見證《正山堂詩詞》新書的出版問世。其中,有與正山堂往來唱和的作品,有金駿眉詩詞大賽的作品,有正山堂主動約稿的作品,亦有茶客文人興情勃發之作。讓讀者在品茗之餘,感受古典詩詞中悠遠茶香茶韻。
  • 詩心不死 情懷依舊——從《中國詩詞大會》看優秀傳統文化復興
    新華社北京2月8日電 題:詩心不死 情懷依舊——從《中國詩詞大會》看優秀傳統文化復興  新華社記者白瀛、史競男、施雨岑  隨著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落幕,一場詩詞嘉年華暫告一段落。然而,由之引發的各種討論遠未結束。  千百年前的詩詞何以引起當今民眾的濃厚興趣?
  • 日常書寫與詩心表達——李一其人其書
    原標題:日常書寫與詩心表達——李一其人其書 出於對古代書論所強調的「情動形言,取會風騷之意;陽舒陰慘,本乎天地之心」的深刻理解,李一注重書法與詩歌的內在聯繫,力求以詩意詩境激發書法創作。近年來,他推敲聲律、練字練句、寄興感懷,寫了許多言簡意賅、形象生動、畫意盎然的舊體詩詞,並以書法藝術形式表現出來。在他詩書合一、文質並彰的作品上,情真志遠的詩詞文採與高古渾厚的章草書法交相輝映,可謂字骨詩魂,讀來讓人賞心悅目、興味深長。
  • 當代詩詞圈三大亂象,拿什麼拯救你,我的詩詞?王和尚什麼是詩心
    故,今天,王和尚磨鍊詩心,梳理要點,縱意所如,點評亂象,不忌爭鳴,只求同好。是為序。此為系列第四篇,前文連結如左:其一、為遊戲而寫詩毋庸諱言,詩詞確實有遊戲社交之功能。古人或分韻、或題詠、或次韻,均可視為遊戲逞才之作。其作品亦高下不齊,但,其詩趣詩心或有不純,但總有一二。如今「詩人」則不然,或把寫詩當做流水帳,或顯擺以傲人,或無味爭論而樂此不疲,以為這是「風雅」,其實是「附庸風雅」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