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遠方 | 翠翠不在鳳凰古城

2020-12-02 孩真友趣


你是否也以為,沈從文的《邊城》在鳳凰古城?

本世紀初,《亞洲周刊》與來自全球各地的學者作家聯合評選出「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魯迅的小說集《吶喊》排名第一,沈從文的小說《邊城》名列第二。

因為《邊城》,世人知曉了神秘古樸、偏遠靜美的湘西;因為《邊城》,世人紛紛前往鳳凰古城尋找「翠翠的身影」。但其實,翠翠並不在鳳凰古城。

真正的邊城也不在鳳凰古城,而在湘西一個一腳踏了三省(市)的邊陲小鎮——茶峒。


「茶」,在苗語裡是「漢」的意思;「峒」,則是山中的小塊平地,「茶峒」就是「漢人居住的小塊平地」的意思。想來,最初這個三省交界處除了土家族和苗族之外,應該還有不少的漢人生活在這裡。

茶峒地方憑水依山築城,近山的一面,城牆如一條長蛇,緣山爬去。臨水的一面則在城外河邊留出餘地設碼頭,灣泊小小蓬船……貫穿各個碼頭有一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著陸,一半在水,因為餘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設有吊腳樓」

這便是沈從文筆下的茶峒,真正的邊城所在地。單純簡峭而恰到好處的精妙文字,刻畫出邊城茶峒的原貌。

去過茶峒的人常說:「童話都是騙人的,但是小說不是,至少《邊城》不是。因為在那個偏遠的小山城,小說《邊城》無疑是最好的嚮導。」

就像翠翠家的拉拉渡一樣,小說裡的那些邊城印記,都在茶峒真真實實存在著。

拉拉渡是小說中翠翠和爺爺謀生的工具,如今的「拉拉渡」渡繩已經由竹纜換成了鐵繩,依舊擺渡著往來的居民和行人,見證著世事的滄桑。

在鄉下僻壤,不像城市一般有繁華的商場超市,不過貿易往來終究是不可缺少的。於是,就有了趕場。北方大多叫趕集,南方大多叫趕場,也有沿海地區管這個叫趕鬧子的。

時常聽人說,有一種鄉愁叫做「趕場」。「趕場」這一天,四面八方村落的人匯集一處,進行貿易往來,集中反映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對於茶峒而言,「趕場」或許是凝聚邊城記憶的最大容器。

現代社會,從學習周期到工作日,都是以陽曆作為度量標準,不過,在廣大的農村,「趕場」這樣一個日子到是很好地記錄了農曆的時間推進。

比如說邊城茶峒,如今的茶峒還是老習慣,每逢農曆五、十就是趕場的日子,在這裡叫趕「邊邊場」。

一大清早,當地的居民便來到河邊洗菜,準備一會兒拿到集市上去賣。眼看著河面上乘坐拉拉渡往來的人們逐漸熙攘,老農加快手上的動作,趕著去集市擺上新鮮蔬菜攤。

從江邊到街上大約15分鐘,臨街的木板門陸陸續續被拆開。當地的居民找一處空隙,放下帶來的四果蔬,山裡乾貨,亦或是支起一張案板,燒開滾鍋,擺開長凳,就是一家飲食小鋪。

趕場的路上,人們還未來得及開始買賣貨物,便被小孩拉著去橋頭、涼亭或者路邊陰涼處吃米豆腐去了。對於這些小孩來說,等了四五天,難得來趕場,最高興的事就是到街邊吃一碗米豆腐!

鄰近中午時分,集市進入高潮。街上人頭攢動,摩肩接踵。集市上除了山貨、土產各色貨物斑駁雜陳外,還有拔牙的遊醫、佔卦的算命師、打銀器的、補鍋的、開飯館的、賣藍布的、彈棉花的、剃髮的……

△銀飾攤

△家用器具

△彈棉花

△剃髮

△賣背簍

△賣蔬菜

人流湧動的集市上,人們都背著背簍,擠擠挨挨的,東邊看看,西邊問問,遇見了老熟人,便蹲在一起聊天說笑。

午後,人們的背簍裡逐漸裝滿了貨物,背簍上還橫擱著鼓鼓囊囊的口袋。走到吊腳樓下的歇腳處,人們通常會停下來吃過午飯再回家。

柴火灶煙四燎下,大湯鍋沸騰翻滾。男女老少圍攏周邊,一邊手捧大碗滿頭大汗的吃著辣椒米粉,一邊翻看著對方背簍裡的貨物,熱情和善地聊著各自的近況。



在這山水相隔的小村寨裡,趕場算是人們最大的拉家常的場合。農活、人情、節日,是他們常年不變的話題。

白塔、小溪、吊腳樓、拉拉渡,這些零零碎碎毫不起眼的印記,在沈從文的筆下慢悠悠地走去,在邊城茶峒凝聚成一幅畫,一軸軸地展現,又一軸軸地隱去。

那個坯坍的白塔,已經重新修好,而翠翠和大黃狗還在永遠地等待。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

文字原創:田小酒

相關焦點

  • 《煙雨鳳凰》在鳳凰古城首演 再現沈從文筆下「翠翠」傳奇愛情
    新華網長沙3月31日電(記者明星、張濤)綿延的遠山、流淌的沱江、星羅棋布的吊腳樓,如水墨丹青,如夢似幻,仿佛一座煙雨詩畫中的鳳凰古城。
  • 《邊城》大型森林實景演繹開啟 來鳳凰古城邂逅「翠翠」
    「翠翠」吳勇兵 攝   紅網張家界分站3月2日訊(分站記者 李森林)「讀你千遍,不如一見。」3月1日20點30分,整裝4個月的《邊城》大型森林實景演繹圍繞主人公「翠翠」的浪漫愛情故事在湖南省鳳凰古城徐徐展開,再一次引起現場2300餘名觀眾雷鳴般的掌聲。
  • 請柬|茲定於本月26日在鳳凰古城舉辦儺送與翠翠的水上婚禮
    穿上嫁衣的「翠翠」在等待「儺送」。如果你看過《邊城》,這一幕是否勾起了你的回憶?與其說幫書裡的儺送和翠翠圓夢,不如說,這場「婚禮」是撫慰書外的人們。沱江上,「婚禮」彩排正在進行中。本文圖片由鳳凰古城景區提供紅網時刻7月22日訊(記者 姚冶)曾經,《邊城》中儺送和翠翠的愛情因為說不出口而錯過,成了多少人心中的意難平。如今,「儺送」即將回來,鳳凰古城的人們為他和「翠翠」準備了一個浪漫的水上婚禮。
  • 沈從文筆下的「翠翠!」鳳凰古城為她舉行了水上婚禮。萬人外觀
    沈從文筆下的「翠翠!」鳳凰古城為她舉行了水上婚禮。湖南湘西有一個美麗的古城!很多人都是熟知的!不過認識它的人都是根據這兩種方法,第一就是先現認識一個文學家沈從文先生!其實看過《邊城》的這本書的人,都從沈從文先生筆下了解到這麼一個姑娘,她的名字叫做「翠翠。」沈從文先生筆下的翠翠給人一種天生善良,淳樸可愛、天真無邪,在她的生活倒印出了真、善、美。而她卻有一個悲催的愛情故事,翠翠一直親睞男主人公儺送,但是害羞不敢去表達,最後愛情的紛爭,愛情的謙讓。
  • 一座古城一場夢,一世深情無絕期,「遇見」翠翠和茂茂
    一本《邊境城》將翠翠、夫妻送和天保的愛情故事展現在世人面前,人們評價她們純粹的愛情故事,同時,我想看看沈從文先生的風雨邊城,其實沈從文的邊境城不是鳳凰古城,但是從他的文字中可以發現很多鳳凰古城的痕跡,等一城的煙雨,只為你。
  • 鳳凰古城.邊城愛情
    沈從文在行軍途中的好友趙開明,在瀘溪縣城一家絨線鋪遇到了一個叫翠翠的少女,趙開明一見鍾情,發誓要娶她為妻。時隔17年後,沈從文乘坐的小船又停靠在瀘溪。他立在船頭想起翠翠的美麗形象,便不由自主朝絨線鋪走去。當他來到門前,十分驚訝地看到了一個和當年翠翠長得十分相似的少女,原來這是翠翠的女兒。當年的翠翠嫁給了追求她的趙開明。可是,現在翠翠已經離開了人世!
  • 中國最美古城鳳凰,在細雨中,尋覓沈從文《邊城》裡的浪漫
    在時光的隧道裡,鳳凰古城仿若只是靜止在那裡,定格了百年。鳳凰古城是《邊城》裡最溫柔的一隅,也是讓人靜到了心底深處的地方。古城的清晨鳳凰古城,這座被稱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位於湖南湘西的西南部。鳳凰于飛,翽翽其羽,鳳凰涅槃,浴火重生。鳳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飛的鳳凰,古城因此而得名。沱江河是古城鳳凰的母親河,她依著城牆緩緩流淌,世世代代哺育著古城兒女。
  • 鳳凰偶遇節:19歲「翠翠」自曝渴望一場浪漫求婚
    距離「7.20」鳳凰偶遇節不到半個月了,隨著大量蘿莉、女神的報名,連大型情景演出《煙雨鳳凰》中的「翠翠」們也已按捺不住,主動聯繫上組委會報名,希望在鳳凰偶遇一生至愛的男人,能在演出時衝上舞臺,像「儺送」似的與她們對歌,陪她們等一城煙雨,渡一世情緣。
  • 「翠翠」出嫁 夢圓「儺送」不了情緣
    紅網時刻7月29日訊(記者 張皎 攝影 楊志光)沈從文經典名著《邊城》中「翠翠」和「儺送」的不了情緣,終於在7月26日這天有了圓滿的結局。當天下午4點,鳳凰古城景區北門碼頭禮炮齊鳴,身著民族盛裝的苗家阿哥阿妹跳起了歡快的迎賓舞,「翠翠的水上婚禮」正式開始。在苗家大法師的祈福聲中,「翠翠」帶著她的「百萬嫁妝」一路乘風破浪來到婚禮現場。「翠翠」遲到90年之久的婚禮,終於得以圓滿呈現,這或許也是《邊城》大部分讀者希望看到的結局。
  • 湘西鳳凰古城石奶奶 淺談愛情的蠱事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湘西鳳凰古城石奶奶_淺談愛情的蠱事 每個人的夢裡,都有一座古城。在湖南湘西,一座千年的山城伴著沱江靜落而成。它,曾被紐西蘭作家艾黎將其描述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這便我夢裡的古城-鳳凰。
  • 鳳凰古城:民族的風情以及文化的韻味
    經過兩個多小時崎嶇的山路,我們終於到達了鳳凰古城,我們一下車,便被眼前古色古香的環境給吸引了。上午,我們主要是逛了一遍鳳凰古城,當然啦期間不乏女孩子的瘋狂擺拍。當然,我也在其中啦。我們中間還有兩個女孩子購買了編彩辮的服務,彩色的發繩和古城的風景相得益彰。一路上我們逛吃逛喝的,以至於女孩子們中午都沒有胃口去吃午飯啦。
  • 《邊城》裡未曾完滿的結局,今天鳳凰古城幫翠翠圓夢
    曾經,《邊城》中儺送和翠翠的愛情因為說不出口而錯過,成了多少人心中的意難平。如今,「儺送」即將回來,鳳凰古城的人們為他和「翠翠」準備了一個浪漫的水上婚禮。今天下午,2020年「翠翠的水上婚禮」活動暨「沱江泛舟」新遊船啟動儀式舉行,鳳凰古城景區誠邀廣大「親朋好友」共同參與並見證「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美好時刻。據了解,這一場浪漫的水上婚禮秀表達的是對純真而美好愛情的嚮往,並以此向沈從文先生的經典名著《邊城》致敬。
  • 文學名著《邊城》 浪漫愛情故事在鳳凰古城實景演出
    新華網長沙4月2日電 (記者 明星)1日晚,改編自中國現代文學巨匠沈從文原著的大型實景演出《邊城》在湖南鳳凰古城森林劇場實景首演。這臺演出圍繞主人公「翠翠」的浪漫愛情故事徐徐展開,融入的獨特的民族舞蹈和音樂,生動再現了民國時期的湘西民俗、民歌和民情。
  • 書讀千遍不如一見 遇見中國最美小城鳳凰古城
    沈從文在他文學世界中構建了「湘西世界」,這裡是現實中的「邊城」,這裡就是鳳凰古城。鳳凰古城依山臨江,坐落在湘西的重山之中。這個曾經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小城,它深厚的文化底蘊,潺潺流淌的沱江,古樸素雅的吊腳樓,被秋雨打溼的石板街,還有那動人的邊城情結,都讓置身其中的人們驚嘆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古建築、古城空間中強烈的折射,因而更願意去探究古城鳳凰的魅力所在。  書裡鳳凰 夢裡「邊城」  你是否想過有這樣一個地方,接近你想像中的模樣。一座淡泊的古城,經過了歲月的洗刷沉澱。
  • 君在江頭,我在江尾———景點裡的愛情故事之鳳凰古城
    NO.1愛在鳳凰重生——湘西鳳凰相傳天方國神鳥「菲尼克司」滿500歲後,集香木自焚,復從死灰中復生,美豔異常,不再死。此鳥即中國百鳥之王---鳳凰。鳳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飛的鳳凰,故此得名。「若從一百年前某種較舊一點的地圖上尋找,當可有黔北、川東(今為渝東南)、湘西一處極偏僻的角隅上,發現一個名為「鎮竿」的小點,那裡同別的小點一樣,事實上應當有一個城市,在那城市裡,安頓下三五千人口」,這又是沈從文先生對於鳳凰古城的描述。無論是傳說,還是形似,亦或是名人解釋,鳳凰古城,終究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在這裡,留藏著更為令人痴醉的美。
  • 湖南鳳凰古城,即使商業化嚴重,每天仍然有很多遊客
    您也許正在猜測哪一處景點,那就是鳳凰古城,網民「罵」的人越多,去的人就越多,從2013年首次推出的「圍城票」事件中,鳳凰古城沒有得到人心,之後就會出現宰客的情況,鳳凰古城充滿商業氣息,沒有湘西特有的味道,網友衝進古城後,就會被問及「住在哪裡」、「去哪裡玩」、「吃什麼」等等。
  • 鳳凰:翠翠的,沈從文的
    那年初夏,從貴州銅仁的梵淨山下來,去了久仰的鳳凰。 當時我剛從廣東返回安順老家,享受一段賦閒時光。人比俗事纏身時懶了許多,輕省許多,可同時也被心裡的迷惑雲山霧罩著,有些看不清自己,直到在鳳凰,被沱江的水洗開雙眼。 因為一個人的緣故,鳳凰讓我心儀已久。
  • 沱江之畔美麗邊城,歷經300多年歷史滄桑的鳳凰古城
    考究沈老筆下的《邊城》到底是鳳凰古城還是茶峒鎮,無非是近年來各地旅遊開發爭搶冠名權的心態所致。雖然湖南省花垣縣在2008年將茶峒鎮改名為「邊城鎮」,也絲毫改變不了人們心中的鳳凰古城。初學攝影時,一個老師和我說過,照片不是為了告訴人家你拍的是什麼地方或者你去過這裡,而是照片裡有沒有讓人產生聯想的內容。
  • 鳳凰古城農家船,感受獨有的「一江、兩岸、三品、四橋」
    鳳凰古城農家船景區可用「一江、兩岸、三品、四橋」來表述。「一江」,既 鳳凰沱江母親河。「兩岸」,既 鳳凰沱江邊的接官道和柳林遊道。「三品」,既景區的三個旅遊產品:休閒景觀遊,競技體驗遊,夜景怡情遊。「四橋」,鳳凰景區內的四座橋:情人橋啟航、霧橋發呆、廊橋遺夢、紅橋懷舊。
  • 初識鳳凰,是在沈從文的邊城裡,再識鳳凰是在文章邊城鳳凰裡
    初識鳳凰,是在沈從文的邊城裡。這位在中國文壇聲譽僅次於魯迅的鄉土文學家,用他那清麗的文筆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鳳凰邊城淡雅的水墨畫,早在孩提時代就深深地吸引了我的心。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能認識人沈老的名言飽蘸著沱江幽靜的濃綠,早就深深地銘烙在我的腦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