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眾所周知,在上一輪「撤離」中國市場的「高峰期」,富士康也是率先表示要在美國本土和印度投資建廠的代工商。但是進展都是很不如人意。無論是美國還是印度市場,都沒有給富士康帶來什麼高效的回饋。相反,值得我們關注的是,特斯拉在中國上海建造超級工廠的效率,以及輻射中國市場的銷售能力,讓全球都為之咋舌,效率之高,收益之大,產能之快,超出了馬斯克的預期,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銷售之熱,直接助推了特斯拉的市值,以及馬斯克的個人財富。
由於特斯拉上海的建造速度以及在中國市場的熱銷,特斯拉如今已經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車企,馬斯克的身價直線暴漲。彭博億萬富豪指數顯示,周五馬斯克的身價增加了61億美元,目前已經是全球第七大富豪,排名超越了股神巴菲特。馬斯克擁有特斯拉20.8%的股份,其所持股份價值不到600億美元;同時,他是商業航天公司Space X以及隧道公司Boring Company的主要股東,前者的估值已經超過300億美元。
在這種時期,富士康為何還要加大在印度建廠投資力度呢?況且,在疫情期間,富士康的真正製造能力還是在中國大陸市場率先復甦,並且直接給蘋果等公司帶來產能的支持,無論是新一代iPhone SE的發布,以及即將發布的iPhone12系列,都需要來自中國市場的支持以及富士康中國製造的鼎力相助。有意思的是,這時候,富士康卻又開始琢磨著去印度投資建廠了。要知道,此前富士康在印度建廠的效率和效益並不明顯,甚至可以說,並不是一次有效的投資。那麼,為何在印度市場並未取得應有的效率和效果,富士康還要去印度建廠呢?
我們觀察有幾方面的可能:其一是蘋果施壓?眾所周知,在上一輪的撤離中國製造的時期,蘋果也是「幕後的推動者」。因為市場有消息稱「蘋果公司強烈要求其客戶將一部分iPhone生產轉出中國。」這對富士康來說無疑是不敢得罪的最重要的客戶,富士康的主營就是來自於對蘋果產品的代工,如今,既然「主家」要求了,那麼必須要出去了。據悉,富士康計劃投資最多10億美元擴建印度南部的一家iPhone組裝廠。
其二是商人的逐利性。郭臺銘是一名成功的商人,對於市場的把握就是哪裡有利益就撲向哪裡。據悉,富士康計劃在未來三年內陸續投資印度Sriperumbur工廠,這座工廠開設在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位於金奈以西約50公裡,負責生產iPhone XR手機。尤其是印度市場為了能夠吸引更多的製造產業落戶印度,也推出了一系列的優惠措施。印度不久前啟動了一項66.5億美元的計劃,為5家全球智慧型手機廠商提供在印度國內建立或擴大生產的激勵措施。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啟動了「印度製造」計劃,希望在中國製造之後,能夠成為一種新興的製造力量崛起於全球市場,因此推出了一些優惠舉措來吸引像蘋果這樣的國際巨頭。如果富士康能夠在印度建廠成功,那麼目前在中國生產的一些iPhone機型也將轉到Sriperumbur工廠生產。據悉,富士康計劃在該廠增加約6000個工作崗位。另外,富士康還在印度南部的安得拉邦(Andhra Pradesh)經營著另一家工廠,這座工廠為小米等公司代工生產智慧型手機。主要生產蘋果公司的低端產品。此外,富士康董事長劉揚偉上個月也表示,該公司將加大在印度的投資。
其三是富士康自身瓶頸難以突破。眾所周知,富士康的主營就是來自於為蘋果公司的代工,雖然自己也推出了合作手機品牌,和諾基亞的收購方進行合作,在功能機等方面進行低端產品的製造,希望能夠打通一些低端市場的需求。但收益如何,相信也不會太高,要知道富士康的業績已經出現了不小的下跌。雖然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疫情帶來的,但其過於單一的主營結構也註定了遭遇了發展的瓶頸和天花板。富士康在新興市場開始嘗試建廠,希望能繼續盤剝最低的勞動力成本,以此來減低自身的成本壓力。這或許也是富士康希望在印度建廠的原因之一。但是印度本身的製造能力以及勞動力職業素養,還難以匹配製造更高端的產品,印度希望iPhone在本土製造可以降低售價,以及帶動iPhone在印度的增長。不過,按照目前的市場走勢,還比較難。相對而言,中國手機廠商和三星的機會更大。
其四是市場競爭壓力迫使富士康不得不考慮在印度投資建廠。據悉,緯創公司也在位於印度南部科技中心班加羅爾(Bengaluru)的工廠為蘋果公司組裝多種iPhone手機。而且,緯創還將開設一家新工廠以生產更多的蘋果設備。一旦緯創在印度獲得成功,那麼無疑會蠶食富士康的市場份額,那顯然是富士康不願意看到的。再加上印度也是一個潛在的龐大市場,未來的潛力一直是市場的極大預期。富士康不敢去賭這個市場的潛力,因此也只能跟進建廠。還有一種傳聞是,「與中國相比,印度的勞動力成本更低,而且蘋果公司在印度的供應商基礎也在逐步擴大,未來將可把該國作為出口中心。」不過,在印度的發展速度,富士康也已經感受到了,未來是不是可以圓夢還很難說。
轉載是一種動力 分享是一種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