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又言在印度投資建廠,還是瞄準了低端iPhone製造能力嗎?

2021-01-09 小刀馬

眾所周知,在上一輪「撤離」中國市場的「高峰期」,富士康也是率先表示要在美國本土和印度投資建廠的代工商。但是進展都是很不如人意。無論是美國還是印度市場,都沒有給富士康帶來什麼高效的回饋。相反,值得我們關注的是,特斯拉在中國上海建造超級工廠的效率,以及輻射中國市場的銷售能力,讓全球都為之咋舌,效率之高,收益之大,產能之快,超出了馬斯克的預期,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銷售之熱,直接助推了特斯拉的市值,以及馬斯克的個人財富。

由於特斯拉上海的建造速度以及在中國市場的熱銷,特斯拉如今已經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車企,馬斯克的身價直線暴漲。彭博億萬富豪指數顯示,周五馬斯克的身價增加了61億美元,目前已經是全球第七大富豪,排名超越了股神巴菲特。馬斯克擁有特斯拉20.8%的股份,其所持股份價值不到600億美元;同時,他是商業航天公司Space X以及隧道公司Boring Company的主要股東,前者的估值已經超過300億美元。

在這種時期,富士康為何還要加大在印度建廠投資力度呢?況且,在疫情期間,富士康的真正製造能力還是在中國大陸市場率先復甦,並且直接給蘋果等公司帶來產能的支持,無論是新一代iPhone SE的發布,以及即將發布的iPhone12系列,都需要來自中國市場的支持以及富士康中國製造的鼎力相助。有意思的是,這時候,富士康卻又開始琢磨著去印度投資建廠了。要知道,此前富士康在印度建廠的效率和效益並不明顯,甚至可以說,並不是一次有效的投資。那麼,為何在印度市場並未取得應有的效率和效果,富士康還要去印度建廠呢?

我們觀察有幾方面的可能:其一是蘋果施壓?眾所周知,在上一輪的撤離中國製造的時期,蘋果也是「幕後的推動者」。因為市場有消息稱「蘋果公司強烈要求其客戶將一部分iPhone生產轉出中國。」這對富士康來說無疑是不敢得罪的最重要的客戶,富士康的主營就是來自於對蘋果產品的代工,如今,既然「主家」要求了,那麼必須要出去了。據悉,富士康計劃投資最多10億美元擴建印度南部的一家iPhone組裝廠。

其二是商人的逐利性。郭臺銘是一名成功的商人,對於市場的把握就是哪裡有利益就撲向哪裡。據悉,富士康計劃在未來三年內陸續投資印度Sriperumbur工廠,這座工廠開設在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位於金奈以西約50公裡,負責生產iPhone XR手機。尤其是印度市場為了能夠吸引更多的製造產業落戶印度,也推出了一系列的優惠措施。印度不久前啟動了一項66.5億美元的計劃,為5家全球智慧型手機廠商提供在印度國內建立或擴大生產的激勵措施。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啟動了「印度製造」計劃,希望在中國製造之後,能夠成為一種新興的製造力量崛起於全球市場,因此推出了一些優惠舉措來吸引像蘋果這樣的國際巨頭。如果富士康能夠在印度建廠成功,那麼目前在中國生產的一些iPhone機型也將轉到Sriperumbur工廠生產。據悉,富士康計劃在該廠增加約6000個工作崗位。另外,富士康還在印度南部的安得拉邦(Andhra Pradesh)經營著另一家工廠,這座工廠為小米等公司代工生產智慧型手機。主要生產蘋果公司的低端產品。此外,富士康董事長劉揚偉上個月也表示,該公司將加大在印度的投資。

其三是富士康自身瓶頸難以突破。眾所周知,富士康的主營就是來自於為蘋果公司的代工,雖然自己也推出了合作手機品牌,和諾基亞的收購方進行合作,在功能機等方面進行低端產品的製造,希望能夠打通一些低端市場的需求。但收益如何,相信也不會太高,要知道富士康的業績已經出現了不小的下跌。雖然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疫情帶來的,但其過於單一的主營結構也註定了遭遇了發展的瓶頸和天花板。富士康在新興市場開始嘗試建廠,希望能繼續盤剝最低的勞動力成本,以此來減低自身的成本壓力。這或許也是富士康希望在印度建廠的原因之一。但是印度本身的製造能力以及勞動力職業素養,還難以匹配製造更高端的產品,印度希望iPhone在本土製造可以降低售價,以及帶動iPhone在印度的增長。不過,按照目前的市場走勢,還比較難。相對而言,中國手機廠商和三星的機會更大。

其四是市場競爭壓力迫使富士康不得不考慮在印度投資建廠。據悉,緯創公司也在位於印度南部科技中心班加羅爾(Bengaluru)的工廠為蘋果公司組裝多種iPhone手機。而且,緯創還將開設一家新工廠以生產更多的蘋果設備。一旦緯創在印度獲得成功,那麼無疑會蠶食富士康的市場份額,那顯然是富士康不願意看到的。再加上印度也是一個潛在的龐大市場,未來的潛力一直是市場的極大預期。富士康不敢去賭這個市場的潛力,因此也只能跟進建廠。還有一種傳聞是,「與中國相比,印度的勞動力成本更低,而且蘋果公司在印度的供應商基礎也在逐步擴大,未來將可把該國作為出口中心。」不過,在印度的發展速度,富士康也已經感受到了,未來是不是可以圓夢還很難說。

轉載是一種動力 分享是一種美德

相關焦點

  • 緯創、富士康在蘋果號召下撤離中國去在印度投資9億美元建廠!
    庫克的一系列動作,讓印度正在向蘋果手機世界工廠之路邁進。不論如何,蘋果三大代工廠富士康、緯創、和碩對印度的投資已經敲定,三家一共預計投資9億美金,準備在印度建廠。今年8月份這三家代工廠商都申請參加與生產掛鈎的印度激勵計劃(PLI),該項目的目標是促進印度境內智慧型手機產量的增加。
  • 富士康赴美建廠,中國製造業該反思什麼
    富士康終究還是去美國建廠了。  美國總統唐納·川普於7月26日宣布,富士康將在威斯康星州投資100億美元,建液晶面板工廠,該工程可創造13000個就業機會。  總統的站臺和高達100億美元的投資,對美國製造業而言這無疑是標誌性事件,以至於川普盛讚郭臺銘是「一個偉大的商人」。
  • 蘋果8個代工廠集體搬家,iPhone手機變印度製造,庫克省錢新方法
    而且東南亞地區為了吸引企業建廠投資,也給予了這些企業很大的扶持,所以說很多企業都蠢蠢欲動了,其中就包括蘋果公司。,而要變成印度製造了。所以庫克就是為了爭取到這部分的利益,才會決定到印度建廠。如果代工iPhone的成本降低了,自然利潤也會增大,這就是蘋果希望看到的。
  • 江瀚:富士康印度工廠停擺 為什麼蘋果手機沒有中國製造就不行?
    一、富士康印度工廠停擺了?根據36氪的報導,繼巴西與美國的建廠計劃遇阻後,富士康在印度的新廠也不打算開了。1 月 7 日,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工業部長蘇巴什·德賽(Subhash Desai)稱,與富士康在當地合作建立電子產品製造工廠的計劃已經取消。
  • 又一家日企轉至越南建廠,原計劃設廠中國,富士康竟是最大股東
    眾所周知,「中國製造」已經不再是低端和廉價的代名詞,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讓咱們的勞動力成本上升了幾個檔,但不少企業為了節省人工成本,便從工廠轉移至印度、越南等勞動力廉價之地。東南亞成了專業工廠的首選,日本便斥巨資在東南亞瘋狂建廠,成了越南的最大投資來源國。
  • 富士康跑回青島建廠!郭臺銘晶片領域布局依然靠大陸
    而郭臺銘鴻海子公司富士康在大陸發展良好,通過各種代工廠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同時也促進了我們製造業產業鏈的發展。然而其本人的言論和行為頗受爭議,在一次採訪中更是大言不慚的說自己在大陸建廠完全是給大陸人飯吃,當真讓人心寒。
  • 富士康美國建廠失敗:深層原因,恰恰折射出美國太強大
    我們的海信、長虹都把65寸電視價格砸到3000元左右了,就是建成還有競爭力嗎?當初郭臺銘赴美國真是風光,現在發現跳入大坑!因為建廠項目受到各方面的影響,承諾的崗位沒有達到,人家也不給富士康補貼。筆者認為,郭臺銘建廠失敗,是富士康對低端製造人才的需求與美國製造業處於高級階段現狀嚴重不匹配所導致的。也就是說,目前的老美,低端製造業人員非常匱乏。年輕人是沒有人願意去幹這樣的「粗活」,製造業需要的熟練工人,已經出現嚴重斷層!
  • 富士康到印度和美國建廠後,損失177億。現在想回大陸市場了?
    然而,富士康在國內從工廠遍地都是,到越來越不受大家待見,郭臺銘就不曾後悔過當初自己的『無的放矢』嗎?雖然立訊精密並不像富士康那般讓人熟知,但是卻也一直跟蘋果公司有著合作。這一次的截胡,或許也是蘋果公司看到了立訊精密的潛在能力。
  • 鴻海集團投資10億美元在印度建廠「富士康撤離中國」是蘋果要求的
    據路透社消息,全球智慧型手機代工大廠及蘋果供應商——鴻海集團計劃投資10億美元在印度南部成立一家蘋果手機組裝廠,以加速中國以外的全球化布局。消息人士提到,目前在中國生產的一些蘋果機型將會移至印度這家新的工廠生產。目前鴻海在印度已有組裝低階蘋果手機的工廠;鴻海另外也為中國手機廠商小米代工生產。目前蘋果手機的兩大主要生產基地皆位於中國,分別為鴻海在河南鄭州和廣東深圳龍華兩地的工廠。
  • 劇情發生反轉,富士康投資100億在美建廠後,13000個崗位僅剩1500
    在我國開放以來,我國豐富的勞動力以及生產技術吸引了很多外來投資者建廠,代加工廠也成為了我國極具代表性的名詞。富士康就是其中的巨頭,在富士康中,代加工的品類也很多,很多大牌企業也是很願意和富士康合作的。富士康的投資也是遍布各地,不過最近情況卻又轉變。
  • 郭臺銘嫌河南工資太高 花50億美元去印度建廠了
    8月9日,富士康創始人郭臺銘在印度孟買籤訂諒解備忘錄,未來5年將在馬哈拉施特拉邦投資約50億美元建造一座大型製造工廠,預計將創造5萬個工作崗位。 低廉的勞動成本,寬鬆的製造業投資政策,龐大的消費內需,印度市場成為香餑餑吸引了一大批掘金者。 【嗯。都去印度了~那想去幹活的中國小夥伴怎麼辦?】 目前印度是全球增長速度最快的智慧型手機市場。郭臺銘今年5月還表示,到2020年,富士康計劃在印度建設10到12處設施,包括工廠和數據中心。
  • 印度挑戰中國世界工廠地位,從搶走手機製造業開始
    印度富士康工廠 供應鏈能力不足,印度富士康為iPhone X規劃的兩條產線,當時只開了1條,單月產能只有6萬部。 除了富士康,緯創班加羅爾工廠一直在組裝iPhone 7,和碩也正在印度尋找土地建廠,蘋果三大代工廠齊聚印度,小打小鬧不需要勞師動眾。 《日經亞洲評論》明確指出,印度組裝的iPhone 11將用於出口。
  • 康斯坦丁:印度製造,還缺什麼基因?
    前不久,鴻海老大郭臺銘訪問了印度,他表示要在印度建設10家以上的代工廠,僱傭100多萬人,總投資35億美元,郭CEO一向財大氣粗,年近古稀,依然意氣風發,這次在印度建廠估計也是勢在必行;另外,華為也對印度市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且剛剛獲得「準許在印度開展手持設備製造業務」的批文,一時間,印度市場躁動不已,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中國製造業的恐慌。
  • 招不到人,41億未到手,富士康「打退堂鼓」,在美投資項目喊停
    今年以來,關於富士康的消息,層出不窮,也備受外界關注,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代工廠,在郭臺銘的帶領下,紮根於中國,也積極往海外市場拓展,然而,卻頻頻出師不利。富士康曾將生產線轉移至印度,然而,印度人根本不能適應富士康的工作模式,導致富士康「敗走」印度。
  • 富士康將部分蘋果生產線搬出國內,原因為何?
    富士康還是要將部分蘋果生產線搬出中國,下一站是越南。比較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富士康給出的回應裡面,強調了是應蘋果公司的要求,將蘋果部分Mac電腦和iPad生產線搬出中國。這個回應值得玩味。近兩年來,全球的電子廠商巨頭都或多或少的將原來在國內的產線搬到其他地方,包括印度、越南等東南亞等地。以富士康為例。本次富士康將ipad產線搬出國內,是歷史上的第一次。
  • 「賞大陸人飯吃」的郭臺銘撤離印度後又想重返大陸
    2019年富士康在全國範圍內大量裁員,其中鄭州富士康就裁員5萬人,郭臺銘準備去印度建廠。 郭臺銘曾信誓旦旦的說:市場就是我的祖國,我在大陸建廠,養活百萬大陸工人,是我給大陸人賞飯吃。 難道沒有富士康,那部分大陸富士康員工就得失業?就會沒飯吃?笑話! 曾經有外國的媒體採訪郭臺銘,你在印度大量建廠,把生產線都轉移動到印度,國內的工廠關閉怎麼辦?郭臺銘表示,關了就關了,誰怕誰,可見他當時底氣十足。 這話符合郭臺銘歷來的霸氣做派。
  • 夏普選擇在越南建廠,富士康成為最大股東
    到目前為止,日本在越南投資的企業達1600家。從2017年至今,日本成了越南最大的投資來源國,佔越南投資總額的25%,投資總額是91.1億美元!夏普在日本創建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成功研製出來第一臺收音機和電視機,推出電子計算器和液晶顯示器在世界上也是首創!電視銷量在同一行業中也是首屈一指!日本老品牌企業夏普被稱之為「液晶之父」的電子電器企業。
  • 富士康承認「撤離」大陸,並唱衰中國製造業:已不再是世界工廠!
    眾所周知,在過去數年裡,大批外國製造企業紛紛「撤離」中國。而依靠為iphone代工一夜成名的富士康,也被曝出或在印度以及其他國家地區建立新的生產線。據悉,作為富士康的母集団,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在2020年第二季度法人說明會上,對於其在中國的產能,發表了以下言論。劉揚偉說:我們正在逐步擴大中國以外的產能。中國此前一直是生產iphone、戴爾臺式機和任天堂遊戲機等電子產品的主要基地。目前,除中國以外的其他地區,在這一方面的產能是30%。他還表示:為了避免出口美國的中國產品徵收更高的關稅,這一比例還會上升。
  • 大批外企撤離,印度就能取代中國地位?我國做出重要決定
    02多個外企撤離中國,中國作出重大調整我國的製造業發展逐漸完善,在技術水平、經驗、吃苦耐勞精神的加持下,製造業和代加工發展的越來越好,多個國家都開始依賴中國製造比如日本企業,在2012年在中國投資134億,在東南亞投資60多億。到了2017年,日本對東南亞的投資比中國多了2倍。包括三星、耐克、飛利浦都開始轉向東南亞投資建廠。
  • 富士康美國建廠定了 有1.3萬個崗位
    白宮官員證實,這座「最先進的」工廠最初將創造3000個工作崗位,但它只是富士康在美國諸多投資計劃中的首個。這位官員還說,隨著時間推移,這家工廠將創造多達13000個工作崗位,並稱這筆交易是「恢復先進位造業的裡程碑」。液晶顯示器是電視機、電腦以及汽車儀錶盤上的關鍵部件。富士康的母公司鴻海去年斥資35億美元,獲得日本顯示器公司夏利的控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