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季節,賈探春提議邀集大觀園中有文採的人所組的詩社。詩社成立旨在「宴集詩人於風庭月榭;醉飛吟盞於簾杏溪桃,作詩吟辭以顯大觀園眾姊妹之文採不讓桃李鬚眉。」詩社成員有:林黛玉、薛寶釵、史湘雲、賈迎春、賈探春、賈惜春、賈寶玉及李紈。稻香老農(李紈)為社長,菱洲(迎春)、藕榭(惜春)為副社長。海棠詩社,最高峰時詩社成員有十四五人,李紈為首,餘者迎春、探春、惜春、寶釵、黛玉、湘雲、李紋、李綺、寶琴、邢岫煙,再加上鳳姐、寶玉和剛拿到入門券的香菱,另外妙玉雖未入社卻有聯詩,才女佳人云集,熱鬧非凡,主要代表詩作皆有重要伏筆。
第一次集會是在探春所居之秋爽齋,所作之詩為「詠白海棠」,故名「海棠詩社」——紅樓夢三十七回。各人在詩社中皆有別稱,其詩名多以其大觀園中居住之院宇為名。賈寶玉是怡紅公子,林黛玉是瀟湘妃子,薛寶釵是蘅蕪君,李紈是稻香老農,賈迎春是菱洲,賈探春是蕉下客,賈惜春是藕榭,史湘雲是枕霞舊友。《紅樓夢》中寶玉挨打後不久,賈政點了學差到外省公出,寶玉得到了「解放」,在大觀園內「任意縱性的逛蕩,真把光陰虛度,歲月空添」。這時,探春忽然雅興大發,寫信給寶玉提議結社作詩。恰好賈芸孝敬寶玉兩盆珍貴的白海棠,他們便藉此成立了海棠詩社。
怡紅公子:賈寶玉,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中的男主角。前世真身為赤霞宮神瑛侍者,榮國府賈政與王夫人所生的次子。因銜通靈寶玉而誕,系賈府玉字輩嫡孫,故名賈寶玉,賈府通稱寶二爺。 賈寶玉自幼深受賈母疼愛,遊於溫柔富貴鄉,專愛作養脂粉,親近家裡姐妹和丫鬟;他與林黛玉青梅竹馬,互為知己,發展成一段世間少有的純潔感情;他重情不重禮,結交了秦鍾、蔣玉菡、柳湘蓮、北靜王等有情男子;他喜歡詩詞曲賦之類性情文學,厭惡四書和八股文,批判程朱理學,把那些追逐科舉考試、仕途經濟的封建文人叫做「祿蠹」。而「怡紅」二字,來源於賈府眾人遊大觀園時寶玉題名「紅香綠玉」,賈妃省親時在此基礎上賜為「怡紅快綠」,後易名為「怡紅院」,作為寶玉居所,故李紈稱他為怡紅公子。
瀟湘妃子:林黛玉,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釵正冊雙首之一,西方靈河岸絳珠仙草轉世,榮府么女賈敏與揚州巡鹽御史林如海之獨生女,母親賈敏是賈代善和賈母四個兒女裡最小的女兒。林黛玉是賈母的外孫女,賈寶玉的姑表妹、戀人、知己,賈府通稱林姑娘。 她生得容貌清麗,兼有詩才,是古代文學作品中極富靈氣的經典女性形象。從小聰明清秀,父母對她愛如珍寶。5歲上學,6、7歲母親早亡,10歲師從賈雨村啟蒙。12歲時,賈元春省親後,林黛玉入住瀟湘館,在大觀園詩社裡別號瀟湘妃子。瀟湘妃子是林黛玉在詩社的號,這個名字取名自娥皇女英的傳說。因為林黛玉居住的瀟湘館遍植竹子,遂在大觀園結詩社時,被探春賜名為瀟湘妃子。林黛玉是賈寶玉精神之妻,薛寶釵是現實之妻。林黛玉和薛寶釵一直被作者放在一起。太虛幻境薄命司,無論判詞還是《終身誤》曲子,都將林黛玉和薛寶釵放在一起。這也是瀟湘妃子娥皇女英的故事的意義。
蘅蕪君:《紅樓夢》人物薛寶釵在詩社裡的別號。因寶釵在大觀園裡的住所名「蘅蕪苑」,故名。出自《紅樓夢》第三十七回:李紈笑道:「我替薛大妹妹也早已想了個好的,也只三個字。」惜春迎春都問是什麼,李紈道:「我是封他『蘅蕪君』了,不知你們如何。」薛寶釵,是曹雪芹著長篇章回體小說《紅樓夢》中的女主角之一,與林黛玉並列為金陵十二釵之首,賈寶玉的從母姊(姨姊)、妻子。她容貌豐美,舉止嫻雅,博學多才,因此受到賈府上下一致好評。大觀園剛蓋成,賈政攜眾門客去遊覽,當遊到蘅蕪苑這一處時,因看到滿苑的奇花異草,寶玉便說出「蘅芷清芬」四字。元妃看到寶玉能夠題匾額,很高興,就用了這個名字。後來元妃遊覽大觀園,給各個地方賜名,「有鳳來儀」賜名瀟湘館,「蘅芷清芬」賜名蘅蕪苑。後來起詩社的時候,每個人都根據自己的居所起了一個別號,黛玉是瀟湘妃子,寶釵就是蘅蕪君了。
蘅蕪典出晉代王嘉《拾遺記·卷五·前漢上》所記漢武帝與李夫人故事。蘅蕪系香草杜蘅和蘼蕪的合稱,李夫人授漢武帝的「蘅蕪之香」應即由此香草提煉之名香。朱淡文撰文認為,蘅蕪君之稱或有將薛寶釵比為帝王后妃之意。蘅蕪苑以滿栽藤蔓香草為其特色,主要的是藤蘿、薜荔、杜蘅、藤蕪,曹雪芹以此四種藤蔓香草為蘅蕪苑的自然背景,象徵薛寶釵性格。藤蘿薜荔這兩種都是蔓生攀緣植物,古代詩人常常將它們比作依賴男性而上升的女子。顯然,曹雪芹有以此象徵薛寶釵性格某一側面的構思杜蘅和鄘蕪都是香草,借香草喻美人本是中國文學的傳統,故曹雪芹必有以它們象徵薛寶釵形象的構想。蘼蕪這種香草在古典詩歌中似乎與棄婦特別有緣。如《古詩十九首》就有「上山採蘼蕪,下山逢故夫」之詩。大可注意的是薛寶釵署名蘅蕪君的《憶菊》詩。寶釵對菊花的憶念也似乎正象徵著對「懸崖撒手」而去的丈夫賈寶玉的思念。
枕霞舊友,史湘雲在詩社裡的別號。探春道:"你也該起個號 。湘雲笑道:「我們家裡如今雖有幾處軒館,我又不住著,借了來也沒趣。」寶釵笑道:" 方才老太太說,你們家也有這個水亭叫`枕霞閣',難道不是你的,如今雖沒了,你到底是舊主人。」所以是因為史家以前有個別院叫"枕霞閣",湘雲以前住過那裡,所以大家就給她起了"枕霞舊友"。史湘雲出身於侯爵之家,但父母早死,跟著叔叔嬸嬸過日子,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這就是「富貴又何為? 襁褓之間父母違」的意思。史湘雲是作者按照《世說新語》魏晉風度標準塑造的一位具有中性美的女子形象:心直口快,開朗豪爽,愛淘氣,甚至敢於喝醉酒後在園子裡的大青石上睡大覺;偶爾身著男裝,大說大笑;風流倜儻,不拘小節;詩思敏銳,才情超逸。
「清冷香中抱膝吟」是史湘雲的菊花詩中的句子,一個清冷寫盡史湘雲一生的環境,可是她蕙質蘭心自是清明,讓風中寒香陣陣,她的自在她的灑脫,正是魏晉詩人的風範,一個吟字點盡詩於她的人生是何等的意義,那是她生命中最能讓她忘記煩惱,真正的快樂的愛好。史湘雲雖說是四大家族的小姐,可是沒了父母無人照管,她嬸娘嫌費錢,針線活計都是史湘雲自己做,經常做到三更天。史湘雲的詩不似黛玉那般傷感,不像寶釵那樣受拘束,就像是她的為人,宜牆角也宜盆,這才是她的為人,強大的生存能力。眼淚和心機都和她無緣,她是天空中自在的雲,沒人知道她去向哪裡,她也不清楚命運是如何的安排。寶玉生日那天,史湘雲醉臥在海棠花下,那時的她是何等的歡快,四面芍藥飛身,紅香散亂,手中扇落地下,半被花埋,早已香夢沉酣,口中猶說酒令。那才是史湘雲的人生,這一醉真能解千愁,她笑了,在夢裡,她是快樂的。她的千愁,她的恍然,只是無人懂。都以為她穿著男子的衣服在玩,都以為她淘氣,都以為她大塊吃肉,只知道她無憂,其實她心事是她不能想、不能問的。
稻香老農:李紈在詩社裡的別號。李紈道:「極是,何不大家起個別號,彼此稱呼則雅。我是定了『稻香老農』,再無人佔的。」李紈之所以會這樣說,是因為在大觀園中她的住所名為稻香村。這也反應了李紈一慣的低調作風。李紈,金陵十二釵之一,字宮裁。她是榮國府長孫賈珠之妻。賈珠夭亡,倖存一子,取名賈蘭。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為國子監祭酒。李紈青春守寡,心如「槁木死灰」,是封建淑女,是標準的節婦,是婦德婦功的化身。但她進入大觀園後,恢復了青春朝氣,不但帶領詩社興旺發達,而且把大觀園治理成青春女兒的淨土和樂園。李紈每天侍奉公婆,陪侍小姑,教子讀書,應該說是一個比較正面的人物,但曹公卻把她放在了十二釵的倒數第二位,很多人都認為李紈無用,是個佛爺。李紈是大奶奶,如果不是丈夫賈珠的病逝,榮國府的理家大權怎麼也輪不到王熙鳳來管,後來鳳姐病倒,王夫人就讓李紈和探春一起協理榮國府。無論是李紈的分毫必爭,還是她的裝聾作啞,忍氣吞聲,都只不過是她能夠好好地活下去的屏障,是她為自己設置的一道防護牆,可以讓她安心地陪伴兒子讀書。對李紈來說,也許不惹是生非,不爭風吃醋,懂得退讓和隱忍,處處示弱,才能笑到最後。
菱洲:迎春在詩社裡的別號。 迎春道:"我們又不大會詩,白起個號作什麼?"探春道:"雖如此,也起個才是。"寶釵道:"他住的是紫菱洲,就叫他`菱洲' 。賈迎春是金陵十二釵之一,賈寶玉的堂姐。出身尚存爭議,常見版本原文:「二小姐乃赦老爹之妾所出,名迎春,」有版本則說是賈赦前妻所出、賈政之妻所出、賈政所收養女等等。紅學界普遍認為是曹雪芹多次刪改未定稿而造成的疏誤。迎春老實無能,懦弱怕事,有「二木頭」的諢名。她不但作詩猜謎不如姐妹們,在處世為人上,也只知退讓,任人欺侮。她的攢珠累絲金鳳首飾被下人拿去賭錢(累金鳳事件),她不追究。繡橘、探春、平兒設法要替她追回並懲處下人她卻說:「寧可沒有了,又何必生氣。」她父親賈赦欠了孫家五千兩銀子還不出,就把她嫁給孫家,實際上是拿她抵債。出嫁後不久(一年後),她就被孫紹祖虐待而死。
蕉下客:探春在詩社的別號。探春笑道:「我就是『秋爽居士』罷。」寶玉道:「居士、主人到底不恰,且又瘰贅。這裡梧桐芭蕉盡有,或指梧桐芭蕉起個倒好。」探春笑道:「有了,我最喜芭蕉,就稱『蕉下客'』罷。」眾人都道別致有趣。黛玉笑道:「你們快牽了他去,燉了脯子吃酒。」眾人不解。黛玉笑道:「古人曾雲『蕉葉覆鹿』。他自稱『蕉下客』可不是一隻鹿了?快做了鹿脯來。」眾人聽了都笑起來。
賈探春,金陵十二釵之一,榮國府賈政與奴婢出身的妾室趙姨娘所生的女兒,賈寶玉同父異母的妹妹,賈府通稱三姑娘,寶玉及三春均在賈母身邊撫養長大,所受教育極好,與嫡姐元春無異,林黛玉進賈府後搬到王夫人住處,元春省親後住大觀園。她精明能幹,富有心機,能決斷,有「玫瑰花」之諢名,連王夫人與鳳姐都忌憚她幾分,抄檢大觀園時她扇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她工詩善書,趣味高雅,曾發起建立海棠詩社,是大觀園中的一位大才女;她關心家國大事,有經世致用之才,曾奉王夫人之命代鳳姐理家,並主持大觀園改革,是一位雄才偉略的政治家、改革家。 由父親賈政做主遠嫁海南鎮海統制周家,躲過抄家一劫。當海疆靖寇凱旋,她得以回京省親。
藕榭:惜春在詩社裡的別號。寶釵道:「他住的是紫菱洲,就叫他『菱洲』,四丫頭在藕香榭,就叫他『藕榭』就完了。」賈惜春是金陵十二釵之一,她是賈府四春中年紀最小的。父親賈敬沉溺修道煉丹,最後死於金丹中毒,書中惜春母親在她出生不久去世,她一直在榮國府賈母、王夫人身邊長大。雖然賈家四姐妹名字相仿,但賈元春、賈迎春、賈探春是榮國府的人,而賈惜春是寧國府的人。但是與寧府兄長賈珍也不大來往。她孤僻冷漠,「心冷嘴冷」。抄檢大觀園時,她下定決心,攆走王熙鳳同意原諒的丫鬟入畫,對其求饒無動於衷。四大家族的沒落和三個本家姐姐的不幸,使她產生了棄世的念頭。最終削髮為尼,緇衣乞食。
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甕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
淡極始知花更豔,愁多焉得玉無痕。欲償白帝憑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蘅蕪君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瀟湘妃子
秋容淺淡映重門,七節攢成雪滿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為魂。
曉風不散愁千點,宿雨還添沼一痕。獨倚畫欄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黃昏。——怡紅公子
神仙昨日降都門,種得藍田玉一盆。自是霜娥偏愛冷,非關情女亦離魂
秋陰捧出何方雪,雨漬添來隔宿痕。卻喜詩人吟不倦,肯令寂寞度朝昏。——枕霞舊友
蘅芷價通蘿薛門,也宜牆角也宜盆。花因喜潔難尋偶,人為悲秋易斷魂。
玉燭滴幹風裡淚,晶簾隔破月中痕。幽情慾向嫦娥訴,無奈虛廊夜色昏——枕霞舊友
斜陽寒草帶重門,苔翠盈鋪雨後盆。玉是精神難比潔,雪為肌骨易銷魂。
芳心一點嬌無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道縞仙能羽化,多情伴我詠黃昏。——蕉下客
《紅樓夢》三十七回:"秋爽齋偶結海棠社,蘅蕪院夜擬菊花題"不過是寫探春發起大觀園眾人結社作詩,而正巧賈芸送寶玉兩盆海棠花,因而詩社名曰"海棠社",而首屆詩會所吟詠的題目也正是"海棠"。古人對於海棠,可謂情有獨鍾,這源於唐明皇與楊貴妃:唐明皇在沉香亭召見楊貴妃,而楊貴妃酒醉未醒,鬢亂釵橫,明皇笑著說"豈是妃子醉耶,真海棠睡未足耳。"而到了《紅樓夢》中,唐伯虎以此為題材創作的脂批本稱作妙圖的《海棠春睡圖》被作者懸掛在寧國府秦可卿房中,畫兩旁還有宋代名士秦觀的一副對聯:"嫩寒鎖夢因春冷,芳氣籠人是酒香",需要指出的是,圖畫及對聯都明確了一個"春"字,也就是說,表明春天是海棠開花的季節。
古人的海棠情結還體現在大量的吟詠之作上。蘇東坡有名句,題目就是《海棠》:"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而著名女詩人李清照也有詞作《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所有吟詠海棠的詩作中,無一不是寫海棠開花是在春季。
但令人奇怪的是,在海棠詩社社員的多首詠作之中,卻首首點明所詠的海棠花開是在秋季。如賈探春有"斜陽寒草"、"苔翠盈鋪"的字樣;薛寶釵有"胭脂洗出秋階影"的句子;賈寶玉則開口就是"秋容淺淡映重門";林黛玉寫有"秋閨怨女"、"倦倚西風";在後來史湘雲的和韻兩首中也都明確寫出"霜娥"、"秋陰"、"悲秋"等字樣,無一例外。而在此回開頭,作者就已明白無誤地交待了,結社海棠是在賈政被點了學差,"擇於八月二十日起身"之後,中秋已過;而賈探春發起結社的花箋及賈芸送海棠花的字帖也都表明,當時是暑熱未消、秋夜已涼。海棠花屬薔薇科,不同品種有木瓜屬、蘋果屬等,為落葉小喬木,木堅多節,呈叢生狀。有粉、紅、白等不同顏色,大部分的海棠花,從花開到花落,顏色上會有一個由深到淺的變化。有的所謂的白海棠,也並非純白色,而是由粉紅色逐漸變為白色的。賈芸所購的白海棠當屬此類。
那麼,為什麼大觀園的詩翁們所觀賞、吟詠、歌頌的卻是秋季花開的海棠呢?請看曹雪芹筆下的海棠花:寶玉說是"七節攢成雪滿盆",極言其枝幹多節、叢生的形態;薛寶釵則寫道"胭脂洗出秋階影",粉紅色被洗掉了,變淺了,這才成了白色的了;史湘雲也指出海棠"也宜牆角也宜盆"的生長環境寬泛的特徵。由此看來,作者對於海棠的觀察及生長習性的了解都已到了細緻入微的地步,較其他歌詠海棠的古人有過之無不及;他不但精於詩文、兼擅烹調,對於花道也同樣是行家裡手。廣博的知識無疑為其文學創作起到了如虎添翼的作用。那麼,為什麼怡紅院中的海棠會在秋天開放呢,從技術層面上講,是富於智慧的花農在長期實踐的基礎上掌握了反季節催花的技術,辦法是將其提前放置暗室或低溫房中一段時間。這種技術在當時,無疑只掌握在少數人手裡。無怪乎賈芸在寫給寶玉的帖子中寫道:"認得許多花兒匠,並認得許多名園。前因忽見白海棠一種,不可多得,固變盡方法,只弄得兩盆",足見其珍貴,不易獲得,這裡固然有討好、賣弄之嫌,但也充分表明,此白海棠絕非泛泛之品,只有賈寶玉這樣的人物及家庭才配享用。秋季開花的海棠並不是同樣受到人們喜愛的秋海棠,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花卉。秋海棠屬秋海棠科,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數百個不同品種。對於曹雪芹隱藏在海棠詩社和海棠詩的背後之謎,也就是海棠花春花秋放到底向讀者喻示了什麼?大概只有等原著被完整發現的那一天,才能真正的理解作者的用意,這也是《紅樓夢》之所以被永世流傳的原因之一,因為有太多的不解之謎等待被探索和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