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陽,新疆烏孜別克族花農的詩和遠方

2020-12-17 新華報業網

  交匯點訊 5月26日下午,在沭陽縣紮下鎮的一個月季種植園,新疆喀什地區伽師縣烏孜別克族花農米爾扎提和妻子早然木在直播銷售月季花。

  米爾扎提的父輩在家鄉種植花木,但是品種較少,種植方式比較傳統,產出率低。6年前,為了在自己的家鄉發展月季花種植業,提高種植水平,幫助家鄉群眾脫貧致富,38歲的米爾扎提和妻子早然木多次慕名來到全國花木生產區沭陽縣,在當地花農的幫助下,學習這裡的月季花種植技術。

  2019年3月,他和妻子毅然決定,在沭陽定居,直接承包20畝土地種植月季花。

  米爾扎提大學本科畢業,妻子早然木師範畢業,兩人都特別喜愛月季花,對月季花有特殊的情結。夫妻二人一邊學習種植技術,一邊向沭陽的電商大戶學習線上直播銷售技術,已經擁有30萬粉絲。

  米爾扎提和早然木還通過遠程直播教學的方式,把沭陽的花木種植、電商直播、物流發貨等方面技術傳到新疆伽師,讓當地群眾學習,走種植月季致富之路,2019年,還在喀什地區搞了一個專門展示沭陽花木的花木節。

  為了讓更多的鄉親掌握技術,米爾扎提又專門從家鄉帶了兩個青年人來到沭陽,學習沭陽的花木種植技術,以便學成後回到家鄉發展,幫助更多的農民種植花木脫貧致富。

  通訊員丁華明 王陽交匯點記者 徐明澤

版權和免責聲明

版權聲明:凡來源為"交匯點、新華日報及其子報"或電頭為"新華報業網"的稿件,均為新華報業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新華報業網",並保留"新華報業網"的電頭。

免責聲明:本站轉載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華報業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可愛的中國」之烏孜別克族:民族「好聲音」 貫穿在血脈中代代相傳
    光明網訊 烏孜別克族是新疆十三個世居民族之一,在新疆這片山川壯麗、瓜果飄香的土地上,烏孜別克族人逐漸形成了獨有的音樂審美及優秀的民歌文化,埃希來、葉來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曼蘇爾·雜克爾,烏孜別克族人,居住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莎車縣,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埃希來、葉來地區級傳承人。對於埃希來、葉來,他不僅對其歷史淵源了如指掌,更擅長於演唱她們,讓人們有幸聆聽這經久不衰的古老民歌。
  • 伊犁老街的百年院落 ~ 喀贊其烏孜別克文化大院
    塞外江南 詩畫伊犁 初建於清光緒年間, 2008年4月被伊寧市人民政府公布為伊寧市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3月南京市對口支援新疆伊寧市前方指揮組將其進行修繕。修繕後的烏孜別克文化大院,成為本市獨具特色的庭院文化活動場所,是南京-伊寧兩城友好互助的歷史見證。
  • 【詩和遠方,在新疆】
    新邊塞詩看見沒,這就是享譽世界的新疆哈薩克族牧民的「姑娘追」 (哈薩克話叫「克孜庫瓦爾」)!詩和遠方,究竟在哪兒呢?詩和遠方,就在新疆、內蒙、西藏和彩雲之南的瀘沽湖泮 「女兒國」與人們心裡!(備註:圖片來源於新華社和頭條平臺上的全網。特此致謝!) 2020年9月21日
  • 中國新疆10個跨國民族
    中亞和新疆地區的草原成了蒙古利亞人種與古歐羅巴人種的交匯之地。此後由於戰爭、社會變革、動亂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使得分布在中亞和中國新疆地區的各民族出現了經常性的遷徙和流動,並且伴隨歷史上頻繁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交流往來,最終形成了部分民族長期交融雜居的現象。
  • 魅力新疆(組圖)
    喀納斯山水間民族新疆原有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柯爾克孜族、蒙古族、錫伯族、塔吉克族、烏孜別克族、滿族、達斡爾族、俄羅斯族在新疆人眼中,南疆與北疆是截然不同的:北疆意味著高山和草原,意味著喀納斯和那拉提草原;南疆則意味著沙漠和戈壁;北疆意味著草原文化,南疆則意味著農業文明;北疆意味著哈薩克和衛拉特蒙古,南疆意味著維吾爾和塔吉克;北疆意味著駿馬和歌聲,南疆意味著木卡姆和舞蹈。今天新疆大部分從中國西漢一直到西晉都屬於中國版圖,唐朝再次納入中國版圖,元朝在今伊犁河流域曾設置阿里麻裡(阿力麻裡)行省,但不久就併入察合臺汗國。
  • 新疆的那些少數民族節日
    維吾爾族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即開齋節)、古爾邦節(也就是不管你是什麼民族全部跟上放假那個節日)和諾魯孜節,當個新疆人真好。哈薩克族節日主要有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和諾魯孜節。前三個是源於伊斯蘭教的節日。諾魯孜節是哈薩克族傳統節日。
  • [ 新疆民族概況 ]
    新疆是個多民族聚居地區,共有47個民族,其中居住歷史悠久的主要民族有13個,即維吾爾、漢、哈薩克、回、蒙古、柯爾克孜、錫伯、塔吉克、烏孜別克、達斡爾、塔塔爾和俄羅斯。 烏孜別克族  烏孜別克族多吃牛、羊、馬肉及其乳製品,日常食品是使和奶茶,喜歡吃庫爾達克(上豆燉肉)和蜂蜜、糖漿。「納仁」是具有民族風味的食品,也是待客的上好食品。 烏孜別克族的傳統房屋形式有多種,頂樓呈圓形的稱為「阿瓦」,一般則為平頂長方形的土房,取暖多用壁爐。
  • 中國少數民族有蒙古、朝鮮、俄羅斯、哈薩克等,為何沒日本和族?
    少數民族中有很多是跨邊境的民族,比如朝鮮族、蒙古族、俄羅斯族、哈薩克族、烏孜別克族等。哈薩克族這些跨境民族在我國是少數民族,在鄰國可能就是佔人口總量多數的主體民族。這麼多個跨境民族中,為何獨獨缺少了日本的和族呢?
  • 中亞國家與中國新疆同源跨國民族人口對比表
    中亞國家與中國新疆同源跨國民族人口對比表哈薩克族主要分布在哈薩克斯坦,中亞地區的哈薩克族人口900萬人,在中國新疆的哈薩克族人口約138萬人。主要居住在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木壘哈薩克自治縣、巴裡坤哈薩克自治縣、烏魯木齊、昌吉。
  • 中國美食:燒烤聖地新疆,來自少數民族的風味
    新疆是一個少數民族自治省,有維吾爾族的、有哈薩克族的、有烏孜別克族等等的各種各樣的民族,多得數不清,小編都說不過來了。烤全羊用的是羯羊或者是肥羊羔,這兩種羊烤出來的味道才會鮮美,不騷;將羊殺掉之後,把它的內臟和羊蹄去掉不要,再用精麵粉、鹽水、雞蛋、薑黃、胡椒粉和孜然粉等調成糊狀,均勻的塗抹在羊的身體上,記住每個地方都要塗到哦,不然那沒塗到的地方味道可就不會有這麼好了。
  • 堅守|克孜烏雍克邊防連的軍營「十二時辰」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祖國西北邊陲新疆軍區某邊防團克孜烏雍克邊防連的「十二時辰」吧。夜半·子時(23:00-1:00)夜半,又稱子時,正值今明兩天的臨界點。此時,城市的嘈雜漸漸褪去,絕大部分人都已經進入夢鄉。突然,一陣急促的哨聲響徹連隊裡外,這是緊急集合的聲音,官兵們聞令而動,整裝出發至集合地點。「連長同志,全連緊急集合完畢,請指示。」
  • 沭陽,我要為你歌唱!原創歌曲《花的家鄉》令人心陶醉!
    視頻導演:胡宏偉作品簡介花一樣的家鄉,花一樣的沭陽。沭陽人作詞作曲的《花的家鄉》通過豐富的沭陽元素,以深沉濃烈的情感描述了花鄉巨變,謳歌了沭陽新貌,描繪了花鄉人民建設美好家園奮進新時代的壯麗畫卷,傾訴了對家鄉的拳拳熱愛之情,是作者和歌者獻給家鄉,獻給祖國的一曲高昂頌歌。歌詞句式錯落有致,富有節奏和內在韻律;曲調既富含激情又輕柔優美,旋律吸取了民間音樂素材,貼近人民大眾的音樂生活,易學易記易於普及和傳唱。
  • 「歡樂新疆」歌舞驚豔馬德裡(圖)
    當地時間10月9日,作為2015年「中國新疆文化周」最值得期待的內容,「歡樂新疆」文藝演出在西班牙首都馬德裡中國文化中心上演。新疆歌舞以歡快、熱情、奔放的特點,徵服著在場的每一位觀眾。每當一個節目結束,全場都會響起持續而又熱烈的掌聲。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文化,帽子和蓋頭面紗等特徵
    白氈帽烏孜別克族多生活於城鎮,且與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塔塔爾族等雜居,所以在服飾文化上與其他民族有許多共同之處,特別是受維吾爾族的影響較大。在帽飾上,烏孜別克族男女都戴各式各樣的繡花小帽或燈芯絨素麵小帽。青年男子一般喜歡戴紅色的,而老年男子則多戴綠色的。男子冬季也戴黑白相間的皮帽或氈帽。烏孜別克花帽圖案新穎,色彩鮮豔,做工精細。傳統花帽有「塔什乾花帽」和「安集延小帽」等。
  • 新疆美食:最好吃的不是新疆抓飯,也不是烤全羊,更不是饢!
    新疆,一個非常有民族風格的地方,小編一想到新疆,腦海裡面就有一段新疆舞蹈的畫面。要麼就是新疆羊肉串,前兩天小編還在家附近吃了一次新疆羊肉串,真的是新疆人烤的哦!吃的時候是一時爽,吃過後就是痘痘滿臉飛!小編提醒大家一下,吃完燒烤或者火鍋後,記得喝杯酸奶或者吃一下下火通腸胃的東西。
  • 新疆國際大巴扎《絲綢之路 千年印象》歌舞與遊客共享絲路狂歡
    2月21日晚,來新疆國際大巴扎就餐的遊客邊欣賞歌舞秀《絲綢之路 千年印象》,邊與演員互動娛樂,共同「品嘗」了一場宴藝大劇院奉獻的絲路狂歡歌舞文化盛宴。整場晚會有維吾爾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蒙古族演唱、烏孜別克族庫姆孜樂器表演、達斡爾族歌舞、維吾爾那孜庫姆舞、維吾爾手鼓、塔吉克舞蹈等呈現絲路非遺文化經典的精彩節目。萬種風情的歌舞晚會中,演員不時與遊客互動跳起麥西熱甫舞蹈,維吾爾鼓手還教遊客打手鼓和薩帕依樂器,整場晚會其樂融融,歡聲笑語溢滿整個宴會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