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亞美尼亞失敗!這張照片令普京大受刺激,二話不說叫停俄支援

2020-11-28 網易新聞

2020-11-28 05:00:04 來源: 飛樂鳥科技

舉報

  11月26日來自西方某網站消息顯示,在納卡地區的武裝衝突進入暫時終結的微妙時期,一張不經意曝光的照片卻再次掀起了軒然大波,讓世人更加認定亞美尼亞此前的戰場失利是一種必然的結果。據悉,俄總統普京獲悉該照片後充滿憤怒,並指示有關部門立即停止對亞美尼亞的援助。


  眾所周知,從歷史上看,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均屬於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後於上世紀90年代初分別取得獨立地位。雖然是鄰國,但兩國卻因納卡地區主權歸屬問題而形同陌路,甚至在1988年至1994年期間爆發過大規模戰爭。戰後,雙方雖維持著表面和平,但實際上卻始終處於敵視關係,邊境衝突更是時有發生。9月27日,兩國終於還是由於納卡問題而撕破臉面並爆發武裝衝突,由此導致地區局勢逐步惡化。此後,在俄羅斯強力幹預介入下,亞阿兩國達成了全面停火協議,為地區和平創造了條件。


  為推動停火協議得到切實履行,俄方不僅組成維和部隊進駐納卡地區,而且還頻繁通過各類外交活動來推動和平進程。然而,俄方的良苦用心卻很可能被涉事方耽擱了,面臨著政策破產的危機。據了解,在日前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會見俄外長拉夫羅夫的現場,一個細節引發了外界的關於兩國關係惡化的猜測:亞美尼亞方面並未在會談現場擺放俄羅斯國旗。對此,有好事者拿出此前該國總理會見美國大使的照片進行對比,發現亞美尼亞為美國方面擺放了國旗。這種在對待美俄雙方態度上的明顯差異,讓外界感到帕希尼揚本人在內心深處也是親美反俄的。


  據悉,此事一經傳播後,許多俄羅斯網友大感震驚,紛紛指責亞美尼亞在外交上毫無基本的禮儀和素養,整體表現過於低劣。隨著事件的發酵,俄政府也不得不出面表態,其通過官方渠道發表聲明指出亞美尼亞在外交場合的做法是「極其低劣的」,缺乏最為基本的儀式尊重,同時,為表達外交抗議,俄方決定即日起暫停此前對亞美尼亞各方面的援助。


  有分析指出,作為外高加索地區小國,亞美尼亞雖然長期深受俄羅斯外部影響,但其國內政策導向卻存在導向西方和擁抱俄羅斯兩種不同傾向。在此次納卡地區衝突中,亞美尼亞國內的親美派勢力其實是寄希望於通過西方援助來擺脫困境的,但西方國家的口頭承諾卻並未及時兌現,而另一方面俄軍也對該國的失利不予及時解救。在這種雙重打壓下,亞美尼亞成為了這場衝突的犧牲品,而亞塞拜然才是最終的勝利者,這從俄主導的停火協議就能看得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亞美尼亞認為,失敗歸咎於俄羅斯賣的武器不行
    儘管納卡戰爭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不過對於自己已經失敗的這件事情,亞美尼亞人顯然有些難以承受。也不知道是對於納卡戰爭的反思還是從哪裡冒出來的陰謀論,最近,亞美尼亞人突然開始懷疑起俄羅斯,很可能是俄羅斯賣的武器導致了自己的失敗。 根據俄羅斯媒體《航空新聞》在12月5日的消息顯示,亞美尼亞為納卡戰爭付出了慘重代價。割地賠款之後,亞美尼亞方面似乎決定將戰場上的失敗,歸咎於俄制武器上來。
  • 俄士兵製造滅門慘案 槍殺亞美尼亞一家六口
    事件曝光後,亞官方稱將由俄方調查處置別爾米亞科夫事件,這引起了亞美尼亞社會的嚴重不滿,特別是久姆裡當地群眾非常憤怒,認為政府的決定太軟弱和「喪失主權」。1月15日晚,久姆裡當地民眾在俄駐久姆裡領事館大樓外進行抗議,要求將「兇手」轉交亞方審判。示威者試圖衝破封鎖線以靠近大樓,並向警察扔石頭。抗議現場傳出閃光彈的爆炸聲。此外,還有部分抗議居民堅守在什拉克州檢察院大樓外等待答覆。
  • 納卡衝突再次爆發,亞美尼亞向俄求援,土耳其:敢插手就攻擊
    值得關注的是,在此之前,亞美尼亞國防部稱亞塞拜然的軍隊曾發起過攻擊,為此還造成了3名阿方軍人受傷。不過戲劇的是,亞塞拜然不但予以否認還反過來指責亞方挑釁造成阿方士兵受傷。不過,外界正在擔心這是"好戲"開場前的序幕。新一輪的腥風血雨即將到來?
  • 殺人還誅心,把繳獲亞美尼亞戰車拖出來示眾
    前不久,在亞歐大陸高加索地區兩個小國——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圍繞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地區進行了一場43天的軍事衝突,結果是一邊倒的,亞塞拜然在土耳其鼎力支持下一雪上世紀90年代第一次納卡戰爭失敗前恥,大獲全勝不說,還收復了實地,12月10日亞塞拜然就在首都巴庫舉行了勝利大閱兵,那真叫一個殺人還誅心哪!
  • 亞阿激戰背後:俄、土再一次站在了對立面上|亞美尼亞|亞塞拜然|...
    當地時間9月28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表示,土耳其將會繼續支持亞塞拜然,並譴責「亞美尼亞發動軍事行動」。埃爾多安稱,「只有亞美尼亞立即從其佔領的亞塞拜然領土上撤出,這一地區才會重新擁有和平。」這次亞、阿衝突爆發後,土耳其第一時間出來支持阿薩拜疆,可以看出土耳其想要做伊斯蘭世界的「領袖」,打造一個受他影響的伊斯蘭世界,這種念頭已經非常明顯。
  • 納卡停火或如俄土阿三方所願,但亞美尼亞的怒火如何平息
    在俄羅斯的調停下,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加上俄羅斯11月9日夜間發布了一份停火聯合聲明。根據三方達成的停火協議,亞阿雙方將各自保持已經佔領的陣地,俄維和部隊進駐納卡5年(及以上)。這是亞阿雙方自10月10日以來達成的第四次停火協議。
  • 俄士兵在亞美尼亞槍殺一家六口 死者最小僅2歲
    事件曝光後,亞官方稱將由俄方調查處置別爾米亞科夫事件,這引起了亞美尼亞社會的嚴重不滿,特別是久姆裡當地群眾非常憤怒,認為政府的決定太軟弱和「喪失主權」。1月15日晚,久姆裡當地民眾在俄駐久姆裡領事館大樓外進行抗議,要求將「兇手」轉交亞方審判。示威者試圖衝破封鎖線以靠近大樓,並向警察扔石頭。抗議現場傳出閃光彈的爆炸聲。此外,還有部分抗議居民堅守在什拉克州檢察院大樓外等待答覆。
  • 亞塞拜然士兵包圍俄軍,亞美尼亞親美首腦幸災樂禍,攛掇俄阿開打
    據外媒本月17日報導,亞美尼亞首腦帕希尼揚在接受亞美尼亞媒體採訪時承認,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在哈德魯特地區Khtsaberd和Khin Taher村莊附近爆發衝突,有30多名亞美尼亞士兵被亞塞拜然俘虜。
  • 亞美尼亞向普京求援,直呼俄羅斯是盟友,埃爾多安提議土俄先談判
    並表示亞塞拜然的行動已經逼近亞美尼亞邊界,而亞塞拜然的盟友土耳其正在支援阿方。而俄羅斯方面表示,若戰火衝突波及到亞美尼亞境內,俄羅斯將會提供必要援助。 1997年,俄羅斯與亞美尼亞籤署軍事互助條約,雙方確屬盟友關係。但俄羅斯一直沒主動出手納卡衝突,是因為此後亞美尼亞一直在暗中向西方靠攏,俄羅斯也希望藉此給亞美尼亞一個教訓,看看關鍵時誰才是朋友。
  • 亞美尼亞犯下「可迴避」失誤,俄專家總結:夜郎自大,固步自封
    11月10日,在俄羅斯的強力幹涉之下,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終於再次坐在了談判桌面前,但這次達成的停火協議卻對亞美尼亞十分不利。根據條約規定,亞美尼亞需要在10日之內將阿格達姆地區、拉欽區和克爾巴賈爾區三處控制權交給亞塞拜然,這相當於拱手送出了納卡地區將近一半的土地。
  • 亞美尼亞國家概況
    【簡史】公元前9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在亞美尼亞境內建立了奴隸制的烏拉杜國。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3世紀,阿凱米尼德王朝和塞琉古王朝統治亞美尼亞,建立大亞美尼亞國。此後,亞兩次被土耳其和伊朗瓜分。1804至1828年,兩次俄伊戰爭以伊朗失敗告終,原伊朗佔領的東亞美尼亞併入沙俄。1918年5月28日,達什納克楚瓊黨領導建立了亞美尼亞第一共和國。
  • 亞美尼亞總理夫人支援前線:小分隊一共13人
    據環球網報導,亞美尼亞總理夫人正在準備支援前線。她對外宣布,她所在的小分隊一共13人,正在接受最基本的軍事訓練,等到訓練結束,她們就會前往前線和其他軍人一起作戰。外界對這一消息表示吃驚,連總理夫人都要上戰場,他們這是要打光最後一個人嗎?不過也有人提出質疑稱,這可能只是一個象徵性的行為,讓總理夫人去前線未免太過冒險了。
  • 白磷彈開路,割耳、斬首俘虜,俄:這是在滅族
    今年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這兩個亞洲小國,憑藉異常激烈的戰火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兩國實力相差不大,但由於阿軍背後得到土耳其大力支持,亞美尼亞這次大戰損失慘重。
  • 亞美尼亞對納卡戰爭反思了嗎?將失敗歸咎於總理,不如先檢討己過
    人們常說痛苦定思痛,也就是說在事情發生之後,應該總結經驗教訓,在2020年發生的最大亮點之一:納卡衝突,現在衝突已經結束,那麼亞美尼亞對納卡戰爭反思了嗎?如果簡單一點,現在許多亞美尼亞人將失敗歸咎於總理帕希尼揚,這屬於事後追究責任吧,其實呢,在這個時候追究責任,不如先檢討己過。
  • 亞美尼亞戰敗求和,20年都無法將賠款還清
    就按亞美尼亞如今的經濟水平來說,國內民眾生產總值還不超過150億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還是靠農業為主的,想要將這500億美元還清至少需要20年時間,這對於原本就一貧如洗的亞美尼亞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亞美尼亞是西亞地區的一個小國家,領土面積僅有2.98萬平方公裡,全國人口也僅僅只有300萬人左右。
  • 親俄民兵警告土耳其聯軍:隨時出擊亞美尼亞,收復解放君士坦丁堡
    「華格納」僱傭兵與敘利亞政府軍 來自俄羅斯方面報導稱,參加在頓巴斯和敘利亞敵對行動的俄羅斯「華格納」僱傭兵戰鬥人員準備前往亞美尼亞一側的卡拉巴赫地區進行戰爭,其中一位俄羅斯
  • 亞美尼亞前總理:我們軍隊80%的人員都不見了,這是潰敗!
    現任亞美尼亞Azatutyun黨黨魁的巴格拉季揚說:「我們軍隊80%的人員不見了(指逃兵多)。軍隊被擊敗了。這已不是秘密。亞塞拜然人計算過其領土上還有多少輛坦克、多少門大炮和其他裝備。」 巴格拉季揚指出導致這一結果的幾個原因。
  • 亞美尼亞為什麼要割地求和呢?
    那是因為亞美尼亞的軍隊敗了,軍隊死傷慘重,無力扭轉戰局,打不贏,在納卡地區剩餘3萬軍隊可能全部被圍殲。戰爭歷來都是殘酷的,失敗了,不是過家家,後果非常嚴重,付出慘重代價,割地賠款是免不了。亞美尼亞戰局不可扭轉敗局,以防戰爭燃燒到亞美尼亞本土。亞美尼亞高層被迫求和,籤訂納卡停火協議,成了城下之盟,籤訂了不平等條約。
  • 下一個亞美尼亞?摩爾多瓦親西方總統一番話,俄和北約就吵起來了
    桑杜發出這個言論後,北約秘書長斯託爾滕貝格公開表示支持,他宣稱,「摩爾多瓦是北約的合作夥伴」,他還對俄羅斯發出嚴厲指責,「俄在德涅斯特河駐軍,侵犯了摩爾多瓦的領土完整,這是俄違反國際法的又一個例子,原先是喬治亞、烏克蘭,現在輪到摩爾多瓦了。」
  • 亞美尼亞市長親自出陣,結果被炸成重傷!克林姆宮發聲!
    近日西亞兩個小國之間的戰爭備受全球列強的關注,土耳其作為一方地區大國,支持亞塞拜然的公開表態給了亞美尼亞極大壓力,亞、阿雙方都想要取得本次戰役的勝利,但亞美尼亞在綜合國力方面,與亞塞拜然比較起來相形見絀,為捍衛納卡地區的主權,亞美尼亞幾乎是全國都動員起來了,上到政府市長,下到60歲老兵20歲女性全都奔赴戰爭,此情形略有點悲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