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點秋香》是永盛電影製作有限公司出品,由李力持執導,周星馳、鞏俐、鄭佩佩等主演的一部喜劇電影,影片於1993年攝製完成並上演,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曾風靡全國,成為人們喜愛的影片之一。
因為影片中講述了江南才子唐伯虎對華太師府上的丫環秋香一見鍾情,在船夫的幫助下他施展計謀混進了華府。經過一番曲折,唐伯虎終於與秋香拜堂成婚。為世人展示了一段才子佳人嚮往真愛的千古佳話。成為人們街頭巷尾的美談,劇中的主人公唐伯虎,在歷史上確實有其人。
據史料記載唐伯虎(1470—1523),明朝江蘇人,中國著名的畫家。他名寅,字伯虎。此外,他自號「六如居士」「花庵主人」等。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世稱為「江南第一才子」。儘管唐伯虎之詩、之書、之畫堪稱「三絕」,但最為後人所知的還是他「點秋香」的故事。
事實上唐寅先後有過三個妻子。19歲時娶徐氏為妻,兩人感情深厚。不過,在他25歲時,父母妻妹相繼去世,對他打擊很大。後來又娶了一位,卻在他涉嫌考場作弊案被抓後,離他而去。36歲時,唐寅娶了患難中的紅顏知己沈九娘,從此築桃花塢生活,一直到去世。一生不得志的唐寅並無那麼多的風流韻事,而「點秋香」的故事又是從哪來的呢?
據史料記載,明代確實有一個叫秋香的女子,但與唐寅沒有任何感情瓜葛。據現代學者孟森考證:「秋香姓林,名奴兒,又名金蘭,秋香則是她的藝名。她本來出身於官宦人家,自幼聰明伶俐,熟讀詩書,且酷愛書畫,由於父母雙亡,淪落至金陵為妓。」當時被譽為「吳中女才子」,頗有點名氣。秋香早年被迫墮入青樓,後從良嫁人。明代《畫史》中記載:「秋香學畫於史廷直、王元父二人,筆最清潤。」《金陵瑣事》中還記載了秋香曾向沈周學畫。沈周是明代著名畫家,也是唐伯虎的、文徵明的繪畫老師。他在《臨江仙·題林奴兒(即秋香)山水畫》中寫道:「舞韻歌聲都折起,丹青留下芳名。」可見,秋香走出風月場後,曾以繪畫聞名於當時。
秋香確實被人點過,但點她的人不是唐伯虎。據孟先生考證,秋香比唐伯虎大二十歲。而且,秋香很早就脫籍從良了,有老相好的想和她再敘舊情,她畫柳於扇,題詩婉拒。詩曰:「昔日章臺舞細腰,任君攀折嫩枝條。如今寫入丹青裡,不許東風再動搖。」那麼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從何而演繹而來呢?
據現代著名學者趙景深在《三笑姻緣的演變》中考證,該故事起源於元代戲曲和明人筆記,其中王同軌《耳談》的記述,與「唐伯虎點秋香」情節基本吻合,但主人公卻不是唐伯虎。
當時,蘇州有位才子名陳元超,性格放蕩不羈。一次,他和友人遊覽虎丘,與秋香不期而遇,秋香對陳公子燦然一笑。陳公子訪得秋香蹤跡後,便喬裝打扮,到那官宦人家做了公子的伴讀書童。不久,陳元超覺得時機已到,因為他發現公子已經離不開他了,便謊稱要回家覓女娶親。老爺說,府上有這麼多婢女,你隨便挑。於是陳公子便如願以償地點了秋香。
由於唐伯虎第三個妻子沈九娘,身世與秋香有些相似,後來,「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完全是藝術加工和文學作品的創造,明代一個叫項元汴的作家,借用唐伯虎的名字寫了一則,叫《蕉窗雜錄》的短故事,他把它編成有頭有尾的故事,唐伯虎開始賣身為奴、追求秋香了。到明朝末年小說家馮夢龍的《唐解元一笑姻緣》中,把「點秋香」故事中,描寫得更加合乎人們的認知情節,也可以說故事的情節基本定型了。
這只不過是古時寫故事的人為了吸引讀者,而杜撰的名人的桃色新聞罷了,之所以後人這麼惦記「唐伯虎點秋香」。也許是唐伯虎曾寫過一首「我愛秋香」的藏頭詩之故吧?詩曰:「我畫蘭江水悠悠,愛晚亭上楓葉稠。秋月融融照佛寺,香菸嫋嫋繞經樓。」
其實歷史上雖然有秋香其人,且和唐伯虎同是生活在明代中葉,然而她至少要比唐伯虎大二十歲,他倆之間真的沒發生什麼,可見「唐伯虎點秋香」,只是一個虛構的故事。(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