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綠水青山 不負茶鄉百姓——生態文明建設的「安溪樣本」

2020-12-04 閩南網

「舉頭仰望是清新的藍,環顧四周是怡人的綠。」冬日裡的茶鄉安溪,多的是這樣沁人心脾的景致。從「增綠量」到「漲顏值」,從「護根基」到「強底色」,從「生態美」到「百姓富」,近年來,安溪縣委、縣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牢牢把握中央支持福建省建設全國首個生態文明試驗區的重要機遇,把生態資源視為最寶貴的資源,把生態優勢視為最具競爭力的優勢,打拼出一條生態環境「高顏值」和經濟發展「高素質」協調並進的發展之路。

繼國家生態縣、國家園林縣城、全國十佳生態文明城市、中國十佳宜居縣、中國最美麗縣等榮譽稱號之後,近日,安溪又將「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的金字招牌捧回大美茶鄉。「綠色生態是安溪最寶貴的自然財富,茶鄉人民一路實踐、一路探索,成績來之不易,我們相信由此滋養發芽,安溪生態文明建設必將結出更多碩果。」安溪縣委書記高向榮、縣長吳毓舟道出了百萬茶鄉人民的心聲。

科學謀劃 「四梁八柱」拔地而起

地處泉州母親河晉江上遊的安溪,是一座不折不扣的茶業大縣和工藝大縣。正因此,安溪的生態保護責任尤為重要。

舉綠色發展大旗,走生態立縣之路。黨的十八大以來,安溪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成立以縣委書記為組長、縣長為常務副組長的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把「大美安溪」作為「四個安溪」建設內容,把生態文明列入全縣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和績效管理,構建起「黨委政府領導,人大、政協監督,社會共同參與」的「大環保」格局。

此後,一系列夯實生態文明頂層設計的「四梁八柱」拔地而起、日趨完善。《福建省安溪縣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創建規劃(2017—2025)》《安溪縣「十三五」環境保護規劃》《安溪縣「十三五」水土流失治理規劃》《安溪縣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專項規劃(2020—2030年)》《安溪縣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規劃》等一攬子規劃,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城鄉建設規劃等相互銜接、有機融合,真正實現「多規合一」,系統化、整體化、協同化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細節得以窺見安溪上下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視,這幾年,安溪縣委常委會自加壓力,不定期聽取「山長制」述職,將責任層層傳導到「最後一米」。在基層農村,環境衛生整治也納入了村規民約,透過「衛生紅黑榜」「閩南念四句」等「接地氣」形式,將「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理念送進了群眾心坎裡。

機制引領下,綠色發展的「緊箍咒」越扎越緊,常態化、規範化、持續化的生態文明建設不負有心人。截至目前,安溪黨政領導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考核已實現「九連優」,去年更是領跑全市、位列第一。

靶向發力 「三大工程」呵護家園

清新安溪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稟賦,但也必須直面歷史遺留的「生態疤痕」,才能切實打通「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通道。從這樣的認識出發,安溪將生態培優的重中之重落子於生態系統保護建設工程、村容村貌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治理工程等「三大生態工程」。

站在莆永高速安溪縣感德段大格村的茶山上,舉目四望,滿眼翠綠。「宣傳林」「廣電林」「水保林」等一塊塊縣直各部門、各鄉鎮認領種下的綠地迎風搖曳。回憶起這裡從前「禿頭山」的模樣,大格村森林資源管護員吳金電感慨萬分:「現在山上綠樹多了,坡上青草長了,山下溪水清了,生態環境變好了,鳥兒也都飛回來了。」老吳口中的變化,得益於安溪創新森林資源管護機制,在全省首創的「山長制」。在此基礎上,「山長+河長」構建起縣、鄉、村三級生態資源長效管護體系,才換來了「一方好山水,滿眼皆覆綠」的靚麗風光。這是生態系統保護建設工程的一個縮影。在更廣範圍鼓勵「山頭戴帽、山腰系帶、山腳穿鞋」的模式退茶還林,安溪生態茶園已然是另一番健康的面孔,鳥語茶香,芬芳四溢。隨著綠色屏障的不斷拓展,安溪全縣森林覆蓋率已高達66.5%。

無獨有偶,另一項安溪創舉正在農村發光發熱。流域汙染,問題在水裡,根源在岸上。在安溪縣參內鎮田底村的汙水處理站,經過福建省三淨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專業管理,出水水質可達城鎮生活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中的一級B標準,解決了當地1400多位村民的生活汙水處理難題。像這樣引入第三方環保企業運維,在安溪已有數十座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嘗到了「甜頭」,這是自2013年起安溪在全省率先實施農村生活汙水處理委託第三方運營管理模式,有效解決農村汙水處理設施「有人建、沒人管」問題,帶來的深刻變化。乘著鄉村振興的東風,包括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綠盈鄉村」建設、農村旱廁整治等在內的村容村貌治理工程讓茶鄉老百姓的生活家園越來越宜居宜遊。

「昔日崩崗區,今朝『花千谷』」,說的正是曾經崩崗侵蝕重災區之一的安溪官橋鎮。如何扭轉局勢,變「痛點」為「亮點」?思路一轉天地寬,安溪創新探索出將崩崗侵蝕區轉化為「工業開發區、生態旅遊區、水保生態區、經濟作物區」的治理模式,南翼新城利用治理崩崗整理出工業用地3600多畝,玩轉「無中生有」,引進信息技術產業園、湖裡園、思明園、弘橋智谷電商園、旺旺食品等一批產業園區、項目,將「崩崗區」一下子變成了「聚寶盆」。崩崗治理的「安溪模式」也因此受邀在全國水土保持工作會上作典型發言,並在我國南方紅壤侵蝕區廣泛推廣應用。水土保持治理工程效果顯現,2019年,安溪全縣完成水土流失治理17.83萬畝,水土流失率從2015年的21.61%下降至16.65%,下降幅度位居全省第一,近兩年在泉州市水土保持年度目標責任考核中,也均獲評優秀等次。

「三大工程」之外,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同樣響鼓重槌、捷報不斷。守護「安溪藍」,環保網格化環境監管天網成形成勢,實現所有村居網格監管全覆蓋,去年城區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98.6%,同比改善全市第一。呵護「生命源」,近三年投入資金約2.5億元,開展飲用水源保護、生活汙水和垃圾治理等多項整治,流域水環境質量達標率100%。愛護「金土地」,大力推行「兩留」(茶樹留高、梯壁留草)「兩禁」(禁用「非準入」農藥、禁用除草劑)「兩減」(減農藥、減化肥),在全國首創縣域農資監管與物流追蹤平臺,實現農資使用全程監管、全程可追溯,2019年全縣化肥使用量同比減少3%以上,農藥使用量減少5.2%,榮膺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興業富民

「綠色經濟」有聲有色

生態興則百業興。如今行走在茶鄉大地上,處處可見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通過將「生態+」理念融入產業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安溪已經照進現實。

以民生產業茶業為抓手,安溪全面推進生態農業提質發展,高坡度、低海拔等不適宜茶樹生產的區域全面退茶還林,高標準生態茶園則嵌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綠色植保」新技術,保全了茶園生物群落的多樣性。去年,安溪還斬獲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這一重要平臺,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家庭農場、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推動產業標準化、規模化發展,形成了安溪鐵觀音、福前蘆柑、山格淮山等一批成規模、有競爭力的農產品品牌。僅茶業一項,去年全縣涉茶總產值就高達191億元,已連續10年位居全國重點產茶縣第一位,「安溪鐵觀音」以1426.86億元的品牌價值登頂中國區域品牌(地理標誌產品)價值榜首,領跑百茶。

生態工業奏響「綠色」樂章,安溪堅決不要「帶血的GDP」,只要「健康的GDP」。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安溪在全省範圍內率先實現石材行業全面退出,進而「騰籠換鳥」,按照「一步到位、搶佔高端」的思路,大氣魄、大手筆建設了泉州芯谷安溪分園區、信息技術產業園、湖裡園、思明園、2025產業園、弘橋智谷電商園、藤雲工藝園等一批現代工業園區。在招商選資中,安溪同樣堅決把好「綠色關」,把「高汙染、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嚴嚴實實地擋在門外,將光電、生物科技、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等「高科技、高品質、高競爭力」的新興產業招入麾下,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發展的雙贏。倒逼之下,傳統產業也加快改造升級步伐,一批「落後產能」徹底淘汰、退出歷史舞臺。「十三五」以來,安溪已實施技改項目186個、投資近300億元。

「生態紅利」加速釋放,「以茶海、峽谷為特色的生態旅遊資源」「以溫泉、莊園為主的休閒旅遊資源」「以文廟、湖頭古鎮為核心的人文旅遊資源」齊頭並進,「百鎮千村」「美麗鄉村」融入文旅、創客等元素,逐漸誕生鄉村旅遊新業態。不少鎮村因綠得利,龍門鎮入選全國首批運動休閒特色小鎮,湖頭鎮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特色小鎮,虎邱鎮獲評「福建省十佳旅遊休閒集鎮」,虎邱鎮湖坵村、尚卿鄉尤俊村、福田鄉福前社區獲評「星級旅遊村」,有效地將生態資源轉化為生態資本。一筆筆綠色「財富」匯入了安溪的「綠色銀行」,流向了百姓的口袋。僅去年,安溪全縣就接待遊客849萬人次,旅遊收入達111億元。

乘風踏浪再擊槳,無邊勝景在前方。「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綜合性系統工程,只有新起點、沒有最終點。」高向榮、吳毓舟表示,安溪將倍加珍視這份沉甸甸的榮譽,久久為功用生態文明的鑰匙開啟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的新大門,在全省全市大局中貢獻安溪力量、體現安溪作為。(陳林森 林清鍛 林賜生)

相關焦點

  • 生態文明建設的「安溪樣本」:不負綠水青山 不負茶鄉百姓
    如今行走在茶鄉大地上,處處可見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通過將「生態+」理念融入產業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安溪已經照進現實。 以民生產業茶業為抓手,安溪全面推進生態農業提質發展,高坡度、低海拔等不適宜茶樹生產的區域全面退茶還林,高標準生態茶園則嵌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綠色植保」新技術,保全了茶園生物群落的多樣性。
  • 不負青山綠水 不負茶鄉百姓——生態文明建設的「安溪樣本」
    冬日裡的茶鄉安溪,多的是這樣沁人心脾的景致。從「增綠量」到「漲顏值」,從「護根基」到「強底色」,從「生態美」到「百姓富」,近年來,安溪縣委、縣政府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牢牢把握中央支持福建省建設全國首個生態文明試驗區的重要機遇,把生態資源視為最寶貴的資源、生態優勢視為最具競爭力的優勢,打拼出一條生態環境「高顏值」和經濟發展「高素質」協調並進的發展之路。
  • 安溪喜添「國字號」生態名片
    從「增綠量」到「漲顏值」,從「護根基」到「強底色」,從「生態美」到「百姓富」,近年來,安溪縣委、縣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牢牢把握中央支持福建省建設全國首個生態文明試驗區的重要機遇,把生態資源視為最寶貴的資源,把生態優勢視為最具競爭力的優勢,打拼出一條生態環境「高顏值」和經濟發展「高素質」協調並進的發展之路。
  • 不負綠水青山!縣委書記張才芳主持召開溢泉湖環湖生態綠廊項目建設...
    不負綠水青山! 張才芳指出,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抓好溢泉湖環湖生態修復和生態綠廊項目建設。要統籌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圍繞綠色發展、做足「水」文章,充分發揮項目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紮實做好「六穩」 「六保」工作。
  • 安溪喜添 「國字號」生態名片
    本報訊 (記者陳林森 通訊員林清鍛 林賜生)11月30日,生態環境部在京正式授牌表彰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茶鄉安溪作為今年我市唯一入選縣域,正式捧回「國字號」生態新名片。近年來,安溪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緊緊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創建目標要求,全力推動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齊頭並進,探索出一條綠色發展之路。此間,不少茶鄉創舉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
  • 四川生態文明建設創出「川味特色」
    「四川省已初步形成了省級統籌、市縣發力、梯次推進的建設體系,打造了一批生態文明示範建設和『兩山』理念實踐的鮮活案例樣本,探索形成了一批具有借鑑意義的有效模式。」日前,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雷毅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這樣表述。
  • 安溪喜添 「國字號」生態名片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陳林森 通訊員林清鍛 林賜生)11月30日,生態環境部在京正式授牌表彰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茶鄉安溪作為今年我市唯一入選縣域,正式捧回「國字號」生態新名片。 近年來,安溪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緊緊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創建目標要求,全力推動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齊頭並進,探索出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此間,不少茶鄉創舉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
  • 打造生態文明的莆田樣本
    木蘭溪入海口落日景觀 許武 攝  東南網12月18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劍波)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
  • 石家莊贊皇縣:不負綠水青山 方得金山銀山
    山還是那一片山,百姓還是那一方百姓。但思路一變天地寬,綠水青山就能變成金山銀山。  贊皇縣地處太行山中段東麓,地貌格局大體是「七山二灘一分田」。近年來,為推動全縣的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發展的雙贏,贊皇縣委、縣政府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探索出一條符合縣情實際的綠色發展之路。
  • 延安:不負青山綠水 繪就錦繡山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延安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大力實施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等重點工程,讓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越走越寬,讓延安大地水更綠、山更青、空氣更清新,人民群眾生活更美好。
  • 發揮產業基金優勢,助力生態文明建設!
    特殊的時節,特殊的會議,時值2020年兩會之際,為響應黨中央號召,推動生態文明產業發展,中國菸草、中國交建、中國社會科學院、華夏銀行、中國退役士兵就業創業服務促進會、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中國林業與環境促進會、大有實業有限公司、山東省濟南市政府等機構的專家和領導蒞臨中維華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維華信」),共商生態文明建設落地模式,共謀國家綠水青山生態產業基金髮起設立方案。
  • 「浙」裡問道 | 不負綠水青山,方得金山銀山!
    15年來,浙江堅定不移踐行「兩山論」,率先實施全省GDP考核差別化評價指標體系;率先取消相對欠發達地區的GDP考核,「環保一票否決制」首開先河;率先推進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行走在之江大地,屢屢能聽見各地對重汙染企業「說不」,今年3月,浙江537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高新技術和生態環保項目佔了「半壁江山」。
  • 金秀瑤族自治縣守護「綠水青山」交出滿意生態答卷—— 綠水青山在...
    近年來,該縣緊緊圍繞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堅定「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信念,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生態保護打通了向金山銀山轉換的通道,讓人民群眾在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間獲得的幸福感不斷增加,不斷書寫新時代守護「綠水青山」的金秀答卷。
  • 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宣傳標語
    1、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 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2、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3、共建生態文明,共享綠色未來。4、創建國家生態市,有你參與更精彩。5、同心共創國家生態市,攜手打造生態文明汝州。6、生態城市全民共建,美好汝州你我共享。7、一點一滴匯聚你我之力,一言一行成就生態汝州。8、倡導綠色文明,營造綠色汝州,構建幸福汝州。
  • 改革開放40年來的生態文明建設
    2018年3月, 生態文明正式被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執法力度不斷加大,中央環保督察覆蓋31個省區市,8萬多個百姓關心的突出環境問題得到解決;對那些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不堅決、不徹底,對破壞生態行為不作為、亂作為等行為加強了問責。2017年7月,中辦、國辦就甘肅祁連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發出通報,上百名領導幹部被嚴肅問責,以儆效尤,忽視環境保護的狀況得到明顯改變。
  • 人民日報點讚福建省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
    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印發《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包含14方面90項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向全國分享試驗區「先行者」們的改革樣本。  種好「試驗田」,結出「生態果」。4年前,在福建、江西、貴州三省首批開展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探索不同發展階段的生態文明建設制度模式;4年後,三省基於各自生態優勢,在機制創新、制度供給、模式探索上大膽改、深入試,基本完成重點改革任務,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重大制度成果:福建各類自然資源「一張圖」管理、江西跨部門生態環境綜合執法協調機制、貴州赤水河流域跨省生態補償機制……
  • 溫州這個地方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綠水青山美醉了~
    近日,生態環境部公布了第三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名單,我市泰順縣榜上有名!溫州市泰順縣泰順是浙江省11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之一,也是浙南的生態屏障和重要水源涵養區,林草覆蓋率達76.54%,二類水以上水體比例達100%,空氣品質優良率、縣界出界水質達標率、生態環境狀況指數等主要環境數據均位居全省前列,2017-2018年,空氣環境質量指數排名全省第一。
  • 青山不墨千秋畫 婺源生態文明建設啟示錄
    近年來,婺源爭當全省生態文明先行示範縣,成功打造了「保護與開發齊頭並進、生態與文化珠聯璧合」的生態文明美麗樣本,先後獲得國家生態縣、國家生態旅遊示範縣、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等一批「國字號」榮譽。  涵養青山綠水  「我們是衝著藍冠噪鶥來的,這裡生態環境好,能拍到很多珍稀鳥類。」
  • 習近平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金句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無論是外出調研,還是參加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集體學習,反覆強調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他所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理念深入人心。今天,黨建網微平臺邀大家一起來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說過的金句。
  • 走進綠水青山生態門源
    黨的十八大以來,門源縣緊跟中央和省州部署,不斷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切實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四個扎紮實實」重大要求,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高度自覺深入推進生態環境治理恢復和保護優化一體建設。門源的生態功能優勢不斷凸顯,人民群眾居住環境進一步優化提升,生態綠色品牌日漸叫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