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大家都知道,「唐宋八大家」之一,開豪放派詞風,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吃貨:還是個美食家),是當時文壇的領袖級人物。
雖然蘇軾很厲害,但咱今天要說的不是他,而是他的一首詞:《臨江仙送錢穆父》
蘇軾和錢勰的關係可不一般,是無話不說、盡可委託的摯友,蘇軾發明了一道新菜,不敢獨享,還寫信邀他錢勰過來同食,兩人交情之深可見一斑。
所以啊,錢勰途徑杭州,作為摯友的蘇軾怎麼不置酒相送呢!蘇軾也很夠意思,不但置酒相送,看到被貶還一臉淡定的錢勰,還作了首詞為他贈行:
臨江仙·送錢穆父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樽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這就是咱們今天要講的那首詞。
自古以來,送別詩詞都以悽婉感傷為主題,不是為自己懷才不遇感嘆人生,就是為友人的悲慘遭遇打抱不平,但今天我們要講的這首卻一反常態,一改以往送別詩詞纏綿感傷、哀怨愁苦或慷慨悲涼的格調,創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可謂是讓人耳目一新。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這詞是如何將送別寫得如此豪放的。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歲月如梭,自你我京城一別,到如今已有三年,你遠涉天涯輾轉奔走各地。
錢勰在元祐三年九月因坐奏開封府獄空不實,出知越州。元祐五年又徙知瀛洲,於次年春赴任啟行,途中經過杭州,時蘇軾正任杭州知州。蘇軾想啊「你錢勰咋就那麼衰呢!快耳順的人了,還如此頻繁的長途奔波,真是我見猶憐啊!」
「依然一笑作春溫。」相逢時,你的笑容依然像春天那般溫暖。
被貶之人,徙知途中竟也能如此心不在焉,如此泰然,他錢勰的心境委實把蘇軾給雷到了。古人被貶多懷愁,不是酒就是月的,縱是與好友相逢,也難掩失意之態,然而錢勰卻滿是淡然,不僅跟個沒事兒人一般,還笑得如此春花爛漫,真讓人懷疑是不是反射弧太長。蘇軾對錢勰還是很了解的,雖然也吃驚於他的古井無波,但轉念一想,是了,這正是我認識的那個氣節如秋竹,心境如古井的錢神人。
「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瀾,高風亮節像秋天的竹竿。
秋筠即秋竹,古人長以竹子比喻人高風亮節錚錚鐵骨,有君子之風,這是對一個人極高的讚譽。在蘇軾眼中,錢勰是當之無愧的,真古井、是秋筠,給人以肯定的感覺。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我心惆悵因你要連夜分別揚孤帆,送行之時雲色微茫月兒淡淡。
蘇軾說「一想到你要連夜揚帆遠行,我的心就那叫一個惆悵啊!就像這夜色,朦朦朧朧好不是滋味。你倒好,一幅事不關己的亞子,不知道還以為是你給我送行呢!唉,算了,誰讓咱倆是好哥們兒呢!」
「樽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陪酒的歌妓不用衝著酒杯太悽婉。人生在世就好像住旅館,我也包括在旅行者裡邊。
蘇軾不愧是蘇軾,人生處處有哲理,既然你錢勰如此淡然,那我也不能做那愁婦之態,就給你們總結個小哲理吧!人生在世就像住旅館,你我皆是遊者,今天一離別明天一相逢都是常事,何必為暫時離別傷情,所以呀,都不必太悽婉,如錢勰一般,甚好。
道理不是與生俱來的,其實在那曠達背後,是蘇軾對仕宦浮沉的淡淡惆悵,以及對身世飄零的深深慨嘆。
總而言之,離別送行,送別慰問之情已表達;見著錢勰的無波心境,由衷的讚美之詞也不吝嗇;詩詞蘊含哲理更具藝術性,失兩忘、萬物齊一的人生態度也揭示了,詞風豪放,詞意曠達,不失為一首名詞。
ps:我用心寫寫,你隨便看看!以上是在下的淺見,望各位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