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上海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建光寄語新生 校方供圖(下同)
昨日,在莊嚴的國歌聲中,上海中醫藥大學新生迎來開學典禮。接過校旗和紅十字會會旗,在上海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曹錫康的領誓下,全體新生莊嚴宣誓,作出醫學生的莊重承諾。
上海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嚴雋陶作為教師代表作主旨演講,他強調集聚多學科多專業力量,創新融合是中醫藥傳承發展的重要因素,以中醫前輩的故事勉勵全體新生滿懷好奇,尊師重道,形成我校「教師誨人不倦,學生學而不厭」的優良校風。
上海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建光將上中醫大比作一本底蘊深厚的書,作為《大學使用說明書》的起始,徐建光寄語新生要「用好大學」。他對新生說,要堅定一顆家國心。「大學是以服務國家戰略、社會需求和人類文明為目標的,作為大學生一定要在『扣上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時候,就保有廣闊的格局和崇高的理想,不虛妄浮躁,不計較眼前。我深信:沒有任何事物比一個信念更為值得珍視,沒有任何品質比愛國奉獻更為值得歌頌!」之所以倡導大學生要「堅定一顆家國情懷心」,徐校長認為,只有把小我融入新時代的合奏當中,借勢國家、上海、學校的發展,青春才會擁有無比強大的動力、無比堅定的勇氣和無比雄渾的後勁,「一個人如果對人類的存亡一點都不關注,對國家和民族將賦予的歷史責任和未來擔當一點都沒感覺,對崇高的價值體系沒有一點執著的追求,就會缺少一個積極而嚴肅的價值系統。」
圖說:上海中醫藥大學新生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
大學,還應鼓足一股好學勁。「大學,就是大大地學。希望你們在上中醫收穫的不僅有中醫藥的知識,更是要在『望聞問切』中學會把握世界的脈搏,在抵禦『風邪入侵』中學會『涵養浩然正氣』!」徐校長指出,大學是探尋規律、掌握做學問基本方法之地,也很有可能是人生中最寶貴、最高效地開展系統性學習的時期。進入大學學習中醫,「陰陽五行」「奇經八脈」,浩瀚的中醫藥文化等著大家去學習;「升降浮沉」「四氣五味」,複雜微妙的世界等待著大家去探索。此外,他還提醒新生,當下的世界信息更替、事物百般更新,如果沒有主動發現知識、學習知識、探求知識的能力,將成為淹沒在信息海洋中的「無舵之舟」。「當今社會因為產業不斷變化,導致職業結構不斷在變。於是,舊的職業消失,新的職業隨之而來,而大學不可能為未來社會提供所有預先設定好的職業人才,也不可能為每一位學生提供終身可用的知識結構。希望你在大學裡守得住『無言獨上高樓』的清冷、耐得住『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艱辛,扛得住『名利最為浮世重』的幹擾,博學審問、慎思明辨,面對陌生存疑的事物,追溯過去之源流、明辨當下之勢態、預判未來之發展,在積累知識的基礎上,審慎思考、謹慎發問,才能避免人云亦云,才能養成良好、客觀的思考習慣。」
最後,也要做好一名中醫人。徐校長說,大學生一定要平衡好豪情萬丈和久久為功之間的關係。無論一個人、一個群體還是一個國家,都時刻面臨著成長的磨合,比苦難更容易消磨人心智的,往往是長久的默默無聞。「我非常欣賞這樣一句話:每一個優秀的人都會有一段沉默的時光;那段時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卻得不到結果的日子,我們把這段時光叫做紮根。紮根之時最難熬,紮根之路最需要意志和恆心。沒有松柏恆,難得雪中青。戰爭時代,紮根是『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的樂觀;建設年代,紮根是『萬竹競鳴除舊歲,百花齊放聽新鶯』的熱情;在新時代,紮根更是『豎立起一座科學的豐碑,把有限的人生譜寫在無垠的蒼穹』。」
通訊員 王姿英 新民晚報記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