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手繪荷花立軸老畫

2020-12-11 文苑商城

【張大千】(1899——1983)具有世界影響的中國畫大師,中國近現代著名書畫大師﹑美術教育家﹑美術理論家﹑書法家﹑文學家﹑收藏家、鑑賞家、美食家﹑旅行家。他以其深厚的文化學養以及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歷成為海內外知名的文化名人。張大千是20世紀中國畫壇最為傳奇的國畫大師,無論是繪畫、書法、篆刻、詩詞都無所不通。早期專心研習古人書畫,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後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

他的治學方法值得那些試圖從傳統走向現代的畫家們借鑑。他在創作上的卓越成就,與他的淵博的學術修養、深厚的生活積累以及他廣結師友,裁長補短密不可分。除繪畫外,他對詩詞、古文、戲劇、音樂以及書法、篆刻,無不涉獵。並先後與齊白石、徐悲鴻、黃賓虹、溥儒、於非廠、陳半丁、謝稚柳等國內各名家及外國大師畢卡索交遊切磋,功力自不一般。張大千名爰,又名季,季菱,字大千,別號大千居士,或逕署「蜀人張大千」。擅模仿歷代名畫家的傳世名作。

張大千生於1899年,卒於1983年,四川內江人。 張大千幼年受擅長繪畫的母親和以畫虎著稱、自號「虎痴」的二哥張善孖的薰陶指引,並從名師曾農髯、李梅庵學詩文、書法和繪畫。除臨摹歷代名跡外,又遍遊名山大川,以造化為師,經過刻苦鑽研,獲得了卓越的藝術成就。

青年時代,即與二哥張善孖齊名。20多歲曾赴日本留學,學過染織。回國後,一度迷於佛學,曾去寧波天童寺「皈依佛門」,想當和尚,據說,他怕在頭上燙九個香記,只好拜別了師傅弘筏大和尚,回到現實世界來。1932年舉家移居蘇州網獅園,潛心作畫。1940年後用了兩年半的時間,對於我國敦煌漠高窟,逐個整理編號,進行臨摹,畫出了大量的佛像畫,豐富了繪畫技法。

張大千是眾所周知耳熟能詳的全能型畫家,在山水、人物、花草、魚蟲等方面皆有造詣,他畫的荷花,尤為使人喜愛。首先,張大千之所以愛畫荷花,他認為「中國畫重在筆墨,而畫荷是用筆用墨的基本功」。並且還認為畫荷花與書法有著密切的聯繫。畫荷需要正、草、篆、隸四種書法技巧,字寫不好,荷也自然畫不好」。還說:「畫荷花的乾子要用篆書,葉子則是隸書,瓣子就是楷書,水草則用草書。畫荷需要正、草、篆、隸四種書法技巧」。張大千不僅荷花畫得好,就連題字和鈐印都非常給力,詩、書、畫、印渾然一體。

此藏品為張大千手繪荷花立軸老畫,這幅「手繪荷花」尺幅很大,採用大寫意的畫法,用筆淋漓自如,造景清新動人,極富浪漫之感。其構圖疏密有致,真可謂「密不透風,疏可走馬」。整幅畫面氣勢宏大,藝術感染力很強。

相關焦點

  • 張大千:一輩子畫不厭的荷花
    張大千是具有世界影響的中國畫大師。他在創作上的卓越成就,張大千先生擅長畫花卉,他畫的花卉種類很多,如荷花、秋海棠、牡丹、蘭花、水仙、梅華等。而他平時畫的最多的還是荷花,他自己常說:「賞荷、畫荷,一輩子都不會厭倦!」張大千荷花畫主要特點張大千在花卉畫中以荷花畫居多。
  • 張大千對荷花的鐘情喜愛,都在他的畫裡!
    他寫詩稱讚荷花:「人品誰如花浩蕩,文心可比藕玲瓏。」意思是說若有人其人品、人格有如荷花那麼「浩蕩」,那麼其文、其畫之心,定即可比蓮、藕那麼錦繡玲瓏。徐悲鴻在《張大千畫集》序中說:「大千代表山水作家,其清麗雅逸之筆,實令人神往。」張大千以擅長畫荷花著稱,素有「古今畫荷的登峰造極」之譽。
  • 世人對國家頂級畫家張大千的評價及張大千書畫的市場情況
    世人對國家頂級畫家張大千的評價及張大千書畫的市場情況張大千是全能型畫家,其創作達「包眾體之長,兼南北二宗之富麗」,集文人畫、作家畫、宮廷畫和民間藝術為一體「張大千書畫部分成交記錄:張大千 1959年作 報春圖 立軸 紙本 成交價:48.3萬(RMB)
  • 潘天壽與張大千荷花作品的風格與空間結構的比較!
    在中國傳統的繪畫中.潘天壽和張大千有著傑出的貢獻和深遠的影響潘天壽以傳統和時代感應為基礎,創造獨特的藝術風格,將自己的個性融入作品中並發揮得淋漓盡致;張大千將外來的繪畫元素高度融入中國的傳統繪畫元素中.將藝術完美結合,對當代的水墨畫有著綜合性的繼承潘天壽和張大千都以獨特的方式對中國畫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並產生深遠的影響兩人相同的繪畫題材不同的繪畫風格和空間結構的荷花作品
  • 張大千的荷花,八大山人的荷花,齊白石的荷花,都是什麼樣的
    荷花一直是我們中國人非常喜歡描繪的對象,它可以是婀娜多姿的仙女,也可以是清廉的君子,它的身上具有中古偶人賦予它的一切美好的品質。以至於許多的人都會以荷花比喻品節高尚的人,古代的詩人是如此,近代的畫家更是如此。而荷花所傳達出的氣質,也更加的符合中國人的理想。
  • 張大千最愛的女人
    張大千20歲時,因青梅竹馬的未婚妻過世,他到寧波天童寺出家,3個月後還俗到了上海。張大千拼搏於上海畫界時,仿石濤的畫連行家都無法鑑別真偽。李秋君 荷香 團扇片一日,張大千應李茂昌之約到寧波來散心,客廳中,他被一巨幅《荷花圖》所吸引,一枝殘荷,一根禿莖,一汪淤泥,飄逸脫俗。
  • 張大千絕美荷花十二幅!
    這是一幅美國回流的一幅張大千荷花作品,以純美清雅勝出,大有繁華落盡、洗盡鉛華的感覺。畫中兩朵荷花,一花一苞,一開一合;幾片荷葉,高低錯落,翻滾延展;綠的迷濛氤氳託出紅的高潔出塵。儘管花紅葉綠,搖曳多姿,一派夏日荷塘的爛漫色調,卻經過清墨淡暈,反而有一種沉潛寧靜的底蘊。
  • 張大千《荷花圖》賞析
    張大千 荷花鴛鴦(局部)此圖下方畫一水塘,水面上浮動浮萍與團團荷葉,在空白處順勢以花青勾勒水紋,水波漣漣,氣氛靜謐。張大千 荷花鴛鴦(局部)作為此畫的」畫眼「,張大千對這兩隻鴛鴦的神態姿勢,甚至羽毛的刻畫都極近精微之能事,這種精微又並非一味寫實,而是注重形神兼備,使觀者仿佛能感受到這兩隻鴛鴦的可愛和生機。
  • 愛荷、畫荷之大家:張大千的荷花大賞,塑造馳名中外的「大千荷」
    在眾多題材中,荷花是張大千衷愛的主題之一,他的花卉畫中荷花是畫得最多的,他認為「中國畫重在筆墨,而畫荷是用筆用墨的基本功。」潑墨、寫意、沒骨、金碧,張大千繪荷不倦,各種風格齊上陣,不斷地畫,不斷地推陳出新,畫出了聞名中外的「大千荷」。
  • 彩色鉛筆手繪,畫一隻荷花小精靈~
    油性彩色鉛筆手繪,畫一隻荷花小精靈~(和之前的紅車軸草小精靈一個系列哦)來看看完成圖,邊框沒有畫好~但裁剪後挺不錯的~繪畫工具與材料準備:鉛筆、橡皮、針管筆油性彩色鉛筆、素描紙,圓規或圓形的物件~(畫圓框時使用~)過程圖走起~可以先用鉛筆繪製底稿,再用針管筆勾線(不該徒手畫邊框的,小夥伴們還是使用工具吧~)畫荷葉的葉脈~描畫荷花花瓣,補充葉莖和花莖的小細節,給小荷花精靈上色~如下圖~
  • 近代畫荷之大家——張大千筆下風姿綽約的荷花,為國人臉上增色
    在眾多題材中,荷花是張大千衷愛的主題之一,他的花卉畫中荷花是畫得最多的,他認為「中國畫重在筆墨,而畫荷是用筆用墨的基本功。」潑墨、寫意、沒骨、金碧,張大千繪荷不倦,各種風格齊上陣,不斷地畫,不斷地推陳出新,畫出了聞名中外的「大千荷」。
  • 來看看張大千的蝦,齊白石的荷花
    一代國畫藝術大師張大千和齊白石,被稱為南張北齊,都為後人留下了大量的精美作品,其中張大千以畫荷著稱,他筆下的荷花多彩多姿,令人陶醉:那麼將這兩位大師互換一下,畫對方所擅長的會是什麼樣呢?來看看張大千筆下的蝦和齊白石筆下的荷花吧:張大千的蝦:
  • 張大千字畫介紹及其價值
    張大千字畫介紹及其價值 張大千在花卉畫中以荷花畫居多。他之所以喜愛畫荷花,除其它原因外,他認為"中國畫重在筆墨,而畫荷是用筆用墨的基本功。"並且還認為畫荷與書法有著密切關係。故此,張大千畫荷的作品不但年年有,而且不斷推出新意。形成馳名中外的"大千荷"。
  • 價值上千萬的荷花,就在這裡,張大千繪《秋水芙蓉》
    荷花怎麼能上千萬呢?其實很簡單,繪畫大師畫的荷花就有這個價位。價格和價值是兩回事,不過有些時候,價格能夠體現出價值。近現代畫壇中的畫荷花高手很多,海派名家幾乎都能畫荷花,京津畫派中的名家白石老人更是把荷花畫出了獨特的韻味。有的時候,看似誰都能畫的主題最難畫。
  • 五百年來第一人——淺論張大千筆下的荷花
    張大千畫荷,歷來為後人所推崇,得之一花,拾之一葉,皆為傳世之寶。太老師筆下的荷花有金碧、沒骨、工筆、寫意、潑墨、潑彩,洋洋灑灑,實為全能的天才畫家。 我的恩師慕凌飛先生是張大千、張善孖早年的入室弟子,慕老在論及張大千畫荷時曾親口對我說過「你太老師畫荷,最初是從八大山人入手,同時研習徐青藤、石濤、陳老蓮、新羅山人、惲南田等。」
  • 四位名家畫荷花,有人重視裝飾效果,有人追求自然神韻
    出淤泥而不染,這是世人對荷花的讚美。畫荷花的歷史十分悠久,宋代小品冊頁中已經出了很成熟的作品,至於以荷花為主題的立軸作品,在元代才出現。到了明清兩代愛畫荷花的畫家就越來越多了。明末清初的朱耷曾經畫過一卷《河上花圖卷》,採用了潑墨寫意的技法進行創作,更加凸顯出荷花的品性高雅。
  • 正是荷花盛開時 | 這幅價值 1380萬元荷花 有「荷」不同?
    在藝術的創作中,名家畫荷,也是各有千秋, 「 荷 」而不同 。《荷花》雖然是吳冠中對景寫生之作,但當中滲透的韻味,卻是他積壓已久的鄉愁與回憶,對於他而言,這幅畫意義非凡。張大千《荷花鴛鴦》1380萬元張大千 荷花鴛鴦
  • 外柔內剛 張大千款《潑墨荷花圖》
    張大千,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著名的中國潑墨畫家,書法家。20世紀50年代,張大千遊歷世界,獲得巨大的國際聲譽,被西方藝壇贊為「東方之筆」。並創立「大風堂派「。後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因其詩、書、畫與齊白石、溥心畲齊名, 故又並稱為」南張北齊」和「南張北溥」。與黃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齊名。二十歲便蓄著一把大鬍子,成為張大千日後的特有標誌。
  • 原來她才是張大千最愛的女人
    可直到2004年3月,隨著張大千的一幅被行家估價逾千萬元人民幣的巨幅山水畫《蒼莽幽翠圖》的浮世。一枚大千先生從未外露的「秋遲」印章神秘出現,那場驚世駭俗的柏拉圖式戀情才被最終解密……才子遇佳人拜師,曠世奇戀拉序幕!張大千20歲時,因青梅竹馬的未婚妻過世,他到寧波天童寺出家,3個月後還俗到了上海。張大千拼搏於上海畫界時,仿石濤的畫連行家都無法鑑別真偽。
  • 同一荷花照片張大千題識四款 姿態萬千
    近日,上海餘德耀美術館展出了民國時期的攝影師胡崇賢和書畫大家張大千合作的題識攝影藝術作品。該組作品主要展示了張大千晚年在臺灣建立的園林「摩耶精舍」中以荷花和梅花為主的花卉盆景。從展呈方式可以看出本次展覽對於傳統書畫藝術和原作的尊重,沒有運用富有體驗感和科技感的方式追尋潮流化的呈現,只是按花卉分類成為兩個展廳來展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