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畫家黃嘉善畫集《水墨情緣》本周日首發

2020-12-17 浙報融媒體

【人物介紹】

黃嘉善

1941年出生於溫州,擅長版畫、中國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曾任溫州市文聯副主席、溫州市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國大陸版畫會會長。人物辭條入編《中國美術家人名詞典》《中國現代美術家名鑑》《當代中國美術家人名錄》等。

7月27日上午,畫家黃嘉善的中國畫作品集《水墨情緣》舉行首發式,該書由浙江美術出版社出版,收錄了黃嘉善近十年來創作的國畫百餘幅。

「路漫漫其修遠兮」,黃嘉善於藝術之路上下求索已逾58年,他的藝路歷程各時期「風景」大不相同——從版畫、到廣告畫、再到國畫,但均值得讚嘆。日前,記者拜訪了黃嘉善老先生,聆聽他講述自己的藝路歷程,他說,畫畫是一輩子的愛好,只要還能拿畫筆,這條藝路就還沒到頭。

鐵道兵生涯

造就獨特藝術感覺

在祖國的邊界線上,在高寒的大興安嶺,在空氣稀薄的青藏高原,在人跡罕至的沙漠和峭壁,鐵道兵戰士最先留下了建設者的足印。黃嘉善1963年入伍,在鐵道兵師、團從事文化工作和美術創作。四海為家的鐵道兵生涯,開闊了他的視野,獨特的地勢風貌,造就他與眾不同的藝術感覺。

「鐵道兵戰士所經歷的生活和所目睹的景象,沒有經歷過的人無法想像。」回憶往昔,黃嘉善仍歷歷在目:建設成昆線,高山峽谷間找不到一塊能夠支帳篷的平底,要用炸藥包炸平。夜裡出帳篷如廁,必須在腰間系一根繩子,否則一不小心就要跌落幽暗山谷;銀裝素裹的大興安嶺,氣溫低至零下40度。炊事班的同志要用鋸子來切割凍住的豬肉,包心菜用蛇皮袋一裹,用錘子一砸就碎,直接能下鍋……

在部隊的二十多年中,黃嘉善用筆與刻刀表現鐵道兵千軍萬馬開山架橋的火熱生活。版畫,既是他反映鐵道兵堅毅和艱辛的載體,也成為了他叩響藝術殿堂之門的敲門磚——他所創作的《景鐘山下》《汲》先後被中國美術館收藏,版畫《林海尖兵》《風雪高原》被我國軍事代表團作為國禮送給羅馬尼亞。

可其實,在進部隊之前,黃嘉善學的一直是國畫。他的國畫功底不俗,與人合作的《喜馬拉雅上鐵九連》曾在1964年全軍美展獲優秀獎(最高獎),並得到過周總理的稱讚。「可國畫畫一張就只是一張,版畫不一樣,想印多少有多少,利於開展宣傳工作……」由於這個原因,黃嘉善才在部隊裡自學了版畫。回憶自學經歷,老先生不由失笑,「當時就是瞎琢磨,畫好刻好後刷油墨,可放著晾了半個月也沒幹,後來跑去請教印刷廠的師傅,才知道得放速幹油……」

培養繪畫人才

開創「大路畫派」

在獨自從事版畫宣傳中,黃嘉善意識到力量的薄弱,於是徵得上級同意,在部隊內大辦畫展,通過這種創新方式挖掘有藝術才能的戰士,經培訓,組成了一支六七十人的版畫隊伍。多年來,不斷有人才被發掘,先後加入這支創作隊伍的百餘人中,後來有40多人成為省級美協會員,8人為全國美協會員。

提及這支隊伍,黃嘉善顯露出驕傲神色。他同這批宣傳戰士一道,一面為祖國社會主義鐵路建設事業出力流汗,一面用畫筆、刻刀,努力表現自己所熟悉和熱愛的勞動生活,創作出了《邊疆戰歌》《萬水千山只等閒》《志在四方》等一系列優秀版畫。抱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心態,黃嘉善嘗試報送集體創作的組畫《戰鬥在崇山峻岭》參選全國美展,不料抱得嘉獎,轟動全國,為全體軍人爭了光,他也因此榮立三等功。後來,他又想「登一登大雅之堂」,於是鐵道兵戰士的「大路版畫」展覽,從北京中山公園起步,走進北京工人文化宮,進而又走進中國美術館,也由此,開創了被美術界認可的「大路畫派」。

首促藝商結合

激發家鄉創作熱情

1989年,溫州曾一度被全國美術界熱議,只因黃嘉善辦了一件「新鮮事」。黃嘉善離開部隊後,轉業回溫參加文聯工作,當時的溫州美術界,大家各自為營默默創作,很少有群體性活動,美術創作缺乏活力。黃嘉善看在眼裡,某日突發奇想,決定促成一次美術與商業的牽手——在市政府、市文聯的支持下,黃嘉善和另外兩位同志一起驅車二萬五千裡,走訪了400來個廠家、企業,說服177家企業出資進行廣告畫創作與宣傳合作,成功集資了20多萬元創作宣傳經費。此舉為溫州美術創作注入新的活力。「藝術家與企業家結緣,藝術與商品結緣,這是創舉!」前溫州市市長劉錫榮在看到該廣告畫項目成果後如此評價。

黃嘉善覺得這還不夠。「這些年,溫州的物質經濟、溫州人的精神均有了很大改變,我們要讓全國人民都看到溫州的變化。」抱著展示溫州人精神印象的目標,黃嘉善首創了以「溫州人」為命題的《溫州貨藝術廣告展》《溫州人書法展》《溫州人攝影展》,先後在溫州、天津、北京開展。展覽引發熱烈討論,獲得了華君武、李樺、李鐸等眾多藝術界大咖的讚許,認為不僅展示了溫州兩個文明建設的成果,也為藝術界開闢了「新的探索、新的嘗試、新的路子、新的形式」。

不僅如此,後來黃嘉善還創辦了「溫州藝苑」,用作展示溫州書畫家的藝術創作的場所,「溫州藝苑」還有一大新功能,便是組織舉辦精品大展賣。這在當時又是一項創新,這個全新的文化市場讓溫州的藝術家們走出象牙塔,推銷自己,也鼓動了創作,同時也讓藝術作品,進入到溫州的尋常百姓家。

初心指引愛山水

藝路漫漫未有盡頭

為祖國建設事業做宣傳,為溫州美術創作謀新路,黃嘉善的藝路走得「大公無私」,而今他享受起悠然時光,重拾起國畫這一最初的愛好,寫生創作也成了他的一種生活方式。2012年時,黃嘉善開辦個人從藝五十周年畫展並出版《刀筆藝路》個人版畫集,當時他說,自己鍾愛山水,今後要繼續「爬山」「涉水」,而今,78高齡黃嘉善仍如是說。

「我對國畫山水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這是初心,也是方向,更是理想,直至今日我仍在苦苦探索。有人說我的國畫很像版畫,這便是我多年來形成的一點個人特色。」此次《水墨情緣》黃嘉善國畫作品集,以山水為主題,雁蕩山的芬芳、楠溪江的溫潤、黃山的雄奇、青藏雪原的巍峨……難以忘懷的歲月景象以水墨的形式一一凝固呈現。正如序言道:「踏遍青山打草稿,追求畫面挖掘出的生活情趣,以深沉的意境,抒發輕鬆自然的山野之美,其中意味,各人自知。」

「從創作到生活,從生活到創作,往復勞作,為尋找希望與夢想,既辛苦又快樂」,老先生笑道,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自己也快80歲了,案頭的畫積了許多,為此選擇了其中一部分,編輯成冊,當作向祖國匯報。

(原標題:《溫州畫家黃嘉善畫集作品<水墨情緣>7月27日首發》,原作者:程瀟瀟。編輯林如珏)

相關焦點

  • 著名畫家黃嘉善版畫作品欣賞
    黃嘉善  1941年出生  溫州師範學院美術系畢業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  曾任  鐵道兵文化部創作員  溫州市文聯副主席 顧問  溫州市美協主席 名譽主席  溫州大美術研究院院長  中國大路版畫會會長  1963年入伍
  • 翁子揚原畫集嘉年華首發
    N多FLASH小遊戲爽死你          海量試玩視頻高速下載 下一個更精彩:結界師繪卷史上最長首發   8月10日,上午11:00-12:00在中國軍事博物館北京動漫嘉年華現場,動漫大師籤名區,國內漫畫家翁子揚《月色·魅影--翁子揚複製原畫集》首發,由漫友文化隆重推出,並同時舉行籤名售書活動,現場氣氛異常熱鬧,同時,畫展區也有翁子揚精彩彩稿展覽,讓喜歡翁子揚的動漫FANS一飽眼福。
  • 李叔同兩大特展啟幕,重現「溫州情緣」
    兩大特展由市委宣傳部、市委統戰部、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溫州博物館、衍園美術館承辦。這是溫博聯合浙江省博物館等十餘家文博機構共同呈現法師傳奇的年度大展,匯集全國不同收藏單位及藏家有關弘一法師的書法、信札、印章、水彩畫、古籍、碑帖、民國報紙、文房用品、與豐子愷合作的護生畫集等展品共計257件,詳實地展現和描述弘一法師的文藝造詣、傳奇人生及與溫州的深厚情緣,講述其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 趙球「大紅袍」畫集在京首發
    《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趙球》書影 小新 攝中新網北京5月11日電 (記者 高凱)著名山水畫家、美術教育家趙球先生「大紅袍」系列畫集之《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趙球》11日在京首發。「大紅袍」是始於20世紀90年代初期,由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出版的《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中國當代名家畫集》兩套大型系列畫集的別稱,該系列至今出版有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等三百多位畫家畫集。《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以莊重的「中國紅」燙金書函為裝幀風貌,以宏大的選題規模、嚴整的出版規制及精湛的編印和設計水準為亮點。
  • 紀念李叔同誕辰140周年專題展覽重現「溫州情緣」
    12月27日上午,「碧天芳草——李叔同與溫州」和「碧天芳草——護生畫集特展」兩場專題展覽,在溫州博物館拉開帷幕。專題展覽匯集全國不同收藏單位及藏家有關弘一大師書法、信札、印章、水彩畫、古籍、碑帖以及與豐子愷合作護生畫集等展品共計257件,兩場展覽互為補充,為市民展現這位大師的文藝造詣和傳奇一生,以此紀念這位與溫州淵源深厚的傳奇人物。
  • 徐悲鴻的溫州情緣
    再甲壬申蘇淵雷題  鄭曼青(1901—1975),名嶽,別號玉井山人,溫州城區人。天資聰穎過人,10餘歲便有詩名,並從溫州名畫家汪如淵(香禪)學畫。  馬公愚(1893—1969)本名範,字公愚,以字行,溫州城區人。與兄孟容同為著名書畫家,從小繼承家學,工於詩文,善畫能書,尤精書道。其書品、畫品、人品,有口皆碑。
  • 黃曙光 | 無為著名畫家的水墨藝術
    作品載入《20世紀國際現代美術精品集》、《20世紀國際現代美術精品博覽》、《墨彩大觀》、《1949-2000中國美術選集》、《當代繪畫藝術》、《傳統與現在—中國畫名家提名畫集》、《文博覽勝·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等大型畫集。
  • 《樊璋畫集》首發儀式在省博舉行
    樊璋先生作品  大眾網濟南1月13日訊(記者李潤傑)由侯新建主編、山東省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當代工筆畫山水樓閣傳承畫家樊璋先生繪畫作品集——《樊璋畫集》,今天上午10時許在山東省博物館舉行了隆重的首發儀式。
  • 崔振寬畫集丨水墨卷
    2005年舉辦「從藝五十年崔振寬山水藝術回顧展」,2010年在杭州舉辦「水墨長安崔振寬2010新作展」,2015年、2016年分別在中國美術館舉辦「蒼山無言——崔振寬畫展」。2005年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欄目對其藝術成就進行專題報導。2007年獲「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造型藝術獎提名獎」。出版有不同版本的《崔振寬畫集》多種,數十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廣東美術館等學術機構收藏。
  • 溫州畫家為新版語文教材配古詩詞插畫:傳統水墨替代鋼筆水彩
    溫州畫家為新版語文教材配古詩詞插畫:傳統水墨替代鋼筆水彩 澎湃新聞記者 葛熔金 2016-08-23 19:24 來源
  • 劉振夏水墨人物畫展亮相蘇州博物館
    【新聞】劉振夏水墨人物畫展亮相蘇州博物館2011年4月28日下午,「寂寞修正果——劉振夏水墨人物畫展」在蘇州博物館開幕。其中,畫家為紀念中國共產黨九十華誕、辛亥革命百年而精心創作的巨作《點睛圖》也第一次與公眾見面。開幕現場,著名人物畫家方增先先生夫人盧琪輝攜其親筆書法前來道賀。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劉振夏人物畫集》也在展覽開幕式上首發,畫家將一部分數量的畫集贈送給蘇州市圖書館、蘇州博物館、蘇州大學美術學院等單位,表達了畫家對家鄉人民的感激與厚愛。
  • 以水墨筆觸 吟詠生之崇高
    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委員、全國美術作品展覽評委、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入選畫家。作品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日中水墨合同展,首屆全國人物畫展並獲優秀獎,全國首屆國畫家學術邀請展獲國畫家獎,中國當代傑出中青年國畫家新作展,水墨延伸--中國人物肖像作品展,中國當代繪畫展,水墨本色--當代中國畫邀請展等。已出版個人畫集、專著多部。
  • 已故著名畫家鄒雅畫集出版 共收錄190餘幅作品
    原標題:著名畫家鄒雅畫集出版 收錄170餘幅中國畫導讀:出生於1916年的鄒雅原名亞民,又名大雅,別稱「老木匠」,江蘇省無錫人,青年時期在上海出版界工作,一九三八年進延安魯迅美術學院學習,此後曾在太行抗日根據地和八路軍搞戰地宣傳工作。
  • 溫州博物館年度大展來了 257件藏品呈現李叔同傳奇人生
    本文導讀:昨天上午,有關弘一大師(李叔同)的《碧天芳草——李叔同與溫州》《碧天芳草——護生畫集特展》在溫州博物館開幕。
  • 溫州畫家王紹基因病去世 曾作《溫瑞塘河》長卷等
    王紹基人物畫作品  王紹基簡介: 溫州市人,1944年出生,畫家,主攻人物畫,得吳永良、葉玉昶等名師指授,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工作,為溫州技校美術專業創始人之一  溫州網訊 他把繪畫當成事業,他的勤奮被本埠同行公認,他桃李滿天下,是學生心目中「醇厚質樸、靜穆雅致」的好老師……他是溫籍畫家王紹基。昨天上午9:30,王紹基因病搶救無效去世,享年71周歲。
  • 畫家筆下的鞋子:尋求水墨表現的新的可能性
    梵谷《農夫的鞋》   家裡藏有好幾本不同國家出版的梵谷畫集,每本裡都有梵谷畫靴子的畫,有的書裡還有好幾幅。我不由得想,為什麼那麼多好看的東西梵谷不去畫,偏偏畫這些汙糟糟的臭鞋子有什麼意思?對於梵谷的這個舉動,有人解釋說是畫家對勞動者的致敬,提高梵谷的精神境界。而梵谷美術館則推測,這是梵谷所經歷的生活艱辛的象徵。反正我是弄不清楚,只是在一個資料裡看到,梵谷說過:「我認為,泥濘的鞋可以和玫瑰有同樣的美」。哦!原來畫家畫陳舊的鞋,是在尋找和表現別人忽略的美。   梵谷畫的鞋,有皮鞋、皮靴、套鞋。有變了形的、磨破底的、斷了鞋帶的、皺皺巴巴的。
  • 勵志畫家王立的翰墨情緣
    #13; 多次舉辦個人畫展事跡入選名人辭典 勵志畫家王立的翰墨情緣
  • 「名家」他為新版語文教材畫了110幅寫意水墨畫——畫家黃國想
    小學《語文》《憫農》插圖 2016年而為「教科書」配圖的畫家則是來自溫州城市大學的青年藝術家黃國想。新版小學《語文》教材12冊古詩詞的插畫,黃國想都參與了,總共有110首(幅)。他的畫滿滿的都是中國風。
  • 名家名作丨中國畫家張佩先生臻品於甘肅文源藝術館展出
    今天走進甘肅文源藝術館欣賞的是中國畫家張佩先生的作品。;中國水墨研究院副院長。作品收錄入《當代中國山水畫全集》、《名家臨摹與創作山水畫集》、《北京中國畫名家作品集》、《水墨情緣小品集》、《造化為師山水寫生集》、《中國當代名畫家藝術研究——張佩寫意山水畫藝術》、《當代100位最具學術價值與市場潛力的(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