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鳴:2019全球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但不會出現全面衰退

2020-12-14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一鳴

   財經網訊:「2019年全球經濟依然面臨比較大的下行壓力,但是只要各種風險不進一步加劇,全球經濟應該不會出現全面衰退。」 3月23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在以「堅持擴大開放 促進合作共贏」為主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9上如此表示。

   王一鳴認為,當前全球經濟風險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個是貿易摩擦的頻發,正在衝擊全球經濟。二是全球債務水平居高,也增大金融市場的風險。特別是2008年以來,全球債務增加了差不多75萬億,全球的GDP只增加了24萬億美元。儘管債務上升的勢頭在下降,特別是中國的負債水平得到有效控制,但依然全球的債務水平還很高。高債務對利率變化極為敏感。在美元走強和國際金融市場利率走高的背景下,超低利率時期大規模負債的新興市場將會面臨巨大的本幣貶值的壓力和資本外流的壓力。三是國際經濟政策協調的難度增大,影響全球的復甦進程。發達經濟體謀求更加建立符合自身利益的國際規則和制度體系。但是掌控力下降,難以發揮主導作用。這個過程中,WTO正常運行受到幹擾,G20機制也難以發揮實質性作用。另外,地緣政治動蕩和大宗商品價格震蕩也帶來不確定性。

   王一鳴表示,全球經濟的變局中,擔憂和焦慮的情緒在上升。不可否認,2019年全球經濟依然面臨比較大的下行壓力,但是只要各種風險不進一步加劇,全球經濟應該不會出現全面衰退。特別是金融危機之後,全球的金融監管框架強化,金融體系穩定性提高,新興市場外匯儲備比較充裕,為應對風險創造了條件。

   王一鳴談到,從中長期看,三個因素對未來走勢有很大影響。第一,新一輪技術革命能否成為推動全球增長和融合的引擎。信息技術和數位技術代表的技術革命在迅猛發展,智能化在強化,數字產品貿易,服務貿易佔比提高。儘管信息技術革命也會帶來結構性的摩擦,比如說對程序化就業的衝擊。但是會提高全球的全要素生產率。

   第二,國際經貿規則重構能否達成共識,並發揮正面效應。WTO也面臨新的問題,應對非關稅措施不夠有效,處理服務貿易能力有限,數位技術和智慧財產權監管能力不足。164個成員國達成一致,決策效率非常低下。第三,全球化能否適應這種變化,並能進一步升級來形成新的全球經濟秩序。

   對於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強的問題,王一鳴解釋,從技術革命到產業革命,中間可能有一個時間差。智能化的技術發展非常迅猛,但要向產業領域滲透,形成系統性影響,還有待時日。

以下為發言實錄:

   王一鳴:大家上午好。我主要想討論一下全球經濟面臨的一些風險。

   去年下半年開始,全球經濟增勢開始回調,大家對經濟下行的風險擔憂在增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兩次下調了對今年和明年的經濟預測。從高頻數據向採購波羅的海經濟指數來講,全球經濟增長勢頭減弱。全球同步復甦的態勢在逆轉,不同經濟體的分化在加劇。

   發達經濟體內部,美國雖然由於減稅的減弱,強勁的增長勢頭在減弱,但是表現還是要比其他經濟體要好。歐元區的經濟開始出現很多問題,特別是德國,作為火車頭的德國,受外貿和汽車生產下降的影響,經濟在明顯回調。日本也比較低迷。新興市場保持比較快的增速,但是也在下降。當前全球經濟風險,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

   一個是貿易摩擦的頻發,正在衝擊全球經濟。主要經濟體的貿易摩擦是否還在升級,WTO在去年9月下調了今年貿易預測值。IMF估算,如果貿易摩擦持續升級的話,對未來全球經濟增長的影響會達到0.8個百分點。

   第二個風險是全球債務水平居高,也增大金融市場的風險。根據國際金融協會的估算,我們現在全球的負債差不多要接近250萬億美元,是GDP的3倍,也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特別是2008年以來,我們的債務增加了差不多75萬億,全球的GDP只增加了24萬億美元。儘管債務上升的勢頭在下降,特別是中國的負債水平得到有效控制,但依然全球的債務水平還很高。高債務對利率變化極為敏感。在美元走強和國際金融市場利率走高的背景下,超低利率時期大規模負債的新興市場將會面臨巨大的本幣貶值的壓力和資本外流的壓力。土耳其、阿根廷前一段的動蕩反映了這個態勢。

   第三個風險是國際經濟政策協調的難度增大,影響全球的復甦進程。當前國際社會處在新一輪國際經貿規則的重塑期,各國的博弈進一步加劇。發達經濟體謀求更加建立符合自身利益的國際規則和制度體系。但是掌控力下降,難以發揮主導作用。這個過程中,WTO正常運行受到幹擾,G20機制也難以發揮實質性作用。所以,這種彼此的協調,面臨困難。另外,地緣政治動蕩和大宗商品價格震蕩也帶來不確定性。

   所以可以看到,全球經濟的變局中,擔憂和焦慮的情緒在上升。不可否認,2019年全球經濟依然面臨比較大的下行壓力,但是只要各種風險不進一步加劇,全球經濟應該不會出現全面衰退。特別是金融危機之後,全球的金融監管框架強化,金融體系穩定性提高,新興市場外匯儲備比較充裕,為應對風險創造了條件。

   從中長期看,三個因素對未來走勢有很大的影響。

   第一,新一輪技術革命能否成為推動全球增長和融合的引擎。信息技術和數位技術代表的技術革命在迅猛發展,智能化在強化,數字產品貿易,服務貿易佔比提高。儘管信息技術革命也會帶來結構性的摩擦,比如說對程序化就業的衝擊。但是會提高全球的全要素生產率,也會進一步深化各國分工和合作,全球經濟融合的趨勢會因為技術發展進一步強化。

   第二,國際經貿規則重構能否達成共識,並發揮正面效應。WTO成立以後,全球貿易是GDP增速的1.5倍,但是WTO也面臨新的問題,應對非關稅措施不夠有效,處理服務貿易能力有限,數位技術和智慧財產權監管能力不足。164個成員國達成一致,決策效率非常低下。但是我們不管怎麼說,多邊貿易相對於雙邊貿易來說,它依然更有效。當前,WTO改革正在啟動,雖然主要經濟體利益訴求差異很大,短期內很難達成共識。但這種貿易摩擦和投資保護帶來的巨大成本會使人們終究認識到基於規則的多邊貿易體制總是比碎片化的雙邊貿易體制更加有利於全球經濟和自身利益。

   第三,全球化能否適應這種變化,並能進一步升級來形成新的全球經濟秩序。總之三種裡兩會左右全球經濟未來趨勢,也將塑造全球經濟秩序。我們只有牢牢把握蘊含的機遇,才能更好把握未來。

   謝謝各位。

 

 

相關焦點

  • 王一鳴:2019全球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王子霖 於祥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在23日舉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經濟峰會上表示,2019年全球經濟將面臨比較大的下行壓力,但只要各種風險不進一步加劇,全球經濟應該不會出現全面的衰退。
  • 王一鳴:2019年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增大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吳小飛 「在經歷了2018年全球經濟增速回調後,進入2019年,受貿易緊張局勢再度升級、全球供應鏈受到衝擊、市場避險情緒上升等因素的影響,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增大。」他認為這意味著,全球經濟目前正面臨下行風險。就具體領域而言,王一鳴認為主要挑戰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貿易緊張局勢持續升級和供應鏈受到衝擊。根據世界貿易組織最新預測,2019年全球貨物貿易增速將回落至2.6%,較去年9月預測值下調1.1個百分點。按此推算,2019年全球貨物貿易增速將再次低於全球經濟增速。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全球經濟面臨4大挑戰 應對經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全球經濟面臨4大挑戰 應對經濟衰退政策空間縮小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06 17:02:49
  • 國研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如何應對全球經濟四大挑戰!
    在9月6日召開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貿易、開放與共享繁榮」專題研討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指出,目前世界各主要經濟體所面臨的經濟下行壓力仍在進一步增大。王一鳴指出,目前全球經濟挑戰主要來自四個方面:一是貿易戰的持續升級帶來全球供應鏈的問題不斷增多。王一鳴指出,預計全球貨物貿易增速會低於全球增速。企業為了減少封鎖不得不縮短中間環節,提高內部化水平,將進一步對供應鏈帶來衝擊。二是貨幣政策轉向寬鬆可能會進一步積累風險。
  • 2019年異氰酸酯面臨下行壓力
    過去一年,全球異氰酸酯市場供應情況發生了巨大改變,由2018年年初市場持續供應緊張局面轉變成供應過剩,2019年年初市場還將維持供應過剩格局,面臨下行壓力。預計2019年上半年甲苯二異氰酸酯(TDI)和聚合級二苯甲烷二異氰酸酯(PMDI)的供應將保持充足。  2018年上半年TDI供應一直緊張,但下半年市場則從緊張轉向供過於求。
  •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顯現,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綜合指數變化,雖然中國製造業的明顯恢復在一定程度上放緩了全球製造業快速下行的節奏,但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化蔓延為全球經濟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全球經濟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全球疫情的結束時點和世界各國應對政策的有效性直接決定著全球經濟的恢復時間和恢復力度。 全球各國應在加強疫情防控基礎上,綜合運用宏觀調控政策,促進經濟的快速恢復,並繼續注重推進全球融合發展。G20為應對疫情影響將啟動總價值5萬億美元的經濟計劃。這一經濟計劃的加快實施將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全球經濟加速下行的壓力,降低疫情對全球供應鏈衝擊,為促進全球製造業加快恢復提供支撐。
  • 王一鳴:經濟下行面臨什麼挑戰?未來會怎麼變?
    中央近期對經濟形勢做出了「穩中有變」的重要判斷,即經濟基本面貌是穩定的,儘管GDP的增速下降,但主要的指標沒有出現大的變化。對於備受關注的未來經濟形勢走向問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在近日舉辦的「中國民營經濟40年峰會」上,發表了題為「當前的經濟形勢和政策取向」的演講,深刻分析了當前經濟相關的幾大熱點話題,例如去槓桿目前效果如何、對未來產生的影響、經濟下行面臨的挑戰等,並對未來我們的做法提出了幾點建議。
  • 深度觀察: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口紅效應」會出現嗎?
    深度觀察: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口紅效應」會出現嗎?    慧聰化工網訊:8月初鳳凰新聞一篇文章談到:從黃河到珠江,從沿海到內陸,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已經愈發清晰。「深圳出口萎靡、重慶工業塌方、廈門消費降級」,各種字眼觸目驚心。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中國經濟今年完全能夠實現預期目標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陳雨康記者宋薇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9月2日在2019中國(鄭州)國際期貨論壇上表示,中國經濟雖然面臨下行壓力,但總體來看,中國今年的預期目標完全能夠實現,即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6.5%。
  • 王一鳴: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沒有變
    9月2日,2019中國(鄭州)國際期貨論壇在鄭州舉辦。 董飛 攝中新網鄭州9月3日電(記者 董飛)「我們說我們正面臨百年的變局,內外環境深刻的變化,但是我們也要看到不變的東西,來增強我們的信心。」2019中國(鄭州)國際期貨論壇2日在鄭州舉辦,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在《當前中國宏觀經濟運行形勢分析》專題演講中作上述表述。王一鳴表示,當前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主要宏觀指標都保持在合理區間。他亦指出,「從經濟趨勢來看,曲線是總體下行的態勢,但是慢慢在趨於平緩。」
  • ...積蓄動能——訪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
    「2020年註定是中國經濟發展進程中極為『驚心動魄』的一年。」每次採訪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我們都有兩點明顯感受,一是作為委員,他時刻在履職路上;二是作為經濟學家,他從不「掉書袋」。在他看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造成巨大衝擊,與經濟發展的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因素相互交織,使得中國經濟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
  • 農行行長張青松:盈利增速面臨進一步下行壓力
    張青松預計,從下半年或者短期來看,在不斷複雜的外部環境、疫情防控常態化等因素影響下,農行的盈利增速不可避免地面臨進一步下行的壓力。他指出,主要有三個影響因素,一是淨息差仍然存在下行壓力,農行要通過貸款的定價讓利,要做LPR的轉換,隨著LPR轉換的貸款越來越多,貸款的收息率會隨著LPR市場利率的下降而進一步下降。
  • 王一鳴:空前的財政貨幣政策增大了風險隱患,發達國家債務水平突破...
    中華網財經12月5日訊,2020年,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全球化遭遇嚴重打擊,世界經濟陷入衰退,價值和族群空前撕裂。面對百年未有之變局,由鳳凰網、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主辦,人民日報出版社協辦,鳳凰網財經、中華網財經承辦的「2020鳳凰網財經峰會」在北京舉辦,本屆峰會以「破局與新生」為主題,盛邀政商學界頂級嘉賓,圍繞全球和中國經濟發展建言獻策,凝聚共識。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表示,我們仍將面臨一個具有較大不確定性的外部環境。
  • 王一鳴:我國區域發展面臨諸多新變化
    本次論壇的主題是「邁向雙循環新格局的中國宏觀經濟」。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出席論壇並發表講話。王一鳴在講話中談及中國區域發展面臨的新形勢。他表示,隨著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和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區域發展面臨諸多新變化。一是沿海地區深度參與國際大循環面臨新挑戰。
  • 倒掛理論之父:疫情影響 美國或陷長期衰退!中國經濟下行只是暫時
    儘管上周五,在川普和美聯儲的救市下,美股股市終於一反頹勢,大漲收盤,但經濟衰退的命運,是改變不了啦。實際上,2019年衰退信號已頻現,去年3月美聯儲下調了經濟增長預測,且預計2019年不會加息。當年首次出現了收益率倒掛(短期利率高於長期利率)。
  • 經濟形勢理性看:中國經濟在抵禦下行壓力中顯現韌性和亮點
    今年以來,面對更加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有力有效應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新挑戰,保持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態勢。中國經濟在抵禦下行壓力中顯現韌性,在應對挑戰中呈現亮點。
  • 我國經濟何以長期向好?國研中心副主任王一鳴這樣說
    2018年,在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背景下,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儘管境外有機構對這一增速有一定「雜音」,但發改委明確進行了回應釋疑。成績屬於過去,未來任重道遠。那麼,2019年乃至未來更長一段時期內,我國的經濟發展前景又會怎樣呢?
  • 王一鳴:世界城市體系面臨重大調整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謀劃「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這一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經取得重大進展,但在疫情的衝擊下,經濟領域仍要面對經濟衝擊與復甦挑戰。而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構建一個以人文為本、科技驅動、面向未來的智慧城市」成為人們討論的焦點。
  • 實業經濟下行,資本寒冬!2020年是要買房還是留錢?
    實業經濟下行,資本寒冬最近一兩年,國內外整體經濟下行壓力嚴峻。國內受內外需下滑影響,工業放緩,企業利潤有所下降。投資不足,製造業觀望情緒較濃,基建發力效果尚未體現。受非洲豬瘟影響,市場豬價持續上漲。間接給物價上漲帶來更多壓力。物價上漲對應的就是貨幣貶值。不僅如此,全球經濟同樣面臨風險,全球出現大範圍經濟下行,並持續震蕩,加上外圍多重因素的影響,使大多數人意識到潛在危機已經越來越明顯。2020年的經濟面臨著挑戰。
  • 2019年初美國經濟或面臨周期結束
    當全球所有的國家都面臨過剩問題的時候,為了解決自身產能過剩的局面,國家勢必採取出口的方式,把國內的過剩產能輸出到國外;或者企圖在自己國家內部進行再分配,比如民粹主義。但是不管以何種形式,過剩的經濟,在一個全球貿易的體系裡勢必產生矛盾。與此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中國的過剩儲蓄已經慢慢消失,開始轉化成為中國自身的消費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