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小記者濟寧文化館體驗 非遺傳承人接力授課獲好評

2020-12-09 全景山東

魯網小記者濟寧文化館體驗 非遺傳承人接力授課獲好評

魯網濟寧小記者團赴濟寧市文化館,開啟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活動,剪紙傳承人張躍廣手把手教魯網小記者剪紙,刺繡傳承人葛廣萍為魯網小記者講解針線的用法。織布機、孔府菜、剪紙、麵塑、烙畫、繡球、虎頭鞋……在濟寧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廳,魯網小記者學的很認真,吸收到不少知識。

  魯網8月30日訊(記者 孔祥梅)8月29日,魯網濟寧小記者團赴濟寧市文化館,開啟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活動,剪紙傳承人張躍廣手把手教魯網小記者剪紙,刺繡傳承人葛廣萍為魯網小記者講解針線的用法。織布機、孔府菜、剪紙、麵塑、烙畫、繡球、虎頭鞋……在濟寧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廳,魯網小記者學的很認真,吸收到不少知識。

 

  早上不到九點,剪紙傳承人張躍廣就等待在市文化館大廳外,歡迎魯網小記者體驗團的到來。整個暑假,張躍廣老師一直在忙碌中,濟寧市文化館新館建成並投入使用,數十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都會來此進行傳授,以接力的形式每天輪流在館內現場展示各自的非遺技藝。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區,張躍廣老師引導著魯網小記者參觀濟寧非遺中的曲藝項目,仔細講解織布機、孔府菜等非遺技藝。

 

  參觀過後,魯網小記者到三樓多功能教室學習剪紙。張躍廣老師打開背包,把剪刀、紅紙、講義拿出,把提前裁剪好的紙張發放給小記者後,張躍廣老師一氣呵成剪出一個可以立起來的「春」字,讓魯網小記者和隨團家長大呼神奇。剪紙不忘結合文化知識,提問「立春」的由來,提問二十四節氣的知識。魯網小記者崔明傑、孫櫻洛、尤迅集、馬天樂在互動環節回答正確,獲得張躍廣老師精心剪出的一份剪紙紀念品。

 

  張躍廣老師展示了如何用一張紅紙一次剪出五個五角星和一顆心,引導並讓小記者們發散思維,自己加入思想靈感等元素,剪出了沒有雷同的作品。在學習的過程中,魯網小記者剪的認真,問的仔細,張躍廣老師不厭其煩地給每個小記者都一一指出。

 

  刺繡傳承人葛廣萍恰逢以接力的形式當天在館內現場展示非遺技藝。來自濟寧附中和十三中的小記者體驗、學習的十分認真,一針一線的上手實踐。葛廣萍老師先教給小記者要學會藏針,以防扎的別人,並對穿針、結扣、上下手留線進行了細緻的教授。

 

  張躍廣老師對魯網小記者實踐後立刻進入寫作感到欣慰,並表示希望可以通過這樣的學習讓更多人能對剪紙有些了解,能產生興趣,願意去嘗試、去體驗,通過魯網小記者的寫作和推廣,讓非遺文化滲透千家萬戶,傳承的更廣更深。

 

責任編輯:謝學剛

新聞關鍵詞:

魯網小記者;剪紙;張躍廣老師;葛廣萍;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濟寧市文化館;織布機;體驗;孔府

相關焦點

  • 非遺傳承人張躍廣 濟寧剪紙推廣的 「勸學」人
    魯網9月2日訊(記者 孔祥梅)暑假期間,新落成投入使用的濟寧市文化館內,有不少學生在學習濟寧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活動,剪紙傳承人張躍廣手把手的在教授魯網小記者學剪紙,不斷鼓勵學生們發揮想像,去創新,去實踐。
  • 魯網小記者帶你濟寧觀非遺  探索刺繡的技藝傳承
    來源:魯網 魯網8月30日訊(記者 孔祥梅) 8月29日,魯網小記者一行沿著綠地西巷,到達濟寧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刺繡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葛廣萍的濟繡工作室,一起去學習了解刺繡的藝術魅力。 葛廣萍老師一襲中式裙裝,和藹可親的與魯網小記者交流起來,並拿出作品來與魯網小記者欣賞
  • 濟寧市文化館每天接待數百名非遺體驗者
    2019年暑假,是濟寧市文化館(原濟寧市群眾藝術館)新館建成並投入使用後,迎來的第一個暑假。這座省內領先的高規格場館,給了濟寧市的非遺傳承人一個大顯身手的平臺。剪紙、麵塑、烙畫、繡球、虎頭鞋……在市文化館的組織下,十餘位傳承人積極加入「接力」展示非遺技藝的活動,孩子們玩得開心,還學到了知識。
  • 搭建友誼之橋 共賞邢侗文化 魯網德州小記者走進臨邑
    魯網德州5月18日訊(記者 王婷)為加深魯網德州小記者與臨邑小記者友誼,培養孩子的團體榮譽感及組織紀律性,感受德州歷史文化魅力,5月18日,魯網小記者走進臨邑,共建友誼之橋、賞邢侗文化。  在實踐基地,兩地小記者牽起彼此稚嫩的雙手互相介紹、打趣,很多德州小記者表示,雖然之前從沒來過臨邑,但是臨邑小記者的熱情帶給他們賓至如歸的感覺,很高興在這裡能結交新的朋友。
  • 紅領巾小記者走運河,傳承非遺文化
    尋訪非遺大師,體驗非遺民俗,傳播非遺文化,度過了一個有意義的小長假。拜訪大師,對話非遺走進杭州市工藝美術館二樓的大師工作室,大量的非遺民俗作品吸引了小記者們的目光。提前做過「功課」的小記者知道,這裡的大師工作室匯集了剪紙、織繡、竹藝、紫砂、皮影等十幾個民俗,而國家級、省市級的工美大師及手工傳承藝人大師就在這裡。
  • 西安小記者走進百年老字號德懋恭體驗水晶餅非遺技藝
    2020年7月28日,西安小記者組織學生走進陝西百年老字號「德懋恭」食品工廠參觀、體驗非遺製作技藝,同時在30餘名小記者的見證下為「德懋恭」食品工廠作為西安小記者實踐合作基地進行授牌儀式。    活動中,小記者們跟隨「德懋恭」水晶餅技藝傳承人雷焰師傅的腳步,聽他講述了水晶餅的來歷和「德懋恭」歷史淵源,自1872
  • 梅區文化館舉行非遺傳承班年終匯報演出
    齊齊哈爾新聞網12月26日訊 (記者 扈珵) 18日,梅裡斯達斡爾族區文化館舉行了非遺傳承基地和非遺培訓班的匯報展示活動。今年受疫情的特殊影響,為使達斡爾族非遺傳承工作不間斷,梅裡斯區文化館非遺傳承工作制定了科學的方案,將網絡教學和線下授課相結合,非遺傳承班除了每周二、周四線下授課之外,還充分利用微信群由非遺傳承人授課,線上學習活動的開展得到了各基地的踴躍配合,真正的實現了非遺傳承的不停步不間斷,使非遺傳承工作紮實有效地不斷推進
  • 傳承儒學 文化化人——濟寧文旅開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服務品牌
    文化館非遺體驗 學傳統技藝培養文化情趣充分發揮文化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陣地作用,以「知行合一」為目的, 開展針對未成年人的非遺特色課和傳統節日非遺體驗教學活動,使之成為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益補充。具體方式包括現場教學、文化體驗和國藝傳承體驗。
  • 「傳承儒學·文化化人」 濟寧文旅開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服務品牌
    文化館非遺體驗 學傳統技藝培養文化情趣充分發揮文化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陣地作用,以「知行合一」為目的, 開展針對未成年人的非遺特色課和傳統節日非遺體驗教學活動,使之成為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益補充現場教學:在這裡探尋中華文化根源,通過特殊的教學方式,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通過簡練易懂的語言,對心靈產生觸動,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人;文化體驗:通過參觀非遺展廳、書畫展覽,了解中國五千年文明歷史,樹立學生的文化自信;國藝傳承體驗:通過傳統文化及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課程的體驗,通過親身體驗參與及互動,帶領研學學生沉浸式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真正感受到非遺就在身邊,融入了生活,引導學生新的興趣愛好
  • 臨澧:舉辦非遺傳承人培訓班
    為進一步保護與傳承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管理使用好非遺傳承人,12月2日,臨澧縣文旅廣體局、臨澧縣文化館組織召開全縣省市縣三級傳承人座談會,總結經驗、謀劃工作。 目前,臨澧縣共有《九澧漁鼓》《湘北大鼓》;《臨澧紙紮》《千張製作技藝》;《陳二花鼓戲》、《吹打樂》等17個省市縣三級非遺保護項目,30名傳承人。
  • 臨澧:舉辦非遺傳承人培訓班
    為進一步保護與傳承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管理使用好非遺傳承人,12月2日,臨澧縣文旅廣體局、臨澧縣文化館組織召開全縣省市縣三級傳承人座談會,總結經驗、謀劃工作。目前,臨澧縣共有《九澧漁鼓》《湘北大鼓》;《臨澧紙紮》《千張製作技藝》;《陳二花鼓戲》、《吹打樂》等17個省市縣三級非遺保護項目,30名傳承人。
  • 130名市級以上非遺傳承人集訓
    本報訊 (記者賴運香)2020年梅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培訓班日前在市客家山歌傳承保護中心舉辦。據悉,這是我市首次在全市範圍內舉辦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培訓班,約130名市級以上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參加為期一天的培訓。
  • 山東舉辦優秀非遺故事會 留學生聽傳承人講民間故事
    留學生上民間文學非遺課2017年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月優秀非遺故事會齊魯網2月23日訊(記者 朱訓壯 陳志富) 今天,在山東省文化館,山東大學國際交流中心的留學生和濟南東方雙語小學的同學們共同上了一堂特別的
  • 秦州區文化館舉辦省級非遺項目秦州嗩吶培訓班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12月3日訊 弘揚民俗文化,傳承非遺技藝12月2日,由秦州區文化館組織開展的省級非遺項目秦州嗩吶培訓班在天水市歌舞藝術研究中心正式開班,市文旅局非遺科、區文旅局、區文化館相關負責人、授課教師和全區各鎮近30名秦州嗩吶傳承人參加開班儀式。
  • 兗州市文化館非遺保護研究論文再獲國家級大獎
    大眾網濟寧7月4日訊(見習記者 高楊 通訊員 楊福海 徐月強)近日,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中國文化報社、浙江省文化廳、中共杭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餘杭區委、區政府承辦的「美麗中國與美麗非遺」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論壇暨
  • 非遺傳承人親授,每周末4堂課免費學 「我來學手藝」湖南非遺體驗...
    (學生展示製作成品)華聲在線7月5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龍文泱 通訊員 陳沙琳)7月4日至5日,由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的2020年「我來學手藝」湖南非遺體驗課堂7月面塑技藝體驗課程,在湖南非遺展示體驗館(省文化館內)開課。
  • 非遺體驗、民俗展示,「遺產日」濟寧好戲連臺
    6月8日上午,由濟寧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市群眾藝術館、各縣市區文化和旅遊局承辦的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展示活動啟動儀式在市群眾藝術館開幕。啟動儀式上,主辦方為濟寧市非遺傳承體驗基地單位授牌,表彰2018年度非遺保護十大亮點工作和非遺保護十大傳承人。儀式結束後,與會人員共同觀看了第四屆「千年運河曲聲揚」濟寧市優秀曲藝節目匯演,來自全市的40餘名民間藝人同臺競技,為觀眾獻上了高水平的曲藝節目。
  • 圓桌小記者跟護國寺非遺傳承人學做老北京小吃
    國慶前夕,聚德華天旗下百年老字號「護國寺小吃」起源店迎來了北青報教育圓桌的25位小記者,同學們帶著對老字號文化歷史的濃厚興趣,齊聚一堂,聆聽非遺傳承人講解護國寺小吃的歷史故事,親子動手體驗小吃的製作。為了迎接小記者們的到來,9月28日護國寺小吃起源店精心準備了拿手的「老北京小吃」,驢打滾、咯吱盒、糖耳朵、奶油炸糕......看著滿桌的北京小吃,孩子們開心的品嘗起來,不少小記者表示自己是第一次品嘗這麼多口味,好多北京小吃的名字也是第一次知道。
  • 鄠邑區文化館、非遺保護中心對我區市級非遺項目進行實地考核調研
    西安市鄠邑區文化館、區非遺保護中心為認真貫徹落實《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結合市區主管部門工作安排,加大我館公共文化服務力度,穩步推進我區民間文化、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資料庫建設。2020年7月14日至16日,區文化館組織相關人員對全區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習活動進行年度考核,實地探訪調研。
  • 邀萬裡「遠親」來尋芳 英吉沙縣考察團零距離體驗濟寧文化
    進入二十世紀後,濟寧市不斷拓展提升以人為主體的文化交流平臺,承辦了世界儒學大會、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世界歷史科學大會濟寧衛星會議,每年舉辦孔子文化節,為更好的傳播儒學搭建平臺。可以說,濟寧的文化底蘊豐厚,一個個魅力十足的文旅項目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分布在濟寧各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