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南巡親歷撞倒老人扶不扶,還請老人參加「千叟宴」

2020-12-21 小白讀資治通鑑

乾隆49年正月,乾隆最後一次南巡,帶著心腹在江寧街頭微服私訪,突然聽到一聲驚叫,一個70多歲老人掉進路邊的溝裡,情急中還大喊:「年輕人,撞了人別想跑!」

一個年輕人正準備快點走開,見圍觀群眾都惡狠狠地盯著他,只好停下來,回去將老人扶了起來。這老頭摔得不輕,坐在地上直呻吟,抓著年輕人的衣服說,你小子別想走,把我撞到了,快帶我看大夫。

年輕人也急了:「我沒有撞你,只是看你跌倒了,才扶你起來,你怎麼還訛上我了?」

這時,圍觀群眾越來越多,都聽這一老一少一個說撞了,一個說沒撞,誰也不知道剛才發生了什麼。有人勸老人先去看大夫,老人卻不肯,說:「我不能先去治,要是他跑了,我找誰付錢,哪怕是疼死,也要先去縣衙斷個明白。」

在眾人的幫助下,一老一少來到江寧縣衙。乾隆一看還挺熱鬧,也想看看這縣令會如何斷案,便悄悄跟在人群中,一起來到了縣衙。

聽完兩人自訴後,縣令說,你們各執一詞,現在也難以辨別,不過,在審訊之前,要先處理另外一件事。縣令轉頭指著年輕人說,你身為20來歲的人,看到70多歲老人跌倒卻不去扶,就憑這事兒,就該先打10大板。衙役們一聽,頓時將年輕人按下打了10個板子。

乾隆看到這裡,頓時也樂了,這縣令還真是有趣,圍觀群眾也拍手叫好。縣令又開始問話,年輕人叫苦不迭,承認見老人跌倒不扶是不對,被打板子也心甘情願,但確實沒有撞過人。

縣令想了想,繼續問他說,你承認看他跌倒了,為什麼不扶?年輕人說,不是小人不想扶,是怕被人訛了,沒想到真被訛上了。

縣令問他是不是被訛過,年輕人搖搖頭,再問聽沒聽說過被老人訛的事,年輕人還是搖搖頭,縣令就怒了:「你自己沒被訛過,也沒聽說過,怎麼就認定別人會訛人呢?肯定是心虛了,才急著離開!」

但年輕人就是一口咬定沒有撞人,當著這麼多人的面,縣令也不敢就憑這個來斷案,一時間也沒有辦法。這時,一個80來歲的老人拄著拐杖走了過來,大聲呵斥年輕人說,撞了就是撞了,有錯就要改,為什麼不敢承認。原來,這個老人是年輕人的爺爺,聽說孫子撞了人,聞聲趕到了縣衙。年輕人被爺爺罵,兩眼淚汪汪,一臉委屈的模樣,眾人紛紛指責年輕人。

縣令有些奇怪,不知道那老頭為何如此斷定,那老頭卻說,從小看著孫子長大,孫子說的話瞞不過他。縣令拿起驚堂木正準備宣判時,跌倒的老人突然慢慢站起來說,其實不是年輕人撞的,是他自己走路不小心跌倒的。

人群頓時一陣譁然,這是什麼劇情?縣令也來氣,只問他為什麼一定要來見官,還咬定是他撞的?老頭說,自己跌落溝裡,只想有人來扶一把,可這年輕人從路邊經過卻不肯扶,心裡來氣,就有意賴是他撞的,其實就是想教訓他一下。

縣令大怒,這公堂之上豈可戲言,敗壞風氣,以後誰想扶老人都會擔心被訛詐!正當他準備懲治這老人時,乾隆一看不妙,急忙走上前去說,大人就饒了這位老人吧,就當他年紀大了,做了糊塗事。

乾隆看得明白,當時年輕人走路著急,確實是不小心將老人撞到溝裡,他不出來作證,一是不想暴露身份,二是想看看縣令怎麼斷案。現在看這老人現在又不計較,一定有苦衷,便問老頭為什麼這麼做。老頭說,看祖孫二人的樣子,一定是家裡窮,年輕人怕沒錢賠償,但他爺爺有擔當,自己不願意讓人家裡雪上加霜,所以才說是自己跌倒的。

回到行宮,乾隆叫人去打探實情,果然,那年輕人家中父親癱瘓在床,一家人全靠這個孫子養活,乾隆趕緊叫人送去些銀兩。

回想縣衙的情形,乾隆一直都很高興,有這樣誠實善良的老人,是大清的福氣,他決定好好獎賞這些老人,讓天下人都敬重他們,在第二年乾隆大慶舉辦千叟宴時,特意將那兩個老頭都請了來。眾人知道乾隆此舉,是要讓天下人都敬老尊老,都稱讚不已。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人說參加乾隆「千叟宴」的很多老人都被皇帝折磨死了?
    總的來說,舉辦「千叟宴」的目的是很好的,也受到了百姓們的擁戴,都以能參加「千叟宴」為榮。到了乾隆皇帝時期,為了效仿他敬愛的爺爺康熙皇帝,也操辦了兩次「千叟宴」。第一次千叟宴可謂聲勢浩大,十分隆重,乾隆降低了參加宴會的年齡門檻,規定凡年滿60歲以上的大清子民,無論是何身份都可參加。
  • 為何說參加「千叟宴」的很多老人都被乾隆折磨死了,這是怎麼回事
    乾隆是個喜歡被天下人稱讚的皇帝,而為了宣揚自己的「仁慈與恩德」,他就比較熱衷舉辦千叟宴,那麼為何有人說說參加「千叟宴」的很多老人都被乾隆折磨死了,這是怎麼回事呢?清朝時期一共舉辦過四次千叟宴什麼是千叟宴呢,其實就是千人規模的大宴席,不過由於參加的人都是上了年紀的人,所以被稱為千叟宴,乾隆並不是千叟宴的開創者,開創者是他的爺爺康熙皇帝。
  • 乾隆辦的千叟宴,為何成了「奪命宴」,老人:你看看我們吃的是啥
    為了慶賀禪讓大典,乾隆決定舉辦一次規模更大、場面更盛、耗資更多、參與人數也更多的千叟宴。 此時的乾隆已經86歲高齡,所以這次邀請的老人年齡從之前的60歲,提高到了70歲。受邀的老人包括皇親國戚、王公大臣,還包括底層的士農工商,加起來總數達5000多人。而在這5000多人中,最特殊的是為數不多的百歲老人,他們是乾隆特意下旨邀請的。
  • 乾隆舉辦「千叟宴」,很多老人卻因此病故,這是怎麼回事?
    康熙在位共計61年,乾隆卻偏偏在他繼位第60年的時候退位,康熙在其繼位時候舉辦了「千叟宴」,乾隆也是有模有樣的學習康熙,其在位晚年也開始舉辦了「千叟宴」,宴請社會各個階層的老人來參加這盛大的慶典。到了乾隆成為太上皇之後,他還是不甘寂寞地舉辦了一次大型的「千叟宴」來宴請各界人士。
  • 乾隆的「千叟宴」,百姓老人的盛會?結果可能截然相反
    乾隆的「千叟宴」,百姓老人的盛會?結果可能截然相反「千叟宴」這個名字,產生於清朝,「叟」在文言文中就是「老頭」的意思,「千叟宴」在清朝整個歷史期間,據史可查,一共舉辦過四次。而第一次舉辦這個盛會的皇帝是康熙。
  • 中國十大酒局之乾隆千叟宴:宴請5000多老人 怎麼了為奪命的宴會的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十大酒局之乾隆千叟宴:宴請5000多老人 怎麼了為奪命的宴會的 千叟宴:是清朝史上最 、最大規模、最多人參加的超級宴會,首創於康熙五十二年,當時為了慶祝六十大壽,與普天同慶,康熙特下旨徵召全國1000位老者來北京,參加自己的壽宴。
  • 吃完乾隆的千叟宴,為何很多老人們回家就離世?你看他們吃了啥
    千叟宴,以其規模宏大、形式特殊而備受關注。千叟宴在清朝舉辦過多次,康熙六十壽誕時在暢春園第一次舉辦。這次盛會的參與人員上至封疆大吏下至販夫走卒等社會各階層,加起來共有七千餘人參加,是當時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盛會。
  • 乾隆舉辦千叟宴,3000多老人赴宴,卻為何部分老人回家後離世了?
    原本是乾隆設宴的食物為何老人們吃了之後回家就離世了呢?這個還要從乾隆的爺爺康熙說起。康熙為慶祝自己的60誕辰,他準備了一場千人宴會,宴會上康熙會請60多歲的人來為自己祝壽,同時這樣做也能增加康熙與臣民之間的距離。康熙還為此類宴會賦詩一首,詩名就是《千叟宴》,此後人們也將此類的宴會稱為千叟宴。
  • 乾隆到底有多麼荒唐?舉辦一場千叟宴,數位老人客死異鄉!
    其實這也就罷了,畢竟乾隆也不是那種昏庸無能、荒淫無度的皇帝,但是在一件事上乾隆做得確實荒唐,那就是舉辦「千叟宴」!何為「千叟宴」「千叟宴」這個活動不是乾隆發明的,而是康熙發明的,當時康熙一是因為想要慶賀自己長壽,但更多的是籠絡臣民以示友好而舉辦的,就是將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無論身份貴賤,都邀請到皇宮中吃宴席,大有君民同樂的意思。
  • 參加完千叟宴後,多位老人隨即去世,皇帝的宴席是榮耀還是悲劇?
    在古代,如果能夠被皇帝請去吃飯,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相信很多人會覺得,這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耀,但其實在乾隆帝在位時期,乾隆皇帝還真的請了一群老人吃飯,不過這群老人內心深處可並沒有感覺到有多麼幸福,相反,這些老人覺得這是一場比鴻門宴還可怕的飯局。
  • 彰顯孝德的千叟宴,在乾隆這裡卻成了奪命宴?也不看看乾隆為的啥
    乾隆舉辦「千叟宴」,原本只是想顯示自己「十全武功」的「仁德」,卻沒有想到最終這個「千叟宴」卻成了「奪命宴」,我想那群參加乾隆皇帝舉辦「千叟宴」的壽星們,一定想問乾隆一句:「你看我赴的都是什麼宴?」,原本高高興興去參加皇帝的宴會,誰曾想還把自己的命給賠了進去,這可虧大發了。何為「千叟宴」,他又如何變成「奪命宴」的所謂「千叟宴」為清朝宮廷大宴之一,最早始於康熙,盛於乾隆時期,是清宮中的規模最大,與參宴者最多的皇家御宴,在清代共舉辦過4次。
  • 乾隆舉辦千叟宴後,為何有許多老人相繼離世?看看究竟有多折騰人
    在古代,如果能夠被皇帝請去吃飯,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相信很多人會覺得,這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耀,但其實在乾隆帝在位時期,乾隆皇帝還真的請了一群老人吃飯,不過這群老人內心深處可並沒有感覺到有多麼幸福,相反,這些老人覺得這是一場比鴻門宴還可怕的飯局。
  • 揭秘清朝最後一次千叟宴:乾隆有多奢侈?老人吃完為何接連去世?
    為慶賀大清盛世,在這一年的正月新春,康熙又邀請年齡在65歲以上的滿蒙漢文武官員2000人,在紫禁城乾清宮舉辦了兩天千叟盛宴,席間康熙賦了一首《千叟宴詩》,12歲的乾隆也參加了這次千叟宴。第三次千叟宴是在乾隆四十九年(1785年)。
  • 千叟宴來位141歲壽星,乾隆出一上聯,紀曉嵐的下聯讓人拍案叫絕
    中國古代皇帝長壽者極少,但乾隆絕對是個例外,連他自己都沒想到能活到89歲高壽。他在25歲登基時曾說,自己的爺爺康熙當了六十一年的皇帝,亙古未有,自己不敢超越,只做六十年的皇帝就夠了。乾隆當了六十年皇帝後,身體依然倍棒,但是當年曾許下誓言,哪裡敢食言而肥。於是就把皇帝傳給了十五子顒琰,即嘉慶皇帝。乾隆當皇帝時,處處以他的爺爺康熙為參照,康熙南巡,他也南巡。康熙舉辦千叟宴,乾隆也跟著有模有樣的皇宮整了起來。千叟宴肇始於康熙五十二年,因康熙在宴席賦詩《千叟宴》而得名。
  • (千叟宴)皇家宴席
    千叟宴是清帝康熙、乾隆等為籠絡臣民而舉行的大型酒宴,因赴宴者均為老人,故稱之。首次舉辦的千叟宴,年65歲以上年長者,官民不論,均可按時到京城參加陽春園的聚宴。當時赴宴者有千餘人,皆系耄耋長者,社會各階層次人物皆有,從這次千叟宴的舉辦,各地掀起敬老愛老之風,可謂盛行。
  • 名門盛宴:清朝皇家宴會「千叟宴」
    千叟宴最早始於康熙,盛於乾隆時期,是清宮中的規模最大,與宴者最多的盛大皇家御宴,在清代共舉辦過4次。(1713年)農曆三月,康熙皇帝玄燁60壽誕,他在暢春園舉辦了千叟宴,宴請從天下來京師為自己祝壽的老人。
  • 乾隆請3000老人吃飯,為何老人吃完回家就去世?你看他們吃了什麼
    而康熙、乾隆皇帝就包含在這極少的皇帝,當年在康熙皇帝六十歲壽宴的那一天,專門舉辦了一次千叟宴,邀請全國各地的老人過來為自己祝壽。皇帝設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赴宴的官員都要焚香沐浴,穿戴好朝服衣冠,還要經過一系列繁瑣的禮節才能動筷。在乾隆年間的「千叟宴」要特別一些,赴宴的除了皇親國戚和朝臣,還有無數從民間奉詔進宮的老百姓。
  • 乾隆舉辦過兩次「千叟宴」後,為什麼後世的皇帝再也不舉辦了
    「千叟宴」其實並不是乾隆的首創,最早舉辦「千叟宴」的皇帝是康熙。康熙皇帝他不光成功地通過「千叟宴」向世人展示了他文韜武略,有治國大才,還成功地向人傳遞了他以「孝」治天下的仁愛之心。 乾隆視康熙為偶像,因此也效仿康熙舉行過「千叟宴」,甚至比康熙舉行的「千叟宴」更隆重,更盛大。
  • 乾隆舉辦千叟宴,彰顯皇恩又籠絡人心,為何後世不再效仿
    第二次則是在康熙六十一年,為了提前慶祝70大壽,康熙便再次決定舉辦千叟宴。這時候年僅11歲的乾隆,已經被祖父康熙接進宮中撫養教導,所以有幸參與這一盛大的宴會。康熙在宴會上,不僅親自賜酒給80歲以上的老人,還命皇子們也給老人們敬酒。
  • 清朝時期流行的千叟宴,為何許多老人去過後沒多久就歸西了?
    實際上,千叟宴沒有被重視舉行下去,其中有一很大的緣故是因為千叟宴過後,往往普遍會出現一種現象。那就是前往京城參加千叟宴的老人,大多回到本地後沒過多久就會頻繁出現死亡的現象,久而久之,康熙和乾隆只能暫停千叟宴,不再大張旗鼓地舉辦這種宴會。說到這裡,相信許多人一定會好奇,清朝時期聞名於世的千叟宴,為何許多老人去過後沒多久就歸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