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49年正月,乾隆最後一次南巡,帶著心腹在江寧街頭微服私訪,突然聽到一聲驚叫,一個70多歲老人掉進路邊的溝裡,情急中還大喊:「年輕人,撞了人別想跑!」
一個年輕人正準備快點走開,見圍觀群眾都惡狠狠地盯著他,只好停下來,回去將老人扶了起來。這老頭摔得不輕,坐在地上直呻吟,抓著年輕人的衣服說,你小子別想走,把我撞到了,快帶我看大夫。
年輕人也急了:「我沒有撞你,只是看你跌倒了,才扶你起來,你怎麼還訛上我了?」
這時,圍觀群眾越來越多,都聽這一老一少一個說撞了,一個說沒撞,誰也不知道剛才發生了什麼。有人勸老人先去看大夫,老人卻不肯,說:「我不能先去治,要是他跑了,我找誰付錢,哪怕是疼死,也要先去縣衙斷個明白。」
在眾人的幫助下,一老一少來到江寧縣衙。乾隆一看還挺熱鬧,也想看看這縣令會如何斷案,便悄悄跟在人群中,一起來到了縣衙。
聽完兩人自訴後,縣令說,你們各執一詞,現在也難以辨別,不過,在審訊之前,要先處理另外一件事。縣令轉頭指著年輕人說,你身為20來歲的人,看到70多歲老人跌倒卻不去扶,就憑這事兒,就該先打10大板。衙役們一聽,頓時將年輕人按下打了10個板子。
乾隆看到這裡,頓時也樂了,這縣令還真是有趣,圍觀群眾也拍手叫好。縣令又開始問話,年輕人叫苦不迭,承認見老人跌倒不扶是不對,被打板子也心甘情願,但確實沒有撞過人。
縣令想了想,繼續問他說,你承認看他跌倒了,為什麼不扶?年輕人說,不是小人不想扶,是怕被人訛了,沒想到真被訛上了。
縣令問他是不是被訛過,年輕人搖搖頭,再問聽沒聽說過被老人訛的事,年輕人還是搖搖頭,縣令就怒了:「你自己沒被訛過,也沒聽說過,怎麼就認定別人會訛人呢?肯定是心虛了,才急著離開!」
但年輕人就是一口咬定沒有撞人,當著這麼多人的面,縣令也不敢就憑這個來斷案,一時間也沒有辦法。這時,一個80來歲的老人拄著拐杖走了過來,大聲呵斥年輕人說,撞了就是撞了,有錯就要改,為什麼不敢承認。原來,這個老人是年輕人的爺爺,聽說孫子撞了人,聞聲趕到了縣衙。年輕人被爺爺罵,兩眼淚汪汪,一臉委屈的模樣,眾人紛紛指責年輕人。
縣令有些奇怪,不知道那老頭為何如此斷定,那老頭卻說,從小看著孫子長大,孫子說的話瞞不過他。縣令拿起驚堂木正準備宣判時,跌倒的老人突然慢慢站起來說,其實不是年輕人撞的,是他自己走路不小心跌倒的。
人群頓時一陣譁然,這是什麼劇情?縣令也來氣,只問他為什麼一定要來見官,還咬定是他撞的?老頭說,自己跌落溝裡,只想有人來扶一把,可這年輕人從路邊經過卻不肯扶,心裡來氣,就有意賴是他撞的,其實就是想教訓他一下。
縣令大怒,這公堂之上豈可戲言,敗壞風氣,以後誰想扶老人都會擔心被訛詐!正當他準備懲治這老人時,乾隆一看不妙,急忙走上前去說,大人就饒了這位老人吧,就當他年紀大了,做了糊塗事。
乾隆看得明白,當時年輕人走路著急,確實是不小心將老人撞到溝裡,他不出來作證,一是不想暴露身份,二是想看看縣令怎麼斷案。現在看這老人現在又不計較,一定有苦衷,便問老頭為什麼這麼做。老頭說,看祖孫二人的樣子,一定是家裡窮,年輕人怕沒錢賠償,但他爺爺有擔當,自己不願意讓人家裡雪上加霜,所以才說是自己跌倒的。
回到行宮,乾隆叫人去打探實情,果然,那年輕人家中父親癱瘓在床,一家人全靠這個孫子養活,乾隆趕緊叫人送去些銀兩。
回想縣衙的情形,乾隆一直都很高興,有這樣誠實善良的老人,是大清的福氣,他決定好好獎賞這些老人,讓天下人都敬重他們,在第二年乾隆大慶舉辦千叟宴時,特意將那兩個老頭都請了來。眾人知道乾隆此舉,是要讓天下人都敬老尊老,都稱讚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