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彭博士講《二十四節氣養生》之「寒露節氣」】
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中醫彭鑫博士,今天我們繼續講解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七個節氣——寒露。寒露是秋季的第五個節氣,《淮南子•天文訓》裡講:「秋分加十五日,鬥指辛則寒露。」這個時候,太陽到達黃經195度,時間是在每年的公曆10月7日、8日或9日這三天時間段,每年都有所不同。(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寒露是從涼爽到寒冷的過渡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裡講:「寒露,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在寒露這個節氣,氣溫比白露節氣的氣溫更加低,地面的露水更冷,都快要凝結成霜了,因此叫做寒露。雖然寒露和白露這兩個節氣都與露有關係,但是白露是依色而命名的,寒露是依寒冷的感覺而命名的。
到了寒露節氣,也就是深秋了,天氣逐漸由涼轉為寒,所以在這個節氣,我們就會感受到秋天的肅殺之氣。寒露以後,北方地區的冷空氣逐漸具有了一定的實力,所以我國大部分地區,在冷高壓的控制之下,雨季就基本結束了,天氣常常是晝暖夜涼,晴空萬裡,這個時期對秋季的農作物收穫非常有利。
一、重陽簡介
在寒露節氣有一個我國的傳統節日,會在這個節氣當中,就是農曆九月九日,俗稱的重陽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又稱作老人節。(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因為在《易經》當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是兩九重逢,因此叫做重陽,也叫重九。
民間在這一天有登高的習俗,所以又叫做登高節。同時還有踏秋、佩茱萸、賞菊花、喝菊花酒等習俗。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節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因為農曆的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就是長久的久,因此在這一天也有祭祖和推行敬老的活動。重陽節又稱為踏秋,還有農曆三月初三的踏春,這兩個節日都是在古代的時候,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一天,所有的親人都要一起登高、佩戴茱萸、賞菊花。從魏晉開始,人們就開始重視過重陽節,因此重陽節也成為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最多的傳統節日之一。
我們熟知的唐代王維有《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
講的就是九月九日重陽節的場景。這裡的茱萸是一味中藥,香氣味濃,有驅蟲祛溼,逐風邪的作用,並且能夠消積食,治寒熱。(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古人用它可以置酒,可以做香囊,都用之養生去病。民間認為九月九日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的時候,人們喜歡佩戴茱萸以闢邪求吉,因此茱萸還被人們稱之為闢邪翁。在晉代周處《風土記》裡記載:「以重陽相會,登山飲菊花酒,謂之登高會。」由於登高望遠的時候,有插茱萸、佩戴茱萸香囊的習俗,所以在古代把登高會,也就是九月九日這一天,又稱之為茱萸會或茱萸節,這就是王維這首詩裡面所提到的茱萸的記載。在這一天還有很多人會賞菊花、飲菊花酒、吃重陽糕等這些民間習俗。
(1)觀紅葉
寒露節氣在北方,尤其是在北京,有一個民俗就是觀紅葉,寒露的節氣,連續降溫就催紅了楓葉,到了金秋時節在香山,滿山紅葉,如霞似錦,如詩如畫。所以在這個時候,爬香山,看紅葉,成為一個民間的習俗活動。(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除了看紅葉以外,轉回到養生方面,在寒露節我們有一個習俗,吃一種食物來延緩衰老,那就是吃芝麻,寒露節氣,氣溫由涼爽變為寒冷,所以這個節氣養生應該養陰防燥,潤肺益胃,民間有寒露吃芝麻的這樣一個習俗。
(2)吃芝麻及相關食物
北方地區,在這個節氣當中,吃芝麻與芝麻相關的一些食物都成了寒露這個節氣前後比較熱銷的產品,比如芝麻酥、芝麻綠豆糕,還有芝麻燒餅等這些時令的小食品。從中醫的角度看,芝麻有健脾胃、和五臟、助消化、順氣和中、平喘止咳、抗衰老、利小便的功效,同時還對於神經衰弱有很好的幫助。我們一般吃的芝麻,白芝麻是主要是用來食用,黑芝麻主要是用來藥用。(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黑芝麻在中醫學裡邊又稱之為胡麻或者胡麻仁,在中醫的處方當中,有的時候會用到黑芝麻。
黑芝麻不僅可以保養身體,還可以養腎黑髮,也就是說經常吃黑芝麻能夠使頭髮變黑,同時還有護膚美容的作用。經常吃黑芝麻可以養血,滋潤皮膚,能使比較乾燥粗糙的皮膚變的光滑、柔嫩,因此可以延緩衰老。
寒露有三候:初侯鴻雁來賓,二侯雀入大水為蛤,三侯菊有黃華。初候就是第一批大雁往南飛,再過五天,雀兒投入水中之後變成蛤蜊,這是古人的一種認知,我們都知道蛤蜊跟雀不是一種生物,但這是古人從觀察現象當中發現的,就是這個時候有雀的這種活動。三候菊有黃華,就是山菊花開始綻放,它是開放的,這就是整個秋天的這樣一種景象。【本篇是:彭博士講《二十四節氣養生》之「寒露節氣」】(更多精彩,請關註明日寒露節氣:養生篇)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知識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藥物、藥方、針灸以及其他各種治療和養生方法,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切勿自行應用。如因不當使用所產生的問題,概不負責。
關注「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公眾微信號,回複數字 2020,查看熱門閱讀集結 .
[附語音]中醫彭鑫博士講解《艾灸養生》系列課程
[附語音]彭博士講《二十四節氣養生》
[附語音]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
[國新辦]中醫學博士彭鑫:中西醫終極的結合點就在臨床一線
[清華大學]彭鑫博士公益講座——彭祖養生思想的現代啟示
[八段錦全集]養生功法—彭博士送您一份大禮
肥胖的一個重要原因(內含解法)
「冬至」一陽生,正確的養生方法是這樣的
[視頻]漩渦匯聚能量:升清降濁走圈法
[養生]適用女性的兩個養血藥方
[精彩推薦]既然吃素這麼好,為什麼你的身體還這麼差?
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
微信公眾平臺:pengxinboshi
官網:www.pengxinboshi.com
新浪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騰訊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彭鑫博士門診預約、健康諮詢及講座邀請方式:
方式一:撥打預約電話(每天9:00~17:00接打電話)
010-83069166
010-83069366
方式二:添加微信預約(每天9:00~17:00回復微信)
微信號:pbsyy012
或掃描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