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開始,手繪效果圖老師接觸手繪這種表現形式到現在已有10多年的時間了。也見證了在效果圖表現領域各表現形式(軟體)的起伏跌宕。90年代是個分水嶺,在這之前,人們所採用的還是傳統手工繪圖,包含施工圖及效果圖,手工繪圖的優缺點,在之前的幾篇文章中也提到過了,在此就不一一贅述。
90年代初期,Autodesk公司媒體部推出了第一款3D Studio,從而改變了設計行業,風靡一時,到現在還處於不可替代的位置,之後的10幾年,世面上相繼出現了如SketchUp(LastSoftware公司出品) V-ray Maya等軟體,甚至最近兩年,還出現了像酷家樂這類在線自動生成效果圖的網站。酷家樂的出現,手繪效果圖老師當時思考良久,在當下社會,以效率為主。而效果圖表現的最終目的是什麼,無外乎能讓設計者的設計理念更全面準確的傳遞出去,反思傳統手繪,不正好能複合這一點,取其精華去除糟糠,保留手繪草圖的靈活便捷,正好能滿足當下設計者對於效率的追求。
但是,手繪並不那麼容易上手,裡面涉及到的東西太多,像一道溝壑柵欄,攔住了大部分設計者。線條,透視,比例,色彩,單拿一個出來,都需付出幾年的時間去練習,才能有所成就。然而,這些不又是每個設計者每天都需接觸到的嗎?藉此篇短文,手繪效果圖老師想給部分熱愛手繪的學者一些學習心得分享,望能在初學過程中得到一些啟發。
當初手繪效果圖老師江老師在剛剛學習手繪的時候,我的老師教給我們一句話,任何美術創作,離不開線條。線條是靈魂,這個也沒有捷徑,練就是了。練習過程中,注意畫線時的心態,節奏,呼吸的頻率,這些都會影響到線條的表現。外在我們練的是線,內在練的就是這些因素的把控。
單體,是手繪效果圖老師初學時必要的學習階段,練習線條是為物體造型服務的。怎麼才能讓我們把流程的線條用在繪製物體上,這需要一個過程,有長有短,在我這幾年的教學生涯中,見到了太多的學生,單單畫線時,線條都畫的很好,而一旦讓他去畫一個具體的物體,線條就不能看,各種問題都出現了。這是一個心態轉換的過程(克服怕畫錯的心態),邁過了這個階段,後面學起來,進步就很快。這段期間,可以多做寫生練習。找一些室內的單體陳設像抱枕、檯燈、窗簾、盆栽,這些都可以畫。同時,也可鍛鍊我們對於一些結構做取捨的能力。手繪就是一個概括的表現形式,去除無用細節,保留物體大體輪廓。
單體的家具也是一種很好的練習對象。畫家具時,裡面會涉及到透視的運用,我們可以在寫生臨摹家具時,掌握透視的變化規律。為以後畫全場景打下基礎,在這階段,手繪效果圖老師建議同學們可以找各種不同風格的家具做寫生,中式、歐式、現代的都可以。在畫的過程中,注意各種不同風格家具的造型特點,這樣也能提高繪畫者的設計能力,平時要善於收集素材。
家具組合,也是小場景的練習。把多件家具放在同一場景,形成家具組團,可幫我們掌握家具與家具之間的比例是怎樣的。這個階段,手繪效果圖老師覺得我們要善於收集不同家具的常見尺寸,在此尺寸基礎上去協調各物件間的比例,這也是在前期學習過程中,不太好掌握的一個階段。如上圖中的這一套家具,包含有床、床頭櫃、床尾凳、地毯、檯燈,配飾及綠植。在畫的過程中,先考慮到床的標準長度及寬度,雙人床有1500*2000的,也有1800*2000的。而床頭櫃標準尺寸寬:400-600深:450 高:500等等。這些尺寸我們都要提前考慮到,才能在繪圖過程中運用進去,做到比例協調。
常用材質的刻畫,如木材、石材、鏡面玻璃、磚石類材質等等。這些能給畫面帶來豐富質感的表達,是手繪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此過程中,手繪效果圖老師建議同學們要善於歸納各種不同材料質感的特點,用不同線條筆觸去刻畫它,這個部分有一定難度,大家可以多參考優秀手繪作者的畫面,多做臨摹。
當有了前面的基礎積累,我們可以嘗試著去表達整個空間。這個階段,可以先從簡單的客廳臥室入門,可以多找各種不同風格的設計做參考。繪圖的過程中,注意細節的刻畫,結構造型上的細節,軟裝配飾上的細節,儘量完整的體現出來,做到空間有內容,細節不丟失。還可以運用不同的透視類型去畫同一個空間,這也是一種很好的鍛鍊透視的方法。
任何一種表現形式都離不開大量的練習,在當下科技日益發達的環境中,我們不能過分依賴電腦製圖帶來的方便和效率,在享受這些便利的同時,無形中也抹殺了設計者的創作靈性,在不用的設計階段,善於選擇不同的表達形式。手繪草圖是前期設計理念的歸納,電腦製圖是後期真實效果的仿真模擬。他們都是共同為整套設計而服務的,處於相輔相成的關係中,我們能做的就是不要厚此薄彼,讓手繪草圖在設計業中體現它應有的價值。
之上,是手繪效果圖老師江老師學習手繪的一些個人經驗和見解,也希望這篇短文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學習的方向,持之以恆,終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