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家說,你覺得英語重要嗎?應不應該把英語從課堂裡剔除呢?

2020-12-14 寒秋蝦評

#教育行家說#本文所有觀點只是針對某一個話題,發表的個人看法,如有不同意見可以留言討論交流。

教育是民族生存發展的根本,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只是教育裡是不是必須要開設「英語」這個學科,或者說「英語」是不是一定要納入「語數英」必考科目裡,卻成為了大家一直爭論的焦點。

英語在我國的發展

在以「天朝上國」自居閉關鎖國的清王朝被迫打開國門之前,英語在廣州已經成為了「為了經商而說的鬼話」。五口通商之後,隨著涉外事件的增多,在京師、上海、廣州等地陸續開設英語教育。武昌起義之後,隨著清王朝的瓦解,英語教育也開始有了較快的發展。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期,英語開始成為全日制大學的等級考試科目。2001年開始,英語教育成為了一年級小學課堂上的必修科目。(因教育地域差的問題,小學課程可能還未完全同步)。至此,教育也正式成為從低年級到高年級的「語數英」的必選項。

總透著些「殖民」下的難言之隱

通過上面的發展過程,結合英語作為英國殖民推廣的背景,似乎總讓人會在「民族大義」和「崇洋媚外」之間形成對立。尤其是在高速路撤換「中英」指示牌、李蘭娟院士用漢語為國外專家講授防疫講座、鄭強教授高考應該取消英語、二會代表李光宇建議取消高考英語等等言論刷屏下,關於「該不該把英語從課堂上剔除」又稱為了時下教育的一個熱門話題。

為什麼英語這個話題一直在被討論?

一 因為有爭議。爭議在於,是否有必要花那麼多力氣去學英語,以及學了英語和畢業之後的工作沒有多大關係等實用英語角度的談論。

二 英語本身的屬性。語言本身是一個相互交流的「工具」,而這個工具不是「成家立業」的必須工具,對於工具是否必須人盡皆知?

三 大國地位。在日益發展的今天我國的話語權也越來越重,在同聲傳譯和智能翻譯遍天下,還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掀起了「漢語熱」的今天,我們是否還有必要再學英語?

四 高考這個槓桿。高考對於所有的學子來說,是一個無法逃避也無法形容,但是又必須發奮努力去面對的話題。假如說要學,有沒有必要非要上升到「語數英」並列的高度呢?

語文教學何曾這樣瘋狂?來源於網絡

英語究竟應不應該學呢?

可以學可以學但是要有比重,發展是根本,傳承是根基。對於那些寫一篇500字作文都犯愁的學生來說,母語和民族文化的位置的確應該在外語之上,畢竟對於「洋節」滾瓜爛熟的學生們來說,說出和我們息息相關的「二十四節氣」卻是難於上青天。本民族的文化都無法學出所以然,又怎麼敢說把外語學個精通呢?

來源於網絡

選擇學。英語作為工具,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地球村時代,在科學技術相互交融的時代,外語對於國家走出去依然很有必要。走出去拿回來,這應該算是開放的胸襟而不是固步自封的洋洋得意。只是一定要所有人都要走出去嗎?我看真沒必要,就像你不能要求每個人都是哲學家一樣。適合的人做適合的事,在天賦和興趣驅使下,可以學,而且是還要好好學,學精學透,真正把英語當成自己人生的工具。

適度學。在「不考試不學習」的應試教育歷史思維影響下,「史地生」先天的就被加上了「副科」的標籤,而「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奉為了真理。所以如果不要求不考試,那麼可能連學習的基礎都將不存在,甚至於埋沒那些天生有語言天分的人才。畢竟在那個年齡段的孩子還沒有自我定位的能力,就像小時候的理想大部分人都是諸如要當科學家、當醫生一樣,真正上了學又有幾個成為了科學家幾個醫生呢?但是是不是要從一年級到博士都要必修呢?這個就值得商榷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實用學。Han Meimei和Li Lei,這個經典的對話影響了多少代人?又教會了多少人的「啞巴英語」呢?無論是學校裡的基礎學習,還是興趣使然的文化學習,甚至是工作上的必須學習,學以致用是學習的一個本質,為了學而學,等級再高卻沒有實際意義,那又有什麼價值呢?我想馬雲的交流英語,離開了西湖邊上的「翻譯練習生」這個過程,也許真還達不到今天的水平。多一些實用,少一些功利,多一些興趣,少一些形式,可能才真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以致用

結語:

李蘭娟院士的漢語演講是她具備那個高度和能力,高速換指示牌不一定要和學英語聯繫在一起,如果走出國門,看到漢語指示牌難道你不會感到親切?如果連ABC都不熟悉,你敢保證能認識那些生僻字地名嗎?如果不認識ABC都成為炫耀的資本,那只能說明是自我的無知。

歡迎大家評論。

相關焦點

  • 高考科目應不應該剔除英語?浙大鄭強教授:過度追求英語是不自信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陸北老師英語作為三大主科之一,一直是重點學科。平時學生都花了很多時間來學習,不過很多人還是學不好。正因為這樣,大家經常會討論,高考科目應不應該剔除英語,或者是降低分值。支持學英語和支持取消的,各有各的理由。
  • 英語應不應該退出高考?也許成為選修課會更好!
    近些年,高考中取消英語考試的呼聲越來越高。2017年,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宇華教育集團董事局主席李光宇先生建議改變英語的地位,將英語從高考必考科目中剔除。李光宇的建議可以說一石激起千層浪,在社會上引起了熱烈討論。
  • 評論:改革層面不應傳遞英語不再重要的信號
    評論:改革層面不應傳遞英語不再重要的信號 在各省市透露的方案中,都將英語考試作為改革的重點。北京市教委昨日透露,2016年高考英語科目分值從150分下調到100分,學生一年可以考兩次試,將最好的一次成績計入到高考總分中。(10月21日央廣新聞)  高考改革自英語科目始,並不令人意外。
  • 鍾南山「飈英語」,李蘭娟「說中文」,自己優秀用什麼語言不重要
    之前在網絡上,我們看到84歲的鐘南山院士,對著視頻裡一群外國醫學專家全程「飈英語」。當時,很多網友覺得,懂英語真的很重要。 其實,英語作為一種交流工具,鍾南山院士願意使用是為了照顧對方的感受,是節省時間。你們也許不知道,李蘭娟院士也會說英語,但是說中文咱聽起來是不是也有一種舒適感?
  • 小學英語到底應不應該取消?網友質疑母語還沒學好,就想學外語?
    一時間網絡上也掀起了一番「討伐」雙語幼兒園的言論,很多人都覺得現在的小孩子連自己的母語都沒有學明白,就像去學習外語,這不是一種諷刺嗎? 那麼小學英語會被取消嗎? 雖然說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提出要取消小學英語,但是實際上小學英語是不會真的取消的,至少最近幾年是不會的。
  • 說英語不重要,你掉進這個坑了嗎?
    呂偉勝2017年3月17日今天,老呂來和大家談談兩會熱點英語學習這點事。熟知老呂的人都知道,老呂在新東方最初是教授國外考試雅思IELTS和商務英語BEC課程的,為什麼我能教難度係數較高的國外考試課程呢?
  • 英語課堂教學策略
    情感態度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學習策略是提高學習效率、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的保證。這五個方面共同促進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依照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三四年級應完成一級目標,五年級完成二級目標。一級:對英語有好奇心,喜歡聽他人說英語。能根據教師的簡單指令做遊戲、做動作、做事情(如塗顏色、連線)。能做簡單的角色扮演。
  • 高考應不應該取消英語考試?
    高考制度改革一直是社會的焦點,最近網上熱議的「取消高考英語」也引起了千萬家長的關注。將來的某一天,如果高考真的剔除了英語,那我們還有沒有繼續學習英語的必要?一、先來看看英語無用論的理由:①96%的人在工作中根本用不到英語②學了十幾年,聽說讀寫還是一塌糊塗③缺乏語言環境,中式英語解決不了任何問題④佔用了人生18%的美好時光,浪費青春
  • 為什麼說啟蒙少兒英語重要呢
    英語學習辛苦嗎,確實需要付出努力。就像人說話,吃飯,雖然動作上簡單。但是呢,如果溝通達到效果,吃飯保持健康,確實不是容易的事情。英語26個字母發音,在沒有需求的情況下,去記憶和練習,總是不太理想。如果有需求,就帶著主動力去認知,通過學習,幫忙自己解決了問題。
  • 小學英語輔導應該怎麼做?聽聽大智教育的建議
    現如今,不論是小升初,還是中考、高考,英語所佔比重都是很大的,英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了讓孩子考一個好的學校,也為了讓孩子有一個好的將來,孩子的英語成績從小就不能忽視。那家長應該怎麼做英語輔導,才能幫助到孩子呢?來聽聽大智教育的建議。
  • 我覺得娜扎說英語很可愛啊
    ,說不好恐怕是讓國際友人笑話;二來是受」英語是九年義務教育的重要課程「的影響,認為英語好壞和受教育水平掛鈎。 然而,對口音過分的重視,甚至還會有反作用——這種「重視」會讓很多人都不敢說了。 也許你的詞彙量,語法,邏輯都沒問題,在腦中也演練了千百遍,但是對於口音的不自信還會讓說英語這件事倍感壓力。
  • 應試教育下學習的英語,到了國外不一定行得通
    最近有個在澳洲生活的中國博主被當地人教育了,事情是這樣的:他到超市幫姐姐買奶粉,跟超市理貨員說「嗨,我想要這兩款奶粉」,理貨員是個澳洲大媽,聽到後白了他一眼沒有回應,繼續理貨。他覺得很奇怪,認為自己並沒有說錯話。
  • 為什麼中國教育把英語看得如此重要,真的有必要嗎?
    不能片面地從表面看此事,我認為是這樣的,為什麼這麼重視英語呢?主要是教育資源太少,需要接受教育的人太多。用考試選拔的方法減少受高等教育人口。就得增加出題難度。但是呢除英語外的其他科目因為進展慢難度增加小,英語是語言理論上可以無限增加難度。
  • 英語成績一直很差?那是你學習不得法,英語應該這樣學
    英語是全世界使用最多的一種語言,對於我們學生來講,學好英語不僅僅是可以取得一個好的成績,也意味著你以後人生會有更好的發展,但英語這門課難住了不少學生,畢竟它內容多、難度大,在高考時佔的分數也很多,英語到底應該怎麼樣學習呢?下面是一些英語學習竅門,分享給大家。
  • 一場安全教育與英語課堂的「碰撞」!
    為防患於未然,連日來,鄆城縣東城中學開展了多種形式的預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動。生命教育讓英語課堂煥發了蓬勃的生命活力。初一年級的活動主題是I want to tell you(我想告訴你)。活動的任務是製作防溺水標識——No swimming. Deep water,keep away......在課堂上,這些具有實際意義的任務,讓課堂「活」起來,「動」起來,同學們興趣盎然地參與製作各種款式的標識,在運用中積累單詞和句型,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 若將英語踢出主科,是否凸顯教育公平,值得花數年的心血精力嗎?
    有人建議: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宇華教育集團董事局主席李光宇建議,高考應取消英語科目,並將中小學生的英語課程改為選修課,從主要科目中剔除英語可以更好地突出教育的公平性。英語其實就是個工具,就像你有了錘子可以釘釘子,造機器,甚至一步步蓋出摩天大樓,但你不想要那些大的目標就想砸個核桃也行。你可以不用英語這個工具,但不能否定這個工具對於整個社會來說有巨大的潛能。我覺得踢掉英語才是教育不公平!能用到的,自然會有動力,且下力氣去學。
  • 米樂英語外教漢娜:在線教育更注重課堂趣味性
    偏遠山村,孩子們能夠實時聆聽千裡之外的名師授課;遇到難題,掃一掃即可得到方法解析……隨著在線互動技術突飛猛進,在線教育打破了時空限制,把課堂搬到「雲」上、把師資留在屏上,推倒了學校圍牆,網上課程越發規範和高效,為教育開啟了「魔法之門」。
  • 英語教育:拿什麼拯救我們的英語學習?—總編面對面—中國教育在線
    最近社會上關於英語教育討論很多,很多人都說我漢語還沒學好呢,學什麼外語呀,是吧?學了英語也用不上,我到底學它幹什麼。   陳志文:這是我正想問你的,現在社會上這種說法很多。其實最早95年我就也提過這個問題,我印象很深。
  • 你覺得學英語對孩子來說重要嗎,那怎麼利用人工智學英語呢?
    隨著網際網路巨頭生態的擴張,在線教育成為各大網際網路巨頭爭先布局的一個領域,在線英語教育的戰略價值正變得越來越大。並且從政策背景來說,2014年全國中高考進行改革,增加了英語中口語和聽力的部分,應試教育下的學生們在學校中學的英語難以跟上工具化的趨勢;前些年中國開放「二胎」政策也為K12在線英語教育提供更多的潛在客戶。
  • 寶貝的英語啟蒙你做對了嗎?告別「啞巴英語」,三步走方針很重要
    因為當年讀大學的時候小瑞就是因為英語口語不好,眼看著就到手的出國留學機會就這樣沒了,所以小瑞一直念叨著如果自己有孩子了,一定要重視孩子的口語,不想讓自家娃再吃「啞巴英語」的虧。重視當然是好事,問題是寶貝的英語啟蒙你真的做對了嗎?告別「啞巴式英語」,三步走方針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