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告誡我們,讀懂這兩句經典古訓,後半生越來越順

2020-12-19 目望天涯

有一些古訓不僅能適用古代社會,在現代社會依舊能讓人醍醐灌頂,幡然醒悟。因為老祖宗總結的是幾千年的事件規律和人性特點。來看看這兩句經典古訓,讀懂後人生會越來越順。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這句摘自《道德經》中的道經第九章。《道德經》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它對中國的哲學、政治、宗教等很多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體現了古代中華民族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而其中老子的這句話主要告誡人們家裡金碧輝煌,看著就富貴非常,財富就無法守藏;當因為富貴就驕橫的時候,那就是自己留下了禍根。要想一件事情做得圓滿,就要謙虛收斂。

賈羽就是個低調做人,在戰火年間保全自身,功成身退的例子。賈詡被人稱為「毒士」,奇謀百出,算無遺策。賈詡投奔曹操後,為人處世變得非常低調。他輕易不出謀劃策,下了朝就安靜地待在家裡靜養身心,也沒有過多的娛樂生活。他的子女婚配也不找高門大戶。賈詡在平安的生活中度過了晚年,享年77歲(三國時期人均壽命不超過40歲),賈詡也算是高壽了。

後有陳壽評價:「蔗乎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良、平之亞歟!」。賈詡一生謀劃的方案近乎達到完美程度,他審時度勢,順勢而為,與時俱進,其水平不亞於輔佐劉邦奪取天下的一代名士張良、陳平。

所以老子告誡我們,低調做人,審時度勢,謙虛謹慎才是長久昌盛之道。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雖然表面看老子的想看似法是消極、無為的,但細細品味這八個字,會有其深刻的含義。

水的優點太多了,其最根本的就是「善利萬物而不爭」,這才是真正的「上善」。不爭而爭,不爭並不代表你得不到,反倒得到的會更輕易。 「厚德載物」如果你幫助了很多人都不要求回報,那你的德就很厚。有些時候不要求別人回報才是君子所為,抱著這種不求回報的心態,真正受益的是我們,為什麼這麼說呢?請看如下分析:

當你幫助別人,有兩種人,一種是希望能有一日回報你,心懷感恩之人,你不求回報的話,他在心裡是非常感恩你的,當有一天你需要幫助時,他自然盡力幫助,對不求回報的你來說也是一種意外之喜。

另一種人,就是單純的找你幫助但不想回報的,當你不求回報的時候,內心也就是對他沒有要求,日後就不會有失望和執念。若你要求對方回報你,反倒雙方內心會有隔閡,甚至恩人變成了仇人。你又得不到想要的回報不說,內心也會後悔糾結,十分痛苦懊惱。那又何必呢?若是決定幫助一個人,不求回報不僅是積德行善,也是讓自己心靈解脫的方法。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度的不僅是別人,更是自己。

古人的智慧也需要我們去細品,會從中品味到深意,人生的哲理。人生漫長,聽老祖宗的這兩句古訓,做人謙虛低調內斂,才是長久昌盛之道,也是明哲保身之本;做人如水般靈活,堅韌,低調,善良,助人不求回報,才是處世之道。懂這兩個道理,相信會在人生的路上越走越順!

相關焦點

  • 古人的兩句經典古訓,若能讀懂,讓你後半生少走很多彎路
    古人的兩句經典古訓,若能讀懂,讓你後半生少走很多彎路文/號外歷史之小玲 圖/網絡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多年的歷史,老祖宗們為我們留下了很多的大智慧。即便是幾千年之後的現在也依舊是警示良言。老祖宗留下倆的古訓,都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兩句,希望對正在困惑中的你能有所幫助,希望以後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一、使人有面前之譽,不若無背後之毀;使人有乍處之歡,不若無久處之厭。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與其讓人在背後詆毀你還不如讓人在面前逢迎你;與其讓人對你日久生厭還不如讓人對你保持初見的歡喜。
  • 人過中年,若想後半生順遂,悟透這兩句經典古訓,大有好處
    誰曾想人過中年,煩惱反而越來越多,如果渾渾噩噩地走下去,結局一定悲慘。曾經有個智者這樣說過,「想要後半生煩惱少一些,不如多讀讀老祖宗留下來的一些古訓,古人的智慧經驗,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和處世智慧,能讓中年迷惑時期的人們少走許多彎路。」
  • 讀懂了這三條古訓,也就讀懂了一半的人生,自然福氣多多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老人言是老祖宗智慧的結晶,是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聽人勸,吃飽飯,不是所有智慧的獲取都要依靠「吃一塹長一智」;學習借鑑古人智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事半功倍。
  • 老祖宗古訓:「做事須循天理,出言要順人心」,到底什麼是天理?
    泱泱中華文明流傳幾千年,薪火相傳直至今日,祖祖輩輩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這期間,老祖宗們吸取了很多人生教訓,也總結了許多人生經驗,最終在歷史長河中沉澱為濃縮的大智慧,並代代傳承,時刻訓誡著後世。古人從日常的生活中,總結出了許多簡單卻蘊藏大道理的警言佳句,這樣的古訓還有很多,筆者限於篇幅就不一一介紹了。今天筆者著重筆墨,和您一道了解一句,值得所有國人學習的話:做事須循天理,出言要順人心。
  • 為何家庭關係越來越淡?老祖宗總結了兩句俗語,句句經典
    今天,我們分享的俗語話題是:為何家庭關係越來越淡?老祖宗總結了兩句俗語,句句經典!說起家庭關係,很多人都會想到這樣一句話:「清官難斷家務事」,誠然在傳統「孝道」觀念之下,少數父母因為自身局限性,難免會有失偏頗。
  • 老祖宗:人到50天命之年,默念這三句口訣,後半生越來越福氣
    老祖宗:人到50天命之年,默念這三句口訣,後半生越來越福氣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的瑰寶。那些流傳到現在的著作,保存了老祖宗的人生感悟和處世智慧,非常值得我們一讀再讀。古語云:30而立,40不惑,50而知天命。
  • 老祖宗的告誡:人到中年,後半生苦不苦,看這兩件事就夠了
    生命對每個人來說都只有一次,所有人都渴望著能夠精彩地度過這一生,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很多人不僅沒有過上自己想要生活,甚至終日生活在痛苦和無奈之中,最終在鬱郁之中懊悔離世。在人的生命歷程中,必然會發生這樣那樣的事情,然而,並非每件事都能如我們所料想的那般順利,這是很正常的事情。關鍵在於,是否能夠從中吸取經驗,獲得教訓,然後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心態,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前行之路,這樣,人生才會過得無比精彩。因此,當人到中年之後,有很多事情,懂得越早,接下來的人生就會精彩,越能活出最想要的樣子。
  • 老祖宗的告誡:人到50,想體面過好後半生,這三條天機,要參破
    人到五十,就要想著怎麼才能讓自己幸福的度過後半生,該放下的就得放下了,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凡事看開一些,減少自己的欲望,沒有太多的欲望,就會輕鬆很多老祖宗說:人到五十,想體面過好後半生,這三條天機,要參破。
  • 人生之中不可違背的4個天規,只有理解透徹,後半生才能越來越順
    人生之中不可違背的4個天規,只有理解透徹,後半生才能越來越順文/號外歷史之小玲 圖/網絡世間萬物,自有其規律,只要細細觀察其中的聯繫,就能夠知曉先機,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人這一生勤勤懇懇,無非也就是為了能過上更好的生活,為此,我們的老祖宗們經過了他們長時間的觀察與發現,總結出了四個人生之中不可違背的天規。只要我們能夠了解透徹,相信人生一定會越來越順。第一條天規: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越是蟄伏的時間長的鳥,往往飛得越高,越是開的最早的話,往往凋謝的也早。
  • 「野花進房,家破人亡」,老祖宗兩句經典名言,句句受用一生!
    「野花進房,家破人亡」,老祖宗兩句經典名言,句句受用一生!比如今天要講的這兩句俗語,就是從古至今依然傳唱不衰的至理名言,可謂字字珠璣,句句受用終生!身為一脈相承的炎黃子孫,更應謹記老祖宗的這些教誨。一、野花進房,家破人亡。從字面意思來看,這句俗語並不晦澀難懂,就是說在外面採摘的野花不能帶回家。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其實這話也不盡然!如果結合歷史背景分析,俗語大致可分為兩重含義。
  • 人過40歲,是開悟的最佳時機,悟懂這6個字,後半生越來越順
    國學大師南懷瑾曾這樣告誡過大家:一嘆窮三年,哭窮真變窮。真正的開悟在於合理認清自己和現實。南懷瑾首先,我們要克服消極心態,切忌埋怨、暴躁,以順其自然、平和的心態面對突變的世事,才有機會解決問題,化逆境為順境。
  • 窮人,讀懂這三句話,人生越來越順,富貴自然來
    很多時候,我們都在想,為什麼我們努力奮鬥,到頭來還是窮,而別人每日喝茶娛樂,還是富得流油。我國古代的鬼谷子其實也是這樣,他前半生沒有用武之地,被迫隱居,鬱郁而不得志。後來拿得起,放得下,教出的徒弟龐涓、孫臏、蘇秦、張儀,各個天下揚名,自己也名留青史。其實出生窮人,後來大富大貴的,在我們身邊很多。大多數的富人都是由窮人轉變而來的,沒有幾個人天生就是富裕的。
  • 人生遇到挫折時,多讀讀這兩句老祖宗的良言,勝讀十年書!
    大家好,歡迎來到的「琢磨歷史」,我們一起學習更多國學智慧和歷史知識。如果您想持續收看本欄目,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人生遇到挫折時,多讀讀這兩句老祖宗的良言,勝讀十年書!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因為我們只能控制過程,卻控制不了結果。
  • 《易經》的告誡:一個男人後半生的風水,多半從讀懂這3個字開始
    自人類誕生以來,主要是通過學習才發展到今天,而中國古人們把很多累積下來經驗跟智慧編寫成書流傳下來,並且變成了經典名著。這些書籍能讓我們學習,領悟人生,從而提升自己。在眾多名書中又以《周易》最受人們追崇,周易蘊含高深理論,書中有三個關鍵字,令無數人研究一輩子都無法弄懂,甚至有人說「一個男人後半生的風水,多半從讀懂這3個字開始」。
  • 老祖宗智慧:5句話說透立命之道,讀懂人生越來越順,福報自然來
    老祖宗智慧:5句話說透立命之道,讀懂人生越來越順,福報自然來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不通。人的心就是一塊良田,萬般福氣都離不開這方寸之心。用心求福,呵護住自己純淨的心靈,從心所欲,世間萬事都能想得通。內心但想著多做好事,不要問前程如何。內心欲望少了,外間事自然想通了、理順了、看淡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 多讀讀老祖宗的這2句話,讀懂人性,成熟心智
    由此可見,老子是提出人性要順其自然,隨心所欲的,要順道者昌,逆道者亡。所以我們在《道德經》中很少見到老子批評人性的話,只是告誡人們要順應道,正如第四十五章所寫:「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老天不分親疏好壞,只是經常幫助順應道的人。
  • 一個高僧的告誡:人到五十,有三個「劫」,渡過去,後半生就順了
    人到五十,是「知天命之年」的人,這個時候,我們已經知道,很多事情,已經「天命不可違」,懂得順其自然,淡然處之,是一種智慧。和70歲的南山老僧聊起這個話題,老僧告誡我說:人到五十,有三個「劫」,躲過去了,人生就順了。我聽了之後,覺得很有道理,就把老僧的告誡,如實記錄下來了。第一道「劫」:落魄之劫。
  • 人到中年,謹記兩句古訓,一生平安順遂,富貴自來!
    因此,我們不得不謹言慎行,避免行差踏錯,滿盤皆輸。《圍爐夜話》中有兩句古訓,值得我們終生學習。細細體會,讀懂這兩句話,時時警醒自己,一生平安順遂,富貴自來!一、富貴易生禍端,必忠厚謙恭,才無大患。釋義:富貴容易生出禍端,必須忠厚做人,保持謙卑,才能避免橫生大禍。
  • 《周易》告誡男人:後半生的風水,大多是從扔掉這3樣東西開始的
    近代,科學家錢學森把《周易》稱為「科學的經典」。日本明治維新時組閣的原則是:「不知《易》者,不得入閣。」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承認他的正反合辯證邏輯定律來自《周易》的啟發。《易經》告誡:一個男生想要下半生風水好,要從丟掉這3樣東西開始1.丟掉對婚姻之外的曖昧《易經》有一篇《象經》中講到:六二之吉,順以饌也。
  • 周易的告誡:一個男人後半生最好的風水,是從扔掉這3樣兒開始的
    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周易》,這是一些成功人士對於易經的普遍印象。從古至今,我們發現凡是那些可以影響一個時代的人,都有這樣一個規律:他們之所以可以衝破逆境出重圍,找到人生正確的方向,作對人生的決策,最後成為影響一個時代的人才,都是對易經有深刻了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