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動上海的張愛玲《傳奇》,其實她本人就是與眾不同的傳奇

2020-12-13 路之意

張愛玲的文章名為《傳奇》,在當時被認為是「奇文」。她的處事風格,也相當引人注目,她的個性很特別,關於她的軼聞很多,流傳至今,也都成了「傳奇」。

張愛玲在文章之外,最能展示自己風格的,恐怕是穿著打扮。據說,她為出版《傳奇》到印刷廠去校稿樣,一走進工廠,整個廠的工人都停了工,因為他們都在看張愛玲的奇裝異服,可見她的打扮之特別。有時候,她到朋友家玩,經過弄堂口時,常常被許多小孩尾隨,原因也在於她的打扮。

張愛玲對於穿,尤其是對於中國婦女的傳統服飾,有過細緻的研究,這從她的作品中看得出來。她自己設計時裝,既不追趕時髦,也不盲目復古,只求別出心裁,能顯現與眾不同的文化意蘊;有人稱之為文化服裝。她能使土裡土氣的舊式服裝變得雅致,也能使摩登的款式變得含蓄。她的一位女友說:「她著西裝,會把自已打扮成一個十一世紀的少婦,她穿旗袍,會把自已打扮得像我們的祖母或太祖母,臉是年輕人的臉,服裝是老古董的服裝。」

翻開四十年代的一些雜誌,常常能見到張愛玲的照片,她的衣飾總有點清朝宮廷氣息。在《傾城之戀》的首演式上,張愛玲穿著一襲復古式齊膝的夾襖,超級的寬身大袖,水紅蝟子,用特別寬的黑緞鑲邊,右襟下有一朵舒蜷的雲頭,長袍短套,罩在旗袍外畫。給許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張愛玲喜用鮮豔的顏色,如檸檬黃、大紅蔥綠、桃紅等。

張愛玲交朋友不多,但都不太尋常。她待人似乎有點苛刻,只要看著不順眼,就懶得搭理,一旦看著歡喜,又往往全心投入,十分要好。不過,不管怎麼要好錢財總是兩清,吃飯時各付各的帳,誰也不欠誰,甚至與她自己的姑姑也是這樣。

張愛玲對於事物觀察得極細,朋友當然不例外。她的《炎櫻語言》,記下了炎櫻平時的「妙語」,比如,炎櫻描寫一個女人的頭髮:「非常非常黑,那種黑暴盲人的黑。」再如,炎櫻在報攤上翻閱畫報,統統翻遍之後,一本也沒買,報販諷刺地說:「謝謝你!」炎櫻答道:「不要客氣」。另有《姑姑語錄》:記下了她姑姑這位不尋常女子的妙語,她姑姑說到一位年者噴叨的朋友:「生命太短了,費那麼些時間和這樣的人一起是太可惜——可是,和她在一起,又使人覺得生命太長了。

張愛玲珍惜時間,不喜歡那些不守時間的人。如果有人在約定的時間以前去找她,她會不客氣地告訴你:「張愛玲小姐現在不會客」,如果在約定的時間以後去找她,她會請僕人告訴你:「張愛玲小姐已經出去了。」

接待朋友,哪怕是熟悉的朋友,也要穿得正兒八經,盛裝一番。

如同普通的青年女子,她也喜歡逛商店,吃冰淇淋,買布料,而對於電影,卻又有特別的熱情。有一次她去杭州玩,剛下火車,聽說上海在演一部她喜歡的電影,即刻又上車回上海連看兩場。她愛中國的傳統戲劇,京劇、越劇都愛看。

她不養小動物,因為對於小貓小狗無甚好感。她羞於給車夫小費,覺得這很可恥而且非常害怕。

上海淪陷時,鈔票不值錢,大家都「屯積」物品,張愛玲「屯積」了一批白報紙。晚上睡覺睡在白報紙上,有一種空前的實在,後來《流言》出版時,便用了這些白報紙。

張愛玲喜歡享用人生,喜歡在世俗的生活中尋出樂趣來,有人說她是大雅大俗的人。她並不故作驚奇,她只是實實在在地按她自己的想,在吸取生活的泉流。

相關焦點

  • 張愛玲:一生,就是一部傳奇
    安雨說,《張愛玲:才華才是女人最大的底氣》,她最大的底氣,就是她過人的才華。1、一生寫一部傳奇,孤傲行走人世間在《傳奇》的開篇,張愛玲說:書名叫《傳奇》,目的是在傳奇裡尋找普通人,在普通人裡尋找傳奇。這本《傳奇》囊括她1943至1944兩年的十篇小說,差不多收錄了她創作的最受歡迎的小說。就是這兩年,上海文壇被稱為「張愛玲年」,因為這兩年間,她的小說、散文覆蓋了整個上海文壇。年輕的她創造了一個文壇傳奇。那時,她才二十二歲,在花一般的年紀裡,她以華麗的姿態迅速走進大眾視野。
  • 張愛玲誕辰百年︱止庵:從《香港傳奇》到《傳奇》
    柯靈晚年所寫《遙寄張愛玲》(載1985年《讀書》第四期)則云:「我最初接觸張愛玲的作品和她本人,是一個非常嚴峻的時代。一九四三年,珍珠港事變已經過去一年多,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和中國抗戰勝利還有兩年。上海那時是日本軍事佔領下的淪陷區。
  • 張愛玲的一生就是一部傳奇,她橫空出世地來,旁若無人地活
    老上海的繁花似錦、浮華如夢,宛然還在昨日。今時現在的上海,將浮光掠影的往事藏於記憶之中,只等閒時到上海的那些舊大樓、舊公寓裡走一走,看著路上行人往來,恍惚間會不自覺地生出一種「現世安穩,歲月靜好」之感。
  • 張愛玲的《傳奇》世界,東西方文明與文化結合的畸形產物。
    《傳奇》是張愛玲解放前唯一的一個小說集,發表於1944年8月。1947年出版《傳奇增訂本》時加收入了五個短篇:《紅玫瑰與白玫瑰》、《留情》、《鴻鸞禧》、《桂花蒸·阿小悲秋》、《等》,另有前言《有幾句話與讀者說》和跋語《中國的日夜》。這部小說集代表了她創作的最高成就,一經發表便轟動了當時的上海文壇。
  • 傳奇張愛玲
    此後的這24年裡,她的家世,她的愛情,她的小說,一直為人津津樂道。社交網絡上,所謂的「張愛玲語錄」也比比皆是。無論我們是否喜歡張愛玲,都無法否認她傳奇一般的存在。世俗且實際的女主人公  「張愛玲是所有中國現代作家裡面出身最『豪華』的,雖然她小時候並不知道。」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許子東在其著作《許子東現代文學課》中寫道。
  • 張愛玲逝世二十周年︱《傳奇》小說集的篇目到底是多少?
    然而,她的傳奇並沒有落幕,在華文世界反而興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張愛玲熱。在張愛玲的作品中,《傳奇》不得不提,《傾城之戀》、《沉香屑》、《紅玫瑰與白玫瑰》幾篇經典之作都收錄其中。張愛玲逝世20周年的紀念日,澎湃新聞獲得授權轉載龔明德新書《舊日文事》中關於《傳奇》篇目的勘誤。
  • 傳奇女作家系列之張愛玲
    其實也沒有真正寫過多少,更別提有什麼佳文了。 所以我是從0開始的。本來計劃下半年二寶上幼兒園了再去寫,但是莫名的緊張感讓我年底就開始了。不管寫的怎麼樣,先寫。這是進步的第一步。】 傳奇女作家系列之張愛玲 如果你是一名寫作者,你想成為張愛玲那樣的人嗎? 我想很多人都很難說不想。
  • 作品被一代代讀者閱讀和接受,這就是張愛玲的傳奇所在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具「傳奇性」的女作家,無疑當屬張愛玲。有學者說:「魯迅是一座山,後面很多作家都是山,被這座最高的山的影子遮蓋了;但張愛玲是一條河。」這條河流一直流淌著,永不止息,一直到現在仍舊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她的作品仍舊受到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喜愛,她的傳奇人生仍舊為一代又一代讀者所津津樂道。
  • 張愛玲就是這樣的人,她從眾人知道起,就是那樣與眾不同
    張愛玲就是這樣的人。她從眾人知道起,就是那樣與眾不同、卓爾不群,充滿了獨到的個性與鮮明的特點。她的作品有著很強的獨到之處,獨到的語言、獨到的思想,獨到得讓人難以捉摸,但更為獨到和難以捉摸的是她的不同群的想法和她傳奇但並不浪漫的人生。她的小說似乎總在說家庭與愛情的問題,但這卻是她人生中最為殘缺的主題。
  • 張愛玲誕辰百年 | 她在月光書寫一生傳奇,在秋天的月光下別離
    她被迫回到上海。在上海,張愛玲與姑姑住在一起——上海靜安區常德公寓。張愛玲不擅長社交,公寓對她而言,是最合理想的逃世之處。「她的臉好像一朵開得滿滿的花,又好像一輪圓得滿滿的月亮。」1944年前後,上海是亂世,張愛玲是亂世中的佳人。她憑藉《沉香屑·第一爐香》在上海文壇一炮而紅。
  • 近代文壇最富傳奇的女作家·張愛玲
    張愛玲作品集是張愛玲寫的一本書。北嶽文藝出版社,近代文壇最富傳奇的女作家,以小說《傳奇》、散文《流言》享譽文壇,一出道就註定風華絕代成為名噪一時的才女寫盡了舊上海的男女之情作品成為文學史上的一個[異數],坐到了文壇金字塔的頂端,文字在她的筆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帶給讀者們的是莫大的喜悅。張愛玲的作品是可以收藏長讀的。1.
  • 以行走的方式讀張愛玲 淳子:229個片段串起傳奇人生
    9月26日,《傳奇·張愛玲》作者、張愛玲研究者淳子在上海書城「全國新書發布廳」上說:「上海是張愛玲移動的盛宴,也成全了張愛玲。」2020年是張愛玲誕辰100周年。以行走的方式閱讀張愛玲,尤其是張愛玲在美國的住所以及手稿,淳子算是中國大陸作家第一人。1997年,還是上海廣播電視臺主持人的淳子,收到了出版社圖書編輯的約稿。
  • 孤獨的「上海傳奇」張愛玲:於燦爛之處歸於平靜
    ——張愛玲《天才夢》23歲的她,通過發表小說《第一爐香》系列,初登上海文壇。陸續又創作出了《心經》、《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等膾炙人口的小說,成為上海文壇一顆耀眼的新星。說得很好,她堅信胡蘭成就是她要遇見的那個人,胡蘭成最終為張愛玲離了婚,迫於時局,辦了一個簡單的婚禮。胡蘭成與張愛玲籤訂終身,結為夫婦。願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 張愛玲的《傳奇》世界:永恆的人生悲喜劇
    如果我們追求的是一種理解,是對張愛玲的完整的認識,那麼我們對待這位作家,最好還是採取她本人看人看世的態度:『在傳奇中尋找普通人』——將『傳奇』歸於不奇,傾聽她所樂道的『通常的人生的迴響』。」通過這本不是傳奇的傳記,可以走進張愛玲的「傳奇世界」。
  • 從《傳奇》看張愛玲的語言特點
    >的總體語言風格是蒼涼的,在其代表作《傳奇》小說集中有非常鮮明的表達。一、 張愛玲的語言特點(一)張愛玲語言特點的總結及概述張愛玲本人及其文學語言的價值,是中華民族在一定歷史時期內複雜而又酷的內涵的體現。
  • 看過張愛玲寫的傳奇故事,你了解她的人生嗎?
    原標題:看過張愛玲寫的傳奇故事,你了解她的人生嗎?她年少成名,二十多歲寫出人生代表作,紅遍大上海。她晚景悽涼,生活潦倒,最後一個人孤獨地死在公寓裡。她,就是張愛玲。 22天後,9月30日,是張愛玲的生日。如果她還活著就75歲了。那天,她的骨灰被撒進太平洋。 在太平洋的另一邊,有一個大的城市與洛杉磯遙遙相望 —— 那是中國的上海。張愛玲生長的地方。 她也曾在這裡寫作:以二十三歲的妙齡,躋身中國最有名的作家行列。 張愛玲1952年離開上海,從此再也沒能回去。四十三年之後,也許太平洋溫柔的波濤,會悄悄送她回上海,回家。
  • 張愛玲母親黃逸梵:比張愛玲更叛逆傳奇的女子
    其實作為一名標準的女旅行家、不到位的女畫家、頗有風採的女社交家,黃逸梵在民國時代轟轟烈烈的出走女性群體中,有其鶴立雞群處,根本無需靠女兒出位。堪稱民國時期上海傳奇的張愛玲,然而她的母親黃逸梵,一生的經歷稱得上是傳奇。她酷愛讀老舍,開啟了小愛玲的視野;是一雙三寸金蓮,遠走歐洲,與小姑子一起到瑞士阿爾卑斯山滑雪,小腳的她甚至比大腳的小姑還滑得好;曾同胡適同桌打牌,那希臘式的風情,胡適這般風雅才子,多年後也是念念不忘。張愛玲的《對照記》中有她一張題為「在倫敦,一九二六」的照片。
  • 了解傳奇女子,是我們在誤讀張愛玲,還是我們誤導別人呢?
    了解傳奇女子,是我們在誤讀張愛玲,還是我們誤導別人呢?要想了解張愛玲,生活隨筆類的散文不可不看。而且小編認為這一類的散文最能表現她的語言魅力,而她的最大的語言魅力就是:幽默、諷刺、機警。了解傳奇女子,是我們在誤讀張愛玲,還是我們誤導別人呢?
  • 《張愛玲的傳奇文學與流言人生》:以西方心理學解剖張愛玲
    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  張愛玲是「小資文化」的祖奶奶,是海派都市文化的象徵,是「孤島」上海綻放的文學之花;她的語言表現力,幾乎只有魯迅能媲美。對我們來說,張愛玲永遠是神秘的,無數學者、文人、讀者眼中的張愛玲各有不同,因其一生際遇,又充滿著爭議……  學者邵迎建用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埃裡克森的經典《童年與社會》中的理論,解剖了張愛玲的家庭、父母、親人等給她造成的心理認同危機,再分析上海在抗戰期間作為淪陷區所獨有的文化特徵對張愛玲這一批作家造成的家國認同危機,而後深入新舊交接的社會中女性面臨的自我認同危機,提出了獨特的觀點:張愛玲的文學建築在她個人史的危機期與中國近代史的危機期的重合點上
  • 傳奇女子張愛玲一生的結
    ,就寫出了曠世愛情傳奇《傾城之戀》。這樣的傳奇女作家,卻被一個渣男誤了一世青名。一.1920年,張愛玲出生在上海一個沒落的貴族府邸,張家也可稱之為家世顯赫了。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藕是李鴻章的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