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入殮師」開始,重新審視邊緣化職業

2020-12-09 紅網

——本文系紅網第五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今年,安徽城市管理職業學院首設現代殯葬技術與管理專業,該專業屬大專,學制3年。校方表示,原本擔心會很冷門,為吸引學生還免去前兩年學費,沒想到成功招到38名新生。據悉,該專業學生畢業1年後薪水就能過萬。(11月4日 映象網)

「入殮師」一直以來被人們擱置在視野的角落裡。大部分人不會選擇去從事,也鮮有人關注。然而,這一次「入殮師」這種邊緣化職業,卻以萬元「高薪」的面孔高調亮相。在人們唏噓之餘,我認為,這也是一個契機,讓人們去重新審視這些被人們所遺棄的、不屑的、恐懼的職業以及從事它的人。

相比於考公務員熱的持續升溫、教師隊伍的不斷壯大,像「入殮師」這種天生帶有死亡氣息和神秘色彩的職業,用門庭冷清甚至無人問津來形容都不為過。「陰氣太重」「太過恐怖」,這種固有認知深深烙印在人們心中,人們對於「入殮師」們唯恐避之不及,就更不用提去把它當成職業了。除此之外,社會地位的不被承認甚至被歧視,讓許多從事「入殮師」的人在親朋好友面前抬不起頭。對自己從事的職業都難以啟齒,又如何讓他人去尊重和了解這份工作呢?然而,「入殮師」這門職業,以及從事這門職業的人,卻並不是那樣上不了臺面。

「入殮師」與其他職業無異,它也應該得到尊重和理解。那麼入殮師到底是幹嗎的呢?顧名思義,「入殮師」們的工作主要是為死者整理面容和身體,還原他們生前的儀態。「入殮師」們不僅需要學習精湛的化妝技巧,還需掌握獨有的細膩情感,以求為逝者家屬提供直抵心弦的撫慰。他們要直面死亡的恐懼,又要懷揣著對死者的敬意和對其家屬的告慰,這樣一份給死者致以生的敬意的職業,早已跨入了高尚的行列。而這樣一群「生命的擺渡人」,也早已成為社會定位中的貢獻者。無疑,這樣的職業是可敬的,但它卻總面臨著「談虎色變」的窘境和不被理解的尬遇。

萬幸的是,國家的正面報導配合高校的課程開設,開始讓「入殮師」逐漸納入學生們的就業考慮對象之內,「入殮師」也算是從深淵中探出頭來,得以重見天日。然而,曾和「入殮師」一起被隔離在就業指南外的其它職業又該怎麼辦呢?

只用高薪去拭去蒙在邊緣化職業上的灰塵是「治標不治本」的,也是痴人說夢的。正所謂「解鈴還須繫鈴人」,真正能夠讓他們被重新審視的辦法還是要消除職業歧視。摒棄類似於「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訓誡,也別再為了維護某些職業特殊的驕傲和榮譽的秩序,而去整出一把將職業分成三六九等的標尺。在現代職業多元化大趨勢下,社會更要用更包容的心態去理解和尊重每一份職業,給予那些從業者們社會地位的承認和社會身份的認可。

而對於我們學生以及其他從業者而言,應該從心裡撕去體面、穩定、高薪等等如同就業魔咒的固化標籤,開放眼界,樹立正確的就業意識,扛起社會多元分工的職責。不過分拘泥於所謂傳統的「上層職業」,不妨從「入殮師」開始,消除偏見與歧視,去重新審視那些邊緣化的職業,為它們的生存發展謀求一條可行之路。

文/胡帝倫(湖南師範大學)

相關焦點

  • 《入殮師》:特殊職業作為切入點,讓我們重新審視這一個世界
    《入殮師》是日本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通過一個特殊的職業,我們看到了日本文化的底色,在這一個開放文明的時代,對於入殮師這一個特殊職業,大家都是怎麼看待的呢?這一部經典的作品在給我們傳達怎麼樣的思想呢?
  • 《入殮師》:給死者化妝,送往生者上路,高尚的職業值得尊敬
    前段時間看過一部電影叫《入殮師》,主要講述入殮師這份職業,是給死去的人(往生者淨身、化妝),送往生者最後一程。每個人的生命都會終結,我們都會死亡,這時候我們該怎麼樣以體面的方式和這個世界告別,這個電影很好地闡述了這個問題。
  • 《入殮師》:死人也值得被溫柔以待
    已經冰冷的人重新煥發生機,給他永恆的美麗。——《入殮師》生命本就是一場旅行。日本電影《入殮師》告訴我們:"死亡就是一扇門,它不意味著生命的結束,而是穿過它進入另一階段,其實就是門。"以前總是抱著惶恐的心態去看待這份職業,甚至對從事這份職業的人懷有恐懼心理。今日看電影,驚嘆於入殮師的偉大付出。
  • 第五人格入殮師背景故事 入殮師伊索卡爾背後的故事
    入殮師這個聽起來就充滿了神秘氣息,甚至有些令人恐懼的職業到底是做什麼的呢?現實裡的職業入殮師們又是怎樣的呢?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入殮師」這個職業一探究竟吧。 什麼是入殮師 入殮師又叫做葬儀師,簡單來說在遺體進行火葬之前管理死者的身體及面容狀態,幫助死者整修面容和身體,儘可能還原完整的面容和身體,使他們看起來與生前沒有太大差異。
  • 《入殮師》:入殮很不乾淨嗎?
    整部影片都給人以一種極其安靜的氛圍,這是由入殮師的輕緩、一絲不苟的動作,對入殮師這一職業的愛,以及逝者家屬對逝者的愛,所帶來的。小林大悟成為一名入殮師後,經歷了隱瞞妻子入殮師的工作,朋友遠離,妻子視入殮師不潔並離家出走等等不理解,到妻子和朋友接受大悟入殮師的身份,再到大悟放下心蒂親自為多年未見、剛去世的父親做入殮工作。
  • 專業收屍整容,幫死人實現夢想的職業!島國催淚佳片《入殮師》
    專業收屍整容這工作一般人可不敢做,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就是8.8高評分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島國佳作《入殮師》故事開始,男主是一個樂隊的大提琴手,伴隨著樂隊的解散他淪為了失業大軍中的一員,面對巨額的債務,他只能每天專注於報紙上的小廣告尋找新的工作機會,這天他在看到一則招聘廣告,工作內容是旅途協助
  • 神秘職業入殮師:上崗月薪過萬,吃喝不愁卻難找伴侶,入行就單身
    由於人們對喪葬儀式的重視,許多相應的行業也得到了發展,比如入殮師。入殮師這個稱號是從日本傳過來的,之前從事這一行業的人通常被稱為遺容化妝師。入殮師的工作其實很簡單,就是為死者整理儀容。入殮師不僅要整理好死者的儀容儀表,還要為死者化妝,呈現出來的妝面要自然素淨,這樣能讓死者在親人們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而且對屍體的整理能夠讓親人們送別死者的時候,內心的哀痛稍微減輕一切,從某種角度來說,入殮師是一份很有意義的職業。但不管怎麼說,跟死者打交道的工作,一般人心裡都會有些忌諱。
  • 《入殮師》:直到親自為父親入殮,他才明白這份職業的真正意義
    樂團解散後,為了生計,小林偶然間得到了一份「入殮師」的工作。他懷著巨大的忐忑,開始了幫助死者入殮的「極端」體驗。從最初迫於生活無奈接受,到逐漸習慣,再到對這份工作的崇敬和「熱愛」...小林的經歷,慢慢改變了他身邊的人們對這個職業的偏見。所謂入殮,並不是字面的把屍體投入爐火殮燒。
  • "90後"女孩成上海最年輕入殮師 "月入萬元"屬誤傳
    據《新聞晨報》報導,「幫助別人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日本電影《入殮師》曾觸動無數人的心。入殮師,這個在世人眼中有些神秘的職業,還有一個更直接的名字——遺體美容師,專門為死者化妝整儀。昨天,上海首支入殮師團隊亮相,「90後」女孩許佳萍的加盟,刷新上海入殮師最小年齡紀錄。   在上海,從事「生命最後的擺渡人」職業的已經有兩三百位,不過真正意義上的入殮師不到20人。
  • 入殮既是生者的最後道別,也是死者的灑脫上路——《入殮師》
    《入殮師》電影海報 買了昂貴的大提琴,想要成就一番事業的小林大悟(本木雅弘 飾),經歷了4個月的管弦樂演奏,得到的卻是「樂團解散」的噩耗與購買樂器的高昂債務。但這樣的工作對普通人談何容易,一方面對遺體的不適,一方面又要對妻友隱瞞自己的工作,小林大悟不平凡的工作就這樣開始了。
  • 《入殮師》:關於生死、關於人生、關於成長、關於愛
    人們對於死亡一直是諱莫如深的,所以入殮師這個為逝者服務的職業由於被忽視而顯得格外神秘。就像片中表現的那樣,喪葬業是每個人都避諱的,這一點為劇本衝突的編寫和主人公形象的深層次挖掘提供了便利。男主角小林大悟以入殮師為職業,自然承受著巨大壓力,他的心理變化過程是影片的重要看點。導演用鏡頭將入殮師的工作流程溫和、舒緩地展現出來。
  • 《身後事》——一部讓我們重新審視生與死,細思極恐
    而安娜並不相信艾略特說的話,而入殮師告訴她:他有和死人通靈的異能,他能看到剛死的人的遊魂,並能與之交流,最後引導遊魂接受死亡,隨之下葬。入殮師開始給安娜縫合頭上的傷口,讓安娜意識到自己已經沒了痛覺。安娜清醒過來後,趁入殮師不備,偷走了房間鑰匙跑出了房間,給男友打電話。
  • 《入殮師》:為逝者奏響一首安魂曲
    想起一部日本電影《入殮師》。那麼,今天就以《入殮師》為例,來聊聊死亡,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殯葬文化習俗,以及同為儒家文化圈,我們與日本在這方面的異同。然而老家這種小地方機會更少,陰差陽錯男主就幹起了「入殮師」這個職業。入殮,是為死者進行告別的儀式,入殮師,是一份為死者整理遺容的工作。作為殯葬習俗的一部分,不得不承認,較之我們,日本的入殮儀式,更加素潔,更加人性化:入殮師通過細緻入微的服務,不但使逝者保持了最後的尊嚴,同時也很好地慰藉了逝者親屬的心靈。
  • 男子做入殮師,給死人化妝,這部日本電影讓人感動,強烈推薦!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日本電影: 《入殮師》。 什麼是入殮師? 簡單來說,就是給去世的人化妝,然後裝進棺木,展現死者一生中最後最美的妝容。 本片故事也從這裡開始......
  • [致敬入殮師]千龍網副總編輯與年輕入殮師的心靈對話
    圖為入殮師黃華棟與搭檔演示為故人沐浴。在沐浴過程中,黃華棟向搭檔遞浴巾時需行禮,以展凸顯故人沐浴儀式的莊重感。千龍網記者 許珠珠攝文/千龍網記者 潤予 秦勝南入殮師,是一個被人們有意識「忽略」的職業。之所以「忽略」,源於人們忌諱談論死亡,諱莫如深。如何面對死亡,是人類永恆的課題。
  • 送行|女入殮師把逝者生前的故事,講給你聽……
    說到《入殮師》想必大家一定不會陌生。電影中的那個穿著正式,手法高超的男人,以及每個逝者留下的故事,無一不讓人動容。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的是另一部關於入殮師的電影——送行 おみおくり (2018)電影是根據女入殮師永井結子的著作《今天的遺體》拍攝的探討人性的電影。講述了兩位女性入殮師的愛與成長的故事。
  • 黃石「80後」女入殮師艾美丹:更加懂得敬畏生命 守護逝者最後尊嚴
    東楚網黃石新聞網(東楚晚報 記者 陳子才/文 記者 汪澤棟/攝)在電影《入殮師》裡,入殮師能讓冰冷的人重新煥發生機,給他們永恆的美麗。  在黃石市殯葬管理所,也有一位女入殮師,她做這行已有7年。回家後,她開始在網絡上搜尋關於「遺體整容、防腐、化妝」的信息,結果發現,不少大學還開設有這個專業!  2007年,艾美丹在高考填報志願時,找到了武漢民政職業學院的現代殯儀技術與管理專業。「我想去試試。」艾美丹和同學聊起這個專業時說。可這樣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同學的反問:「你膽子這麼大,敢去學這個?」  艾美丹可不在乎朋友的這些看法,她很快說服了自己的家人,並得到了他們的支持。
  • 年輕女入殮師:首次接觸屍體以為被咬 男友很支持
    揭秘中國入殮師:不僅僅是給逝者化妝  每段旅程都有終點,每個生命都有盡頭,而入殮師也是陪伴生命走過最後一站的人之一。日本電影《入殮師》講述的溫情故事,感動了無數觀眾,也讓更多的人認識了入殮師這一特殊行業。入殮師,這個在世人眼中有些神秘的職業,還有一個更直接的名字——遺體美容師。
  • 殯儀館入殮師:婚戀內部解決 被人敬而遠之(圖)
    今天我們走近兩個職業。一個是被稱為另類清潔工的墓地擦碑人,一個是陪伴逝者走過生命最後一站的入殮師。  擦碑人  每天為300多個墓碑「洗臉」  我們常將清潔工比作城市美容師。今天我們要走近的「人物」堪稱「另類清潔工」。 他們就是人生後花園中最美的園丁職業墓地擦碑人。
  • 《入殮師》:通向天堂的使者,高薪也未必敢去做,網友:致敬!
    給大家分享一部電影《入殮師》的心得。首先,這是一部描繪生死這一普遍性主題的電影,它訴說著骨肉之情、夫妻之愛、朋友之義以及對工作的自豪,帶來一份別具一格的感動。日本影片《入斂師》不經意間流露出來,沒有多餘的修飾,一切不過生活的常態,卻道出生活的真諦:人生必有其儀式,但從來平淡無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