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舜冬
資深石媒評論員文章
在石市持續幾年走低後,今年卻呈現極為特殊的景象:以觀賞石為題材的中國晚明畫作《十面靈璧石圖卷》拍出了5.129億元的高價,是目前觀賞石最為昂貴的影像;該專場的《千枚巖山子》則以845.25萬元成交,創下觀賞石拍賣成交價新高。
吳彬《十面靈璧圖卷》 紙本手卷
約1610年作 總長約27米
主流藝術不可避免地開始聚焦觀賞石。
藝術市場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我們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還是繼續做好自己,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假以日時,才有可能與頂級姊妹藝術經常對話。
今年特殊之處在於,疫情後在有限的石展中,
博 物 館 石 展
美 術 館 石 展
著 名 園 林 石 展
山 水 間 石 展
等悄然登場,其精緻的藝術化展陳和大眾化傳播為賞石藝術的精彩呈現平添一抹亮彩。但願,它能成為賞石藝術傳播常態化形式。
以下特色石展,以饗讀者。其中曾小俊的蘇州博物館藝術特展,看起來好像和觀賞石沒有直接關係,但卻是繼雕塑家展望後又一位涉及觀賞石題材的藝術家,其作品廣受藏界歡迎,我們同樣輯錄於本專題,共方家參考。
展 在 · 蘇 州 博 物 館
『古而今、中而新、蘇而新』
2018年5月至8月,藝術家曾小俊的繪畫雕塑展在蘇州博物館舉辦,與觀賞石行業有所關聯部分是其中的藤、石雕塑部分,賞石由此呈現出別樣的風貌。
展館特色:
蘇州博物館(以下簡稱蘇博)是「世界現代建築最後的大師」貝聿銘凝聚畢生心血的得意之作,因其「古而今、中而新、蘇而新」的設計特色,現代鋼筋的線條感,巧妙結合水面、庭院與緊鄰的拙政園和太平天國忠王府水乳交融,成為現代建築、古典園林、山水庭院如行雲流水般流暢的絕妙組合。這座「網紅」博物館同樣承擔著將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讓優秀文化活起來的重擔。蘇博與建築的連接、蘇州城市規劃的連接,與百姓審美、品質、情致的連接無處不在,超級連接自此展開。
曾小俊特展特色:
曾小俊的「與造物者遊」蘇博特展,其以石為素材的雕塑,從「師造化」轉為「得心源」提煉並呈現觀賞石中的非凡意趣,是藝術家融合姊妹藝術從另一個角度介入賞石藝術的案例,其作品展陳以及在「網紅」博物館的較長時間的展示,進一步提升了藝術的傳播價值。
思考:
近幾十年來,賞石藝術在愛好者圈中蓬勃發展,但缺少持續的上檔次展示、跨藝術門類探討、以藝術的形式進行大眾化傳播。曾小俊的蘇博特展,引發賞石藝術創新發展及大眾傳播的新思考。
展 在 · 上 海 博 物 館
『主流收藏與觀賞石最為積極的一次互動』
2020年4月29 至6月28日, 旅美華人賞石收藏家胡可敏女士捐贈給上海博物館的文房供石在上海博物館展出。
展館特色:
上海博物館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館藏文物近百萬件,尤其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有文物界「半壁江山」之譽。
胡可敏捐贈文房供石特展特色:
2018年,胡可敏向上海博物館捐贈的各類供石和仿石清供78件,有靈璧、太湖、昆、英等經典石種,也包括多種地方石種和陶、銅、玉、木等其他材質的類石清供,多有原配或舊配座架,一些供石上還有前人題刻,極富觀賞和收藏價值,支持了上博在中國傳統文人藝術方面的研究與展示。上博從館藏中挑選了清高鳳翰銘「小方壺」石與吳湖帆繪《小方壺石圖軸》,以及明陳洪綬、藍瑛、清惲壽平、高鳳翰諸家繪製的賞石主題畫作,與該批文房供石同時展出。
此展舉辦,是主流收藏與觀賞石最為積極和投入的一次互動。
思考:
其一,如何讓小眾成為高端大眾?胡可敏除了捐贈上博外,還先後向美國華盛頓國家植物園盆栽及盆景博物館、紐約斯坦頓中國花園、紐約華美協會、耶魯大學美術館、麻州沃斯特美術館等處捐贈中國供石。且自1998年以來,她在美國出版和參與出版了《供石觀》《從素園石譜看中國古代供石》《現代中國供石收藏手冊》《頑石山房藏石心路》《石魂——中國古代賞石》等本關於中國供石的圖書。
其二,未來如何安排你的藏石?國內迄今為止,國內博物館、美術館和各級政府文化單位接受觀賞石捐贈的非常少,而我們都是石頭暫時的保管者,以後交給誰來保管?這是每一位老年賞石愛好者都面臨的問題。
展 在 · 麗 水 博 物 館
『如芬芳玉蘭,靜靜地開,幽幽馨香』
2020年9月30日至10月25日,《山海天地》麗水賞石文化展在麗水市博物館展出,展事如芬芳玉蘭,靜靜地開,幽幽馨香。
展館特色:
麗水市博物館是一座地級市綜合博物館,承擔著文物收藏、學術交流、陳列展覽、社會教育等責職。
麗水賞石文化展特色:
此次展覽,展覽面積約600多平米,展出的78方(組)觀賞石作品,展陳空間充分,在符合博物館展陳風格的前提下,組展方對燈光進行了新的配置和調整,以適當的亮度聚焦展品。展出了典雅氣息,也展出了觀賞石作品的精彩。所展作品包含了景觀、人物、動物、文房和意象類題材,多角度反映賞石藝術創作風貌。
思考:
在博物館展陳觀賞石有借船出海的意義,既有利於與博物院原有收藏類別及與人群建立交流通道,也有助於對賞石展演提供更簡潔、更藝術的實踐參照。
展 在 · 蘇 州 本 色 美 術 館
『太湖水石,亦古亦今的文化元素』
2020年9月16日至2020年10月26日,《石觀》太湖水石展在蘇州本色美術館展出,30方太湖水石展品由蘇州太湖水石藝術館提供。
展館特色:
本色美術館是一個私人投資並由專業團隊經營管理的非贏利性的藝術文化機構,致力於推廣中國當代藝術在創新實踐方面的探索,涉及繪畫、雕塑、裝置、行為藝術、攝影、建築、設計、音樂等內容。主體造型是三個立方體相連,外立面用100多萬塊青磚凹凸拼貼而成,簡潔古樸現代,是除了蘇州博物館以外在蘇州最值得一去的藝術館。
太湖水石特展特色:
本展基本上按場地方美術館要求布展,體現簡潔、大氣和藝術氛圍,局部借用枯樹枯枝營造氛圍。其效果是在一個現代美術館中平添了太湖水石這個亦古亦今的賞石文化元素,在大流量、年輕化的觀眾面前呈現別樣的蘇州文化名片,展示傳統文化別樣的魅力。
思考:
賞石藝術的「藝術化」展陳、大眾化傳播和有序傳承,這我們這代賞石人在當下最急迫的任務。作為蘇州太湖水石藝術館館長和蘇州觀賞石協會新任會長的顧建華,正在以自己的文化自覺努力擔當和踐行。
展 在 · 蘇 州 獅 子 林
『文人雅石園林、文人書房』
2020年10月,《以石為友》文人書房置石展在遊人如織的蘇州古典園林獅子林展出,除園林固有的置石景觀外,此展再添文人書房置石雅趣。
出展地特色:
蘇州獅子林是中國古典私家園林建築的代表之一,屬於蘇州四大名園之一,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蘇州獅子林園內石峰林立,多狀似獅子,且湖石假山多且精美。
文人書房置石展特色:
遊人前往蘇州獅子林均已做好看石的準備,園林主要為園林石堆山置景,而《以石為友》文人書房置石展則通過滿布各樓堂的文人雅石搭建園林和文人書房的生活場景,展示出賞石文化在歷史發展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場景,反映古人「石雖不言,吾以友之」將精神追求寄託石上,增添居室清雅氛圍的作用。
思考:
在對的地點和對的時間有可能碰到大量對的人。蘇州獅子林石展便是一次實景植入,積沙成塔,賞石藝術總要經歷這樣的發展歷程。
展 在 · 織 金 山 水 間
『展於山水間、隨意、隨緣、隨性』
2020年9月28日至10月7日,貴州織金·平遠古鎮觀賞石、盆景博覽會開幕。這本是一場規模很小的展會,甚至不會被主流石媒所關注。但因其展於山水間,人、石、事猶如行動於山水間的現實體驗和藝術經歷,無意間將賞石的精神還原本色,「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展區特色:
舉辦地織金古城在2019年第十四屆貴州省旅遊產業發展大會上被評定為名列第二的貴州旅遊十大新地標。作為織金古城的組成部分,平遠古鎮緊連古城,卻又安靜地偏安於群山之中,正在恢復地方特色建築和民族風情,具有「荷葉蓮城、煙雨古鎮」特色。平遠古鎮佔地面積1.36平方公裡,水域面積近6萬平方米,擁有一核、一街、一環、一帶、兩軸、五門、六大文化空間、包含樓、臺、亭、閣、廊、橋、軒、榭等各類人文景觀與文化建築,配套有五星級假酒店織金飯店,是當代康體養生、文化展示、休閒觀光、民俗體驗、教育宣傳、影視拍攝、度假旅遊之地。
博覽會特色:
融入山水間。駐地、展廳、地攤,都在群山包圍中,無處不在的山水、閒適的節奏和去功利化的隨遇而安構成了此展的基調。人們在賞石中無時不刻地對照著真山真水和真性情。石農三五十元、三五百元的買賣,沒有負擔,沒有必達的經濟指標,「得亦欣然,無亦喜」,頗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雅風。
石友、嘉賓間沒有觥籌交錯的負擔,隨意、隨緣、隨性。
思考:
在賞石中日見功利,在賞石中迷失,也許是觀賞石的經濟性帶來的副作用。有時候,無意的放下,心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