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者必去:佛教四大名山——「九華山」

2020-12-07 恆業居士

九華山,古稱陵陽山、九子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佛教四大菩薩當中的「地藏王菩薩」的應化道場,位於安徽省池州市境內。

地藏王菩薩是佛教中大願大孝的代表,地藏菩薩曾發大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藏菩薩還曾化身光目女、婆羅門女,光目女與婆羅門女救母的故事也是流傳已久,被人稱讚!

九華山地藏聖象景區有八十八米高的地藏王菩薩聖象,到九華山向地藏菩薩求去病身體健康是最靈驗的!

九華山還有地藏王菩薩肉身寶殿,地藏菩薩肉身寶殿原名金地藏塔,俗稱「老爺頂」,位於九華街西神光嶺頭。

九華山風景優美,還是四大菩薩之一的地藏菩薩的應化道場。所以,無論你是否信佛,都要去一趟九華山,在聖潔的氛圍中進行一次靈魂的洗禮,在空谷梵音中聆聽佛家的智慧,感受世間的浮沉,感悟佛法的精深。

相關焦點

  • 普陀山和九華山是怎樣擠進佛教四大名山的
    佛教的名山大剎是佛教在民間的重心。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江南佔其半,那就是位於浙東的普陀山和位於皖南的九華山。這佛教四大名山是中國千千萬萬佛教徒心目中的聖地,因此是中國佛教作為宗教存在於民間的四大支柱。這些名山的形成也是佛教更加中國化,更加民間化的標誌。其一半在江南,說明江南在這個過程中的重要性。
  •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九華山
    九華山:古稱陵陽山、九子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傳說因唐朝李白《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詩:"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而更名為"九華山"。
  • 中國最大地藏菩薩佛像—九華山,被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
    自從佛教傳入中國,中國就成了世界佛教的巨大支持者,從中國境內無數的佛教建築中,可以看出佛教對中國影響之深遠。很多佛教寺院已經成為著名的景點,每年都要接受無數的佛教信徒的禮拜。正如我們今天所介紹的九華山,是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自古以來就對傳承佛教文化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四大佛教名山排名中,九華山雖然墊底,但卻有與眾不同的肉身菩薩
    在國內有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它們分別是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和安徽九華山,又是傳說中文殊,普賢,觀音,地藏四位菩薩的道場,而四位菩薩分別又代表了大智,大願,大行,大慈悲。千百年來,民間一直流傳著「金五臺,銀普陀,銅峨眉,鐵九華」的說法,無形中就有了前後高低之分,五臺山居首位,普陀山次之,峨眉山位列第三,九華山只能墊底,其實很多有人都為安徽九華山抱不平,但是真正去過九華山的遊客,會認為這樣的排名毫無依據,九華山有其與眾不同的獨到之處,九華山有的東西,其它排名比它靠前的佛教名山未必有。
  • 想去佛教名山九華山旅遊,這些景點一定不能錯過
    九華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藏菩薩的道場,又有「蓮花佛國」之稱,可以說是眾多佛教信眾和遊客心儀已久的旅遊勝地。九華山風景秀麗,景點眾多,如果你要在有限的時間內遊玩九華山的話,必須要對景點進行取捨才行,那麼哪些經典的景點是不能錯過的呢?下面我就來介紹一下。
  • 佛教四大名山地形圖:有沙灘的普陀山,五臺山,九華山和峨眉山
    自從東漢時期佛教從古印度傳入中國起,佛教所宣揚的哲理同儒家文化互相影響,慢慢形成了適合我國社會需要的「中國佛教」。比如說從明代開始,在我國出現了佛教四大名山的說法,國人認為九華山是地,峨眉山火,五臺山是火,普陀山是水。究其原因無非是國人對照印度佛教中的四大聖地而產生的。
  • 佛教四大名山是哪四大名山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分別是指安徽九華山、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分別是地藏王菩薩、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的道場。 普陀山 普陀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於浙江舟山群島,觀音菩薩道場
  • 九華山在哪裡 九華山必去景點介紹
    九華山的名氣非常大,它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也是世界地質公園,但大部分人並不知道九華山在哪。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九華山究竟在什麼地方,九華山的景點又有哪些?是以佛教文化和自然與人文勝景為特色的山嶽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國家首批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地,景區規劃面積120平方公裡,保護面積174平方公裡,由11大景區組成。傳說因唐朝李白《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詩:「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而更名為「九華山」。
  • 佛教名山---九華山
    與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山西五臺山合稱我國佛教四大名山。《太平御覽》說此山奇秀,高出雲表,峰巒異狀,其數有九,故名「九子山」。九子山屬古陵陽山的一部分,唐天寶年間,詩人李白應友人之邀,「由金陵(今南京)上秋浦(今貴池)」。聚會於九子山西麓夏侯氏之堂作詩唱和,寫下《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並序》,序中說「削其舊號。
  • 我國有三個九華山景區,只有一個是佛教四大名山,去對了沒?
    九華山有多出名就不必多說了,九華山為佛教名山,在國內也是頂頂有名的,相傳它以前叫九子山,後李白觀其壯美改名為九華山,「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這就是九華山的來歷,可是在現在我們很多人出去旅行的時候發現九華山好像走到哪都有,那麼哪個才是真正的李白詩中的九華山呢?
  • 中國「最低調」的景區,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被譽「東南第一山」
    眾所周知,我是一個有悠久歷史的國家,在這數千年的傳承,很多文化的誕生,使佛教文化也是其中之一,佛教開始傳入我國的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佛教中最受尊敬的是,佛教聖地的我國的很多的山中最著名的是四大佛教名山。
  • 我國四大佛教名山,您去過哪裡
    峨眉山 峨眉山屹立在四川盆地西南部,位於峨眉山市西南7千米,東距樂山市37千米,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主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從山麓到山頂,沿途飛瀑流泉,景色清幽,自古就有「峨眉天下秀」之譽。峨眉山位於中國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內,景區面積154平方公裡,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和佛教名山;是一個集自然風光與佛教文化為一體的中國國家級山嶽型風景名勝。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普陀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浙江杭州灣以東約100海裡,是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
  • 安徽九華山,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地藏王菩薩的道場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是地藏王菩薩的道場,也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是國家首批5A級景區,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它的門票價格為每人160元,九華山與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
  • 佛教的四大名山及四大菩薩道場,有你想去的嗎?
    佛教四大名山,也是四大菩薩道場,分別有著不同的加持力。既然是名山勝地,自然都有著絕對美麗的風景,因此,這些地方古往今來不僅是佛教信眾們前往朝聖的聖地,也吸引著無數海內外的觀光遊客。五臺山佛教四大名山之五臺山,位於山西省忻州市地區東北部,平均海拔 1000 米以上,五臺山主峰五座,天造奇觀:"熱融湖"、"冰脹丘""石海石川"、"龍翻石"、"寫字崖"、"佛母洞"
  • 皖南三大山系之一,也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九華山的道教為何衰落
    皖南三大山系之一,也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九華山的道教為何衰落在中國的名山大川之中,大多是有宗教潛居於此,當然,一些佛教的寺廟也有修建在鬧市之中,在滾滾紅塵裡渡人渡己。只是現今儒教式微,沒有往昔的輝煌,倒是佛教最為鼎盛,畢竟當今的中國發展很是迅速,在和平年代中佛教總是能力壓其他宗教。九華山,這是皖南的三大山系之一,也是中國佛教的四大名山,其位於安徽池州的青陽縣境內,原先這座山的名字是陵陽山,後來因為大詩人李白的一句詩,後人就將其更名為「九華山」了。
  • 佛教四大名山簡介
    與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 普陀山是舟山群島1390個島嶼中的一個小島,形似蒼龍臥海,面積近13平方公裡,與舟山群島的沈家門隔海相望,素有「海天佛國」、「南海聖境」之稱。
  •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安徽九華山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九華山,位於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九華鎮境內。九華山名剎古寺林立,尚存有化城寺、月身寶殿、慧居寺、百歲宮等古剎78座。佛像1500餘尊,並藏有明萬曆皇帝頒賜的聖旨、藏經及玉印。九華山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共有九處,七賢峰、天台峰、蓮臺峰、羅漢峰等,其中最高山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最低的千米以上山峰蓮花峰海拔1048米。當人們登上天台正頂時,驚奇地發現,廟宇中上香處大青石的地面歷經300多年,香客們虔誠跪拜所留下的深深的膝蓋印痕。
  •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分別是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分別是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的道場。,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五臺山是中國唯一一個青廟和黃廟交相輝映的佛教道場。青廟亦稱和尚廟,僧侶大都為漢族,一般穿灰色僧衣,稱青衣僧。五臺山大部分寺院屬於青廟。青廟又有十方廟和子孫廟之分。黃廟亦稱喇嘛廟,屬於藏傳佛教。五臺山藏傳佛教均屬宗喀巴大師創立的格魯派,信教喇嘛均穿黃衣,戴黃帽,稱黃衣僧。
  • 佛教的四大名山,過年過節你們去了嗎
    大家都知道,在中國有很多的人信奉佛教,佛教在中國文化中也有很多的延伸,最早可以追到漢代。然而佛教的名山被人們稱之為「佛教名山」的有四座。他們分別是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分別以金五臺、銀普陀、銅峨眉、鐵九華著稱,因文殊、觀音、普賢、地藏四大菩薩住世成為聖地。
  • 中國佛教十大名山:地藏道場九華山
    中國的佛教名山不啻成百上千,俗諺云:「天下名山僧佔多」。寺於山而得其所,山以寺而揚其名,純自然的名山變成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結合的雙美名山,吸引著無數南來北往的信眾及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