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萌芽、開花,到瓜熟蒂落,這盛夏的果實,終於觸手可及。石家莊地鐵1號線二期工程6月26日即將載客試運營。從一紙藍圖到通車載客……通往正定新區的地鐵不僅是市民所盼,更是凝聚了無數地鐵建設者們的辛勤和汗水。
石家莊地鐵1號線二期工程由中鐵建華北公司承建,工程1標段(以下簡稱1201標)則由中鐵十九局集團軌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負責施工。這個標段包括一站三區間,分別是西莊站、洨河大道站至西莊站盾構區間、西莊站至東莊站盾構區間、西莊站至西兆通車輛段暗挖區間,是連接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的「咽喉」,項目工期緊、施工任務重,從2017年10月正式開工到2018年12月實現洞通,只用了14個月,而同一座地鐵站內四臺盾構機同時始發,也創下了省會地鐵修建史的新紀錄。
今天,讓我們走近曾奮力拼搏在地鐵建設一線上的建設者們,回溯工程建設中的打破常規、「挑戰不可能」,看看地鐵建設中的「石家莊速度」是怎樣煉成的。
公司黨委書記韓士釗:現場蹲點近半年,施工生產的「保障部長」
韓士釗,2018年7月由中鐵十九局集團公司工程部長轉任軌道交通公司黨委書記,此時正值石家莊項目如火如荼大幹快上之際。為了確保石家莊項目「洞通」節點目標,他向中鐵建華北公司領導主動請纓,親自到項目蹲點。
現場盾構監控室,成了韓士釗的辦公室,他通過盾構監控系統隨時了解盾構施工狀況,每天從早飯後到夜裡22點,始終不離現場,中午與工人、現場管理團隊一起吃盒飯。
韓士釗在項目蹲點的最主要任務,是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結合自己的管理經驗,及時調整各方面資源供給,包括物資設備、技術指導力量、施工作業力量等等,確保施工生產需要。在他的全力協調下,集團公司工程部、安質部人員,軌道交通公司工程部、安質部、物設部、經管部人員多人次現場辦公,解決了大量實際問題;軌道交通公司安全總監由繼福、總經理助理姜傳黨也在項目投入了巨大的時間和精力;公司第六項管部經理李剛、書記李天雨親自到石家莊參與協調,從北京項目專門抽調了經驗豐富的施工力量支援石家莊項目的施工生產。
這一系列的協調和支援,不僅滿足了1201標項目的施工生產需要,也充分地表明了中鐵十九局集團及其子公司軌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對石家莊地鐵1201標項目的重視、對石家莊地鐵市場的重視、對建樹「中國鐵建」品牌的重視。
公司副總經理、盾構分公司經理張杰:給四臺盾構機保駕護航的「大神」
張杰,是中鐵十九局的盾構專家,1201標段存在著前期進場的管理人員嚴重不足、工人新手數量過多、技術骨幹力量整體薄弱,工期特別緊(一個月之內下井四臺盾構)、盾構機部件老化磨損嚴重、後配套進場遲緩等等問題。
針對前期的這些問題,他從盾構分公司範圍內調集優秀的管理人員到本標段盾構隊伍當中,同時也把技術骨幹包括盾構專家引入到隊伍中,針對盾構機設備、材料他幫忙協調各方好的資源等進入現場,提出了現場布置的優化施工方案,從而得以在短時間內四臺盾構安全順利下井並完成了順利始發。
在施工過程中,面臨石家莊盾構區間無水砂層推力大、摩擦力大、極易塌方且要穿越既有線、穿越公路、學校、廠房等危險源。張杰總組織召開專家會議,商討最優穿越方案,並且穿越期間日夜守候在施工現場,密切關注專研盾構參數,提出了一些列穿越危險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最終實現了安全順利的穿越,得到了石家莊軌道公司業主和中鐵建華北公司的一致認可。
項目經理李恆明:工期緊張 一天掰成三天用
項目經理李恆明辦事果斷,雷厲風行,45歲的他在地鐵施工、鐵路建設等方面摸爬滾打了二十多年,現場經驗相當豐富。
回憶起當時施工現場熱火朝天的場面,李恆明到現在也記憶猶新。「尤其是在2018年7月以後這段時間,車站主體施工現場是一個混合立體交叉的過程,現場多工種、多專業在幹活,結構施工隊、盾構施工隊、暗挖施工……最多時有將近20個不同的施工隊伍在同時作業,峰值最高時達到六七百人,作業面全面開花,相互之間的幹擾非常大。」李恆明說,那段時間所有職能部門誰都不能擅自離開離開崗位,指揮室內每一天都有領導坐鎮指揮。「毫不誇張地說,指揮部一天發出的指令能達到四五百條。」
李恆明表示,工地施工正常是一天三班倒,但為了搶工期,硬是把隊伍轉換的時間壓縮出來,改成兩班倒,佔滿所有空間,用盡所有時間,每天僅僅休息五六個小時是常態。「這樣高強度的施工持續了半年時間,用掉了一身皮,瘦了十斤肉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李恆明告訴記者,在施工中,項目部打破常規,不按套路出牌,制定了完備的方案,挑戰了一個又一個「不可能」。
「事實證明,我們的團隊經受住了各種考驗,在最短的時間啃下了這塊硬骨頭。」李恆明告訴記者,經過這個工程的鍛鍊,項目部的技術人員成長很快,很多人都可以獨當一面,以後再幹其他工程會更有信心,大家對石家莊4、5、6號線的建設充滿了期待。
總工程師趙輝:「暗挖專家」回到家鄉修地鐵
和項目部其他工作人員相比,這個項目對於總工程師趙輝來說,又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石家莊靈壽人,2009年大學畢業後,趙輝一直在北京修地鐵,憑著過硬的技術和暗挖專長,他已經在圈裡小有名氣。此次01標段暗挖區間難度比較大,趙輝是作為暗挖專家被引進來的。
「得知回到家鄉修地鐵,當時我的心裡是非常自豪的。」趙輝說。
從西兆通車輛段到西莊站這260米的區間是單線暗挖區間,不僅要下穿土質自穩性差的全斷面砂層,而且還要穿過高速公路,極易產生塌方,是工程施工的「攔路虎」。
趙輝說,正常的暗挖就是用小導管注漿,然後靠著人一鍬一鍬往前挖,儘管慢,但每天都會有進尺。這個區間要穿高速,預防高速公路沉降是個大問題,這就需要超前加固,每天的進尺特別慢。「好不容易穿過高速了,更棘手的問題又來了,那就是塌方。」趙輝告訴記者,當時盾構也已經始發了,盾構施工和暗挖的間距比較小,盾構推進的過程中,擾動了暗挖的底部地層,挖到後半部分極易塌方。
「此時要是控制不住,每榀都會塌。我們採取了非常規的防塌方措施,用小導管一品一品注漿,長短導管結合、掌子面注漿,半截半截地挖,減小開挖斷面,甚至從地面上找準位置打個眼,從地面往下灌混凝土,填充塌方的區域。」
「我們有個工作群,施工情況會在群裡匯報,那會兒每天早上一睜眼我就迫不及待地打開手機先看群,一看晚上施工正常,心裡才能鬆快些。」
車站施工、盾構施工、附屬工程……作為項目總工,趙輝為這個項目付出了諸多努力,他坦言自己孩子兩歲多了,他基本沒管過,但看著工程一點點建好真比自己孩子還親。「馬上就要通車載客了,作為建設者,我們的心情別提有多期待了。」趙輝高興地說。
副總工王佔磊:背著一天口糧去施工現場
01標是個搶工期項目,相對來說,整個項目部有過地鐵施工經驗的技術人員不多,在這種情況下,王佔磊帶領6名新學員開展車站施工。
本道工序如何把控,下道工序如何銜接,成了技術工作開展中的難點。白天在施工現場,晚上回來也要抽空給技術員講解每道工序。他時刻對技術員進行質量意識的灌輸,只有嚴格把控好質量關的技術員才能稱為合格的技術員。
王佔磊有著90後青年身上少有的吃苦耐勞精神,遇到搶工時不分白天晚上,在工地一呆就是十四五個小時。
由於工期緊,本來應該排在前面施工的人防工程被放在了後面,當時其他施工都基本完成,線路上也已經開始跑工程車了,現場的軌道有一部分都通電了,在這種情況下,王佔磊沒有叫苦喊累,每天早上六點多吃完早飯,就和工人們一起背上方便麵、麵包、火腿腸等口糧,下到地鐵工地施工,晚上八九點斷電後才上來。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小半個月,直到所有人防工程結構施工結束。」王佔磊告訴記者,能順利把工程完工,吃這點苦沒啥。
生產經理孫凱:哪裡需要哪裡搬的「孫大聖」
「我姓孫,齊天大聖的孫。」在項目負責生產的遼寧營口人孫凱有著東北人特有的幽默和豪爽,他自詡自己是施工現場的「孫悟空」。
「其實我在現場哪塊也不負責,我的任務和孫悟空一樣,在唐僧遇難時去菩薩那裡搬救兵。」一句玩笑話倒出了孫凱在施工時繁重的任務。
孫凱在項目部有宿舍,但他平時很少回這裡睡覺,反而經常住在施工現場。「施工期間我很少睡過一個囫圇覺,每天半夜都有電話打進來,我索性晚上睡在現場,隨時有問題隨時解決。」孫凱告訴記者。
常年泡在施工現場再加上風風火火的性格,讓孫凱練就了孫悟空般的「火眼金睛」。
2018年汛期,車站的深基坑已經開挖了,突然石家莊下起了大雨,當時孫凱心裡還是很有把握的,下基坑口那裡早已準備了上萬個沙袋,足足有五六十公分高。可誰知雨下了一天一夜,還沒有要停的意思。「這下我心裡著急了,得防患於未然,趕緊催著物資人員去買沙袋。」孫凱告訴記者,按照正常程序購買物資得需要報批,但此時孫凱顧不得這些,連夜讓物資人員又購買了一萬個沙袋,保證了工程不出現意外。
不走常規路線,著急的事兒自己立馬想辦法解決,正是靠著孫凱的「大聖」性格,愣是解決了施工中許多棘手的問題。渣土車運輸問題、旋挖鑽機施工避開高壓線問題……等等一個個在孫凱這裡迎刃而解。
文/河北青年報記者彭麗晗
攝/河北青年報記者王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