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隨筆」端午節-粽子-屈原

2020-12-04 大飛科學社

2005年,韓國「端午節」申遺成功的事情,國內鬧的沸沸揚揚。當時我在想,端午節不是紀念屈原的嗎?屈原啥時候成韓國人了。2009年中國的端午節也申遺成功,後來就也沒有深入思考探究此事。最近看《歷史很有趣》,其中一節講《屈原抱石投江》,來搜索端午節背後的事情,才發現對端午節,以及當年中韓「端午節申遺」之事有很多誤解。

說到端午節,你可能首先想到的不是祭祀,而是屈原。端午節不就是紀念屈原的節日嗎?你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怎麼還和祭祀有關。我之前也這樣的偏差認識,這端午節為何要賽龍舟,和屈原有什麼關係。

端午節,不僅僅是吃粽子,其實端午是個很悠久的傳統習俗,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農曆五月初五,飛龍在天,祭龍祖,同時過了夏至時令「祛病防疫"。所以傳統的端午節,除了賽龍舟,還有浴蘭、掛艾草等等活動。農曆的五月初五,對應二十四節氣的夏至過後,小暑之前,天氣逐漸變熱,正是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祭拜天地,也是祈求風調雨順。如果雨量充沛,莊稼會有個好收成。那端午節怎麼和屈原聯繫了呢?

話說,經歷夏商周文明的發展,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百家爭鳴,諸侯勢力逐漸強大。公元前475-公元前221,戰國時期,各自為政,戰爭不斷,霸主輪番登場。屈原是楚國人,26歲時就當上了「左徒」。左徒是什麼官職,查了一下,原來只有楚國設有這個官職,中原其他諸侯國還沒有,所以就有人猜測這個職位是專為有才的屈原而設,大概是僅次於宰相的官。但是屈原的改革、聯合抗秦等政治主張,引起了其他大臣和楚王的不滿,使得自己被貶流放。後屈原聽說秦軍攻破楚國的城池,憤懣沉痛,抱石投江。

聞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一文中認為劃賽龍舟的端午節最早源自於戰國之前江浙地區的吳越民族對龍圖騰的崇拜。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節日,屈原剛好在這天投江。南北朝時南梁吳均的神話志怪小說《續齊諧記》,是最早將屈原和端午節聯繫起來的文獻記載,此時屈原已去世750多年。屈原作為愛國詩人,《離騷》、《天問》等詩篇,影響也比較大。雖許多端午習俗與屈原無關,但是千百年來,端午的習俗活動中加上了對屈原的紀念和緬懷之情,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再說這個韓國「端午節」申遺成功的事情,其實也是當時的社會傳播有誤導的部分。韓國申遺的項目是「江陵端午祭」,主題內容是祭祀典禮,會舉行跳繩、假面製作等傳統遊戲和體驗活動以及精彩的巫俗表演、假面舞表演等。韓國的端午祭,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與最初的崇拜祭祀的原味更像。當時由於媒體翻譯的問題,「江陵端午祭」曾經一度被國內讀成「江陵端午節」,讓當時的國人激烈的討論了一把。

回到《歷史很有趣》這本書,主編不夠嚴謹,原文這麼敘述:「後來,楚國的百姓得知此事,紛紛趕來營救。他們一邊打撈,一邊將轉在竹筒裡的米撒入江中,祈求江中的大魚不要吃了這位驚人敬佩的愛國英雄。漸漸地,這種民間習俗傳播開來,就成了今天的端午節。」 我想很多人也是接受到了這樣的信息,這樣的認知,才會在2005年,憤懣的說屈原啥時候成韓國人了。

這要和有趣、有料、圖文並茂的《歷史很有趣》的衛主編說說,還是嚴謹一點好。對,說到圖文並茂,這個事情,不得不說「荊柯刺秦王」這節配的圖,這圖是《英雄》電影裡的李連杰吧?荊軻的樣貌,在此圖裡怎麼感覺像是李連杰的照片,是在搞笑嗎?

相關焦點

  • 「藝惠藏」傅抱石筆下的屈原及歷代大師筆下的端午節畫作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五月節、五日節......在春秋之前端午節是祛病防疫的節日,後因愛國詩人屈原在此日殉國明志而演變成人民祭奠屈原以及緬懷華夏民族高潔情懷的節日,沿襲至今,屈原之名流芳百世,愛國精神也傳播至華夏各地。
  • 原本與屈原沒有緣故的端午節
    因此端午節是採藥、製藥的大好時機,故端午節又有「天醫節」之稱。陳紹棣說:「闢邪、除毒、祛瘟、止惡,應是端午之源的主流。」夏至是太陽運行到北回歸線的時間,太陽最當中,故稱「天中節」。這天是北半球白天最長、夜間最短的時候,是北半球進入最熱,陽極轉陰生,即「一陰生」的時候。
  • 「端午思親」又是一年端午節
    「端午思親」又是一年端午節文/胡曉川又是一年端午節艾草米粽正飄香年年端午年年粽汨羅江水萬年長默默地坐在電腦前敲打鍵盤,沉思萬千>多年為我包粽子的父母如今在天堂裡身心可安有一種分離叫永遠最悲傷的莫過於親人間爹娘訣別的情景在眼帘撕心裂肺,搶地呼天爸媽已仙逝多年
  • 屈原與端午節
    看到這種言論突然想笑,首先是我國過了幾千年的端午節變成了韓國的,現在屈原又變得不是中國人,過段時間我估計屈原就成韓國人了。 今天普及一下屈原與端午節。無論在國內國外,屈原都是一個不朽的形象。我們就是他生命長存的見證人。」
  • 有關端午節的「真相」:吃粽子是為紀念屈原嗎?
    新華社杭州5月29日電 題:有關端午節的「真相」,你知道幾個?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俞菀  為什麼我們不說「端午快樂」?端午到底是不是紀念屈原?網友們或認真或逗趣的「求知慾」,引發記者專門採訪了幾位歷史文化領域的專家,解密有關端午節的那些「真相」。  為什麼不說「端午快樂」?
  • 端午節的由來,古人為什麼製作粽子祭祀屈原?中韓端午節的區別
    作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承載著太多民族之情,如今過著端午節,都能感受到中華文化上的魅力,吃粽子、賽龍舟等等,不同的地方,風俗都不同,文化魅力也不一樣,有統計,在南方的端午節風俗比北方還要多,這和歷史文化分不開的,南方的少數民族多,融合的端午節,總會出現不一樣的文化。
  • 端午別光想著放假、吃粽子,屈大夫來給大家出題了
    ▼「A」有確鑿記載證明,端午節起源於吳越之地,是人們為紀念蘇州建城鼻祖伍子胥而形成的節日,而不是屈原,兩者要相差二百年左右。8.端午節又叫「女兒節」,體現在哪一個習俗上?於是古人就選中了端午節。因此,出嫁的女人紛紛回娘家省親,女兒節由此得名。9.下面哪個習俗與驅邪避蟲無關?
  • 端午吃粽子不是為紀念屈原?這些端午節冷知識你知多少
    端午吃粽子不是為紀念屈原?這些端午節冷知識你知多少時間:2020-06-25 17:1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吃粽子不是為紀念屈原?這些端午節冷知識你知多少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 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
  • 端午除了吃粽子賽龍舟 還需要立雞蛋飲菖蒲喝雄黃這些你知道嗎?
    端午節習俗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是我國重要節日。古代「午」與「五」同音,所以 端午又稱端五、重午或重五。南北朝 時,端午又有以蘭草湯沐浴的習俗; 所以又叫「浴蘭節」。唐宋時,此日午時為「天中節」,而午時為「陽辰」, 所以它又稱端陽。
  • 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緬懷屈原?史學家:最初他們是兩碼事
    ,也就是後來所流行的那個有關「端午節」來歷的傳說,即「端午節」的出現,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政治家屈原。端午節與屈原之間的「結合」究竟始於何時,一般認為南朝梁人吳均的《續齊諧記》以及宗檁的《荊楚歲時記》所述,當為較早可考之文獻。不過歷史人物或傳說人物被附會結合在端午節上者並不僅限於屈原,亦有以端午節作為紀念伍子胥、曹娥的說法。宗檁《荊楚歲時記》中有關「五月初五」記載者有四條,其中三條直接與今日端午節習俗有關,分別為競渡、紀念屈原、系五彩絲於手臂以避瘟疫以及食粽子等。
  • 端午節只是為了紀念屈原?別開玩笑了,其實屈原自己也過端午節
    馬上就要過端午節了,在過去,我們這邊的農村過端午節都是熱熱鬧鬧地,包粽子、掛艾葉和菖蒲、洗艾葉澡、喝雄黃酒等。每到端午節,每家每戶都忙得不可開交,大家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而現在,端午節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太受到重視的節日。
  • 『端午節真正的由來』端午節真的起源於屈原嗎?
    關於『端午節真正的由來』端午節真的起源於屈原嗎?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端午節真正的由來』端午節真的起源於屈原嗎?,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端午節真正的由來,端午節相關的信息,下面分享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 【端午】假如,屈原吃粽子!
    端午節啦,大家都開始包粽子了嗎? 我們都知道端午粽子和偉大詩人屈原息息相關,但屈原本人卻未曾嘗過粽子的味道。
  • 我真是越來越看不懂端午節了
    ​我是小易鍋來自鍋星球的小胖子雖然在鍋星也見過不少爭議先有「鐵鍋派」跟「石鍋派」水火不容後有「紅湯黨」與「清湯黨」勢不兩立鹹粽子抹白糖好像也還挺好吃呀...在端午節祝福領域人類居然也能吵!說快樂被說沒文化,說安康被說跟風狗就連端午節牛逼也已經是爛大街了我還是提前祝大家新年快樂吧
  •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的寓意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不僅要放假還要吃粽子。每年的端午節,粽子都會早早的準備好,我們知道端午節是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可是為什麼端午節還要吃粽子呢,這又是什麼寓意。今天就讓小編來告訴你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
  • 端午節吃粽子有什麼寓意?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每到端午節,家家戶戶少不了的就是粽子啦,我們知道,端午節有吃粽子的習慣,那麼,端午節吃粽子有什麼寓意?每年的陰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而端午節當日是要吃粽子的,很多人不了解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不知道吃粽子有什麼寓意,其實也是一種傳承而已,每年到了端午必吃的食物就是粽子了。
  •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戴荷包賽龍舟別忘了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戴荷包,系五彩線,賽龍舟還有一個歷史人物值得紀念那就是屈原,屈原一位深受人民熱愛和敬仰的詩人。根據歷史記載,屈原於農曆五月初五投江自盡。中國民間五月五端午節賽龍舟、包粽子的習俗就是源於人們對屈原的紀念。1953年,屈原被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全世界人民和世界和平理事會的隆重紀念。
  • 端午 | 粽子歷史大起底,它比屈原輩分大
    又是一年端午節,首先祝大家端午安康!說到端午節呢,大家通常想到的就是兩件事,一是屈原投江的故事,第二呢,就是吃粽子。今時今日的粽子,成了端午的代稱,大家更是把端午節稱為「粽子節」,那麼粽子是什麼時候和端午結緣的?我們如今吃的粽子,它的樣子和味道演化至今,又經歷了哪些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
  • 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端午節吃粽子有什麼寓意?
    每年端午節南北粽子又開始了「大作戰」,爭論著到底是甜粽子好吃還是鹹粽子誘人。說到這裡,你知道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是什麼?端午節吃粽子的寓意有哪些?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是什麼端午從字面上還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稱。「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據考,許多流傳至今的端午習俗也與屈原毫無關係。比如粽子,最早文字記載出自許慎的《說文解字》,食粽子習俗早於屈原去世400多年。最開始吃粽子是在寒食節這一天,是為了紀念介子推。
  • 簡單的端午節彩鉛粽子教程,端午節粽子怎麼畫
    每到端午節,人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粽子了,端午節作為我們的傳統節日,距今已經喲兩千年多年的歷史,在端午節眾多習俗中,吃粽子是很多人都知道的習俗,每年端午節都是粽葉飄香,對於遠在他鄉的人而言,粽子其實也代表著一種思鄉之情,今天我們為大家整理了簡單的端午節彩鉛粽子教程,大家可以用彩鉛畫記錄下這個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