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感恩是一種高尚的情懷與境界。
銜環結草,以恩報德。感恩會給人無盡的希望與力量。
今年7月15日,中央統戰部召開了引導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回報社會感恩行動電視電話會議。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統戰部部長杜青林強調,感恩行動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符合統一戰線實際,需要以更高標準、在更大範圍實施,形成品牌效應。要明確思路目標,深化時代主題,把握主要原則,努力在統一戰線形成弘揚感恩精神、投身感恩實踐的良好氛圍。
從7月開始,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回報社會感恩行動在全國各地普遍開展。行動主要是引導非公有制經濟人士通過結對幫扶老革命、老黨員、老模範,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提升思想政治素質,進一步增強感恩黨、感恩國家、感恩人民的自覺意識,做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
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回報社會,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幫助他人,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在感恩行動中不斷收穫與提升。
在感恩行動中接受教育
山城重慶。這裡是以「崇高思想境界、堅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浩然革命正氣」為基本內容的紅巖精神的發祥地。
紅巖英烈中不乏愛國工商界的仁人志士,紅巖精神的形成和發展凝結著包括重慶工商界傑出人士的鮮血和汗水。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時期,重慶工商界都湧現出了許多與黨同心同德、支持黨的事業的傑出人物。
秉承紅巖精神,致富思源,富而思進。為了幫助這些曾經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員走出生活困境、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重慶市以「一萬名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參與,一萬名困難人員受益,每個感恩對象每年綜合受益不少於一萬元」為目標,在全市廣大非公有制經濟人士中積極推進萬名渝商紅巖感恩行動。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重要內容,也是當前需要大力倡導的社會風尚。感恩行動不同於一般的扶貧和慈善活動,其根本出發點是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最終達到提升精神境界、增強責任、堅定信念的目的。
重慶市通過「一對一」的現場接對幫扶方式,使廣大非公有制經濟人士與感恩對象有了「面對面」的機會,讓他們進一步了解了感恩對象的感人事跡,進一步領會了紅巖精神的實質和內涵,理解了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機遇和良好環境的來之不易,從而使自己的心靈得到了震撼和洗滌。懂得感恩、樂於感恩越來越成為廣大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共識,回報社會、感恩奉獻成為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自覺行動。
目前,重慶市共幫扶紅巖英烈遺屬、「四老」生活困難人員及家屬3000餘人,開展技能培訓3171人次,解決就業2024人,捐贈慰問金800餘萬元,捐贈實物折合人民幣600餘萬元。
教育中見真情,教育中見行動。在全國各地,非公有制經濟人士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感恩行動,接受教育,感恩社會——
在廣西,「走進革命老區感恩行動」,非公有制經濟人士走進東蘭、巴馬、鳳山等老區,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提升思想政治素質,通過捐贈解決當地吃水難、行路難、看病難等問題。
在湖北,通過參觀烈士紀念館、瞻仰烈士陵園、追憶革命先輩的豐功偉績、與「三老」代表面對面交談,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思想得到震撼,境界得到升華,真切感悟到致富思源,回報社會的責任,全省有7490家企業加入感恩行動。
在陝西,明珠國際集團常年組織員工到延安接受教育,並在延安設立了「榮譽養老金」,向延安八一敬老院23位老紅軍、老八路每人每月發放1000元養老金至終生。
在感恩行動中扶危濟困
革命老區山西。這裡曾是晉察冀、晉綏、晉冀魯豫根據地和八路軍總部所在地,抗戰時期60萬熱血青年參加八路軍,15萬優秀兒女加入共產黨。目前,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