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問世界上最勤勞的人是誰,答案肯定是中國農民了。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規律的從事著勞動生產,渾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氣。他們旺盛的體力是吃了什麼好東西?是龍肝鳳髓?還是吃了山珍海味得來的?要想尋覓答案,就讓我們去他們的菜園子裡看看。
小村一角
在農村,農民家家戶戶都會留一小塊土地,不種植糧食而用於種植蔬菜,這塊土地農民叫它菜園子。農民會根據季節的變換而選擇不同的蔬菜品種在菜園子裡種植,除了種植大戶或以出售蔬菜為生的農民,普通的農民在菜園子裡種植的蔬菜主要是自己家庭食用。所以,農民的菜園子如果城裡人的「菜籃子」,為滿足日常蔬菜所需提供了保障。11月,已是寒冬,在這個月份農民的菜園子裡種的啥?
小白菜
小白菜,一年四季基本上都可以種植,日常主要用於清炒著吃,丟火鍋也不錯。
大白菜
大白菜,耐貯藏,主要還是清炒,農民也會用於醃菜。
生菜
生菜,農民是不會用它做沙拉的,清炒或是丟入麵條鍋中。
蘿蔔
蘿蔔,賽人參,吃法多樣,日常主要是蘿蔔絲和肉絲炒關吃,蘿蔔片燜五花肉,蘿蔔塊燉骨頭。在我們這裡農家樂,最普遍的就是蘿蔔絲蒸米飯,誰家做的好,客源就一定好。
蔥
蔥,像這樣的蔥,我們叫它火蔥,特別的辣。它不像山東大蔥長的那麼大,蔥白那麼多,可以生吃。吃這蔥保證會讓你淚流滿面,我們這裡主要是用於佐料。
蒜
蒜,主要用於佐料,春天可以吃蒜苔,挖蒜頭。
菜園子農民會事先整理好,然後劃出一小塊一小塊,施入農家肥,再分門別類的種植不同的蔬菜。在這個季節裡,農民主要種植的蔬菜就這6種,他們在這個季節裡,一日三餐也就種啥吃啥,雖然沒有城市裡超市那樣琳琅滿目、品種豐富,但貴在自然、健康;雖然沒有被貼上有機、綠色的標籤,但貴在貨真價實,難道這些不是現在的人們苦苦追求的嗎?看來,吃的好不如吃的健康,健康了不就有力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