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父親理髮的那些日子

2020-12-17 70後的故事

自從父親不給我理髮,我就開始給父親理髮。

父親不是理髮師,自然理不出款式新穎的頭。七十年代流行「蓋兒頭」,父親就給我理「蓋兒頭」,理完後頭髮像帽子一樣蓋在頭頂。

那時還小,自然不追求,也不懂流行,但總感覺留「蓋兒頭」彆扭。而且每次理髮時,鄰居家小娟總取笑我說:「小分頭好好留,長大了說媳婦不犯愁」。這時父親便笑著對小娟說:「你就做我的兒媳婦吧!」小娟天真地說行。小娟是我兒時形影不離的夥伴,她比我大一歲。

讀初中時,父親就突然不給我理髮了。父親說,你們年輕人有自己的審美觀點,我的手藝趕不上時代潮流了。自那以後,我每次理髮都去理髮店。

大了,我應該為父親做些什麼。於是我提議給父親理髮,父親說行,人歲數大了,也就不講究時髦了。

第一次為父親理髮,花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我沒有站累,父親卻坐累了。當我宣布說理完了,父親照照鏡子大笑說:「我的頭像地球,有山有水有河流。」我也禁不住大笑起來,我把父親的頭理成梯田了!

但父親終究沒有嫌棄我的手藝,還鼓勵我說堅持下去,只有不斷嘗試才能最終成功。所以雖然我常年讀書在外,不常回家,可父親還是等著我節假日為他理髮。

犧牲了父親的青春黑髮,可我的手藝終究還是沒練成,自始至終給父親理著「地球頭」,這也竟契合了我的心情,也可以說是一種人生感悟。

地球,乃萬物生存之載體,萬物皆靠地球的滋養而生存。地球有廣闊的胸懷,可以容納萬水千山,人類依山傍水而居,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上下幾百萬年,無不依賴地球的供養。父親的頭不也一如地球嗎?父親用大腦的智慧,營造著一個家。父親是家庭的支柱,辛辛苦苦,時時刻刻想著法子張羅著過日子,沒有父親便沒有我們的一切,就像沒有地球就沒有人類一樣,我怎能不願給父親理「地球頭」呢?父親的頭是我們的地球啊!

歲月匆匆,時光荏苒。轉眼間,我大學畢業,即將步入社會,小娟終因學業不成,沒有成為我的媳婦,她現在走湖南闖湖北了。而父親的「地球頭」漸漸出現了禿山,一代新人換舊人嗎?!

「 我的頭像地球,有山有水有河流。」若干年後,我會不會對站在我面前,手握剪刀的我的兒子說起這句話呢?

相關焦點

  • 抵得上10斤豬肉的理髮剪,是父親對我的教育啟蒙
    十三年來,我們姐弟相依為命,失去父親的日子如人走茶涼,除了自己,還有誰能記得,母親帶著我們艱辛的日子?又有誰會在意呢?在幫助姐姐收拾老房子時,一個在房間角落裡蒙塵的紙盒子引起我的注意。它是一把陳舊的,帶著鏽跡的手動理髮剪。這是一個老物件了。
  • 理髮是件小事,很好奇那些大佬,馬雲、劉強東是怎麼理髮?
    二月二龍抬頭的日子過了,但是為了安全期間很多人還是選擇了繼續留長髮,貴陽的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現在逐漸選擇理頭髮的人多了,但口罩還是要戴。心裡一直有個疑問戴口罩是如何理頭髮的?但是更大的額疑問是,那些大佬大咖,比如馬雲、劉強東、馬化騰是咋理髮的?終於糾結完之後,大膽地踏進理髮店。親身體驗了一把「口罩理髮」。
  • 理髮店Tony老師不在的日子,想他
    記者 | 盧奕貝編輯 | 牙韓翔1「我的顏值如果平常是10分的話,這個春節期間下降了5分。」生活在深圳,從事餐飲行業的何昭說。她原本一頭奶奶灰色的酷炫短髮,已經褪成了黃綠色,「我頭髮不打理,就是個鍋蓋,又垂又硬。」因為她常去的理髮店,一直沒有開門營業。宅在家近30天,除了把大家憋成大廚以外,也把很多人逼成了「Tony老師」——自己動手在家理髮。幾天前,何昭已經忍不了鏡子裡的自己,拿起了家裡塵封已久的電推理髮器,對自己的腦袋下手了。
  • 理發生意最好的日子來了
    農曆廿七、廿八、廿九超級忙,許多客人都是拖拖拖,到最後實在不行才來,「這個時候基本不約男客人了,沒時間剪頭髮,一個燙染的客人在位置上要坐5個小時,單單燙髮也要3個小時,昨天一個客人等了我3個多小時才燙上,加上做頭,賽過8小時上班時間。」當然,髮型師也會見縫插針合理安排,最多可以同時服務5、6個客人,平時21點下班,而這三天肯定要熬到凌晨2點。
  • 二月二龍抬頭的日子,你理髮了嗎
    今天是三八節,更是二月二龍抬頭的日子,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你理髮了嗎?有一個習俗,就是正月裡不能剪頭髮,要出了正月才能剪頭,這麼長時間沒有剪頭髮,頭髮都好長好長了,難受著忍到這個總算能理髮的日子。
  • 蜷川實花《那些美麗的日子》攝影展:用文字和影像講述對父親最後的...
    總算進了病房見到了父親,但父親說:「工作最重要!」於是,只說了一聲「再見」,蜷川實花又因工作匆匆返回日本。這是父親病重期間她第一次和父親告別。「可能那時,他就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蜷川實花說。▽5月10日,東京原美術館舉辦了蜷川實花的展覽——《那些美麗的日子》。她用文字和影像講述了對父親最後的告別。
  • 100天不能理髮的日子終於結束,英國民眾通宵理髮
    在過去的100天內,英國人都沒法在外面理髮,頭髮實在太長只能讓家裡人幫忙,或者是看著網上的視頻自學理髮技巧。好在從當地時間7月4日起,英國各地的理髮店被允許開張,接待他們100天以來的第一批顧客。英國民眾通宵理髮許多理髮店不願意錯過這個大好機會,在午夜就打開大門,而在理髮店外面的是一大群熱心顧客。一家理髮店蓮花造型的理髮師達倫·特裡告訴媒體:「我之所以在午夜開門,就是因為有需求。」
  • 記錄最美瞬間,臨沂「鄉村理髮師」為300餘位老人免費理髮拍照
    從為父親理髮萌生出為農村60歲以上的老年人理髮拍照,大慶自費購買了印表機、找來了相機,只為記錄老人們最美的瞬間。父親不經意的話觸動他從事公益暖心行動9月5日上午,站在村口正為村民理髮的大慶汗水溼透了衣衫,汗水順著他的臉頰流下,而他竟毫無察覺。「小夥子,謝謝你了。忙完到家裡喝水吧。」一年邁的奶奶看著他忙碌的身影,關心地問道。「不了,還有好幾個人排隊正等著呢。」
  • 沒有Tony老師的日子裡,你的理髮了沒?
    這時候發現,理髮可真真是個剛需,無論在一線還是十八線,都能活得開,難怪被尊稱Tony老師。而秋妹細數手中一堆會員卡,美容的、健身的、SPA的、還有不可明說那些的...在這時候都可有可無,連競爭最激烈的餐飲,也可以被自己硬核做飯來代替。
  • 你會在正月裡理髮嗎?
    理髮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頭髮長了找個理髮館理髮後會顯得很有精神,給人留下一種好的印象。可是這本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情,在正月裡卻是另有說法。相信大家都聽過,正月裡不能理髮。有的說是正月裡理髮會死舅,更有甚者說是沒有舅的會死大伯。
  • 那些年被理髮師玩壞的頭|再也不用擔心被理髮店的tony剪壞頭了!
    那些年被理髮師玩壞的頭,Uppercut幫你解千愁剪還是不剪,這真的可以成為人生糾結問題的top排行選擇題。到底為什麼要糾結?去理髮店理髮,老闆問我怎麼剪,我:「往帥了剪 !」這時旁邊在燙頭的大媽深深的看了我一眼,說:「 別為難老闆……」小明去理髮店理髮,他對理髮師說:「把我左邊頭髮剪的能蓋住耳垂,右邊頭髮剪成平頭,前面的頭髮剪成正方形光頭,又能使後面頭髮從前面拉過來能到下巴。」理髮師說:「對不起我做不到。」
  • 二月二「龍抬頭」那天,母親給客人遠程理髮
    客人走後,我見母親拿出酒精瓶和溼巾,在剪刀上噴灑擦拭,就問她為什麼這麼小心。母親說,你沒聽新聞裡講嗎?病毒有可能留在頭髮上進行傳染,咱得跟著國家走——全面防控,步步到位。 母親的剪刀在等待營業的日子裡,最焦躁不安的是父親。他是個賺錢命,一歇下來就渾身不舒服,往年他還創造過大年初二開門營業的勤勞歷史。
  • 90後女孩自學理髮 每月回老家給82歲爺爺理髮
    高齡爺爺理髮成難題 孫女自學後給他理髮經過輾轉尋找,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通過轉發視頻的一位重慶本地微博資訊博主聯繫上了視頻中的女孩,23歲的合川女孩張美玲。7年前,美玲從父親所在的廣州回到重慶打拼,現在和朋友一起經營著一家清吧。
  • 師弟被困美國家中自己理髮 吐槽:日子實在太無聊
    「這樣的日子,實在是太無聊了。」史蒂芬森寫道。其他時間,他每天都保持一定的身體訓練,在跑步機上跑步,還有一些基本的力量練習。因為CBA未來存在複賽可能,他需要保持好身體狀態,以便在回歸後能夠跟上球隊的節奏。因為出不了門,他乾脆自己理髮,但第一次動手,效果並不好,他很不滿意。
  • 說說理髮這事兒
    除了理髮店之外,街邊也有擺個小攤的理髮師,他們理髮的價格明顯比理髮店便宜了,而且也會有一些顧客光顧這些攤點的。說起理髮這事,我也是有著深刻體會的。可能遺傳方面的原因,十一二歲時,我頭上就有了白髮,村裡人往往把我這種現象叫少白頭。生在農村的我,在上初中之前,理髮往往是父親或者村上人給理的,就連父親也是讓別人給理的,那時候是不花錢的。
  • 「被理髮」少年之死
    一開始,畢林的父親覺得事情有些突然,但並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我當時只覺得老師把孩子帶去理髮,我還挺感激的。」畢林的父親說。在隨後的聊天中,他和林老師還就理髮錢誰付的問題「客氣」了一番,直到3小時後畢林回家,給母親打了第一個電話,問題才開始顯露。因為家裡有兩個孩子,畢林的父母每天都會忙到很晚。
  • 從「剃頭匠」到「理髮師傅」
    據說現在濟南市那些大大小小的美髮店、美容店、理髮店門前懸掛的三色花柱旋轉燈,就是「奇美理髮店」開業之初,參照上海理髮業的做法,把極具誘惑力的三色花柱旋轉燈「引進」濟南的,隨後其它理髮店也紛紛效仿。久而久之,這種外形多種多樣、內部可以旋轉的三色花柱燈,就成為濟南理髮業的形象標誌。  從記事兒起,我就在老商埠的西市場裡理髮,我記得那個理髮店叫「西市場合作理髮店」。
  • 小夥免費為300多農村老人理髮照相 臨沂理髮師走紅網絡
    大慶為老人理髮楚天都市報見習記者 曾凌軻 記者 劉閃昨日,山東臨沂理髮師大慶為農村老人理髮的視頻在網絡走紅。今年4月,吉米開始實施在心中埋藏8年的計劃:每周抽兩天時間去周邊的鄉村,為老人免費理髮。不過,吉米下鄉時並不叫這個名字。他讓老人叫他大慶,這是家人對他的稱呼。下鄉的日子,大慶一般清晨五六點起床,因為「開車到村裡已經七八點了,這正是老人出門的時候」。每開車到一個村,大慶就會背上兩個黑色的斜挎包,在村裡轉悠,尋找需要理髮的老人。
  • 盤點那些不合時宜的春節習俗:正月裡不能理髮
    父母雖沒把話挑明,但還是希望我能過了初一再回家。」大年三十,詹女士帶著孩子住進了賓館。  記者發現,出嫁的女兒不準在娘家過年的風俗在山西、山東、河南、陝西、天津等許多地方都存在。太原網友「春天」說:「今年本來想回爸媽家過年的,但我媽知道後打電話讓我睡外頭去,真無奈。」記者了解到,山西等地在除夕有燃放旺火的習慣,祈福家人在新的一年興旺紅火。
  • 誰還有這樣的理髮推子
    它伴隨著我的成長和我家的發展,如今家裡雖然有了電推子,這個手動的鏽跡斑斑的推子,我總捨不得丟棄,還像寶貝似的收藏著。 看到它就像回到了我的童年時光。 六十年代,我們兄弟三人都還小,到理髮店理髮每人要花0.5元,三個男孩兒每月就需1.5元。雖然支出不算多,但對於一人掙錢八人花的家庭來說,可也不算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