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她是公安部直屬、我國唯一一所培養鐵路公安專門人才的高等院校。
她為全國政法公安戰線特別是鐵路公安隊伍培養和輸送4萬餘名各級領導、業務骨幹和專業人才,先後培訓在職民警近2萬人,被譽為「鐵道衛士的搖籃」。
12月3日,鐵道警察學院即將迎來建校70華誕。
70載風雲變遷,鐵道警察學院始終與共和國命運緊密相連,與公安工作同頻共振,與鐵路事業同舟共濟,與公安教育風雨同行。
70年弦歌不輟,一代代鐵警人在黨的領導下,始終堅持「政治建校、依法治校、特色立校、質量強校」的辦學理念,秉承「至誠至公,敏學篤行」的校訓,弘揚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勇於擔當的奉獻精神、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主動服務公安工作大局。
「鐵」的擔當精神賡續傳承
七十載篳路藍縷,始終與共和國鐵路事業發展同行
大國崛起、國之重器。在世界現代化進程中,鐵路作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骨幹,始終是國民經濟大動脈,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支撐引領作用。
翻閱史冊波瀾,新中國的鐵路事業發展何其壯哉,「鋼鐵巨龍」挺進青藏高原,高鐵建設從「零」起步,如今在廣袤的祖國大地上,鐵路密織成網,高鐵貼地飛馳。
從「追趕」到「引領」,一個又一個建設奇蹟的背後,有一代代鐵路公安人的無悔付出、辛勤堅守,而一代代鐵路公安英才的培育,繞不開這樣一個名字——鐵道警察學院。
鐵道警察學院大門
數次分合遷轉,歷經半個多世紀矢志不移,鐵道警察學院始終立足鐵路、服務鐵路,伴隨著我國鐵路事業的發展和興旺不斷進步成長。
戰爭硝煙裡走來,護「天塹」變「通途」,這是一部與共和國鐵路事業一同成長發展的歷史——
70年前,戰爭的硝煙尚未散盡,共和國建設百廢待興。1950年2月28日,就在新中國萬裡鐵道線急需公安專門人才之際,鐵道警察學院的前身——鐵道部公安幹部學校獲批在京創立。
鐵道警察學院成立大會
從北京乾麵胡同一路走來,從首期300餘名來自全國鐵路公安機關民警接受專業培訓開始,共和國歷史上擁有了一所以培養鐵路民警、保衛鐵路安全為職責的專門學校。
至此,無論機制體制如何變革,無論鐵路事業如何發展,鐵路公安教育始終有她深深耕耘。
五次遷易校址、數次變更校名,這是一部歷經磨難、愈挫彌堅的歷史——
服務公安事業、護航鐵路發展,一代代鐵警人鐵肩擔道義、鐵血書丹心,始終以「鐵」的精神為榮,以「鐵」的擔當為傲,這骨子裡的精氣神來自鐵道警察學院歷經磨難、愈挫彌堅的辦學之路。
從1950年至1976年,近30年的發展歷程中,學校五遷校址,數次變更校名,從北京先後輾轉瀋陽、上海、西安、唐山。無論辦學條件如何艱苦,無論教學壓力如何巨大,學校始終百折不撓,堅持辦學質量,為鐵路公安源源不斷輸送人才。
中央人民政府鐵道部公安幹部學校第一期學員畢業生合影
唐山大地震中重生,這是一部「鐵警精神」凝聚升華的歷史——
很難有一所學校,在發展歷程中有如此多的血和淚。1976年唐山大地震,學校一夜間損毀嚴重。
鳳凰涅槃,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大潮,在黨和國家的關心和支持下,學校實現了跨越式發展。1980年,學校遷建鄭州,血脈得以延續和傳承,為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不懼坎坷、堅韌不拔,成為歷代鐵警人為之驕傲的精神源泉。
2000年,學校由鐵道部劃歸公安部管理,2013年經教育部批准,在已改制為鐵道警官高等專科學校的基礎上,組建鐵道警察學院,學校進入本科教育行列。
一段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一次次刻骨銘心的蛻變,全體鐵警人不斷改寫歷史、重鑄輝煌,一次又一次地讓頑強拼搏的鐵警精神凝聚升華。
以政治建校、立德樹人為先
忠誠育警的前沿,打造鐵路公安隊伍建設的「前哨」
光輝歷史,忠誠鑄就。旗幟引領,奮勇前行。
對黨忠誠是公安隊伍代代相傳的政治基因,是融入血脈的人民警察之魂。鐵道警察學院始終將忠誠教育放在人才培養的首位。
「鐵道警察學院始終是忠誠育警的前沿,是鐵路公安隊伍建設的『前哨』。」鐵道警察學院黨委書記趙炳軍表示,公安教育是黨和國家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對公安教育工作的絕對領導、全面領導,毫不動搖地堅持「公安姓黨」的根本政治屬性,嚴格按照國家的政治要求培養人才,確保一切辦學活動符合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
堅定政治方向是靈魂,政治建警政治建校走深走實——
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突出黨委的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落實好把關定向職能,努力構建黨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學、民主管理「四位一體」的現代大學治理體系;
制定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形成「黨委把關定向、黨政齊抓共管、處室各負其責、系部貫徹實施」的工作機制。
加強學習實踐是核心,促進思想政治工作入腦入心——
堅持思想武裝與實踐鍛鍊相結合,思政工作與實戰教學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增強學習鍛鍊的理論深度、實踐力度和情感溫度;
堅持領導帶頭,建立校黨委定期推薦學習材料機制,落實基層黨支部每周兩次政治理論學習制度,切實加強思想武裝,打牢政治建設的理論基礎;
充分利用河南本地的紅色資源,實施常態化輪訓機制,使廣大師生在實地考察、親身實踐中受到深刻教育和洗禮。
強化紀律建設是基礎,推動從嚴管黨治警不斷深入——
始終把嚴肅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作為管黨治黨的治本之策,通過加強紀律建設增強黨員隊伍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大力加強師德建設,強化「雙重身份」認同,樹立政德師德「高線」,劃清警規警紀「底線」,建立健全師德師風建設制度體系,推動幹部教師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
加強校內陣地和人員管理,始終堅持學術研究無禁區、課堂講授有紀律、公開言論守規矩。
學生列隊上課
堅持立德樹人是根本,培育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堅持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通過紮實推進實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發揮思政課「主渠道」和日常思政教育「主陣地」作用,著力構建符合公安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
加強學習能力培養,教育引導學生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通過教育學生自覺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加強畢業教育和就業指導,積極承擔國家大型活動安保任務等,激發學生學習的責任感和主動性;
加強日常養成教育,堅持把教育與養成相結合,通過建立完善「學分+警務綜合素質」人才培養機制,加強警務化管理,與公安部鐵路公安局聯合繼續辦好擬錄用人員入警前職業教育培訓等,切實增強育人實效。
英才培育緊盯警務實戰需求
鐵道衛士的搖籃,構建鐵路公安特色人才培養模式
這裡走出過以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雄模範雷宏、沈戰東,二級英雄模範房崇忠、易長庚、杜海平以及「90後最美學警」李博亞為代表的英模校友群體,他們的英勇事跡始終激勵著後來學子。在各類搶險救災、大型活動安保工作中,學校師生始終積極參與、奮勇前行。
「緊盯警務實戰需求,不斷完善『教、學、練、戰』一體化培養模式,培養更多鐵路公安特色人才。」鐵道警察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管曙光表示,公安院校是培養公安專門人才的主要陣地,是提升公安隊伍戰鬥力的重要源頭,必須深入貫徹黨中央和部黨委的戰略部署,遵循高等教育和公安院校的發展規律,突出抓好內涵建設和特色發展,努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在服務公安實戰中獲得持續發展的力量。
高鐵反恐實訓
特別是2013年學校升本以來,獲批多個國家級、省部級一流專業,多次獲得省部級教學大賽、教學成果和科學研究獎,獲批多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優秀基層教學組織和本科高校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一批教師獲得省部級教學名師、優秀教師教官稱號;獲批多項國家級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近20個跨學科研究機構的孵化和培育作用逐步顯現,科研層次和水平不斷實現新跨越。
學校牢固樹立本科教育理念,加強內涵建設,提升教學質量,持續鞏固鐵路警務專業教育,探索拓展城軌警務、水域警務、道路交通警務專業教育,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
一、立足鐵路、面向交通,構建特色鮮明學科專業。建校70年來,學校始終堅持立足鐵路、面向交通、服務實戰的辦學定位,鞏固主幹、發展優勢、強化特色,構建鐵路公安人才培養模式。
——強化校局合作,深挖鐵路特色。充分發揮傳統優勢,深挖鐵路警務特色,與鐵路公安實戰部門深化合作,產出了一大批教材講義、學術論文、專著譯著和科研項目等成果。
——打造特色學科,城軌警務研究填補空白。2016年設置了城軌安全與執法專業方向,填補了國內空白,與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共建城市軌道交通安全保衛系和城軌安全與執法專業方向,合作編寫第一套城軌警務教材、第一本《城軌交通安保研究》雜誌。
——優化課程體系,穩步推進特色課程建設。進一步加強課程規範化建設,不斷以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核心、以實戰為導向,優化涵蓋專業課、專業基礎課和通識課的課程體系,推出了一批包括校級、省部級、國家級的一流課程和精品課程。特別是先後打造了一批包括中專、大專、本科和教師教官、教材案例、教學資源、實驗實訓場所、實踐教學基地的鐵路公安特色課程,使學校的辦學特色更加彰顯,人才培養的專業性、應用性更強。
鐵路站車查緝戰術訓練
二、教學改革、科研創新,提升服務實戰能力水平。學校積極適應警務實戰新需求和公安高教改革新趨勢,全面推進以實戰化教學改革為重點的綜合改革,紮實做好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
——面向實戰,全面深化教學改革。學校改制為普通專科學校後,根據鐵路警務運作機制特點和學生認知規律,形成了校局合作、警學交替的「2+2」人才培養模式。改建為本科院校後,以「本科質量工程」為抓手,大力加強教學基本建設。紮實推進「課程建設年」「專業建設年」「一流建設年」各項工作。不斷優化和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推動人才培養理念和制度機制創新發展。促進形成「教研室+跨學科研究中心+專家工作室」的三位一體基層教學組織體系。積極適應公安招錄培養新要求,推動考核模式改革。穩步推進實踐教學改革,專業教學更加貼合實戰應用和專業發展需求。組織開展教師課堂教學大賽,加強教學質量考評,不斷提升教師課堂授課水平。順利通過了本科院校學士學位授予權單位評審。
——聚焦實戰,加大科研創新力度。緊密結合公安工作需求,不斷整合優秀資源,優化結構布局,持續加大對特色學科專業、高層次科研團隊和科研平臺建設的扶持力度,凝練凸顯鐵路警務特色,科學研究不斷取得新突破。牽頭國內14家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企業承擔的國家科技重點研發計劃專項全面啟動;出版國內首套交通運輸警務理論研究叢書;連續舉辦四屆「城市軌道交通警務創新發展」「鐵路安全與反恐」「公安院校特色建設」等高端論壇,打造有影響力的學術品牌。
——融入實戰,強化學生能力提升。聚焦實戰標準,通過案例教學、實訓教學、情景模擬教學和每年鐵路「春運」見習、專業實習等實戰現場教學,讓學生「做中學、學中練」,促進專業教學與警務實戰「零距離」無縫銜接。通過實戰教官入駐學校、跟班授課、交流研討,把實戰需求和實戰經驗引入課堂。通過參加國家和地方大型安全保衛活動,磨鍊意志品格,鑄造忠誠警魂,強化警察意識,提升專業技能。
鐵路查緝戰術實訓課
——服務實戰,打造教育培訓品牌。深度挖掘教學資源,積極推進培訓專題庫建設,打造實戰教官培訓、警種專業培訓等成熟培訓專題。建成一支覆蓋全國鐵路公安系統的專兼職教官隊伍,實施自主選學和菜單式培訓,不斷完善「育用銜接、戰訓交融」培訓機制,打造國內鐵路安保、城市軌道交通安保等專業培訓品牌,完成了公安部和全國鐵路公安機關、地鐵公安機關民警培訓任務。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倡議,探索國際鐵路警務合作培訓新模式,成功舉辦了俄羅斯、肯亞、寮國等多期外警培訓班。
三、教師為本、人才強校,打造素質優良師資團隊。學校堅定不移地落實人才強校戰略,按照高標準選才、高效能管理、高質量培養、高水平保障的原則,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質教師隊伍。
——以師德建設為首要。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切實加強教師隊伍管理,著力解決師德失範、學術不端等問題,使每一位教師都能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以素質能力為核心。注重培養教師在研究狀態下的工作能力、寬闊的學術視野、持久的創新精神和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實施引智計劃,聘請國內資深專家和業內領軍人才駐校授課指導,有效帶動學科專業建設。
——以制度機制為保障。適應新的選人用人機制,牢固樹立重實幹重實績的用人導向,加強教師職業成長規劃。同時,升級暖警愛警工程,不斷提升教職工愛國愛校的熱度、愛崗敬業的溫度、工作生活的滿意度。
深化辦學治校改革頂層設計
新時代奮進起航,推進校局合作辦出特色辦出水平
在喜迎70華誕之際,6月3日,學校召開「強特色、上水平」建設工作部署會,按照公安部關於學校建設發展的部署要求,認真謀劃、深入梳理,制定實施「強特色、上水平」建設三年規劃,為今後的長遠發展和全面提高奠定堅實基礎:
——2020年,全面完成學校辦學治校改革頂層設計,各項制度建立健全並落地實施;
——2021年,順利通過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
——2022年,學科專業建設實現新突破,教育教學質量再上新臺階,辦學特色更加鮮明,辦學條件根本改善,辦學水平顯著提升。
這是揚帆起航的頂層謀劃,這是步履鏗鏘的豪邁誓言。
登高才能遠望,綱舉方能目張。「強特色、上水平」建設三年規劃從黨的建設、學科建設、專業建設、幹部人事工作、科研工作、學生工作、在職民警培訓工作、國際合作與交流、辦學保障能力建設、文化建設十大類三十五個方面對學校未來發展錨定航向。
深化校局合作,學校發展再次迎來新機遇。2020年9月30日,鐵道警察學院與公安部鐵路公安局籤署全面共建協議,通過在隊伍建設、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文化傳承等領域的深度合作,切實發揮各自最大效能,資源共享、責任共擔,推動教學教育資源和警務實戰資源深度融合。
未來一定可期,新校區建設始終穩步推進。學校龍湖校區佔地825畝,規劃建築面積28萬平方米,截至2020年11月,工程一標段教學樓等5棟建築主體結構已封頂,二標段、三標段建設不斷推進,預計2022年底完成全部工程建設任務。
喜迎70華誕!謀劃已定,機遇已迎,徵程再啟!
凝聚奮進力量!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警鑄劍!
2020級學生開學典禮
新時代肩負新使命,學校將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訓詞精神,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忠誠育警使命,積極適應時代發展和警務實戰需求,努力建設交通運輸警務領域學科專業體系,「強特色、上水平」,進一步夯實「全面合格、特色鮮明」辦學基礎,加快「行業一流、國內領先」公安院校建設步伐,為新時代公安教育事業再譜華美樂章,為新時代公安工作和公安隊伍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近日要覽
習近平的「法治公開課」
習近平接見全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代表
習近平談統戰工作
脫貧摘帽之後怎麼幹?習近平這樣部署
習近平談人工智慧
習近平談大力培養新型軍事人才
審 核:李彤華
值班編輯:李 潔
稿件來源:新警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