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養成50億美元獨角獸?斯坦福學霸CEO告訴你:科技公司創業的正確...

2020-12-14 和訊

  編者按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在過去40年裡,中國是令人矚目的成功典範:一個貧窮的國家遵循量身定製的的現代化藍圖,躋身於世界經濟的強國之林。

  在中國的崛起之路上,無數企業家不懈奮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精神和行動,譜寫了國家及世界產業發展的歷史篇章。

  在最需要創新和勇氣的年代裡,即使飽受質疑、舉步維艱,他們依然不改初心,為理想所驅動、並感召志同道合者向前奮進。

  

  2018年10月31日,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發布全球首款消費級可摺疊柔性屏手機——FlexPai 柔派,吸睛無數。35歲的劉自鴻是這家手機廠商的掌舵人,他自美國矽谷歸來、創業不過6年,又達到人生的另一個高光時刻。

  2018年12月,柔宇科技創始人兼CEO劉自鴻被一道試卷考題送上了微博熱搜。該考題引用了柔宇科技的發展歷程和最新產品柔性屏手機「FlexPai」的相關信息,其中創始人劉自鴻的學霸履歷更成為了網友關注的焦點。

  17歲以市理科狀元的身份考上了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入學史丹福大學不到3年便獲得博士學位,從少年時期起,劉自鴻就是那個傳說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優秀」、「順遂」是常人慣用來評價他的標籤。

  29歲那一年,劉自鴻選擇離開了位於紐約的IBM研發總部,回國創立柔宇科技,一頭扎進柔性顯示電子技術領域。如今,「創新」、「黑科技」、「獨角獸」等標籤集中在柔宇科技身上,創始人劉自鴻隨之也成為了科技界的新貴,所獲榮譽紛至沓來:第20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福布斯「中美十大創新人物」、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青年領袖」、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全球「35位35歲以下創新者」、財富2018年「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界精英」......

  短短6年時間,劉自鴻第一次創業的成績可謂豐富,他帶領柔宇科技坐上一條快車道,從3個人小團隊發展到如今2000多人的規模,成為一家E輪估值已高達50億美元的科技獨角獸公司。

  2018年11月,我們在位於深圳科技園的柔宇科技採訪了劉自鴻,我們好奇劉自鴻和柔宇科技的成功有何秘訣?

  這位年輕的創始人怎麼看待公司一路高速發展,對市場存疑作何回應?

  他冷靜自持地掌控駕駛盤的同時,對公司的長久發展又是如何思考?

  全景網記者對話柔宇科技創始人劉自鴻

  曾被當成一群瘋子

  早在斯坦福讀博的時候,劉自鴻就萌發了創業想法,那時候他的研究課題正是柔性顯示。

  劉自鴻史丹福大學畢業照

  但是當時全世界範圍對柔性屏研究的團隊都很少,不用說產業界,就連學術界對這個方向的研究都很少,顯示面板行業的專家認為柔性屏至少得等30-50年才能做出來。

  劉自鴻不信,他堅定地相信柔性顯示將會是下一代信息技術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2012年,劉自鴻拉上兩名清華兼斯坦福校友一起,在深圳和矽谷、香港同步成立了柔宇科技。

  創業初期,劉自鴻每月都要頻繁往返深圳和矽谷之間。那時柔宇科技在矽谷還沒有辦公室,劉自鴻就借住在斯坦福同學的宿舍裡,晚上睡在10多平米的宿舍客廳,加州晝夜溫差大,夜間風從門底的縫隙中呼呼地灌進來。

  劉自鴻曾經問過自己,為什麼捨棄安逸去創業,但一轉念他又變得樂觀起來,「這種睡地鋪的每一天都可能是最後一天,應該特別珍惜,也許以後再不會有這種特別的體驗了。」

  與創業初期的艱苦條件相比,攻克柔性顯示屏的技術屏障更為重要也更為艱難。與液晶屏不同,柔性顯示屏要在一個極薄的薄膜上做出千萬個的電晶體,再把發光的材料做上去,這對技術和工藝的要求都非常高。用劉自鴻的話說,這就像在豆腐上蓋一棟大樓。

  為此,劉自鴻和同事們成天泡在實驗室裡,從非常基礎的問題開始,一路摸著石頭過河,解決材料、工藝、器件、電路,到最後產品設計的問題。「每天做無數次的實驗,有時候累了在實驗室裡躺一會兒,或者有時候去打個桌球,生活非常簡單,現在想想其實也是挺美好的一段時光。」劉自鴻回憶道。

  雖有千難萬阻,柔宇團隊仍然對柔性屏的前景充滿信心,但劉自鴻也坦言,當時柔性技術還沒有那麼成熟,許多人抱著疑問觀望,團隊很多時候其實是很孤獨的。

  「很多人覺得,這是一群瘋子,在做一個不知道要幹嘛的事情。你既不能現在馬上就證明這件事情可為,也不知道它可為了之後能不能有用。」劉自鴻說,當時公司沒有做任何的宣傳,甚至有時候同事們的家人都不知道這個公司在做什麼。

  「當大多數人看不清楚的時候,得到資源支持的機會反而越難。很多人當時會覺得,柔性屏只是一個概念,其實這也很正常,我覺得沒有不相信的聲音,沒有質疑的聲音,說明這個東西還不夠創新。但是這個社會的進步就是要靠不斷地去創新,才會不斷地發展。」

  突然被推上「賽車道」

  2014年,柔宇科技發布全球最薄、厚度僅0.01毫米的全球最薄彩色柔性顯示屏,不足頭髮絲直徑的五分之一,引發廣泛關注。

  柔宇科技發布全球最薄彩色柔性顯示屏

  「當時我們是大概這樣用手輕輕一揮,那個屏幕就飄起來了,當時大家都沒有見過,還以為視頻是假的,好多人跑到公司來看,發現真的做出來了!」劉自鴻說。

  就在這塊屏幕發布的20天前,韓國顯示面板廠商LG Display剛剛對外展示了一款18寸柔性屏,捲曲半徑3釐米,柔宇作為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創業公司,突然一下走在了技術前列,這也讓它被認為是三星、LG等巨頭的挑戰者。

  劉自鴻用「突然被推上賽車道」形容當時柔宇所受到的關注,製造業巨頭、投資機構、手機廠商等等紛紛找上門來尋求合作。與此同時,但這些合作方仍然對柔宇科技半信半疑。

  他們的核心疑問是,能不能量產。

  當時有品牌手機供應鏈負責人對媒體表示,「在實驗室做出5片柔性屏很容易,如果需要往市場去推百萬級產品的時候,就是個問號。」

  置身爭議中的柔宇科技,首要任務就是將產品從實驗室階段順利實現大規模量產。這是一場跟時間的賽跑,也是這家創業公司跟行業巨頭之間的實力較量。

  2015年11月,柔宇開始在深圳龍崗區籌建全球首條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類六代全柔性顯示屏大規模量產線。資料顯示,項目計劃總投資約100億元人民幣,設計產能約為5000萬片顯示模組/年。

  「大規模量產的時候,我們沒有任何參考,不是說把現有產線複製放大就可以了,而是從頭設計,結合之前的技術路線,去做成大規模的產業化,涉及大量的人,大量的投資,大量的資源整合。」

  柔宇科技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從一片荒草建起來一個4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的大規模產線。投產那一晚,劉自鴻坐在園區外面看著產線大樓,簡直有些不敢相信他們真的把產線建起來了。

  柔宇科技全球首條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類六代全柔性顯示屏大規模量產線點亮投產

  摺疊下一個十年

  在柔宇科技柔性顯示屏產線點亮投產後四個月,2018年10月31日,柔宇科技推出全球首款可摺疊柔性屏手機FlexPai 柔派,吸睛無數。

  全球首款可摺疊柔性屏手機FlexPai 柔派發布現場

  「我們推出的柔派,展開是一個將近8英寸、Pad大小的智能設備,摺疊之後就變成一個手機,可以放在口袋裡,要看電影、打遊戲、上網、辦公的時候,也可以用大屏。」

  在介紹柔派這款產品的時候,劉自鴻難掩興奮的心情。他說,自己本質上還是一個對技術、對產品有著一種本能的喜歡的工程師。

  柔宇科技創始人劉自鴻與全景網主持人呂雪姣

  「過去十幾年手機的發展迭代,多數是微創性或者是漸進性用戶體驗的改變,沒有一個像2007年蘋果發布iPhone這樣有一個革命性的創新,改變了原來功能機的用戶體驗,改變了人機互動的方式,對應的硬體、軟體、作業系統和整個商業模式都產生了一個革命性的變化。」

  劉自鴻認為,柔派手機的出現,改變的絕不僅僅是一個界面的問題,「以後大家上網、辦公、看電影、購物的方式會發生巨大的變化,今天才剛剛開始,我們的口號是『摺疊下一個十年』,我相信,這樣的事情是會發生的。」

  在柔派手機發布的同時,創業公司跑步入場,巨頭競爭者們更是動作頻頻,業內人士早已嗅到硝煙的味道:

  11月8日,三星在SDC 2018上公布了代號Winner的可摺疊智能機樣機,將於明年面市;

  華為高管餘承東此前公開表示,將於2019年推出可摺疊屏智能設備且支持5G;

  索尼、微軟、蘋果、LG、小米早在前幾年就已進行可摺疊設備專利布局......

  圍繞摺疊屏的手機之戰一觸即發。但是從概念到商用,可摺疊屏手機還要跨越一些鴻溝,比如摺疊手機的厚度、觸感和偏貴的價格。不過,劉自鴻對柔宇的柔派充滿信心,他認為,柔性屏手機面對市場的潛在人群還是挺大的,另外,可摺疊手機確實給用戶帶來了創新和價值。

  據了解,截至2018年12月初,柔宇科技已經手握超過40億的訂單,涵蓋B端廣告、汽車等屏顯,以及各類C端電子產品,其中柔派手機預售銷量超出預期。

  錯過柔宇是投資人最大的痛苦

  作為一位學霸型CEO,劉自鴻的談吐表達、邏輯思維極其出色,聊技術、聊產品滔滔不絕。但我們也注意到,當我們試圖挖掘一些他創業中遇到過的不為人知的失落時,他始終克制流露太多細節和情緒。

  公眾得以窺見的劉自鴻創業初期的艱難細節,來自著名天使投資人徐小平。最近兩年,他在公開場合多次表達了錯過柔宇科技的遺憾。2012年10月,柔宇科技成立不到5個月,劉自鴻帶著項目計劃找到徐小平,並給出了3000萬美金的估值,最終因雙方未能就價格達成一致而折戟。

  2012年10月,在斯坦福的一場演講開始前,劉自鴻在附近的肯德基看到了正在吃飯的徐小平和真格基金聯合創始人王強。他走過去恭敬地遞上了自己的名片。彼時,他的公司——柔宇科技成立剛剛幾個月。

  徐小平非常熱情,「你就在這,介紹一下你做的項目。」劉自鴻講了一下自己做的可摺疊彎曲的柔性顯示屏,當時徐小平覺得很有意思。

  但最後的結果是,徐小平覺得劉自鴻給出的3000萬美金的估值過高,雙方並未就價格達成一致,從而錯失了早期投資柔宇科技的機會。「每次看到他們的好消息,我都心如刀絞。作為天使投資人的驕傲,被碾壓得粉碎。」

  如今,2018年已完成E輪融資的柔宇科技,正以100米衝刺的姿態衝向成功的那一端。談及資本市場的規劃,劉自鴻如此回應。

  「很多事情是一個自然的過程,當初開始創業的時候,也沒有設定說公司會長到多大的體量,一定要多少估值,什麼時候上市,我們更希望專注自己的目標,最後很多事情可能會變成一個自然而然的結果。」

  成功需要創業者堅定信念

  第一眼就看中柔宇科技的天使投資人、松禾資本合夥創始人厲偉則如此評價劉自鴻:「他給人的第一印象是謙謙君子,很少在口頭上顯露鋒芒,但骨子裡卻暗藏著銳氣和情懷。」

  以攻破柔性屏技術困難為例,當時很多人認為,從0到1的事情投入大,風險高,但是劉自鴻一直堅信柔性技術的價值,一頭扎進去,死磕到底。

  當柔宇取得一個接著一個的突破,又引來不少業內人士對這家年輕公司,看起來沒有太多產業經驗的創業團隊的質疑。

  劉自鴻對此回應道,經驗是增值的武器,但同時也有可能會束縛自己的想法,而創新往往來自於年輕有活力的團隊。

  不光是創新,劉自鴻口中年輕有活力的團隊做事也很拼,他們有個公式「6×365×16>18×240×8」,意思是六年365天、一天工作16個小時會比18年每年工作240天、每天工作8小時的成績更大。

  另外,深圳的產業環境也對柔宇的快速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在深圳這座人均年齡僅32.5歲的年輕城市裡,95%以上的人口來自五湖四海,各類人才總量已超過510萬人,佔全市常住人口的42.9%。

  「深圳聚集了大量的來自全國各地的有創意的一群年輕人,他們能將很多創新的點子迅速地變成一個落地的產品,甚至是一個產業。」劉自鴻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是一個非常有力量的想法,未來香港的教育資源和金融資源可以更好地結合深圳的產業資源,更快地把創新的技術帶到全世界,形成一個更加有影響力的創新的市場和應用。

  而對於正在創業道路上的小夥伴,劉自鴻給出的建議是「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每個人能多想一想怎麼一步步去真正做到夢想的事情。有些人因為相信而看見,有些人因為看見才相信,人類社會的進步,永遠都需要前者。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全景財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 HN666)

相關焦點

  • 當獨角獸滅絕,就是早期創業公司的天下了
    但有一件事我們可以確定:在這場經濟末日當中,獨角獸很可能再次成為瀕臨滅絕的物種,當獨角獸滅絕,唯一剩下的就只有蟑螂和早期創業公司了。為什麼?不需要多專業的分析,你只要想想,獨角獸們的錢是哪來的,再想想黑色星期一裡,這些錢都無聲無息消失去哪了,就夠了。
  • 從「獨角獸」到「藍鯨企業」 這才是創業公司的終極目標
    多家研究機構如TechCrunch、CB Insights、Digi-Capital、《華爾街日報》等等紛紛提出了自己的獨角獸榜單。其中,CB Insights於2017年5月底發布全球最具價值的197家私營(未IPO)科技創業公司榜單,這些公司都是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所謂「獨角獸」公司。 這些公司的總估值約為6790億美元,已募集資金總額達1420億美元左右。
  • 中國雲端機器人獨角獸赴美上市,達闥科技募資 5 億美元
    此前在 2018 年,優必選完成了 8.2 億美元的 C 輪融資,這是上市前的最後一輪融資,估值約為 50 億美元,這輪融資由騰訊領投,工商銀行、海爾、民生證券、澳洲電信(Telstra)、居然之家、民生銀行、宜信集團、松禾資本等企業跟投,其公司 B 輪領投方鼎暉資本在本輪也追加了投資。
  • 曾首發摺疊屏手機,如今完成21億融資,柔宇「獨角獸」現狀如何?
    中國科技在過去十多年裡飛速發展,從而催生出了一大批知名的「獨角獸」企業,但大多以網際網路公司居多。在製造行業,由於需要真金白銀的實體投入,因此知名的獨角獸並不多,深圳柔宇科技便是其中一家,從2012年成立到現在,這家公司的估值如今達到了60億美元。
  • 準獨角獸雷鳥科技:三年如何修成創業方法論?
    準獨角獸雷鳥科技:三年如何修成創業方法論?  全球疫情語境下的一枝獨秀,中國科技公司表現是最大看點。8月26日,TCL電子(01070.HK)公布2020年第二季度及中期業績。中期業績公告顯示,TCL電子上半年營收172.8億港元,其中第二季度營收102.8億港元;上半年毛利達35.4億港元,其中第二季度毛利達21.4億港元,同比增長29.5%;TCL品牌電視機第二季度銷售量達581萬臺,同比增長31.6%,位列全球第二。
  • 斯坦福畢業生故事:高薪就業OR自主創業 | 獵雲網
    對於史丹福大學的畢業生來說,他們可以掙得更多。Facebook、谷歌和領英等大型上市科技公司往往顯得更加慷慨。他們給史丹福大學畢業生的薪水一般在10萬美元到15萬美元之間。此外,這些企業還會提供價值10萬美元甚至更多的股票。有時,畢業生和企業籤約的獎金就高達2.5萬美元(初創公司經常用優厚的待遇來吸引斯坦福的畢業生)。
  • 從30人公司到估值超1000億美元,字節跳動如何成為全球獨角獸?
    2020年非公開股票交易中,字節跳動估值已經超過1000億美元,放眼整個中國網際網路市場,如今市值過千億的只有阿里巴巴和騰訊 。其實早在20019年,CB Insights發布了2019年全球獨角獸榜,字節跳動估值就超過750億美元,成功超越了美國的Uber,被評為全球最有價值的獨角獸企業。
  • 企鵝智酷:2015年印度「獨角獸」創業併購潮研究報告
    序印度的「獨角獸」公司在創投領域,「獨角獸」專指那些估值接近或超過10億美元的私營創業公司,這個詞是兩年前Cowboy Ventures創始人艾琳前幾日,美國知名科技媒體Re/code引用多方消息源稱,Snapdeal近期又拿到了阿里巴巴,軟銀集團及富士康三家融資共5億美元,儘管這家電商平臺到目前為止並未盈利。
  • 再惠上榜 The Information「最具潛力的50家創業公司」
    近日,美國矽谷權威科技媒體 The Information發布了「最具潛力的50家創業公司」,再惠(上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榮登中國區榜單前列。、商業模式以及發展前景等三方面對公司進行調研及綜合評估,在全球範圍內尋找「50家最具潛力的科技創業公司」。
  • 2021年,哪幾家海外創業公司最有望成為獨角獸
    因此,成為獨角獸(估值超過10億美元)是多數創業人的一個夢想。 事實上,多數獨角獸是通過找到適合產品的市場來實現價值的。 每個初創公司都有自己獨特的成長方式,白手起家、風投融資,有些甚至是通過眾籌。
  • 獨角獸還在吸金?科技投資界迎來「美麗新世界」
    很多科技行業觀察家反覆警告稱,科技泡沫可能正在形成,因為據市場研究公司CB Insights的統計數據顯示,估值達到或超過10億美元的私人公司(獨角獸)數量已飆升到了163家。全球頂尖風投家Marc Andreessen表示,一旦市場出現變化,那些燒錢太快的創業公司就會「蒸發」。2000網際網路泡沫來臨前夜,《巴倫周刊》發表一篇文章叫《錢燒完後》。獨角獸吸金的真實情況是如何的?根據美國國家風險資本協會的報告,在今年第一季度,風投公司進行了1035次交易活動,投資總額約為148億美元。
  • 一文讀懂Theranos騙局:矽谷醜聞 百億美元的科技騙局
    曾估值90億美元的血液檢測創業公司 Theranos 一度讓矽谷甚至是整個世界為之沸騰:創始人Elizabeth Holmes不走尋常路, 19 歲從名校斯坦福輟學;她要改變的,是幾乎與每個人的健康都息息相關的事情——將血液檢測價格降低到 2.99 美元一次;她不斷出來為自己公司的「終將改變世界」的新型血液檢查技術站臺
  • 想成為「獨角獸」,你的犄角夠硬嗎?
    過去五年以來,「獨角獸」一詞被賦予了新的含義:2013年矽谷著名投資人Aileen Lee首次提出「獨角獸」的概念,讓「獨角獸」成為十億美元創業公司的代名詞:名詞闡釋「在相對較短時間內,即創業10年以內,被私募或公開市場投資人或機構估值超過10億美元(約63億人民幣)且暫未上市的創業公司。」
  • 冬天,又一家獨角獸轟然倒下:最後一位投資人放棄
    成立至今,學霸君共經歷過6輪融資,在2017年1月的最後一輪融資中估值一度達到10億美元,正式躋身在線教育獨角獸。短短4年陷入如此境況,令人唏噓不已。現在,在線教育冰火兩重天——一邊是學霸君、優勝教育等教育機構接連倒下,另一邊則是猿輔導、作業幫等頭部企業的爭相融資。在過去一年,猿輔導先後完成4輪累計35億美元的融資,作業幫則從VC/PE處收穫超23億美元。
  • 員工技能培訓公司Guild Education獲投1.57億美元,躋身獨角獸
    員工技能培訓公司Guild Education獲投1.57億美元,躋身獨角獸 作者:阿宅 發布時間:
  • 盤和林:螞蟻金服估值1500億美元 認可的是科技基因
    來源:金融界網站6月8日,螞蟻金服宣布新一輪融資,融資金額為14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900億元左右),據估計,融資後螞蟻金服估值約為1500億美元,甚至超過了2014年阿里巴巴在紐交所上市時的估值(1400億美元左右),有希望能打破阿里巴巴當年
  • 創業6年估值50億美元,35歲清華高材生的生意經
    公司成立於2012年,兩年後便發布厚度僅有0.01毫米的柔性顯示屏,今年6月,實現類六代全柔性顯示屏大規模量產,並於7月份完成E 輪融資,估值接近50億美元。據了解,劉自鴻17歲進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26歲獲美國史丹福大學電子工程博士學位。在史丹福大學讀博期間,他對柔性顯示產生極大的興趣。畢業進入IBM紐約研發總部工作三年,便離職與朋友一起創辦了柔宇科技。
  • 獨角獸企業意思含義定義 最新164家中國獨角獸公司名單
    獨角獸企業是新經濟的典型代表,是城市、區域創新創業生態的集中體現。獨角獸企業的大量湧現,對原創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傳統產業的顛覆式變革和區域經濟的創新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最新164家中國獨角獸公司名單  科技部火炬中心、長城戰略諮詢23日在北京發布了《2017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
  • 獨角獸企業是什麼意思_中國的獨角獸公司都分布在哪些行業呢?
    獨角獸企業概念 所謂獨角獸企業,被認為是2013年風險投資家AileenLee創造出來的概念:簡單定義就是估值在10億美元以上的初創企業,也有投資機構將「初創」定義為成立不到10年。 獨角獸企業被視為新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風向標,主要出在高科技領域,網際網路領域尤為活躍。
  • 福布斯美國金融科技50強:2020年最具創新力的金融科技公司
    創業新秀開始向數百年歷史的老牌金融機構發起攻勢,數字優先型銀行和保險科技公司獲得的投資前所未有。例如,MoneyLion是一家「neobank」,其APP不僅提供免費支票帳戶、借記卡和工資預提服務,還管理ETF投資組合。該公司現在有超過600萬用戶,今年初次登上福布斯美國金融科技50強(Fintech 50)的榜單。Dave公司也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