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江蘇省佛教協會會長、江蘇鎮江金山寺、焦山定慧寺方丈心澄大和尚應邀於寶陀講寺作《佛教禮儀》佛學專題講座(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普陀山佛教協會)
寶陀講寺講經迎請引禮班遵循佛教叢林開大座傳統迎請心澄法師(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普陀山佛教協會)
心澄法師在迎請中步入普門講堂(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普陀山佛教協會)
心澄法師在講座前拈香禮佛(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普陀山佛教協會)
心澄法師作《佛教禮儀》佛學專題講座(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普陀山佛教協會)
講座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普陀山佛教協會)
講座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普陀山佛教協會)
講座圓滿結束全體起立回向(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普陀山佛教協會)
鳳凰網佛教通訊員寂戒法師普陀山訊:2018年5月27日下午,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江蘇省佛教協會會長、江蘇鎮江金山寺、焦山定慧寺方丈心澄大和尚應邀於普陀山寶陀講寺普門講堂作了題為《佛教禮儀》的專題講座,普陀山全山各寺院僧眾、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學僧和隨喜護法居士共計300餘人參加了講座。
心澄法師首先從我國五千年文明史談起,說在整個人類文明歷史上,中華民族走在世界前列的時間將近四千年,在其超強硬實力的後面有著強大軟實力的支撐。心澄法師談到軟實力的影響和作用時指出,我國傳統的儒、釋、道文化,深厚博重,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心澄法師說,作為佛教徒,首先要對自身信仰的文化升起自信,堅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揚,濟事益眾。佛教文化涉及教育、藝術、雕塑、美術書法等各領域,佛教禮儀是整個佛教文化系統中一個重要的部分。心澄法師循序漸進,從宏觀到微觀,從佛教禮儀對社會的影響作用,到具體在佛教寺院出家人的行、住、坐、臥、過堂用齋、二時課誦、法器敲打、衣服著裝及叢林序職列職等方面,為大家細心講解。心澄法師著重講解了,寺院僧人在行持修學和來往接待上需要注意的要點,須遵守在教言教,守規矩按制度,將佛教的傳統禮儀學好用好,用在平時的學修行持上。
在講座的最後,心澄法師講到,眾生有所感,菩薩有所應,一感一應,從古至今留傳、承續,綿綿不斷,眾生如禮祈求,方得菩薩真實利益。佛教的禮儀、清規、戒律和感應就在日常學修生活中,在當下的點點滴滴中,應用心體驗,用心踐行。我們應堅持和發揚佛教禮儀優良傳統,為我們社會,乃至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貢獻。法師演講生動精彩,語言平實,以古喻今,大眾獲益良多。講座獲得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