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貸機構」是啥意思?今天正經科普下

2020-12-12 超哥說財商

「助貸機構」是啥意思,很簡單,看字面的意思,就是幫助你貸款的機構,也就是俗稱的「中介」公司。

大家不要一提到「中介」就很排斥,其實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是中介。

買房有房屋中介,買車有二手車中介,結婚還有婚姻中介,所以貸款也不例外,也有相應的中介服務。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很多的服務行業,都可以說是「中介」。

比如銀行,張三存錢到銀行,銀行再把錢貸款給李四,銀行在中間賺點「息差」油水,他也是中介。

如果你是頭一回聽說「貸款中介」,那就認真看下去,今天給你說個明明白白滴。

所謂「貸款中介」,指的就是撮合貸款方和借款人認識的中間方。也就是金融行業裡常說的「助貸業務」。

其實助貸業務,早就已經出現在每個人的生活裡,只是可能你還沒有意識到。

比如房地產中介和開發商,給銀行推送按揭客戶,這就是當前中國規模最大的助貸業務。

這可不是民間自己玩的,官方爸爸也有說法的。

互金協會關於助貸業務的具體定義文件《關於助貸機構加強業務規範和風險防控的提示》中,明確提出:

助貸機構通過自有系統進行篩選,將有貸款需求的優質客戶,推薦給銀行等資金提供方,經對方審核通過後,為借款用戶發放貸款的一種業務。

現在市場上主流的助貸業務,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純助貸,一種是聯合放貸。

所謂純助貸就是,助貸方(中介)只向資金方(放貸機構)提供貸款管客戶,不參與放貸,那利潤從哪兒來呢?就是貸款下來後,收點服務費。

而聯合放貸就有點複雜了,就是由助貸方(中介)和資金方(放貸機構)一起出錢,收入和風險呢,按雙方的出資比例以及其他約定來獲取和承擔。

今年以來,一些網貸的頭部平臺,都宣布將大力發展助貸業務;還有很多金融科技公司,也都開始相繼發力助貸業務。

看來這個助貸業務,是真的火啊。

其實這個助貸業務,也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兒,早在10多年前,就有機構開始嘗試這方面的業務了。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助貸的具體業務模式,和參與機構也有了一些變化。

最早涉及助貸業務的機構,主要是電商巨頭、銀行、小貸公司,他們是最早吃螃蟹的人。

2007年,市場上開始出現針對這種小額信貸業務,銀行+小貸公司的合作模式,因為資金有限,就是銀行出錢,小貸機構出力,負責找客戶、風控什麼的。

與此同時,阿里巴巴開始和建行、工行合作,針對阿里平臺上面巨量的賣家(小微企業)開展貸款業務,就是銀行+電商的模式。

最初的助貸模式,因為受限於金融的大環境和業務局限性,並沒有大規模的推廣開來。

一直到2013年,「互金元年」的到來,助貸業務的發展,可以說找到了肥沃的土壤。

這個時候市場就熱鬧了,也由單一的小貸公司、電商公司,轉為P2P平臺、金融科技公司、貸款超市等多種類型的助貸機構。

而持牌金融機構,也都紛紛加入為助貸業務提供資金的行列。比如什麼消費金融公司、信託公司啥的。

這個時期助貸業務的模式,主要是「保證金模式」。

啥意思?就是助貸機構在提借獲客、貸前審核等助貸服務的同時,還要提供一筆不菲的保證金。就是你助貸機構推薦的客戶,如果逾期不還錢了,你們中介機構要「兜底」,從你的保證金裡面扣。

開始的時候,很多銀行以及其他資金方,很樂意這樣去做,反正助貸機構去找客戶、去審核、去風控、去催收,我就只提供錢,後期有客戶不還錢,我就從你的保證金裡面扣,真的是超級快活啊。

這個時候,銀行確實省力省心,躺著賺錢嘛。

但是,問題也馬上來了,因為你資金方不去風控,找助貸機構去做風險管理,雖然很省事,可問題是,很多助貸機構,他根本不具備兜底的能力,就是說風控的本事,很多助貸機構根本沒有。

那一旦你助貸機構的客戶,爆發大規模逾期時,就會有老闆跑路,這個時候,助貸的資產,就變成了壞帳。

因為這一模式存在巨大的潛在風險,所以監管明令禁止。

2017年下發的「141號文」,其中就有明確規定:

1、不能讓沒有擔保資質的人,來提供擔保;

2、風控自己做,不準外包給別人。

在「保證金」模式被監管叫停後,現在的助貸業務,逐漸演變為「擔保模式」。

就是助貸機構在找客戶時,只進行貸前初審,最終的風控必須由銀行來完成。(銀行就不能躺著賺錢了,必須要幹活)

同時,在貸款的過程中,助貸機構還會引進「融資性擔保公司」、「保險公司」等第三方機構,由它們為助貸機構推薦的借款用戶提供擔保。

隨著助貸業務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助貸機構開始出現,競爭也是越發的激列。在這期間,不少助貸機構紛紛倒閉,退出市場。

那助貸機構要怎樣才能健康發展呢?

這個問題,我們先從助貸業務快速發展的根本原因講起。

近來來,監管不斷要求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增加小額信貸業務比重。說白了就是,要多給小微企業、個人用戶服務,不能只服務大公司,很多小微企業以及個人,有更多的融資需求。

但是傳統金融機構,在這一領域的經驗,非常有限。比如他們會困惑:客戶在哪裡?怎麼服務他們?什麼樣的產品最合適他們?

而在小額信貸領域深耕多年的互金機構,在面對小微貸款和個人信貸業務時,那才是真正的老司機,人家真的比你銀行玩得好。

較之傳統金融機構,各大互金機構,在大數據、風控、反欺詐等技術層面,往往更加先進完善。因此,持牌金融機構,在發展小額信貸業務時,小貸公司、P2P平臺等互金機構,就成了其最佳合作夥伴。

所以,對於助貸機構而言,先進的金融科技技術、以及大量的用戶數據,才是其核心競爭力。

事實上,堅持技術創新和擴大獲客渠道,已經成了各大助貸機構的主要努力方向。

相關焦點

  • 鼎盛助貸:貸動夢想,成就未來
    雖然小貸公司的機構數量仍在減少中,但小貸公司行業的貸款餘額重現增勢,相較於2018年一季度增加了133億元,實收資本有所上漲,這也從側面印證了小貸公司行業在經歷了近幾年的規模持續下滑之後,經營業績略有回暖。近年來,我國小貸公司增長規模持續放緩,經營環境也日益嚴峻,但仍能看到,行業總體上正逐步走向規範,在挑戰中蘊含著行業轉型機遇。
  • 助貸市場崛起背後:機構各取其長 真正價值需回歸金融本質
    潛在的巨大市場空間、疊加機構各自的不同需求,助貸業務在國內發展勢頭愈來愈猛。近年來,除小貸公司、擔保公司、融資租賃公司之外,一些有資產獲取能力的轉型P2P機構、金融科技機構亦爭相進入助貸賽道。值得注意的是,在憑藉自身優勢進行差異化探索的同時,部分金融科技機構、轉型網貸平臺正逐步實現「後來者居上」。
  • 小贏科技成少勇:機構逐鹿助貸業務 真正的價值需回歸金融本質
    潛在的巨大市場空間、疊加機構各自的不同需求,助貸業務在國內發展勢頭愈來愈猛。近年來,除小貸公司、擔保公司、融資租賃公司之外,一些有資產獲取能力的轉型P2P機構、金融科技機構亦爭相進入助貸賽道。值得注意的是,在憑藉自身優勢進行差異化探索的同時,部分金融科技機構、轉型網貸平臺正逐步實現「後來者居上」。
  • 助貸應該由誰來監管?
    中國目前是機構監管的邏輯,金融業分業經營、分業監管,還沒有全面的功能監管的框架。那麼,在當前的制度體系下,誰應當來監管助貸?怎麼管?監管的新挑戰此前,助貸並非沒有監管。助貸在中國已經走過了12年的發展歷程,在以往的發展過程中,相關監管機構也在發揮著監管職能。但是,目前對助貸的監管職能分散在不同的部門。
  • 助貸業務的創新與監管_學術動態_中國金融新聞網
    課題組認為,《關於促進平臺經濟規範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對助貸業務發展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釋放出積極信號。特別是在中央號召銀行業零售轉型大背景下,消費金融和零售業務規模的不斷增長。助貸機構有場景、有數據、有流量,通過助貸業務,銀行金融機構和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可實現流量與資金的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成為我國現行金融體系的重要補充,是金融創新和市場需求共同推動的一個金融結果。
  • 「袋鼠行動」再度啟航 民貸天下推出「地理科普公益體驗日」
    9月27日,民貸天下圍繞「袋鼠行動」公益品牌,聯合滿天星公益,組織平臺用戶志願者一起前往廣東省雲浮市鬱南縣都城鎮錦江小學,為鄉村孩子們帶來一場「地理科普公益體驗日」活動。據悉,在一支隊伍(民貸天下志願者服務隊)、一個定點扶助貧困村和N個公益機構合作的全方位公益輸出模式下,民貸天下自2019年以來,緊緊圍繞「袋鼠行動」公益品牌,聯合滿天星公益、騰訊公益等機構,已陸續開展了民貸天下×99公益日、換換愛(第1期·童書樂捐、第2期·星囊計劃)、CEO對話公益人直播活動、「童書之夜」親子故事會等系列活動。
  • 助貸監管大年,「分潤模式」已全面勝出
    但是,《網際網路貸款管理辦法》要求與商業銀行合作的機構至少應當具有擔保資質或符合信保經營監管要求,換句話說,合作機構至少具備融資擔保牌照。而這給「助貸行業」劃了一條界,因為市面上有條件的助貸公司並不多,在準入門檻上有了明確的標準。其次,在助貸業務的模式上,《網際網路貸款管理辦法》明確禁止合作助貸機構的直接和變相兜底承諾。
  • 小象優品捲入違規放貸風波 「助貸」行業或進入規範發展階段
    ,違反了《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中「銀行業金融機構與第三方機構合作展開貸款業務時,不得將授信審查、風險控制等核心業務外包」的監管規定。違背了《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中「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為無放貸業務資質的機構提供資金發放貸款,不得與無放貸業務資質的機構共同出資發放貸款」的有關規定。
  • 這家公司年賺18億,八成靠助貸
    監管趨嚴,洗牌急劇,合規當先,互金企業的助貸時代正式來臨。P2P爆雷潮不斷,在網際網路金融業務備受打擊的今天,以助貸業務為主要收入來源的360金融卻在三年不到的時間內實現上市,業績屢屢走高。4月26日,360金融發布了2018年年報,也是其上市以來的第一份年報。
  • 收取高額服務費和保證金 厚本金融助貸惹爭議
    據記者了解,助貸公司在協助借款人獲得金融機構的貸款後,下款後一次性收取服務費是業內潛規則。「一般的操作方式,都是對借款人的借款額度上浮一部分,上浮部分為服務費,然後下款後扣除服務費。」某助貸從業者對記者表示,「助貸公司或者是第三方的放款公司,幫助銀行等機構獲客放款,借款人實際上還是和銀行籤的借款合同,合同的借款額度是包括了服務費的最終額度,下款後扣除的服務費,也需要借款人償還利息。」事實上,從銀行等機構角度看,借款人借款合同中的借款規模,也就是實際貸款,全額收取利息。而從借款人角度看,下款後被扣除掉的服務費,是否應該在還款的範圍內?
  • 助貸不香了:資金方轉投自營產品,產業系公司受青睞
    整體來看,之前普遍看好的助貸業務,最近卻漸漸遇冷。消金界了解到,助貸機構資金匱乏的背後,是資金方受困於市場現狀、政策、流量差等一系列原因,開始縮緊褲腰袋,加大自營產品佔比,「少讓中間商賺差價」。一位頭部助貸平臺業務員對媒體表示,今年放款量只是正常情況下的3成左右。
  • 宜人轉型助貸業務順利,目前貸款已有63%為機構放款,年底達100%
    2020年第二季度,宜人金科助貸的促成總額為24.02億元人民幣,去年同期為96.74億元人民幣。截至2020年6月30日,不良貸款本金總額為335.54億元人民幣,較去年下降20.5%。
  • 書名不正經,其實超正經的有趣科普讀物
    ――《一本不正經的博物志》。名字看著有些不正經,但是內容卻超「正經」的有趣科普讀物,請吃下我的安利吧~全書分為草、木、鳥、獸四章,講述了鷂鷹、貓頭鷹、鸚鵡、杜鵑、獅子、犀牛、青蛙、桑樹、桂樹、丁香、豆蔻、葫蘆等35種動植物的科普知識和我們所不知道的小秘密。
  • 風控走過場「助貸」抓漏洞用壞帳充流量「黑戶」貸款真相
    平臺要的是流量,「助貸」要的是提成,借款人要的是錢。各取所需的人們在這一閉環鏈條上瘋狂地炮製著壞帳。「重要通知:通話記錄好的,無視一切!起步8000,沒做過借條的起步20000。」這是「助貸」「芝麻」剛剛在朋友圈發布的信息。
  • 人行上饒市中支與市場監管局聯合構築「助商貸」項目合作框架
    人行上饒市中支與市場監管局聯合構築「助商貸」項目合作框架 來源: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 作者:記者謝文君 通訊員熊躍華
  • 易鑫助貸業務持續推高公司營收 但股價卻不升反降
    易鑫集團是易車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主要運營與汽車有關的交易平臺業務(即助貸業務)和自營融資業務。數據顯示,易鑫集團第三季度總收入為14.20億元,同比增長3.1%,在汽車消費需求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實現逆勢增長。其中,易鑫助貸業務和自營融資業務共促成融資交易約12萬8千臺,同比增長約4%,融資總額達到人民幣97.0億元。
  • 有信錢包APP:科技助力金融細分精耕 助貸產品服務長尾用戶
    當前,助貸模式在我國取得了快速的發展,已成為銀行獲客的重要途徑以及很多金融科技平臺的主流業務模式。各企業二季度財報顯示,樂信合作的金融機構數量已超過100家,撮合貸款中機構資金佔比達到78%;360金融機構資金佔比超過85%。
  • 小贏卡貸的眾安保險怎麼保護
    助貸崛起背後:助力新經濟業態發展機構各取其長 「牽手」推動普惠金融落地事實上,當前業內尚無對助貸業務的明確定義,但有第三方研究機構認為:「助貸業務是指助貸機構利用自身掌握的獲客、風控及貸後管理優勢,向資金方(包括網貸、消費金融公司、小額貸款、銀行、信託等)推薦借款人,並獲取相關服務費的業務。」
  • 硬核手機科普,Pro、MIX、Mate、Note這些後綴名是啥意思?
    從現在的手機產品來看,各種各樣的型號非常複雜,比如說什麼華為Mate系列啊、小米MIX系列啊,還有類似於什麼Pro的後綴名啊、Plus後綴名啊,看起來好像是非常高大上,但是並不是所有用戶都明白這些後綴名是啥意思,今天筆者就給大家來一個硬核科普,來看看這些後綴名都有什麼門道。
  • 網絡流行語科普 啥家庭啊家裡有礦啊什麼意思什麼梗?
    網絡流行語科普 啥家庭啊家裡有礦啊什麼意思什麼梗?時間:2020-05-16 16:10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網絡流行語科普 啥家庭啊家裡有礦啊什麼意思什麼梗? 原本是因為一張趙本山老師的表情包,通常的含義為形容別人很有錢,或者是吐槽不知道節儉很敗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