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錄臺6位文學大師 影片《他們在島嶼寫作》將上映
《他們在島嶼寫作》紀錄片海報裡,詩人余光中站在海邊的背影。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國臺灣網4月7日消息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由臺灣和碩聯合董事長童子賢出資、目宿媒體製作的《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大師系列紀錄片,4月9日起將登陸影院連演一個月,成就臺灣文學紀錄片登上電影院線的創舉。
-
島嶼寫作:用影像為臺灣文學的光輝年代註疏
■ 系列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北京上映■ 9月移師上海目宿媒體執行人、「他們在島嶼寫作」製片人廖美立稱,正在考慮是否因影院要求而加映。她同時透露,這一系列將在9月登陸上海,而廣州的放映計劃亦在討論中。「他們在島嶼寫作」的第二系列目前正在陸續進行,廖美立介紹,第二系列的人選將更加豐富,包括小說家白先勇、黃春明,詩人洛夫、瘂弦,翻譯家林文月以及香港作家西西。
-
他們在島嶼寫作:重現華語文學的歷史記憶
[導讀]文學詮釋時代,紀錄則是為了記憶。面對已經消逝的歷史,《他們在島嶼寫作》用影像記錄下1960至1970年代嶄露光芒的作家與作品,呈現當時輝煌的文學面貌,喚醒此刻大眾對文學的敏銳和熱情。面對已經消逝的歷史,《他們在島嶼寫作》用影像記錄下1960至1970年代嶄露光芒的作家與作品,呈現當時輝煌的文學面貌,喚醒此刻大眾對文學的敏銳和熱情。在中國電影資料館的邀請下,臺灣目宿媒體攜《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大師系列電影,來到北京舉行為期一個月的影展活動,帶來的不僅僅是六部影片,更期待在文化界碰撞出新的火花,並提供另一個省思角度,進一步引發出兩岸華語文學、電影以及文化的深度交流。
-
《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文學紀錄片介紹
地圖,星夜,礁巖與浪,他們在島嶼寫作,在時間的尺上鐫下刻度,果實,酒神,菊花與蝶,他們在島嶼寫作,輝灑出燦亮靈魂的光芒,他們是島嶼的燈塔,高舉著永恆的火炬,矗立在世界的峰端。六位臺灣文學巨擘,由五位精銳導演,以電影式敘事手法與影像風格,紀錄與詮釋--讓我們以眼睛代替手指,翻閱圈點那些芬芳的字句,以心像代替步履,和文學家們在光陰裡漫步,在語言中敲擊語言,在故事裡結晶故事。文學的心跳與電影的光影火石交會,經典在現在裡燃燒。
-
「他們在島嶼寫作——臺灣文學電影展」在滬舉行
「他們在島嶼寫作——臺灣文學電影展」在滬舉行 「他們在島嶼寫作——臺灣文學電影展」。五位才華橫溢的導演將以電影的敘事手法與紀實的影像風格,詮釋余光中、林海音等臺灣地區文學大師的藝術人生,重溫熾烈的文學年代。
-
他們在島嶼寫作
片名:他們在島嶼寫作類型:紀錄片導演:陳傳興、陳懷恩、楊力州、林靖傑、溫知儀>國家/地區:中國臺灣 《他們在島嶼寫作》由陳傳興、陳懷恩、楊力州、林靖傑、溫知儀等5位臺灣導演執導,6部影片分別為:以林海音為主題的
-
《他們在島嶼寫作》:重現華語文學的歷史記憶
文學詮釋時代,紀錄則是為了記憶。面對已經消逝的歷史,《他們在島嶼寫作》用影像記錄下1960至1970年代嶄露光芒的作家與作品,呈現當時輝煌的文學面貌,喚醒此刻大眾對文學的敏銳和熱情。在中國電影資料館的邀請下,臺灣目宿媒體攜《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大師系列電影,來到北京舉行為期一個月的影展活動,帶來的不僅僅是六部影片,更期待在文化界碰撞出新的火花,並提供另一個省思角度,進一步引發出兩岸華語文學、電影以及文化的深度交流。
-
《他們在島嶼寫作》:光影嵌起臺灣文學記憶
[導讀]《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文學電影,被譽為21世紀臺灣文壇最重要的文學紀錄、影壇最深刻的文學電影,論壇上,十位重量級人物用思想交匯出了文學審美的新視角。活動現場圖19日,騰訊書院「文學·歷史·記憶」主題文化論壇暨《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文學電影在北京大學舉行了發布會。
-
「他們在島嶼寫作」
在這文學閱讀日益衰退的年代,《他們在島嶼寫作》掛起了黃昏裡的明燈。 我們不禁感嘆,臺灣啊臺灣,臺灣啊臺灣。看似被政治力攪和得烏煙瘴氣的臺灣,看似民風日下樂娛表淺的臺灣,卻從不叫人真正失望,因為在這個島嶼的某個角落,某個時刻,總是不期湧現這樣那樣充滿力量的的影音創作與文學記憶,無法被亂流衝走,無法被歷史埋汰,讓人重新堅信美好的存在。這個市井與紛爭的小島,像極了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亂力之下有自由,自由之下放百花。 他們在島嶼寫作。他們是誰?
-
《他們在島嶼寫作》還原文學大師生活
《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紀錄片由寶島5位知名導演主刀,為我們還原6位臺灣文學大師的寫作生活影像集,跟著他們的足跡,讓我們踏上這次臺灣文學旅行。 圈子關鍵詞 :文學 《他們在島嶼寫作》 影片列表 《兩地》,主題:林海音,導演:楊力州 《化城再來人》,主題:周夢蝶,導演:陳傳興 《逍遙遊》,主題:余光中,導演:陳懷恩 《如霧起時》,主題:鄭愁予,導演:陳傳興 《尋找背海的人》,主題:王文興,導演:林靖傑 《朝向一首詩的完成
-
看紀錄片中的臺灣文學大師 「他們在島嶼寫作」
騰訊書院「文學·歷史·記憶」主題文化論壇,暨《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文學電影發布會現場。5月19日,騰訊書院「文學·歷史·記憶」主題文化論壇,暨《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文學電影發布會於北京大學召開。來自兩岸三地的多位學者、作家、藝術家、媒體人參加了本次論壇,以跨界的視角,打開文學審美的新視野。《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文學電影首次將文學紀錄片搬上大銀幕,以紀錄片形式分別拍攝了林海音、周夢蝶、余光中、鄭愁予、王文興、楊牧這六位華語文學巨擘的創作生涯,展現臺灣文學跨越時代的影響力,誠如本系列電影出品人童子賢所言:「我們在島嶼以鏡頭記錄自己的文化活動,我們不會是任文學記憶消失的一群。」
-
書*電影丨《他們在島嶼寫作》第二部(港臺文學大師系列電影書)
童子賢(「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大師系列電影」出品人) 「這樣一代文學作者,這樣一種特殊的時代背景,值得記錄,需要記錄。」楊照(資深文化評論人) 二十世紀大歷史的遞變、衝突、離散與聚合,掀開華人文學創作最燦爛的篇章:從一九四〇年代上海的文藝報刊,一九五〇年代臺灣的現代詩運動,一九六〇的《現代文學》與現代主義小說創作⋯⋯「他們在島嶼寫作」第二系列,合縱連結臺灣、香港兩地文壇的披靡影響;成長於動蕩、茁壯於書寫的七位文學大家,交會六位中新世代導演,以經典的小說、以不朽的詩、以至情的散文,穿越島嶼與島嶼之間隱隱相連的巖礁
-
文學不老·他們在島嶼寫作
石劍峰 旅美多年的臺灣小說家、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推手聶華苓已經八十六歲了,她將於5月12日回到臺灣,參加「百年文學新趨勢——向愛荷華國際寫作計劃致敬」系列活動,同時在臺灣推出回憶錄《三輩子》,該書根據
-
島嶼寫作將推白先勇 馬英九力贊其保存中華文化
目宿媒體執行人、「他們在島嶼寫作」製片人廖美立稱,正在考慮是否因影院要求而加映。她同時透露,這一系列將在9月登陸上海,而廣州的放映計劃亦在討論中。「他們在島嶼寫作」的第二系列目前正在陸續進行,廖美立介紹,第二系列的人選將更加豐富,包括小說家白先勇、黃春明,詩人洛夫、瘂弦,翻譯家林文月以及香港作家西西。
-
黃昏裡的點燈者——《他們在島嶼寫作》影評
「傳承者」 地圖,星夜,礁巖與浪,他們在島嶼寫作,在時間的尺上鐫下刻度,果實,酒神,菊花與蝶,他們在島嶼寫作,輝灑出燦亮靈魂的光芒,他們是島嶼的燈塔,高舉著永恆的火炬,矗立在世界的峰端。 ——《他們在島嶼寫作》 當網絡充斥著這個社會,文學閱讀日益消逝的年代,我們開始感慨,開始懷念,開始反思:文學,這個行業,該如何傳承? 慶幸的是,《他們在島嶼寫作》創造了文學紀錄片的一個奇蹟,讓人唏噓之餘,頗感欣慰——還好,文學還在;還好,讀者還在。
-
《他們在島嶼寫作》走紅背後:最深刻的文學電影
《他們在島嶼寫作》走紅背後:最深刻的文學電影 近日,一部臺灣紀錄片來北京公映,具體說是一系列紀錄片,5位導演分別拍攝了6位臺灣作家:林海音、余光中、鄭愁予、楊牧、周夢蝶、王文興,集成《他們在島嶼寫作》。
-
[鳳凰網讀書會第137期預告]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兩岸論壇
主題: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兩岸論壇 嘉賓:楊牧、屠岸、陳傳興、許悔之時間:2013年5月25日(周六)15:00-17:30地點:中國電影資料館多功能廳主辦方:行人文化實驗室·目宿媒體、鳳凰網讀書會、中國電影資料館、人民文學出版社、當代MOMA百老匯電影中心諮詢郵箱:mapj@ifeng.com〔注〕:本期活動為《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影片開幕式及文學兩岸論壇,需提前報名,只有收到確認郵件才是報名成功
-
看他們在島嶼寫作
5月19日,騰訊書院《文學·歷史·記憶》文化論壇,暨《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文學電影發布會在北京大學舉辦,主持人用一句調侃開始了這場關於文學的對話。 楊立州等5位導演,用紀錄片的方式拍攝了林海音、周夢蝶、余光中、鄭愁予、王文興、楊牧6位臺灣文學家的文學與生命歷程。這些人大部分生於20世紀初,多經歷了1949年的轉折後赴臺,撐起臺灣文學的一片天空。
-
《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大師電影第二系列在臺放映
本報臺北專電 (駐臺記者 李向娟) 《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大師電影第二系列18日起在臺北、臺中、臺南、高雄聯映。第二系列鏡頭聚焦白先勇、林文月、瘂弦、洛夫、西西、也斯、劉以鬯七位作家,從他們的作品與人生找到相互對應的影片內容。3年前,《他們在島嶼寫作》第一系列問世,引起許多文藝愛好者關注。
-
林文月,華人世界最美麗的文學大師,被譽為「臺大第一景」,她的紀錄電影這幾天正在臺灣上映
《讀中文系的人》劇照拍攝在世作家的紀錄電影,還在臺灣的商業電影院公映,票房還很火爆,已經拍出了13部!誰說文藝片沒人愛看?實際上不僅港臺觀眾熱捧,在大陸也受歡迎,很多盜版碟商,都先知先覺,在正版發行前,賺猛了這一套《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