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伢的冬天,少不了一口銚子藕湯

2020-12-13 武漢裡

十一月,武漢進入初冬,寒意已至,舌尖和肺腑已做好被熱騰騰的「媽媽菜」投餵的準備。

記得兒時,每每變天時,家裡總會煨上熱氣騰騰的藕湯。排骨藕湯對於武漢伢,就像是羊肉泡饃之於西安人,火鍋之於成都人,螺螄粉之於柳州人……

老式煤爐裡蜂窩煤燒得正旺,「銚子」如煉丹爐一樣穩坐煤爐之上,清甜的藕香和燉得酥爛的排骨香竄入鼻腔,耳畔傳來咕嚕咕嚕的聲音。

相信每個湖北伢的記憶裡都有這樣的畫面,或是在外婆家,或是在街巷某個轉角,總有一鍋排骨藕湯在等待你。

巳時 上午9點 ,日出而作 湖底淘「金」

近日,2020第二屆東湖國際美食節拉開帷幕,「東湖吃貨團」的小夥伴們走進慧心雅社,在和煦的暖陽下,與東湖驚喜「藕遇」,重拾記憶中兒時煙火氣。

慧心雅社位於團山隧道口,在暖陽的照耀下,白牆黛瓦的建築好似一副描金的江南水墨畫。

△ 慧心雅社供圖

通過綠植簇擁的木質小徑,大片的荷塘映入眼帘。冬日的荷塘少了夏日的碧綠盎然,卻多了些金燦燦、開到荼蘼的收穫感。

記得紅樓夢裡寶哥哥說枯荷看著頹敗,林妹妹卻不同意,說是喜歡「留得枯荷聽雨聲」的境界。

枯荷留下,蓮藕得淘。每年這個時候,慧心雅社就會請職業挖藕人開啟一項傳統的工作——起藕。

△冬日,慧心雅社枯荷金黃。 詹松 攝

挖藕人焦師傅一大早就來到了荷塘勞作,因為經驗豐富的焦師傅知道,這種藏在深深淤泥之中水生植物,想要挖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晨曦下,穿梭在薄霧中的焦師傅穿上厚厚的防護服,一腳踏進滿是淤泥的荷塘。

用高壓水槍將湖底的淤泥衝散,再俯身摸清藕的長度和走勢,小心翼翼地湖底「淘金後,挖出的「戰利品」被堆上小船。

焦師傅介紹說:「傳統挖藕先要摸清藕的走勢和長度,逐段清除淤泥後取藕。現在藉助高壓水槍清泥巴,大大提高了挖藕的工作效率。」

佳味藏泥下,採藕艱辛冷,就算藉助了工具,挖藕還是脫離不了它是細活技巧活的本質。

初冬的太陽像被罩上橘紅色燈罩,軟趴趴的落在焦師傅的身上,暖和的陽光讓焦師傅心情也開朗了不少。「挖藕要有好的身體素質,畢竟要泡在水裡一整天。天氣暖和點還好,遇到陰雨天,溼溼冷冷的比較辛苦。」

講話帶著濃厚鄉音的焦師傅,來自安徽,他說自己是個四處奔波的人,哪裡需要他,他就在哪裡挖藕。

穿梭於武漢塘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跟焦師傅接觸過後,他憨厚的笑容和對藕深厚的情感,讓人久久難以忘懷。

未時 下午2點 ,塘邊話藕野趣生

小船滿載而歸、徐徐近岸,吃貨團的小夥伴們紛紛點開了手機拍照功能,記錄下和挖藕人的湖畔「藕遇」。

「武漢人最愛吃藕圓子、藕湯,親眼看挖藕還是頭一次。這瘦瘦高高的身材,絕對是藕中『超模』。」見到眼前比人個頭還高的野藕,美食達人洛昊興奮地合影留念。

「野藕沒有人工施肥,靠自己汲取養分,所以長得瘦長,家藕一般長得白白胖胖,又粗又短。」

慧心雅社的主理人雷麗萍在荷塘邊跟吃貨們暢談蓮藕的特點和文化。「蓮藕生長在淤泥中,卻純潔玲瓏,營養豐富,野藕更是如此,順應天時,努力生長」。

攝影愛好者牛牛頗為感慨:「吃了這麼多年的藕,竟然不知道它是橫著長的!」

雷麗萍還透露了選藕的技巧,七孔藕澱粉含量高,水分少,適合燉湯。九孔水分多,澱粉少,宜清炒涼拌。容不容易煨爛、夠不夠粉,也是評判藕的好壞標準之一。

申時 下午3點 ,飲一杯陳皮下午茶

午後,身著白色茶服的雷麗萍開始忙活起來,在桌邊她邀請賓客與她一同品茶。「中醫認為,在申時正確的喝茶,對身體健康大有裨益,我國古人便有喝申時茶的習慣。」

珍藏的各式陳皮一字排開,晶瑩剔透的玻璃茶壺上座,在專業茶藝師的指導下,食客們嘗試著自己洗陳皮、泡陳皮,品嘗不同年份、不同產地的陳皮湯水,帶給人不同的口感體驗。

「我最喜歡胎柑,圓圓的一顆很可愛,入口微麻,回甘很悠長。」食客品嘗了胎柑湯水後,直呼上癮。

看著食客品茶、鑑茶,玩得不亦樂乎,雷麗萍也欣慰地笑了…

她說希望通過「藕遇」活動,為食客們製造一次親近自然的機會,暫時忘掉繁忙喧囂的城市生活,重新認識前人留下來的手藝和智慧,從品茶中找尋更多人生意義。

酉時 下午5點 。銚子煨藕勾起兒時煙火氣

湖北產藕,湖北人更會吃藕。傍晚,湖風輕拂荷塘灣,夕陽殘落,湖面顯得波光粼粼。

焦師傅卸下身上厚重的裝備,像一個得意郎,領上自己的工錢和幾根野藕,哼著小曲慢悠悠回家。

他說已提前囑咐愛人把豬彎骨燉上,回去只要將藕洗淨下鍋煮半小時,全家人就能吃上熱騰騰的豬骨藕湯了。

「藕遇」未散,慧心雅社也在親水露臺支起火爐,銚子小火慢燉,藕湯咕嘟咕嘟冒著泡,香飄四溢。

野藕香甜、豬骨鮮美,湯喝起來不淡不油,溫潤醇厚。不是老武漢,可真做不出這個味。

慧心雅社大廚也拿出剛出塘的野藕,現場烹飪。

野藕做成藕泥,配上蔥白、薑末,用熬好的藕汁團成團,放入六成熱的菜油中,炸至金黃出鍋。

食客迫不及待地起身用筷子把冒著熱氣的炸藕圓拈進嘴巴,燙舌頭也不再怕的。

「太香了,外皮酥軟,裡面的藕泥又軟又滑」「找到了小時候過年的感覺,意猶未盡」現場食客點讚道。

採訪接近尾聲,小七與食客一同落座,當端起藕湯那一瞬間,心花怒放,恨不得馬上寫一首贊詩。

野藕粉糯甘甜,和燉得酥爛的豬骨肉完美搭配,讓人立馬想起馮翔在《漢陽門花園》裡唱的那句,「外婆煨的藕湯,總是留給我一大碗。」

到底為什麼這鍋藕湯,對湖北伢這麼重要?可能不止是唇齒間的美味,還有回不去的童年和鄉愁吧。

相關焦點

  • 藕湯 冬日裡武漢人心中無法割捨的愛
    作為湖北人,對藕有一種特別的情愫。「家家煨藕湯等著外孫伢」,每次聽到這首武漢民謠總覺得格外親切。老一輩的人喜歡用煤球爐子和砂鍋銚子來煨湯,靜靜地守候一鍋子的美味,大抵藕湯的靈魂也在於此。對於武漢伢來說,圍著桌子喝一鍋熱騰騰的排骨藕湯,才算是對冬天最基本的尊重。
  • 武漢四家私藏銚子湯館,抵禦武漢冬天的魔法攻擊
    為了喝到真正的老武漢煨湯味道,我們找到幾家還在用銚子煨湯的湯館,用暖和的湯迎接這個冬天。去年12月,武漢站旁邊開了一家老手藝煨湯專門店,名叫漢煨,近兩百個銚子在門口的開放式廚房裡排排擺開,好不壯觀。把煨湯做到極致的餐廳,漢煨算是第一家。每個餐位上,都有一份煨湯手冊,分材料和時間,講解煨湯的步驟。
  • 在武漢,排骨藕湯的靈魂,全在藕上
    和廣東人湯鍋燉萬物的烹飪哲學不同,武漢人家銚子裡清一色煨的都是蓮藕排骨湯。蓮藕排骨是湖北人的專利,畢竟這藕認水土,只有從這片地界長出來,燉出的湯才算有個模樣。不像熱乾麵豆皮湯包糊湯粉這些小吃,排骨藕湯是為數不多的武漢人願意自個兒花時間在家裡做,而不是出門買的風味吃食。
  • 武漢人的銚子「煨湯」
    瓦罐雞湯、排骨藕湯、鯽魚湯、鮰魚湯、魚圓湯、龜鶴延年湯、峽口明珠湯等,都是我們湯中傑作。凡是宴席,壓軸戲必然是一缽鮮醇香美的湯。我們武漢人一年四季是翻著花樣在做湯,就是說話、打比方也離不開「湯」。而且這個做湯,不叫做湯,叫「煨湯」。煨湯就是比小火燉湯的那個火還要小,然後湯的容器是特定的,叫作銚子,正宗的武漢人都有吊子的印象,家裡面是一定會有一口黑乎乎的帶2個耳朵似的提手的吊子的。
  • 漢口這家10年堅持用銚子煨湯的館子,喝的就是媽媽的味道!
    武漢的冬天就是想來點熱乎乎的東西續命……烤紅薯、泡飯、牛雜湯……哪裡冒著熱氣往哪裡去還有每年冬天必不可少的煨湯藕湯、雞湯、排骨湯排骨湯、雞湯、鴨湯、牛肉湯、豬肚、豬蹄……感覺能煨的品種都齊全了。但是最受歡迎的,還是蓮藕排骨湯,對,湖北人簡稱藕湯。小時候一到重要節日,或者有客人來,家裡就會煨一鍋藕湯或者雞湯。
  • 寒潮來襲,來武漢這些街頭銚子煨湯館體會時間的溫暖
    降溫總是來得如此猝不及防,昨夜的一場冬雨之後,武漢的氣溫驟降,凌冽的寒風加上最低只有1度的溫度,讓武漢伢一下子感覺真的是入冬了,十分君出門乖乖穿上了秋褲說起來,武漢的冬天,當真有些難熬,氣溫時常在零度以下,暖氣卻不普及,一年中有四五個月是在寒冷與半寒冷之間度過的
  • 老銚子煨藕湯 武漢老巷子美食搬進大酒店
    漢口巷子裡尋味:    藕湯用老銚子煨    熱乾麵光醬油就用了12種    一進門,只見大紅燈籠高懸房梁,店內清一色的方桌長凳,開放式廚房裡的大鍋滷菜正香噴噴地冒著熱氣,「我們以前每家每戶燉湯都用銚子,那真是聞著藕湯的香味回家的,就是這個味道,現在很少喝得到了。」朱大爺說,他們今天點了蓮藕豬蹄湯、春卷、魚頭燒魚圓等老武漢特色菜,找找以前的感覺。    每個城市都有都自己獨特的味覺印記,在武漢,蓮藕湯、武昌魚、熱乾麵、豆皮等就是每個武漢人的集體記憶。    「我們的熱乾麵在調料上花了不少心思。」
  • 吊子煨的藕湯,一碗溫暖整個冬天
    談到湖北的美食,藕湯是一定不會缺席的一道菜。「一吊子的藕湯」暖了一代代湖北人的心,冬天也跟著溫暖起來。小時候的藕湯都是用爐子慢慢的煨,慢慢煨上大半天,香味就能在家裡一直蔓延。即使沒到飯點,只要湯煮好了,一家人都得先盛上一碗。
  • 武漢藕湯哪家強,138個民間高手現場打擂
    武漢煨湯頗有講究。食材雖簡單,但製作過程中的略微不同,味道都大不相同。為了提高難度,所有參賽人員的食材、鍋底、調料都是由活動方統一派發。△//食材、砂鍋、爐灶皆是由活動方統一發放。但這顯然難不倒廚房經驗滿分的「老手們」。
  • 武漢人都喜歡喝的排骨藕湯,好喝秘訣在於這三個字,充滿地域特色
    武漢的美食數不勝數,早點和夜宵非常有名,好吃的夜宵名單裡有一款美食,盛產於街頭巷尾,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每每來上一碗,必定回味無窮,它就是排骨藕湯。武漢人非常喜歡喝排骨藕湯,如果說夏天流行吃蝦子,那麼藕湯就是冬天必吃的美食。一碗好的藕湯上桌,香氣四溢,內容無非是藕湯加排骨,但藕段熟透粉糯,排骨爛而不膩,湯色深沉濃鬱,一口下肚,溫暖心脾。
  • 我驕傲的家鄉美食—排骨藕湯
    說到我的家鄉,我很驕傲我是湖北人,雖然這次的疫情,給我們湖北人打上一個暫時不太好的標籤。但是說到湖北的美食,我想沒有人會拒絕那一口濃鬱香甜的排骨藕湯吧!(花園裡)等她的外孫伢(外孫)其實這首歌很好地詮釋了藕湯在湖北人心裡的位置,是一位姥姥給自己外孫,深藏愛意的表達!
  • 來喝藕湯吧
    天冷了,不由自主的想要喝藕湯,這似乎是刻在基因裡的條件發射。對於藕湯的記憶,始於小時候蜂窩煤爐的火光。小時候空調還沒普及到每個家庭,抵禦寒冷的方式很傳統,就是那怎麼也燒不滅的爐火。等到周末家裡閒時,媽媽就會早早準備一鍋藕湯食材,架在爐子上燉煮。
  • 遊湖北魚米之鄉,怎能錯過這令人念念不忘的煨湯?
    武漢人對湯的熱愛,如同一種信仰,但凡宴席,無論大小,壓軸的必定是一缽香濃四溢、馥鬱芬芳的湯。宴請賓朋時,無湯不成席也早已成為武漢人的待客之道。身在外鄉的武漢人最想念的,除了熱乾麵,想必就是冬日裡熱氣騰騰的一碗排骨蓮藕湯了。
  • 400餘中外選手同煨排骨藕湯,煨湯擂臺賽讓市民體驗「老武漢的味道」
    來自全市的138支民間煨湯高手代表隊,與武漢煨湯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喻少林同臺競技,現場400多位煨湯高手同煨排骨藕湯。市民聞正在煨湯的湯 記者許魏巍 攝湖北素有「無湯不成席」之說,一銚子排骨藕湯便能勾起許多「老武漢」的鄉愁。
  • 最正宗排骨藕湯的做法:湖北的又一道地方名餚
    【排骨藕湯】排骨藕湯跟武漢熱乾麵一樣,差不多都是湖北人的一個情節,也顯示了武漢人的一個情懷。為什麼這樣說呢,如果你遇到了生活在他鄉的湖北人,可以問他/她,最想念自己家鄉的什麼?我估計,很多湖北人會回答你:當然是藕啊!
  • 湯開了!800煨湯高手江城競技
    煨湯文化在湖北源遠流長正所謂是「無湯不成席」一罐排骨藕湯便能勾起許多武漢人的鄉愁記憶今天這碗「湯」卻是紮實得狠>800餘名煨湯高手同臺競技剁、炒、煨、火熱水滾間肉熟湯熱 香味四溢品湯市民交口稱讚:好一口「舌尖上的非遺」今天下午,來自全市13個城區、江漢區12條街道的138支民間煨湯高手代表隊
  • 燉蓮藕湯時,用七孔藕還是九孔藕?很多人弄錯了,難怪湯不濃不鮮
    導讀:燉蓮藕湯時,用七孔藕還是九孔藕?很多人弄錯了,難怪湯不濃不鮮!冬天到了,來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湯,會讓人覺得幸福感爆棚,不知道在大家在燉湯的時候都喜歡用什麼食材呢?相信不少人都會說出山藥、蘿蔔、土豆這些食材吧,但是我對蓮藕做的湯卻情有獨鍾,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湖北人,一年四季都會和蓮藕打交道,隔三差五如果不喝一碗用蓮藕做的湯,總覺得少了點什麼,所以對於做蓮藕湯也有了一定的心得體會。
  • 冬天最養人的蓮藕豬骨湯, 很多人不知道, 選七孔藕才能燉出消魂湯
    湖北洪湖盛產鮮藕,而好的蓮藕講究頗多,其中最主要的兩種就是七孔和九孔。七孔藕在市場上最為常見,又叫紅花藕,澱粉含量高,用來燉湯軟糯粉甜,是做排骨藕湯的最佳材料。 另一種九孔藕橫切面上有九個大孔,顏色米白,比七孔藕更長,口感清脆,用來做酸辣藕丁與藕片最好,斷生就能吃清甜香脆。
  • 買蓮藕時,如何快速區別「粉藕」與「脆藕」?教你簡單實用的幾招
    尤其是用粉藕煨出的湯,又粉又甜特別好吃,可是作為外地人,我不會區別脆藕和粉藕,於是,在我尋求大家的幫助後,得到許多朋友的熱情反饋,特別是來自武漢、黃岡、襄陽等地的湖北朋友給出的內行及專業的區分方法。在這裡,我匯總如下,一方面感謝大家的指導和意見,另一方面也把它分享給像我一樣喜歡喝藕湯但是不會挑選粉藕的朋友。
  • 「漢煨」堅守傳統煨湯手藝,守護武漢人老味道
    10月27日,人民網發布《人間煙火》最後一期專題,由「漢煨」匠心煨煮的武漢傳統湯餚——排骨藕湯,廣受網友關注!重拾武漢的煙火氣,升騰的爐火重燃希望緩慢升騰的爐火,包裹著武漢煙火重生的氣息,經歷過寒冬的痛,武漢正需要這爐炭火,重新燃起曾經有過的那些希望。香濃的藕湯端上桌,是一次次團聚邀約的情感傳遞,更是無數次情誼的暖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