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詩人白居易和元稹,跟河南香山寺的一段不解之緣

2020-12-18 憶江南音樂坊

他的很多首詩,被選入語文課本,你知道他為啥自號「香山居士」

空山寂靜老人閒,

伴寫隨雲往復還。

家釀滿瓶書滿架,

半移生計入香山。

這首詩,是白居易在河南焦作市香山寺題寫的。提起唐代詩人,排名前三的就是李白杜甫白居易了。要說寫詩最多的應該首推白居易,他寫了很多首優秀的詩,大家都很熟悉。比如《長恨歌》、《琵琶行》等。其中很多首都被選入語文課本,像《賣炭翁》、《琵笆行》、《大林寺桃花》以及《暮江吟》等很多首詩。就連剛剛咿呀學語的孩童,都會被幾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他的詩淺顯易懂,深受大眾所喜愛。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關於他的「號」和「字」還有一段動人的故事。據說他的字「樂天」兩個字,是他爺爺給他起的。爺爺最疼愛他這個孫子,希望孩子將來每天都快快樂樂,無憂無慮地生活,所以給他取了這字「樂天」。還有人說爺爺希望孫子,將來以天下蒼生為己任,我想這就有點牽強附會了。

不過白居易也算是沒有辜負爺爺的期望,長大後尤其是做官期間,處處為百姓著想,為當地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做到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尤其是在公元822年,白居易任職杭州刺史期間,修筑西湖堤壩,疏通六井等民生工程,受到當地百姓的擁戴。至今百姓仍然稱呼他指導修建的堤壩為「白堤」,以示紀念這位為百姓謀福利的白居易。

而說到白居易的號「香山居士」,更是大有緣由。在唐朝,佛教在中國盛行。修行之人一般都自稱為「居士」,當時社會上的一些知識分子,達官貴人,受其影響很深。大家都紛紛追時髦,以「居士」作為自己的名號。比如大詩人李白號「青蓮居士」;以及後來的詩人範成大,自號「石湖居士」;宋代的蘇軾,自號「東坡居士」;就連南宋時期的女詩人李清照,也自號「易安居士」;可以想像「居士」應用到自號中,在唐宋時期,是多麼廣泛。因此白居易自號「香山居士」也就不足為奇了。

至於為啥叫「香山」,是和白居易晚年生活有關。在河南省焦作市,龍門東山的山腰處,蒼松翠柏,綠樹掩映下有一座寺院叫「香山寺」。白居易晚年因病提前退休,來到河南,登上龍門山,住進了香山寺。跟當時寺裡的僧人僧如滿成為了好朋友,在一起經常吟詩賦對,過起了閒雲野鶴般的生活。當時的人們經常看到,白居易騎著一匹老馬,行走在街頭巷尾,有時候在去往龍門的路上,也能遇到這位銀髮飄飄的老者,口中念念有詞,吟誦著自己寫的詩句。

閒暇之餘,白居易也會乘一條小船,在伊水中或逆水前行,或順流而下。手中捧著一本書,有時低吟淺誦,有時引吭高歌,引來過往船隻上的人們,都不住地回頭觀看這個奇怪的小老頭。不論是走在街上,還是乘船漂流在河中,都會迎來「粉絲們」讚許的目光。當時的白居易,幾乎成為龍門一景,回頭率是相當高的。

白居易把自己的全部家當都搬到了香山寺,當然沒有什麼值錢一點的東西。只有幾壇陳年老酒,可以陪著自己「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家釀滿瓶書滿架,半移生計入香山。」白居易把自己的晚年,交給了香山寺,準備在這裡頤養天年了。當時的香山寺,因為年久失修,已經破敗不堪。牆壁坍塌,牆皮脫落,窗戶都掉了。每逢雨季,很多屋子都漏雨了。白居易就想重新修建一下香山寺。

可是資金從哪裡來呢?自己自從抱病還鄉,只開一半的俸祿,勉強夠一家人維持生活。自己為官清廉幾十年,沒有多餘的銀兩啊!這麼浩大的工程,光靠化緣也解決不了問題。也許正應了那句話:「苦心人天不負,老天爺餓不死瞎家巧兒」,正當白居易一籌莫展的時候,機會來了。公元831年,唐朝的另一位大詩人元稹去世了。

元稹,唐朝著名的詩人和文學家,同時也是一位有名的大臣。元稹和白居易是同科進士,兩人有著共同的愛好,在文學界一起倡導「新樂府運動」,後人統稱他倆為「元白」,是莫逆之交的鐵桿兄弟。元稹臨終前,讓家人找白居易給他寫墓志銘。並且囑咐家人要給白居易一大筆「潤筆費」,元稹的意思不言而喻。一來是哥倆情投意合,憑著白居易的文採,這件事白居易最合適。二來,元稹知道白居易晚年生活拮据,想變相幫助一下這位老朋友。

白居易為元稹寫好了墓志銘,元家人給了白居易相當於七十萬兩白銀的金銀細軟,白居易百般推辭不掉。轉念一想,正好可以利用這筆錢,翻修香山寺,於是就收下了。在白居易的親自參與下,歷時三年時間,終於把香山寺修葺一新。白居易把自己在洛陽時期,寫的八百多首詩稿,搬進香山寺,編輯整理成冊,放在香山寺藏經閣中。公元846年,白居易在香山寺去世。家人把他葬在香山寺北側的琵琶峰上,並在此修建墓園,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管這裡叫「白園」。

這就是詩人白居易和元稹,跟河南香山寺結下的一段不解之緣,也是白居易自號「香山居士」的由來。大家對此有何看法,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白居易晚年長眠於香山寺,只因為元稹臨終的託付
    沿著龍門西山走到對面,東山上佇立著一座寺廟,叫做香山寺。白居易晚年號作「香山居士」,感覺和這座寺廟有點關聯,我們便沿著石路走到廟中,果然這座香山寺與白居易有淵源。白居易與元稹一生交好,元稹出生於洛陽,臨終前將七八十萬錢託付於白居易,請他修繕香山寺。為了好友這一句囑託,白居易辭官後修繕並長居在這香山寺中。十餘年後白居易長眠於此地,他的墓園就坐落於香山寺旁。
  • 河南洛陽龍門香山寺
    香山寺簡介香山寺是佛教名寺,位於古都洛陽龍門伊河東岸香山半山腰處,與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西山窟區隔河相望,與東山石窟和白園一脈相連,並肩鄰立。"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大和六年(832年),河南尹大詩人白居易,用為好友元稹撰寫墓誌的酬金重修香山寺。開成五年(840年),又酬資修建了香山寺經藏堂,並寫下《修香山寺》。宋金時期香山寺猶存,元末廢棄。現在的香山寺是清代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河南學政湯右曾、知府張伊、知縣吳徵發起並主持,經陝川訓導孟桓和貢生張所修督工,在一舊寺院的基礎上重新修建的。
  • 詩壇知己:白居易與元稹·生離死別
    這首詩是白居易在元稹離世的第九年,夢醒後緬懷好友所作的。首聯,詩人回憶夢中的情景:夜裡我夢到和元稹攜手同遊,仿佛回到了最初在長安城時,兩人暢飲、共享春花的閒適時光。可是夢總會有醒來的時候,醒後我的眼淚止不住地流,怎麼也收不住。
  • 歷史上的今天,唐朝詩人白居易誕辰
    唐朝大詩人白居易772年2月28日(距今已1246多年)(唐大曆七年正月二十日),降生於新鄭(今河南新鄭)。 白居易字樂天,是唐代三大詩人之一。他一生創作了近3500首詩篇。白居易的詩流傳極為廣泛。
  • 唐朝詩人的稿酬
    長按二維碼訂閱《中華讀書報》唐朝經濟繁榮,文化燦爛,特別是詩詞歌賦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湧現出一大批優秀詩人。唐朝的詩人們靠什麼賺取稿酬呢?為他人撰寫碑文、墓志銘是稿費的主要來源。《容齋續筆·文字潤筆》記載,替人寫文章而獲得潤筆費,始於晉朝和南朝的劉宋時期,盛行於唐代。從對待稿酬的態度上,可看出唐朝詩人的人品和操守。唐朝的大文豪韓愈就經常為一些豪門貴族和官宦人家撰寫墓志銘而獲得一筆可觀的報酬,並樂此不疲,當然,碑文中不乏溢美之詞。
  • 哪個詩人號稱香山居士?白居易居然是河南新鄭人士
    大家應該在小學語文時就聽說過白居易了吧,白居易是我國唐朝時的偉大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今天,小編要說的這個景點就與白居易的「號」有關,它就是河南洛陽的香山。香山位於洛陽市城南十三公裡,因盛產香葛而得名,和龍門山兩山對峙,伊河水從中穿流而過。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說:「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
  • 白居易和元稹交情深厚,白居易在一篇奏章中,痛罵元稹是大奸臣
    唐詩的應和唱酬作品中,白居易與元稹的最多。這是因為白居易和元稹在年輕時相遇,一同參加科舉考試,一同進士及第,又是一同在朝為官,在文學主張、生活情趣以及政治態度上長期保持一致,一以貫之數十年。哪怕是聚少離多,分別貶謫在各地為官,他們甚至還書信往來,作詩隔空相贈。所以,白居易與元稹的友誼,一直為人所羨慕。其實,他們之間也有過波折,嚴重的時候,白居易公然在奏章中指責元稹是禍國殃民的奸臣。
  • 白居易和元稹:去他的《長恨歌》多次入朝但仕途不順 下篇
    工作自然做得不出岔子,但跟年輕時,很不一樣了。喝酒、學佛與寫詩成了白居易往後人生的目標。學佛是在這所剩不多的人生裡不用太痛苦的鎮痛藥,他的眼病到老更重,看朱成碧,眼不經風,只能看特製的「大字書」。寄望僧侶用金篦(bì)拔出,但也不知道成功與否。
  • 唐朝人很開放?看元稹、白居易和杜甫的詩歌就知道了
    兄弟更風流元稹與大詩人白居居是鐵哥們,不僅志同道合,都以詩才著稱,二人還開創了一代詩風「元和體」,可謂風光無限。緬思往事,杳若夢中,懷舊感今,因酬長句》(我真是服了,白大詩人),這首詩是對元稹講他十五年前與一個叫阿軟的妓女的事:「十五年前似夢遊,曾將詩句結風流。偶助笑歌嘲阿軟,可知傳誦到通州……」看來這個叫阿軟的妓女非同尋常呀,白居易還寫過「名情推阿軟,巧語許秋娘」的詩句,說明阿軟不是凡間物。
  • 趣讀丨唐朝的詩人們靠什麼賺錢
    唐朝經濟繁榮,文化燦爛,特別是詩詞歌賦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湧現出一大批優秀詩人。那麼,唐朝的詩人們靠什麼賺錢呢?為他人撰寫碑文、墓志銘是收入的主要來源。《容齋續筆·文字潤筆》記載,替人寫文章而獲得潤筆費,始於晉朝和南朝的劉宋時期,盛行於唐代。
  • 三月三:白居易和元稹的曲水流觴,可跨了萬水千山
    但顯然晉朝貴族的舉動誕生了偉大的詩章,震蕩著人心,春天和詩人的共鳴,乃至友誼的共振都達到極美的高度,三月三,有心人格外期待志同道合的知己,被稱為人生之樂事。三月三在唐朝達到了高潮。那麼白居易和元稹又是怎樣的一種故事呢?它們和3月3有怎樣的聯繫?雖然白居易和元稹,不是在同一年中的進士,尤其是元稹,他不是通過考進士而進入的仕途。但是他們有一個交集,就是24歲的元稹和32歲的白居易,同時登書判拔萃科,以同等的小官位,變成了同事。
  • 唐朝詩人元稹其人其事
    元稹(779年—831年),洛陽人,唐朝著名詩人、文學家,元稹聰明機智過人,少時即有才名。他與白居易二人是終生詩友,後來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說到元稹,當然首先不得不提他的風流史,又帥又有才,當然很多女人喜歡,欠下很多風流債。
  • 白居易和元稹,你所不知道的唐詩裡的小故事(一)
    今天要跟大家說的是關於白居易和元稹,現在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非常廣泛,形式也非常多種多樣,其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代表作有《長恨歌》、《琵琶行》等。元稹,字微之,河南府東都洛陽人。唐朝著名詩人,文學家,其聰明機智過人,少時即有才名,與白居易同科及第,並結為終生詩友。他的創作以詩的成就最大。
  • 大詩人白居易與元稹,一生互相寫了幾百首情詩,超越友情的感情!
    白居易與元稹(微之)同為中唐著名詩人,兩人有相似的人生經歷,而且在政治上、文學上也有相似的主張。元白二人不僅絲毫沒有「文人相輕」,而且私交甚篤,他們傾心交往近三十載,相互唱和九百章,可謂極一時之盛。他們自結交之日起便結下了終身的友情,後人將他們合稱「元白」。
  • 河南洛陽香山寺、與龍門石窟隔水相望,因白居易而出名!
    龍門香山寺位於古都洛陽城南13公裡處的香山西側,與龍門石窟隔水相望。據聞始建於北魏年間。唐武則天稱帝時重修該寺,並常駕親遊幸,御香山寺中石樓坐朝,留下了「香山賦詩奪錦袍」的佳話。而盛極一時,留下李白、沈佺期、宋之問等重量級詩人的相關作品,但後來卻衰落了。圖為香山寺正門。
  • 唐代風流詩人排行榜:白居易很灑脫,杜牧最痴情,元稹是個負心郎
    唐朝,是我國歷史上最輝煌燦爛的時期,也是文化事業最繁榮的時期,湧現出高適、岑參、王維、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等著名詩人,為後世稱道。唐朝也是思想最為開放的社會,詩人們喜愛美酒,也喜愛女人,尤其是青樓女子。他們一個個放蕩不羈,或執著於愛情,或留戀於粉紅胭脂,留下了許多風流韻事,也留下了諸多詩詞佳作。
  • 白居易和元稹:去他的《長恨歌》
    但貞元十五年(799年),客居洛陽的二十七歲「大齡無業青年」白居易甚至還沒資格擔心他的工資和房子。他需要先考上一個官,到長安去。但做官,是一條千軍萬馬爭過而常有偉大詩人掉下去的獨木橋。二傳說裏白居易第一次來長安,向著作郎顧況投稿。顧況聽說面前的少年叫「居易」,笑了笑說道:居易呀,長安米貴,長安居,大不易呢!
  • 白居易為何號「香山居士」?這與河南此景點有關,你知道嗎?
    大家應該在小學語文時就聽說過白居易了吧,白居易是我國唐朝時的偉大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今天,小編要說的這個景點就與白居易的「號」有關,它就是河南洛陽的香山。香山位於洛陽市城南十三公裡,因盛產香葛而得名,和龍門山兩山對峙,伊河水從中穿流而過。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說:「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香山上建有香山寺。香山寺始建於北魏熙平元年。武則天稱帝時重修該寺,並常駕親遊幸,御香山寺中石樓坐朝,留下了「香山賦詩奪錦袍」的佳話。
  • 唐朝好基友白居易和元稹,愛上了同一個青樓女子
    唐朝的大文豪白居易和元稹,兩人自幼相識,交往密切,兩人不僅在文學上造詣高深,相互敬仰,還有共同的興趣愛好,那就是逛青樓。唐朝的開放豪邁文人逛妓院,這在開放豪邁的唐朝來說,都不算啥。因為官方是允許的,合法經營。像李白、杜甫等人都喜歡逛妓院,就像現在逛澡堂一樣普遍。本身唐朝的皇室就比較開放,李唐流著胡人豪放不羈的血液,像太宗李世民殺兄奪嫂,高宗李治暗偷父皇妃子,女皇武則天與女兒共夫,這自然給天下百姓樹立了「榜樣」。
  • 元稹白居易都鍾情於初戀《西廂記》改編於元稹寫給初戀的小說
    《鶯鶯傳》作者是元稹,是唐朝出色的文人,跟白居易也是好友,當時兩個人的名氣也旗鼓相當,二人堪稱唐朝詩人CP,很多人可能並不是很了解。公元803年,元稹又一次參加科舉,當時的元稹已經二十四歲,與三十二歲的白居易一起金榜題名。或許這就是元稹和白居易緣分的起點吧。白居易與元稹相差八歲,是如何成為摯友的呢?原因就是他們二人的詩詞理論相同,性格相同,所以元稹和白居易算是知音難覓吧,兩個人經常在一塊研究討論一些詩詞歌賦,文學見解,世人都稱元稹和白居易為「元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