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節後,天氣由涼爽向寒冷過渡,集天地之精氣的露珠,冷寒而將欲凝結,放出微微的寒光。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
此時,秋越來越有深意。到此時節,大雁南飛,菊始黃花。月露清冷,梧葉飄搖。「空庭得秋長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單。」秋深處,柿子枝頭笑,桂花滿隴香,團聚嫌日短,蟹黃滋味長。
如果說白露是詩意的,那麼寒露就是美麗的。在二十四節氣中,「寒露」二字最是冰清玉潔。寒露之後,雨季的喧囂歸於寧靜,烈日的火熱歸於蕭瑟,露寒而冷,繁華不再。風寒露重秋更濃,望君自添衣!
詠廿四氣詩-寒露九月節
唐-元稹
寒露驚秋晚,朝看菊漸黃。
千家風掃葉,萬裡雁隨陽。
化蛤悲群鳥,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蒼蒼。
詠露珠
唐-韋應物
秋荷一滴露,清夜墜玄天。
將來玉盤上,不定始知圓。
此詩生動地描繪了秋夜由天空掉下的一滴露水,落到展開的碧綠荷葉上,化身晶瑩透亮的水珠,滾來滾去,煞是好看。
池上
唐-白居易
嫋嫋涼風動,悽悽寒露零。
蘭衰花始白,荷破葉猶青。
獨立棲沙鶴,雙飛照水螢。
若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涼風習習,晨露清冷,蘭花凋零,荷葉雖殘破依然帶綠,一隻鶴獨自棲息在沙灘上,螢火蟲雙雙飛舞在水面上。作者自認為寥落無奈,還是酒醉初醒的意境中所見眼前景象。
月夜梧桐葉上見寒露
唐-戴察
蕭疏桐葉上,月白露初團。
滴瀝清光滿,熒煌素彩寒。
風搖愁玉墜,枝動惜珠幹。
氣冷疑秋晚,聲微覺夜闌。
凝空流欲遍,潤物淨宜看。
莫厭窺臨倦,將稀聚更難。
寒露時節的一個月明之夜,梧桐樹葉上的露水引起了詩人濃烈的興趣。通過一滴寒露,詩人描繪出了一幅深秋時節令人神往的美妙畫卷。
八月十九日試院夢衝卿
宋-王安石
空庭得秋長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單。
喧喧人語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間。
永懷所好卻成夢,玉色彷佛開心顏。
逆知後應不復隔,談笑明月相與閒。
在秋風瑟瑟的空樓中,衣著單薄的妙齡少婦幻想著如意郎君能來陪伴她共度歡顏。
紹隆院池上-其五
宋-韓維
日日池頭望綠波,秋聲蕭瑟欲翻荷。
已驚寒露朝來重,零落紅蕖水面多。
蝶戀花·早行
宋-周邦彥
月皎驚烏棲不定。
更漏將闌,轤轆牽金井。
喚起兩眸清炯炯,淚花落枕紅綿冷。
執手霜風吹鬢影。
去意徘徊,別語愁難聽。
樓上闌幹橫鬥柄,露寒人遠雞相應。
此紀別之詞。從將曉景物說起,而喚睡醒,而倚枕泣別,而臨風執手,而臨別依依,而行人遠去,次第寫出,情文相生。結句七字神韻無窮,吟諷不厭。
嘉定巳巳立秋得膈上疾近寒露乃小愈
宋-陸遊
一枕鳥聲殘曉夢,半窗竹影弄新晴。
屏深室暖秋垂老,粥美蔬香疾漸平。
宿興德寺
宋-李復
東峰霽月出,林叢寒露明。
夜久風漸息,深院無人聲。
十二月樂詞-九月
元-孟昉
雞鳴曉色瓏璁,鴉啼金井梧桐。
月墜莖寒露湧,廣寒霜重,
方池冷悴芙蓉。
寒露同李洗松宿方塘書舍
明-邱雲霄
露重憐今夕,秋深試薄寒。
溪聲亂籬落,月色動柴關。
菊密欲藏徑,花嬌故傍欄。
相看疑夢寐,秉燭問更闌。
夜坐
明-景翩翩
柳底繁陰月易藏,無端寒露泣寒螿。殘秋莫坐空堂夜,二十五聲點點長。
寒露
當代-姚佳
白雲作伴幾憑闌,鴻雁來賓故著單。
菊始黃華生靜意,風行紅葉褫清歡。
西湖山色連天老,北嶺秋聲入夢寒。
宿水餐風犯霜露,更從何處認青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