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蘇家壟發現春秋墓,出土大量青銅器,專家:墓主是曾國國君

2020-12-11 歷史知識小達人

在湖北京山縣西北郊有一個叫蘇家隴的地方,在當地「隴」就是高地的意思,顧名思義,蘇家隴就是一塊筆周圍地勢高的平地。多年來,蘇家隴一直是一塊荒蕪的土地,直到2016年,當時京山縣水利局準備在附近的漳河上修建一座水壩,而蘇家隴成為工地的一部分。當時負責施工的一幫老爺們除了幹活沒啥可以消遣的,而為了打發時間就有人撿了一條流浪的小狗,今天小編要跟大家講的就是從這條小狗身上引發出一座春秋大墓。

當時小狗每天會叼回來一些骨頭和陶片之類的東西,工人們留心發現這些東西是小狗從工地挖的土堆裡刨出來的。骨頭和陶片看起來已經有年頭了,於是工地負責人上報了當地文物部門,很快湖北文物考古研究所組成了一支考古隊來到蘇家隴。經過考古專家在隴上的勘探,專家們大吃一驚,原來在這個總面積不超過1500平方米的蘇家隴地下,竟然埋葬著近100座古代墓葬,而且至少存在了2000年以上。

為了不耽誤水利工程的修建,報國家文物局批准,考古隊對蘇家隴古墓葬群進行搶救性發掘。當專家發掘揭開第一座墓葬的棺槨後,在場的隊員都被震驚了,棺槨內陪葬品有盤、匜、簋、鬲等器物。要知道這些器具在古代是禮器,而這也表明了墓主人的身份不一般,而根據墓中出土的陪葬品,專家初步判斷墓主人生活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在幾座比較大的墓葬中專家發現了車馬坑,其中79號墓的車馬坑中車和馬的數量更是讓考古專家吃驚,要知道先秦時期,只有高級貴族才能享受陪葬車馬坑,其中《周禮》記載:「天子駕六,諸侯五,卿駕四」。而79號車馬坑中發現了五具完整的馬骨,這就說明墓主人是一個諸侯王級別的人物,而且墓葬中密密麻麻的擺放了各種成套的青銅器。

湖北文物考古研究所對位於京山市坪壩鎮蘇家壟墓葬群一段時間的發掘,共計清理出墓葬106座、車馬坑2座,較大墓葬沿崗地脊頂排列,小墓則在兩側分布,年代上有由北向南漸晚的趨勢,墓葬之間不見打破關係,反映了較為嚴謹的墓地布局。墓葬保存完好,幾乎沒有被盜,出土文物相當豐富,包括青銅器1000餘件、玉器300餘件、陶器400餘件,是同時期器物研究的標型器。其中,青銅禮器多達500餘件,大多放置有序,組合關係明確,是探討兩周時期器用制度的極佳資料。

那麼79號墓葬中是哪個諸侯國國君呢?但是墓中始終沒有發現能夠證明墓主身份信息的墓志銘。後來,專家開始查閱各種相關史料,發現在上世紀60年,在距離蘇家隴不遠的京山縣鄭家河,就曾發現過一座先秦時期的大墓,當時出土了九鼎七簋,震驚當時的考古界。要知道先秦時期,九鼎八簋陪葬,是天子才能享受的待遇,而京山縣距離當時的都城可謂是十萬八千裡,不可能會有天子埋葬在這裡。後來墓中出土一把壺,壺上刻有12字銘文「曾仲斿父用吉金自作寶尊壺」,後來被稱為「曾仲斿父壺」。

經過專家的辨認和考證,銘文中的「曾」是指曾國,「仲」是是國君的二兒子,「斿父」就是墓主人的名字。而這讓專家聯想到了蘇家隴墓葬群,這兩座大墓會不會都是曾國留下來的。提起春秋戰國時期,大家想到最多的就是齊、楚、秦、趙等比較大的諸侯國,而說起曾國,想必有的人從來都沒聽說過。大家都知道,西周初期,周武王分封了上百個諸侯國,而曾國就是分封在現在的湖北漢江以東的諸侯國。曾國雖然面積不大,但是地位卻很高,因為曾國的國君姓姬,和周天子是直系宗親。

為了尋找蘇家隴最大的79號墓主身份,專家們對蘇家隴出土的所有青銅器進行了仔細清理,竟然發現了好幾處銘文。專家在一個青銅簋中發現「曾伯桼」三個字,隨後在好幾個青銅器上都發現了這三個字,專家確認79號墓墓主人就是曾伯桼。隨後專家對曾伯桼進行了研究考證,雖然史料中關於曾國的記載很少,但是在為數不多的史料中專家還是找到了曾伯桼的蹤跡。原來,曾伯桼是春秋時期曾國的一位國君,而且還是當時的一位大土豪,因為當時的曾國把控南方的銅、錫礦。而歷代曾國國君就做起了銅、錫生意,因為這點這個偏居南方的小國卻發展出輝煌的青銅文明。2016年12月,全國近百位考古專家來到蘇家隴,對曾國墓葬群出土文物進行鑑定,並且肯定了考古隊的結論。

相關焦點

  • 湖北隨州考古重大發現 兩組曾國國君葬墓被發掘
    >  湖北隨州又一考古重大發現  兩組曾國國君以及夫人並穴合葬墓被發掘  提到曾侯乙湖北人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迷人的編鐘樂舞,自1978年曾侯乙墓在隨州被發掘以來,各種考古發現震驚世界。,兩組曾國國君以及夫人並穴合葬墓的發掘,是曾國考古乃至兩周考古的又一重大發現,填補了春秋中期曾國考古的空白。
  • 湖北小村施工發現墓葬群,出土眾多珍貴文物,墓主是曾國國君?
    現在因為社會的需求,很多地方都已經開始施工建築項目,正是因為這些施工,發現了很多古墓的存在,古墓的發現能夠幫助我們,更詳細更準確的了解古代那些歷史文化,所以我們國家對於古墓的發現一直遵守著保護性的觀念,今天小編要跟大家說的也是,在湖北小村的發生的一座古墓。
  • 湖北考古新發現蘇家壟或是曾國都城 曾侯乙先祖娶了楚國羋夫人
    昨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布了京山縣坪壩鎮蘇家壟遺址考古最新成果,考古發掘了一批曾國高等級墓葬,發現在2700多年前,曾國統治者曾伯桼(音漆)娶了一位來自楚國的羋姓夫人。考古發現了大規模與墓地同期的遺址及冶銅遺存,專家表示,蘇家壟可能是曾國的都城。
  • 湖北發現青銅器 「羋」姓文物還原《羋月傳》史事
    青銅器《羋月傳》史事原標題:湖北蘇家壟發現曾國「羋」姓青銅器 再現「羋月傳」聯姻關係新華社武漢1月17日電(記者喻珮)剛剛入選「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的湖北蘇家壟周代遺址近日公布考古發現在這一處包括墓地、居址、冶煉作坊的曾國大型城邑中發現大面積的冶煉遺存與厚重的青銅器,特別是多件「羋(m )」姓青銅器,提示主墓主人為曾國最高統治者及「羋」姓夫人,同時還原《羋月傳》傳奇史事,並反映曾國與早期楚國的聯姻關係。蘇家壟大型周代遺址位於湖北省京山縣坪壩鎮。
  • 湖北連續5年入選國家級考古新發現,蘇家壟或為曾國都城
    近5年湖北入選兩大評選的考古項目分別是:隨州文峰塔東周曾國墓地(2013年)、棗陽郭家廟曾國墓地(2014年)、大冶銅綠山四方塘遺址(2015年)、天門石家河遺址(2016年)、京山縣蘇家壟周代遺址(2017年)。
  • 湖北曾侯乙墓東北再發現一墓 出土青銅器(組圖)
    昨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黃鳳春研究員告訴記者,在距曾侯乙墓東北20多公裡的葉家山墓地,近日又發現一座曾侯墓。墓中出土的青銅器,刻有「曾侯諫」等大量銘文,讓考古專家眼睛一亮,具有極為重大的學術研究價值。65號墓主人是曾侯諫去年12月28日,位於隨州開發區淅河鎮蔣寨村葉家山的村民,在平整土地時發現了一批青銅器。
  • 湖北村民平整土地,發現大量青銅器,專家研究後:是曾侯乙祖宗墓
    湖北村民平整土地,發現大量青銅器,專家研究後:是曾侯乙祖宗墓文/小先生之前為大家介紹過著名的曾侯乙墓,這是周朝曾國一位國君的墓葬,在墓中不僅發掘出了數量眾多的文武和冷兵器,而且還發現了一整套珍貴的青銅編鐘
  • 「考古中國」又有新進展:隨州發現兩對曾國國君及夫人墓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7日訊(記者 成琪)記者從國家文物局獲悉,「考古中國」重大研究項目又有新進展,湖北隨州棗樹林墓地又發現四座春秋中期的曾侯墓,分別是曾侯寶及其夫人羋加墓和曾公求及其夫人漁墓,這兩組曾國國君以及夫人並穴合葬墓的發掘,是曾國考古乃至兩周考古的又一重大發現,填補了春秋中期曾國考古的空白
  • 湖北棗陽郭家廟墓地揭露3代曾國國君與夫人墓葬
    新華社武漢1月12日專電:湖北棗陽郭家廟西周墓地考古發掘工作已接近尾聲。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公布,本次考古揭露了三代曾國國君與夫人墓葬,對曾國考古學文化序列的建立至關重要,有助於逐步解開「曾國之謎」。  曾國在傳世文獻中鮮有記載。
  • 春秋古墓出土三套編鐘七個銅鼎 墓主地位顯赫
    記者採訪得知,隨著目前考古工作的不斷推進,僅是已經發現的三套編鐘以及七鼎下葬,足以說明墓主人的身份尊貴無疑,至少是君侯級別。昨日,本報記者就墓主人的身份懸疑,向考古專家進行了細緻的求證。  本版文/記者 李世武 圖/記者 傅琪媛  [關鍵證據]  三套編鐘陪葬僅次天子  日前,考古組專家對沂水春秋古墓的發掘過程中在隨葬品裡發現了三套完整的編鐘,考古專家告訴記者,按照春秋時期「四套天子,三套諸侯」的編鐘陪葬制度,沂水春秋古墓的墓主人身份應該是僅次於天子的君侯級別
  • 湖北發現曾侯乙祖輩墓,出土65件編鐘,專家:市場價最少10個億
    說起曾侯乙墓,我們自然是無比的熟悉,它絕對是湖北地區最為著名的墓葬了,其實湖北地區除了曾侯乙墓之外,還有一座墓葬同樣也是有著極其巨大的價值,而且墓主還是曾侯乙的祖輩,因為當時考古隊在清理陪葬品的時候,發現一些青銅器上刻有「曾侯」的銘文,而且墓葬是西周時期,比之曾侯乙墓還要早個500
  • 山東沂水出春秋國君級墓 主棺室存大量人骨(圖)
    昨天,考古發掘工作已經進入主棺室的「最關鍵十釐米」,隨著「通天玉璧」、三套編鐘等象徵身份的關鍵陪葬品相繼出土,現場的考古專家認定,墓主人至少為君侯級別。近代,在中國雲南、山西和湖北等地的古代王侯貴族的墓葬中,曾先後出土了許多古代的編鐘。  「在古代的陪葬中,編鐘作為禮器是一種重要的權力象徵,古代編鐘的下葬數量是有著嚴格規定的,天子為四套,君侯及其夫人至多也只能是三套,所以按此推斷,春秋古墓中出土的三套編鐘基本可以佐證墓主人的身份。 」考古隊專家李健表示。
  • 《蘇家壟文化遺址》中國成功追索流失日本曾伯克父青銅組器
    出土文物相當豐富,包括青銅器1000餘件、玉器300餘件、陶器400餘件,是同時期器物研究的標型器。其中,青銅禮器多達500餘件,大多放置有序,組合關係明確,是探討兩周時期器用制度的極佳資料 。蘇家壟遺址出土千餘件青銅器,大多放置有序,組合關係明確,有銘文的多達50餘件。
  • 隨州出土:「曾世家」文物特展述說曾國八百年傳奇史
    9月12日,「華章重現——曾世家文物特展」在湖北省博物館開幕,首次以展覽形式全面梳理曾國近八百年歷史。本次展覽精選葉家山、郭家廟、蘇家壟、文峰塔、棗樹林等重要曾國遺址出土的青銅器,共分「始封江漢」「漢東大國」「左右楚王」「華章重現」四個單元,串聯起曾國從西周早期立國到戰國中期滅亡的歷史發展脈絡和基本面貌。
  • 曾侯乙家族被考古學者釐清了
    葉家山、文峰塔、郭家廟、蘇家壟等曾國墓地考古項目,更是接連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多次主持曾國墓地發掘的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在今年2月出版的《曾國歷史與文化——從「左右文武」到「左右楚王」》專著中,系統梳理了考古已發現的曾侯世系。
  • 山東沂水發掘春秋國君級墓 出土通天玉璧(圖)
    昨天,考古發掘工作已經進入主棺室的「最關鍵十釐米」,隨著「通天玉璧」、三套編鐘等象徵身份的關鍵陪葬品相繼出土,現場的考古專家認定,墓主人至少為君侯級別。三套編鐘陪葬僅次天子日前,考古組專家對沂水春秋古墓的發掘過程中在隨葬品裡發現了三套完整的編鐘,考古專家稱,按照春秋時期「四套天子,三套諸侯」的編鐘陪葬制度,沂水春秋古墓的墓主人身份應該是僅次於天子的君侯級別。編鐘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編鐘是上層社會專用的樂器,是等級和權力的象徵。
  • 曾侯乙墓除了出土的青銅編鐘,這幾種樂器也都是國寶級文物
    1978年,曾侯乙編鐘出土於湖北隨縣(今湖北隨州市曾都區)擂鼓墩的曾侯乙墓中,該墓出土的文物包括樂器、禮器、兵器、車馬器、生活用器、喪葬用品及竹簡等多達15404件,其中不少都堪稱國寶,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缶的原型,就是曾侯乙銅鑑缶。曾侯乙墓的發現震驚了全世界,為湖北考古史書寫了一頁華美的新篇章。
  • 42年考古寫就「曾世家」,追索回國「曾伯克父」青銅器華章重現
    圖為:曾仲斿父壺,1966年京山蘇家壟出土,春秋早期。自1978年隨州曾侯乙墓被發現後,在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之下,我省曾國考古屢有重大新發現,除曾侯乙墓入選二十世紀百大新發現外,自2011年以來,曾國考古項目四次獲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隨州葉家山西周墓地、隨州文峰塔東周曾國墓地、京山蘇家壟周代遺址、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
  • 海內外專家探討曾侯乙墓出土文物研究成果
    中新社武漢9月19日電 (梁婷 曾攀 孫夏)9月19日,曾侯乙編鐘出土四十周年學術研討會在湖北省博物館召開。來自海峽兩岸以及美國、韓國、德國的考古、音樂專家與會,探討40年來曾侯乙編鐘等曾侯乙墓出土文物研究成果,結合近年來古曾國考古新發現,展望未來古曾國歷史、考古、文化研究趨勢。
  • 集10年曾國考古之精品,今日震撼展出
    ,曾國考古項目四次獲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隨州葉家山西周墓地、隨州文峰塔東周曾國墓地、京山蘇家壟周代遺址、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三次獲國家文物局主辦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棗陽郭家廟曾國墓地、隨州葉家山西周墓地、隨州文峰塔東周曾國墓地),這在考古界極為罕見,引起學界及社會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