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之中,各地旅遊行業受到影響。為做好旅遊宣傳、助力旅遊業繁榮發展,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交通廣播在文化和旅遊部指導下,推出了「百位文化和旅遊局長訪談活動」。
3月27日下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交通廣播央廣旅遊節目組記者,與許昌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孟照陽進行直播連線,孟局長向大家簡要介紹了許昌這座歷史名城、魅力新城。
許昌地處中原腹地,現轄6個縣(市、區)和3個功能區,總面積4996平方公裡,總人口498萬人,是一個正在致力打造「智造之都 宜居之城」的城市,是一個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上為全省探索路徑的城市。
許昌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古遺址有靈井「許昌人」遺址、石固遺址、漢魏許都故城、鈞臺鈞窯址、扒村窯址等。古墓葬有劉知遠墓、周定王墓、愍帝陵、八柏冢等。古建築有許昌文峰塔、乾明寺塔、興國寺塔、許昌文廟、許昌關帝廟、春秋樓、天寶宮、義勇武安王大殿、天寧萬壽寺、襄城乾明寺等。碑碣有尹宙碑、禪靜寺造像碑等。另有灞陵橋景區、大鴻寨、五彩大地、唐韻櫻花園、紫雲山風景名勝區等。許昌被譽為三國文化之鄉、陶瓷文化之鄉、蠟梅文化之鄉、戲曲之鄉。許昌過去是嚴重缺水城市,現在已嬗變成北方水城,呈現出「五湖四海畔三川、兩環一水潤蓮城」的生態美景。在許昌,還有光彩奪目的戲曲文化、中醫藥文化、名人文化、菸草文化等等。
十八大以來,許昌搶抓機遇,奮力爭先,實現了跨躍式發展,綜合實力穩居全省第一方陣,文化軟實力持續提升,城鄉面貌、環境質量發生了巨大改變,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等等一系列國家級牌子,是這座古城的新名片。「開窗見綠,推門進園,出遊親水」已成為許昌市民的尋常生活。15分鐘「閱讀圈」、「便民服務圈」、「健身圈」等等構成了市民的「幸福圈」。城市居民的宜居度、獲得感、幸福感指數均居河南省第一位。
孟局長介紹說,面對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許昌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採取了以下五項措施:一是建立本系統本行業防疫應急機制,高效聯動、統籌協調各項防疫工作的落實;二是果斷採取行業管控措施,1月24日就下發通知停止了一切文化活動、旅遊組團業務,關閉所有文化旅遊娛樂場所等;三是組織文化執法隊伍不休假,全上崗,疫情期間堅持對各類場所進行不間斷巡查;四是發布致旅遊企業倡議書、致全市藝術非遺工作者的倡議書等,積極發揮行業宣傳引導和線上公共文化服務作用,組織文藝院團和文藝工作者創作40多個抗擊疫情、鼓舞鬥志的歌曲、詩歌、戲曲、快板等文藝作品,製作成融媒產品,通過兩微一端、快手、抖音播發,講好抗疫故事,傳遞抗疫力量。另外,市圖書館持續開展數字圖書館線上服務,推出免費數字閱讀平臺,做到線上服務不打烊。五是發動全市文旅系統幹部職工、文旅企事業單位先後捐款捐物共計90多萬元,積極支持抗「疫」阻擊戰。
疫情發生以來,許昌市A級旅遊景區積極響應政府號召,自覺服從抗疫大局,嚴格落實閉園措施,並積極捐款捐物,切實擔起了旅遊企業責任。隨著疫情形勢的明顯好轉,許昌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研究制定了《有效應對疫情影響支持文化廣電旅遊企事業單位平穩有序復工的意見》,目前已暫退旅行社質保金300多萬元,指導文旅企業積極申請減免或緩繳稅費,為43家企業(含個體戶)減免房租40多萬元,幫助文旅企業上報申請貼息貸款6億多元。3月2日,許昌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發布通知,指導我市A級旅遊景區有序恢復開放。直播現場,融媒記者也直播連線了 陵橋和曹魏古城景區的開放準備情況。截至目前,全市星級酒店、A級旅遊景區復工率已達70%以上。
為滿足特殊時期市民群眾的文化旅遊產品需求,增強戰勝疫情的信心,許昌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以「網際網路+文旅」——VR全景在家看遍許昌、網絡5G直播等形式開展了系列線上宣傳展示活動,讓市民足不出戶就能盡享海量文旅大餐。
近年來,許昌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緊緊圍繞三國文化、鈞瓷文化、花木文化三大特色資源,致力打造「曹魏故都—智慧之旅、宜居花城—休閒之旅、神垕古鎮—體驗之旅」三張名片,推出「曹魏故都文化遊、蓮城水韻觀光遊、鈞瓷神韻體驗遊、花海湯泉休閒遊、自然山水探秘遊、賞花採摘鄉村遊」等10多條旅遊精品線路。
春風十裡,繁花初盛,此時的許昌,春光無限好。如今,許昌市各A級旅遊景區堅持疫情防控和景區發展兩手抓,按照文化和旅遊部《旅遊景區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要求,嚴格落實防控措施,完善景區疫情防控應急處置方案,強化員工防疫安全服務培訓,規範作業流程,紮實做好遊客健康監測和景區環境衛生消殺,確保為遊客提供安全、健康的遊覽環境。
這個春天,我們邀您共赴一場春暖花開!
來源:許昌融媒APP
關注許昌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