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4日訊,由北京廣播電視臺主辦的「歌唱北京」原創歌曲徵集活動,自今年2月16日啟動以來,得到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歌唱北京的詞曲不斷湧現。截至4月25日,組委會共接收社會應徵作品1309件,其中歌詞作品1056件,歌曲作品253件。
在這些參賽作品中,有一首原創歌曲《你我的北京》,出自詞曲作家陳超之手,在他的筆下,北京不僅是一座城市,更是所有居住在這裡的人共同的家。
提起陳超的名字,可能很多人並不熟悉,但他創作的那些歌曲卻深深地埋藏在了我們的記憶裡。「想唱就唱,要唱的響亮,就算沒有人為我鼓掌,至少我還能夠勇敢的自我欣賞……」這首2005年《超級女聲》主題歌《想唱就唱》風靡一時,它的曲作者就是陳超。還有許飛的《那年夏天》、尚雯婕的《傾城》、謝雨欣的《想念你》、蔡明的《等你回家》、陸毅的《解藥》、王箏的《越單純越幸福》……陳超在音樂創作上碩果纍纍。他為沙寶亮創作的《飛越極限》,更是被評選為2010年廣州亞運會優秀歌曲之一。
陳超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從小在胡同裡長大,「我父親那一輩就生在北京,我也生在北京,我們家住在東城,東四十條。小時候印象最深的就是好吃的,像冬儲大白菜,那會兒天天幫著我爸一車一車地往家拉,我們家院兒裡挖個地窖,往裡面埋白菜。我記得當時電視裡教做西紅柿醬,放學回家我就跟著我媽一起做,我媽弄了一大堆葡萄糖點滴的瓶子來裝。當我第一次在冬天吃上西紅柿炒雞蛋的時候,覺得天哪,太幸福了。再後來有了大棚的黃瓜,冬天第一次聞見了黃瓜味兒。西紅柿炒雞蛋和黃瓜的味道飄蕩在我童年的記憶裡。」除了美食,陳超的童年還有著無拘無束的快樂,「我在東直門那邊上學,都是自己從東四十條走過去,而且每天中午都走回家吃飯,吃完飯再走回學校,從來不覺得累、不覺得遠。從學校到家裡這一段兒路上的胡同,我都可熟了。小時候我還經常在護城河邊抓魚,抓了魚就裝墨水盒裡帶回家。」
《我愛北京天安門》是「歌唱北京」活動組委會推薦的20首「歌唱北京」經典歌曲之首,正是這首歌引領陳超走上了音樂的道路。「我的父親特別喜歡文藝,竹笛吹得非常好。據我父親講,我三歲還是四歲的時候,他給我買了一個兒童玩具木琴,我當時就能自己敲打出《我愛北京天安門》的旋律,他覺得這孩子有天分,得培養,於是我就開始學習音樂了。」如今,陳超也為北京寫了一首歌,就是此次「歌唱北京」原創歌曲徵集活動的參賽作品——《你我的北京》。
談起這首歌的創作過程,陳超的言語中充滿了感情。「我覺得這首歌的創作不同於我以往的工作,它不是一首情歌,不同於我曾經寫過甚至聽過的所有歌曲,這首歌純粹是一個人對一座城市的情感,到底應該怎樣來創作,其實也是一個小挑戰。」陳超表示,他在一開始寫旋律時就遭遇了不小的挫折,感覺腦子裡總有一個既定模式,始終無法突破。到第二天晚上,他基本沒睡覺,開始換換頭腦,看看書,看看電影。突然他發現,自己可能在一開始的創作思路上就錯了,太注重這首歌的功能性了。
「北京是什麼?北京是我的家,是我從小生活的地方,是我這輩子離不開的地方。哪怕在國外生活,也隨時忘不了這裡,一直盼著能回來,這就是愛,我覺得這是對家人的愛、是對人的愛。城市是你情感維繫的地方,跟一個家庭給你的感覺是一樣的,要把所有這些情感都融在裡面,還是應該講愛。」於是陳超變了一個思路,開始回想自己對這個城市的感情,旋律就很快就成形了。
接著考慮歌詞的問題,陳超說,印象中比較深的講北京的歌有《前門情思大碗茶》、《北京的橋》、《北京歡迎你》,這些歌感覺還是以一個土生土長北京人的心態來寫的。現在的北京是什麼樣的呢?「我找到各種朋友,有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也有北漂,我們一塊兒聊,上來第一個問題我就問他們:你們心目中的北京是什麼樣的,給我寫點兒文字。每個人都在寫,有樂觀的,有快樂的,有無奈的,然後我把它們融合在一起,大伙兒一塊兒聊,慢慢的,現在的歌詞就出現了。」陳超說,「寫歌詞就像寫作文一樣,要有中心思想,原來是『北京歡迎你』,以主人的身份迎接外來客,現在不一樣了,北京已經變為『大家共同的北京』,無論是住這兒的,還是來這兒的,特別是懷揣夢想來這兒的人,無論夢想有沒有實現,這裡都成了他們的家。」沿著這個思路,《你我的北京》這個歌名就出來了,這首作品也就應運而生。
「這是我的家,也是我的北京,變化中的紫禁城,有了水立方輝映,您往裡邊兒請,多麼親切的呼喊聲,大柵欄的小夥兒,依舊笑臉迎迎……」京味十足的歌詞,朗朗上口的旋律,陳超用滿滿的深情譜寫出了對家鄉深深的眷戀、譜寫出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對這座城市的熱愛。
「歌唱北京」原創歌曲徵集活動舉辦以來,近日迎來一位特殊的「投稿人」——來自微軟的人工智慧機器人小冰。小冰誕生4年來,因會聊天、會作詩為人津津樂道,作詞則是她最近才展示出來的新技能。「看」著數張北京的風景照,小冰寫出了一首歌詞《AI北京》。
「站在雲端裡,看美麗城市,這輝煌燦爛的文明歷史,記憶了多少故事。感受今天的變化,未來是一首情詩,就聽到人類的呼喊,愛AI北京。」這是《AI北京》歌詞的第一段,如果不把小冰的名字標記出來,恐怕不會有人想到它的創作者是人工智慧。只有《AI北京》的題目一語雙關地透露出來,既是「愛北京」,也是AI(人工智慧)小冰歌唱的北京。
「大家都聽說過小冰會作詩,這次小冰寫歌詞和作詩的過程類似。」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院長王永東博士這樣介紹小冰的新技能。在小冰作詩前,她曾系統「學習」過好幾百位詩人的詩歌,與之類似,在這次寫歌詞前,她也事先學習了人類的超過1000萬行的歌詞,「大腦」中已經擁有了歌詞創作能力,只要給人工智慧一個觸發源,小冰在分秒間就能創作出一首歌詞。
不過歌詞終歸要配曲唱出來,寫詞的創作也與寫詩有些差別。「寫歌詞不僅僅是機器學習的過程」,王永東說,在小冰進入研發階段之前,工程師們曾專門向詞曲專家請教專業知識,比如歌詞如何構成、如何與旋律搭配等,最後把這些編成代碼「教」給小冰。「聽起來容易,但其中的技術細節更為複雜,我們也在考慮申請專利。」
人類創作需要靈感,人工智慧小冰也不例外,創作歌唱北京的詞句,她的靈感就是北京的圖片和關鍵詞。北京的自然風光以及鳥巢等具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觀圖片,小冰都看過,然後在其中提取出關鍵詞激發靈感,進行歌詞創作。
作為人工智慧,小冰擁有極快的和極強大的創作能力,但就像小冰為網友作詩一樣,有的作品很好,有的作品也不被所有人喜歡。為了這次歌唱北京的主題,小冰根據不同類型的北京圖片創作了多首歌詞,大家最喜歡的就是這首《AI北京》。
「目前我們能看到的AI產品大多數是為了協助工作,比如流水線上的機器人,可以用於安保的人臉識別功能等。但我們也看中技術和情感的交互,就嘗試讓小冰從事一些人類的情感活動。」王永東說,小冰會寫詩、寫詞、讀故事,還與人聊天,都會在交互的溝通中,使人產生共鳴。
據悉,《AI北京》在配曲完成後也將由小冰擔綱演唱。此外,微軟方面正在考慮,未來開放這項能力,讓小冰可以根據網友自行上傳的圖片,為屏幕另外一面的你定製寫歌。 本報記者 韓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