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田園】展示方志文化 講好中國故事

2020-12-18 澎湃新聞

在提煉、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等方面,方志文化作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在夯實國家文化軟實力、傳播中華好聲音、提高中華文化影響力等方面獨具魅力,地方志有其獨特的行業優勢和內涵資源。

一、方志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時提出:「要在展覽的同時高度重視修史修志,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激發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堅定全體人民振興中華、實現中國夢的信心和決心。」

地方志能夠真實及時記載一時一域歷史進程,真實性是志書最重要的特點,是其他文化作品無法比擬的。地方志全面系統地記載一定區域內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歷史與現狀。記載地域內地理環境、社會結構、民俗風情等匯成的特色地域文化。反映方志大地域的有齊魯文化、三秦文化、湖湘文化、燕趙文化、中州文化、三晉文化、蜀文化、巴文化、徽文化、贛文化、閩文化等,反映方志小地域的有泰山文化、黃山文化、邯鄲文化、敦煌文化、故宮文化等,不勝枚舉,盡在志中。

我國現存舊志8000多種12萬卷,兩輪編修社會主義新志書萬餘部,集中華民族各地域古今優秀傳統文化之大成,造就了中華民族古今優秀傳統文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方志文庫。例如地方志書記述的湖南韶山、山東曲阜、陝西西安、四川成都、福建廈門、河南洛陽、河北邯鄲等地域,這些地方人文薈萃、名勝雲集,地域文化豐厚,吸引了國內外創業者考察和眾多遊客觀光,正是方志文化的詳盡記述功能帶動了當地交通運輸、商業貿易、餐飲服務等產業,並形成良性互動,促進文化旅遊產業長足發展。

2017年以來,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創編資料性文獻,啟動了中國名鎮志、名村志文化工程,帶動了千百萬村鎮志書的編纂,使地域文化更貼近百姓生活,把名鎮、名村和消失村莊承載的歷史文化信息完整地記錄保存下來,讓百姓記得起鄉思、留得下鄉愁、聽得見鄉音、傳承住鄉俗。同時,各級地方志機構還收集整理、編選輯印了許多家譜、家帳、村規、家規、行規、守則等,代表性的有原山西省地方志辦公室編纂的《山西家規家訓精選》,該書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為宗旨,通過深入系統地挖掘山西家規家訓資源,弘揚和傳承以忠誠、仁愛、孝慈、友善、慎交、勤儉、好學、清廉等傳統美德為主題的家風文化,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黨風政風民風向善向上提供歷史智慧和借鑑。這些都是地域文化的組成部分,都真實地反映了當地的文化狀況,充實和豐富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寶庫。

編纂地方志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優秀文化傳統,方志文化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瑰寶,不僅豐富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而且在世界文化之林也佔有獨特位置,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和影響力。近年來,各級地方志工作機構開展了一系列富有創新和成效的工作,推出了數量可觀的地方志成果,成為中華文化彌足珍貴的地情資料寶庫,有力增強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凝聚力、影響力、創造力。特別是2015年9月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全國地方志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5—2020年)》,明確省、市、縣三級志書和年鑑全覆蓋的「兩全目標」工作任務,各級黨委政府充分挖掘地方志資源的歷史價值、現實意義,相繼推出一批人民群眾喜聞樂見、有較大社會影響力的地方志精品,把方志文化推向高潮。

二、方志文化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脈絡源泉

地方志是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在弘揚、提煉、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過程中,要凝聚方志力量,講好方志中國故事,讓更多故事體現方志文化特色,讓更多具有競爭力的方志文化產品走向國際市場,向世界推介具有中國特色、凸顯中國精神、蘊含中國智慧的方志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地方志古今作品均可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豐富浩瀚的各類新舊地方志書為我們儲存了講好中國故事最直接最生動的資料源泉。

古代地方志是以行政區域為範圍的歷史記錄。全國有大一統志,省有總志或通志,省以下有府、廳、州、縣誌,還有都邑志或城市志,基層有鄉鎮志或鄉土志,有各類專志或部門志、行業志等,加上其他別名異稱,方志有50多個名目種類。

其一是全國總志,又稱為一統志。它以一朝一代的行政區域為綱,用地方志的體裁記述全國情況。著名的全國總志有隋代的《隋區域圖志》、唐代的《括地誌》《元和郡縣圖志》、宋代的《太平寰宇志》《元豐九域志》,以及元明清三代的一統志。

其二是地區志,它專門記述某一個地區的情況。有省志和府、廳、州、縣、鎮志,也有少數縣誌是放在一本志書中記述的,稱為合志。如康熙在位61年間共修成的通志有21種,當時12個省的通志達1242卷。雍正在位13年纂成付梓19種通志1766卷,且普遍較康熙時增加卷本。此外,還有一些因軍事、民族事務等特殊需要而劃分的區域也往往修有志書,如衛所志、邊關志、土司志、鹽井志等。

其三是專志。此類志書專門記述某一地區的某一項特定事物。如山志記述山脈,我國各地的名山幾乎都修過志書。水志記述河、湖、塘、泉等,如《通惠河志》《金沙江志》《西湖志》《莫愁湖志》《約突泉志》等。名勝志記述一地的名勝古蹟,如北京的《譚拓寺志》、蘇州的《寒山寺志》《滄浪亭志》、江西的《白鹿洞書院志》、山東曲阜孔子故裡有《網裡志》、嶽飛故鄉河南湯陰有《精忠嶽廟志》、河南南陽諸葛亮故居有《臥龍崗志》等等。《風土誌》記述一地的風俗民情特產,《金石志》記述當地的銅器碑刻等,《文物經籍志》或《藝文志》專門介紹當地業內著名古籍和人物。

宋代以後,方志體例日臻完備,宋、元、明、清四代基本已成格局,其所列內容包括地理、風俗、形勝、戶口、物產、田賦、山川、寺觀、學校、兵防、古蹟、陵墓、宮室、職官、封爵、科舉、人物、詳異、雜錄、藝文等項。可見,方志是囊括區域各方面現狀及其沿革,資料性極強的「一方之全書」。從總體上說,其體例由粗疏到縝密,即由史、書、志、記、錄、傳、圖、經等多種不同體裁逐漸演變成一種特殊體裁,所記內容統合古今,由簡到繁,無所不載。天文地理、山川水利、物產資源、典章沿革、貢賦搖役、風俗習慣、各類人物、宗教寺院、科舉學校、藝文著作、武備兵防、經濟生活、天災人禍、奇聞逸事等均有記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全國已出版第一輪省市縣三級志書5800餘部。目前,首輪修志結束,第二輪修志進入衝刺階段,已出版省、市、縣三級地方志書7000多部,行業志、部門志、軍事志、武警志、專題志、鄉鎮(街道)志、村(社區)志等2萬多部,地方綜合年鑑近千餘種2萬部,專業年鑑千餘種8000多部,以及大量地情文獻。

這些新方志與舊志及其整理成果,共同構成了一座以國情地情為主要內容並不斷豐富的地方志資源寶庫。

三、充分利用地方志資源講好中國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指明了講好中國故事的三個方向,「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中國人民奮鬥圓夢的故事、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故事」 。我國方志文化凝聚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在我們實現中國夢的今天,中國地方志記載的諸如忠孝節義和勵志奮鬥等實例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經過加工提煉,完全可以成為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可以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有益補充。

各級地方志中有關中國共產黨的記述十分翔實,仔細閱讀,都會受到心靈的震撼和精神的鼓舞,是講好「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的源頭。例如:首輪《廣靈縣誌》卷11至15則真實記述了廣靈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史實和勇於獻身的革命精神。二輪《廣靈縣誌》卷26《民生》記述了中共廣靈縣委、縣政府帶領廣靈18萬人民實現民富縣強、創造美好生活的舉措和惠民實事。

志書記述的各地優秀傳統道德和良風美俗,體現父慈子孝、夫義妻賢、兄友弟恭,通過這些人物的言行、作為,顯示出古代齊家修身、廉潔奉公、勤奮治學、孝悌仁愛、義行鄉裡的道德風尚和淳風厚俗。是講好「中國人民奮鬥圓夢的故事」的源頭。例如:首輪《奉賢縣誌》卷29《人物誌》記述了革命英烈389人,其中傳記傳略42人,勞模、先進人物13人,文人學者43人,能工巧匠45人,名醫良醫90人,孝子、義士等20人。新舊志書均有此類記述,講述普通民眾遵從社會基礎道德規範所演繹的好人好事好風尚,講述民間公益組織、社會慈善機構和人士扶危濟困、樂善好施的凡人善舉等,傳承至今,仍然閃爍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光環。

志書中的《民俗》《外交》《國際》等篇章以及各篇章記述或附錄的良好風尚和外交事例篇目,這些加以總結可講好「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故事」。通過講故事發揚傳統文化中的治國愛民、待友誠信、謙和尚禮、外事循義、友邦和善,以及仁、義、禮、智、信的中華精神,這些思想在客觀能夠起到樹立中國人民良好國際形象、協調國際關係、形成優良外交風貌的作用。

地方志文化資源還可用來講述愛國主義等諸多方面的故事。如上海市《宋江縣誌》的《人物傳》中記述了一位年僅11歲的英雄人物夏秋生,雖還是一位未成年的孩子,懷著對侵華日軍的無比仇恨,在方塔壁上寫下「打倒日本帝國主義」8個大字。日軍對出筆跡,威脅他說出是誰指使。面對殺氣騰騰的日軍,這位小英雄無所畏懼,最後刺刀捅進了他的胸膛,鮮血染紅了塔壁。利用地方志資源編寫鄉土教材講述本鄉本土故事,能增進普通民眾對於本地區的了解,讓他們意識到家鄉這塊熱土曾經經歷了無數驚濤駭浪,湧現了眾多了不起的人物,無形之中培養人們對家鄉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

講好中國故事, 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把各類地方志書以恰當的傳播方式進行講述,定能達成良好的傳播效果。從20世紀80年代初至今,兩輪修志成果(志書、年鑑、方志叢書、方志學刊、方志網站、方志微信公眾號等)滿載了中華民族各個地方從古至今尤其現今的優秀傳統道德和良風美俗,成為各地實施優秀傳統道德和良風美俗教育擷取實用教材的文庫。在兩輪修志實踐中,全國各級方志機構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崇正義、重民本、惠民生、講仁愛、守誠信的思想理念,忠貞愛國、敬業擔當、自強不息、崇賢向善、扶危濟困、見義勇為、敬老孝親的傳統美德,文以載道、以文化人、向上向善、立德樹人的人文精神記述體現在兩輪志書的人文部類篇章中。同時,在這些篇章中充分體現出經典理論的正確性和生命力,使地方志載體成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堅強文化陣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要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實現黨的十九大確定的戰略目標,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就要堅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不斷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相信,方志文化在這一偉大進程中一定能迸發出更加耀眼的生機與活力。

(作者系廣靈縣地方志辦公室主任)

相關焦點

  • 「方志中國」展覽:梳理歷代方志編修
    「方志中國」展覽:梳理歷代方志編修 2016-05-13 20:54:54」展覽5月13日開展,向受眾普及方志知識,展示方志成果,傳播方志文化。
  • 【方志田園】周代的「四方之志」
    【方志田園】周代的「四方之志」 2020-02-24 1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展示成都方志文化 成都歷史文化海外線上展啟動
    央廣網成都11月26日消息(記者賈宜超)為講好成都「方志」故事,成都歷史文化海外線上展近日在成都市方志館啟動。據悉,成都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將通過成都方志文化海外交流與成都歷史文化海外線上展活動,探索構建方志文化交流互鑑長效機制,讓更多人了解成都方志文化,了解成都。
  • 【方志田園】修志是「守土者之責」
    【方志田園】修志是「守土者之責」 2018-12-06 14: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田園】清河縣方志辦在邢臺地方志工作會議上作典型發言
    【方志田園】清河縣方志辦在邢臺地方志工作會議上作典型發言 2020-12-17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高考作文練習題目:展示中華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擬題有:  積極展示自我,才能擁有成功  好酒也怕巷子深  把中國故事講好要當仁不讓  ……  第三種看法則是批判李子柒視頻裡展示的生活圖景與現代文明之間的乖離,算不上文化輸出。考生倘對此有過思考,又有相關知識的積累,可就此作些申說。
  • 【方志田園】油坊鎮第一部村志——《前郭屯村志》出版
    【方志田園】油坊鎮第一部村志——《前郭屯村志》出版 2020-10-22 16: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旅遊】文化+科技講好中國故事:綿陽方特東方神畫...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提 要 以中華傳統文化和巴蜀特色文化為核心元素的文化高科技主題樂園——綿陽方特東方神畫主題樂園即將面世。目前,園區道路與綠化施工已進入收尾階段,預計將於暑期開園迎客。
  • 傳承方志文化 記錄當代中國 ——《中國影像方志》第二季節目隆重...
    「國有國史,地有方志,家有家譜」,國史、方志、家譜,共同記錄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和生生不息的創造精神。地方志承上啟下,記錄了各地的歷史變革、文化傳承、地理風物、風俗民情等,形成了獨特的方志文化。歷史上每隔幾十年,各地都會續修地方志,以記錄這些年來當地的發展和變化。
  • 【方志四川•工作動態】推進地方志書走進社會公眾 四川方志數字...
    推進地方志書走進社會公眾四川方志數位化圖書超過900部 為更好地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巴蜀文化,講好四川故事,傳播四川聲音,四川省地方志辦積極推進地方志書數位化工作,近日,四川民族地區州縣第一輪39部志書電子版、《巴蜀史志》創刊以來38年的期刊227冊(含原名為《四川地方志》《四川地方志通訊》的刊物)電子版在四川省情網
  • 【方志四川•出版資訊】《四川省志·川茶志》出版發行
    【方志四川•出版資訊】《四川省志·川茶志》出版發行 2020-12-09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以志為媒 兩岸同心——《閩檯曆代方志集成》在臺首發
    呂佳蓉 攝  陳秋平說,佛光山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推動兩岸文化交流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方志文化是維繫兩岸同胞血脈親情的重要紐帶,閩臺方志是兩岸共同的精神財富,兩岸都有責任傳承好、發展好、利用好。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願與佛光山寺攜手,共同促進閩臺方志文化深度交流,持續增進兩岸同胞心靈溝通。
  • 首屆全國方志論壇暨中國地方志學會方志學分會2020年年會在株洲開幕
    首屆全國方志論壇暨中國地方志學會方志學分會2020年年會在株洲開幕 發揮方志資源作用 助推經濟社會發展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秘書長、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冀祥德,省政協副主席賴明勇講話,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毛騰飛,省地方志編纂院黨組書記、院長江湧致辭。
  • 《中國影像方志》傳承方志文化 記錄當代中國
    來源:人民日報社市場報網絡版《民聲面對面》北京訊(任傳坤)《中國影像方志》由古至今、由遠及近,展現每個縣獨具特色的的傳統文化,記錄中華民族勤勞質樸,聰明勇敢的偉大實踐,謳歌當代中國人的奮鬥精神……中國影像方志是一部大宣傳型紀錄片,在全國各縣或縣級市進行拍攝,每地1集、每集40分鐘,在中央電視臺10頻道播出,2019中國影像方志
  • 加強對地方志資源開發利用雲南啟動一批方志資源開發利用項目
    此舉旨在為加強對地方志資源的開發利用,避免走費九牛二虎之力修出的志書束之高閣的老路,使地方志更好地服務雲南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服務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和人民群眾方志文化需求。本期推出紅嘴鷗等美物微視頻;「美食」系列微視頻圍繞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目標,突出雲南人民與大自然萬年對話的豐碩成果,展示人與自然相依為命的生命文化,從飲食加工製作及飲食所蘊含的意境等方面揭開雲南美食千村百味的悠長故事。本期推出建水燒豆腐等美食微視頻;「美俗」系列微視頻從古今雲南十八怪切入,描述多彩的民族風情、奇特的風俗習慣及形成原因,講述其蘊含的歷史故事,展示雲南獨特省情。
  • 《中國影像方志》湖北卷監利篇在CCTV-10套播出
    由劉高興執導的大型紀錄片《中國影像方志》湖北卷監利篇於2018年在CCTV-10套播出。《中國影像方志》,是一部大型紀錄片,在全國各縣(市)進行拍攝,計劃攝製2300集以上。湖北監利縣,自222年「監收魚稻之利」開始,成了長江畔的魚米之鄉。
  • 地方志古籍《明代孤本方志選》共收錄方志二十三種全集
    12種,山東4種,山西3種,河南、陝西、安徽、浙江各一種,全書共收錄古籍方志23種我國現存有8000多種古籍地方志,國家圖書館館藏有其中6200百餘種,佔76%以上,這些珍貴的地方文獻是我們中華文化寶貴財富。
  •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圖書館方志文獻展閱區啟用推動地方志文化進校園
    佛山日報訊 通訊員王麗娃 記者鄭奕純報導:近日,佛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南海區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攜手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共建方志文獻展閱區。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圖書館方志文獻展閱區正式啟動,這是佛山市地方志機構與高校共建的第一個方志文獻展閱區。
  • 【方志四川•出版資訊】《四川省志·九寨溝志》《四川省志...
    【方志四川•出版資訊】《四川省志·九寨溝志》《四川省志·司法行政志(1986—2005)》 出版發行 2020-11-26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影像方志》·鳳陽篇正在拍攝中
    近日,中央電視臺紀錄片《中國影像方志》·鳳陽篇攝製組再次來到安徽省鳳陽縣拍攝,用影像記錄鳳陽縣小崗村新時代農民發展現代農業和特色產業、底蘊深厚的淮河文化和鳳陽山風景區優美的自然環境。鳳陽縣委宣傳部、縣文聯積極協調配合,全程做好拍攝的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