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0 18: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 一首首盪氣迴腸的歌曲把我們又帶回到那段硝煙瀰漫的歲月,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毅然邁上保家衛國的徵途,在異國土地上浴血奮戰,勇挫強敵。用鬥志昂揚、不怕犧牲的堅強意志,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讚歌。
英魂歸故裡,世人淚滿襟。2020年9月27日,117位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到祖國懷抱,次日安葬於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黃繼光、邱少雲等家喻戶曉的志願軍烈士都長眠於此。驀然回首,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一幕幕重現,志願軍先烈的光輝事跡扣人心弦、感人肺腑。在他們身上,承載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民族之魂。「煌煌烈士盡功臣,不滅光輝不朽身」,他們是歷史長河中永不褪色的記憶,他們是人們心中永恆的精神豐碑。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學習強國」學習平臺黨史頻道謹以此文回顧歷史,致敬最可愛的人。
楊根思
楊根思在堅守長津湖畔小高嶺的戰鬥中,帶領一個排的戰士打退美軍8次衝鋒。在最後只剩下他一人時,面對敵人的第九次進攻,他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毅然抱起炸藥包衝向敵群,與敵人同歸於盡,年僅28歲。他用鮮血和生命踐行了「三個不相信」的誓言。
黃繼光
上甘嶺戰役中,黃繼光在多處負傷、彈藥用盡的情況下,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敵人正在噴射火舌的槍眼,壯烈捐軀,年僅21歲。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捨身堵槍眼、英勇犧牲,他是「馬特洛索夫式」的戰鬥英雄。今天,人們則常用「黃繼光式」來形容大無畏的英雄壯舉。
邱少雲
1951年,邱少雲隨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1952年在潛伏任務中,敵軍的燃燒彈落在他附近,為避免暴露,他一動不動,直至被烈火吞噬。憑著鋼鐵般的意志,邱少雲踐行著自己的戰前誓言,他用個人的犧牲,讓「紀律重於生命」這句話在烈火中熠熠發光!
孫佔元
上甘嶺戰役中孫佔元的雙腿被敵人炸彈炸斷,他來回爬行指揮,用機槍掩護戰友炸毀敵人3個火力點。敵人反撲時,他用兩挺機槍交替射擊,打退敵人兩次衝擊。最後子彈幾乎打光,他拉響手榴彈,與反撲的敵人同歸於盡。孫佔元用鮮血和生命詮釋出對黨的無限忠誠,對祖國和人民的無限熱愛。
楊連第
1950年11月,楊連第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多次出色完成大橋搶修任務。1952年5月15日,楊連第正在清川江大橋上指揮校正鋼梁時,一枚定時炸彈突然爆炸,一塊彈片擊中他的頭部,壯烈犧牲,年僅33歲。以楊連第為代表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在朝鮮戰場上,築起一條「打不斷、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
王海
1951年11月18日,朝鮮戰場上,時任飛行大隊長的王海與戰友共擊落5架敵機,打出了五比零的戰果。今天,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裡,陳列著一架編號為079的米格15殲擊機,機身上的九顆紅五星,仿佛一直訴說著王海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一共擊落擊傷9架敵機的輝煌戰績,提醒著人們銘記歷史。
張桃芳
抗美援朝戰爭中,張桃芳單兵作戰32天,以442發子彈擊斃214名敵軍,創下志願軍在朝擊斃敵軍最高紀錄,成為上甘嶺狙擊戰的頭號英雄。而最具傳奇色彩的是,雖然身經百戰,屢次遇險,他卻毫髮無損,全身而退。「張桃芳」已經成為抗美援朝戰場上狙擊手們的代名詞。
尋訪抗美援朝英雄老兵
英雄並不遙遠,英雄就在我們身邊;英雄並不遙遠,只是需要我們走近他們,讓我們一起尋訪那些抗美援朝英雄老兵。
儘管抗美援朝的硝煙早已遠去,但鐫刻在紀念碑上的英雄名字需要我們不斷擦拭,記錄在教科書裡的英雄讚歌需要我們反覆吟詠。致敬是最好的繼承,前行是最好的銘記。
來源:「學習強國」學習平臺
原標題:《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 | 重溫鐵血榮光 唱響英雄讚歌》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