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俗語「冬在尾,倒春寒」,2020年春節會冷嗎?答案來了

2020-12-05 農村人事

歡迎閱讀農村人事,作者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每天都將為你帶來最新三農資訊。今天為你帶來的是:冬至俗語「冬在尾,倒春寒」,2020年春節會冷嗎?答案來了

不知不覺之中,時間已經來到了12月21日,再有30來天就又要到春節了。感覺上一個春節才剛剛過去,大年初一農村老家放的鞭炮聲,仿佛還能聽到,現在馬上又要過年了。今天農曆是十一月二十六,明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

冬至不僅是一個節氣,還成為了一個節日,有俗語說「冬至大如年」,就說明了人們對冬至的重視程度。每逢冬至,北方很多地方人們都要吃餃子,農村人都會在這一天特意準備一些餃子餡,城裡上班族,有的單位也會組織大家冬至包餃子。

在古代,冬至的地位更重要。古人的詩詞就有不少提到冬至,比如說「冬至至後日初長,遠在劍南思洛陽」,這就是大詩人杜甫的詩句。其實在民間,尤其是農村,老農中間也流傳著很多關於冬至的俗語,這些俗語是古人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在流傳過程中被後世人不斷完善,至今也很有道理。其中,就有這樣一句俗語「冬在尾,倒春寒」,這是什麼意思呢?

原來,古時候科技不發達,沒有科學的天氣預報,農民種莊稼又是靠天吃飯,非常依賴天氣,因此人們根據節氣,總結出了不少預測天氣的俗語。這句「冬在尾,倒春寒」反映的是根據冬至的位置,來判斷未來一段時間氣候狀況。

有人說,冬至不是固定的嗎?就在12月21日到23日這三天中間。其實,「冬在尾」中的「尾」指的不是陽曆的時間,而是農曆,因為過去我們國家一直採用的是農曆。「冬在尾」說的是冬至在農曆十一月的月末,相應地還有「冬在頭」「冬在中」,說的是冬至分別在十一月的月初、月中。

「冬在尾,倒春寒」意思是說,如果冬至在農曆十一月的月底,那麼來年開春要預防倒春寒。而接下來的時間,氣溫不會太冷。今年的冬至是農曆十一月二十七,當然就屬於「冬在尾」,因此可以說,接下來的冬季,一直到春節前後,氣溫都不會比往年冷,而很可能會偏暖。但等到春季,很可能會有倒春寒發生。

那麼,這樣的說法有道理嗎?今年春節到底是冷還是暖?其實關於這個問題,氣象專家已經給出了答案。氣象局專家早些時候就給出了預測,說今年我國大部分地區冬季的氣溫,接近常年或者比常年偏高,出現冷冬的概率幾乎為零。也就是說,從科學的角度看,今年冬至之後不會出現冷冬現象。而這和這句俗語「冬在尾,倒春寒」也是不矛盾的,因為冬季不冷,開春後有可能會出現倒春寒的現象。

除了「冬在尾,倒春寒」這句俗語之外,古人還總結出了「冬在頭,凍死牛」「冬在中,單衣就過冬」等等。前者說的是冬至在農曆十一月月初,接下來就會比較冷,連牛都可能凍死;後者說冬至在十一月月中,後面不會很冷,甚至穿一件單衣,不用穿棉衣就能過冬。當然,「凍死牛」「單衣能過冬」都有一定的誇張成分。

由此可見,即便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智慧的古人通過不斷地觀察、總結生活實際,也能一定程度上預測未來的氣候狀況。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冬在頭凍死耕牛,冬在尾倒春寒」,在理?今年冬在哪?
    導讀:農村俗語「冬在頭凍死耕牛,冬在尾倒春寒」,在理?今年冬在哪?隨著節氣的更迭,天氣變得愈來愈冷,全年最為寒冷的季節也終將到來,俗話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冬至之後就會迎來數九寒天,在數九寒天的九九八十一天之中,最為寒冷的莫過於是三九四九階段,三九四九也恰逢是二十四節氣的大寒和小寒。寒冷的氣溫也被叫做:大寒小寒,凍死老漢,農村關於冬至的俗語向來都有很多,其中就有一句俗語叫做:「冬在頭凍死耕牛,冬在尾倒春寒」,說的有道理嗎?
  • 今年春節會冷嗎?農村俗語:冬在頭,冷年根,老農民為您詳細解析
    明天就是冬月的開始,我們已經看見春節的衣襟了。許多人關心春節時期的天氣狀況,因為大多數的人辛苦一年,只有春節時才能好好休息,非常盼望天公作美,能有個好天氣。那麼,今年春節冷不冷呢?下面,我就通過農村俗語來預測一下。
  • 俗語「寡婦年,倒春寒」,21年是「寡婦年」嗎?會不會有倒春寒?
    時光飛逝,2020年餘額已經告急,眾所周知,今年是「雙閏雙春年」,不僅2月份有29天,而且農曆還閏四月!當然,今年年初、年尾打春,因此也是「雙春年」!在民間,也有「寡婦年,倒春寒」的說法,既然明年是「寡婦年」,那是否意味著明年有「倒春寒」呢?按照,老一輩農民的認知,俗語「冬在頭,凍死牛;冬在中,單衣過冬;冬在尾,倒春寒」,今年冬至的日期是12月21日,農曆冬月初七,也就是說,今年冬至在冬月初,那麼,這意味著今年冬天會比較冷,而年後也將和往年無異!
  • 農村俗語:「冬至中,單衣過冬,冬在尾提防倒春寒,」,啥意思?
    眼看就要到2019年的冬至了,今年的冬至是陽曆2019年12月22日,也就是農曆十一月廿六。冬至的到來也就意味著我國南北正式進入寒冷季節了,寒冬已經悄然來臨。冬至這一天對於人們來說意義重大,民間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這一天地球北半球的太陽高度最小因此白晝時間也最短,冬至雖然到來,但是卻不是最冷的一天,最冷的還在後頭……在農村,農村老人常說「冬至中,單衣能過冬,冬在尾提防倒春寒,」,這是什麼意思呢?在以前農村,由於氣候預測在科學技術上面還沒有那麼先進。
  • 俗語「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今年啥時候最冷?過年時會冷嗎
    正是因為冬至節氣在農村的重要性,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其中很多關於冬至的俗語是和未來的天氣有關係,比如「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那麼這個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什麼時候會最冷呢?20年春節冷不冷呢?
  • 俗語「冬在尾,提防倒春寒」,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古人通過若干種方法,最終,經過許多年的積累和總結,得出了這樣的俗語「冬在中,單衣能過冬;冬在尾,提防倒春寒」,並以此提前預知這個冬天的冷暖。先說這句:冬在中,單衣能過冬。雖然在節氣上,冬天起自立冬,但是實際上真正意義上的冬天是在冬至這天。古人雖然不知道冬至這天太陽距離回歸線最遠,但也隱隱約約通過生活觀察,發現冬至這天較為特殊,是一年白晝最短的一天,也是嚴寒的開始。所謂「冬在中」,指的是如果冬至出現在農曆月份的中旬。而「單衣能過冬」,指的是這個冬天並不冷,因此不要對這個冬天的寒冷有任何擔心。一般來說,如果冬至出現在農曆月中旬,那一般是出現在農曆十一月中旬居多。
  • 2020年春節時在「幾九」?過年會不會冷?專家:冷暖早已成定局!
    很多人看到這裡會說,2020年的春節肯定會很冷了,其實並不會,因為2020年春節剛好在四九即將結束的第二天,馬上就要迎來暖和的五九,所以春季時天氣並不會太冷。對於春節冷不冷,在農村有很多關於春節期間天氣的俗語,比如「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的說法,意思就是在冬至這一天是晴天的話,那麼在春節時可能下雨天氣會增多,如果在冬至是下雨天氣的話,那麼在春節時天氣會多以晴天為主。再比如「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意思是在冬至這一天很暖和的話,一整個冬天並不會太冷,在陽春三月時容易出現倒春寒。
  • 「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今年冬至在月尾,20年春節最冷嗎?
    摘要:「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今年冬至在月尾,20年春節最冷嗎?文/農夫也瘋狂冬至是24節氣中第一個被確定的節氣,在古代冬至又叫冬節、亞歲、長至節,當太陽到達了黃經270°的時候,就迎來了冬至節氣。其在公曆時間是每年的12月21-23日。今年的冬至是12月22日,馬上就要迎來冬至節氣了。那俗語「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是什麼意思?今年冬至是在月尾,最冷是何時?20年春節冷不冷呢?
  • 「冬至在月中,單衣度寒冬」,有道理嗎?今冬過年最冷?答案來了
    「冬至在月中,單衣度寒冬」,有道理嗎?今冬啥時最冷?答案來了 最近幾日,今冬首場寒潮天氣到來,自北向南,我國大部地區氣溫堪比三九寒天,在南方多地已經迎來了今冬的初雪!而在魯西南地區,冷空氣的到來,僅體現在氣溫的回落,吹走了霧霾,淨化了空氣!
  • 冬至將至,農俗『冬在頭凍死老黃牛,冬在尾老農不要被』,啥意思
    今天已經是2020年12 月14日,距離『冬至』還差一周的時間,這個時期北方大部分地區天氣已經很寒冷了,外出打工的農民也開始陸陸續續返鄉,在家的農民也開始購置年貨,因為『冬至』到了,離過年就很近了,人人都盼望春節能有個好天氣,走親訪友也就方便多了,農村有句俗語『冬在頭凍死老黃牛,冬在中單衣可過冬
  • 「冬在頭凍死牛,冬在尾倒春寒」,今冬在頭還是尾?啥時候最冷?
    我國歷史文化悠久,老輩人留下來的諺語不少與天氣有關,有這樣一句叫農村諺語,叫做「冬在頭凍死牛,冬在尾倒春寒」是什麼意思?如今還靠譜嗎?今年冬天會冷到什麼程度呢?「冬在頭」,這裡的冬並不指冬天,而是指冬至。冬至發生的時間決定著整個冬天的寒冷程度。按照常理來說,冬至在每年陽曆12月21日左右。為什麼還會有「冬在頭或尾」的區分呢?這是因為古時候主要以農曆為主。「冬在頭」思是冬至發生在農曆的月初,冷風呼嘯,就連在大棚裡的耕牛也受不了的極寒溫度,這種象徵性的描述手法,形象的表述了這個冬天的寒冷度很高。
  • 俗語「冬在頭,冷年兜」,今年冬天會冷麼?老話有道理嗎
    馬上就要到了冬至了,這冬至對於南方朋友們可能無所謂,但對於北方人來說,入冬至就是數九了,俗語「冬至在月頭,無被不用愁」,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冬天會冷嗎?「冬至在月頭」有何說法俗語「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俗語;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無雪也沒霜」,今年的冬至在月頭,那麼今年不出意外的話就會冷到年底了。
  • 年前立春過年暖,過年立春二月寒,2020年是雙春年嗎?過年冷嗎?
    俗語「年前立春過年暖,過年立春二月寒」是什麼意思呢?2020年是啥時立春,過年冷嗎?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立春在今日只是一個節氣,當太陽到達了黃經315°時就迎來了立春節點,時間是每年公曆的2月3-5日。不過在過去,立春不只是一個節氣,還是一個很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因為在古代的時候過年就是立春這一天,和我們今天的大年初一是不一樣的。
  • 農村俗語「冬至中,單衣就過冬」是啥意思?今年冬天還會冷嗎?
    其實也不難,勞動人民是最有智慧的,他們會根據天氣變化和自然生長的規律,總結出一套自己的預測系統,也能在指導農民生產生活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農村俗語「冬至中,單衣就過冬」是什麼意思?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還有指導意義嗎?按照這個俗語推算,今年的冬天到底冷不冷?
  • 農村俗語「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啥意思?今年春節會冷嗎?
    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春節時會不會冷呢?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的意思是,如果冬至出現在月初的話,那麼今年的冬天會比較寒冷,不過最冷的時間段將會在春節前後出現。
  • 冬至俗語「冬至有雪來年旱,冬至有風冷半冬」,專家:冷暖已定!
    1、冬至有雪來年旱,冬至有風冷半冬這句話說的是通過冬至這一天的天氣,來預測隨後的天氣狀況。如果冬至這一天下雪的話,那麼來年很可能會遇到乾旱天氣。如果冬至這天有大風天氣,那麼剩下的冬季就會比較冷,要做好保暖防寒。
  • 冬在頭,天冷在年關;冬在中,單衣能過冬;冬在尾,提防倒春寒
    冬至馬上就要到了,根據冬至,老農們能判斷出後面的天氣整體狀況。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冬至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為「冬節」,所以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
  • 俗語「二九刮南風,來年倒春寒」啥意思?春節天氣是暖還是冷?
    導讀:俗語「二九刮南風,來年倒春寒」啥意思?春節天氣是暖還是冷?今天已經是陽曆年的1月3號了,算是跨入到陽曆2021年了。我們常說的冬天有三九天,並且我們從小就會唱數九歌,歌曲我們會唱,那麼數九到底怎麼數,你可知道嗎?對於數九,坊間有有冬至當天就開始數九的,並且這個方法得到大多人認可。具體來說是從冬至日這天開始數頭九。2020年的冬至節氣是在12月21號的時候到來,也就是我們數就就從這天開始,數九是以九天為一個「九」,這樣依次從一九數到九九。
  • 冬至「數九」具體幾月幾日,三九何時開始,20年會出現倒春寒嗎?
    那麼,入冬後,大家都知道冬至時開始數九,今年冬至具體日期是幾月幾日呢?俗話說「冷在三九」,今冬三九何時開始呢?2020年會出現「倒春寒」嗎?今天我們簡單的討論一下!在農村,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該冷不冷,難有年景」,對於「三九」天的冷,很多村民還是歡喜的,畢竟「不經歷一番寒徹骨,哪有瓜果遍地香」,今年數九至冬至日開始,每隔九天加一「九」!「一九」時間段是19年22~30日,「二九」時間段是19年12月31日~20年1月8日,「三九」時間段是20年1月9~17日,「四九」是1月18~26日!
  • 俗語「冬至中,單衣就過冬」,今冬會冷嗎?專家:冷暖已成定局!
    農村中很多老人都能說上幾句關於節氣的俗語,村子裡的張大爺精通二十四節氣,並且還能通過節氣所在的時間以及天氣來推測冬天的冷暖。問題中所說的「冬至中,單衣就過冬」就是我們這裡冬天的生活寫照,這句話也常聽張大爺說起,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