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閱讀農村人事,作者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每天都將為你帶來最新三農資訊。今天為你帶來的是:冬至俗語「冬在尾,倒春寒」,2020年春節會冷嗎?答案來了
不知不覺之中,時間已經來到了12月21日,再有30來天就又要到春節了。感覺上一個春節才剛剛過去,大年初一農村老家放的鞭炮聲,仿佛還能聽到,現在馬上又要過年了。今天農曆是十一月二十六,明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
冬至不僅是一個節氣,還成為了一個節日,有俗語說「冬至大如年」,就說明了人們對冬至的重視程度。每逢冬至,北方很多地方人們都要吃餃子,農村人都會在這一天特意準備一些餃子餡,城裡上班族,有的單位也會組織大家冬至包餃子。
在古代,冬至的地位更重要。古人的詩詞就有不少提到冬至,比如說「冬至至後日初長,遠在劍南思洛陽」,這就是大詩人杜甫的詩句。其實在民間,尤其是農村,老農中間也流傳著很多關於冬至的俗語,這些俗語是古人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在流傳過程中被後世人不斷完善,至今也很有道理。其中,就有這樣一句俗語「冬在尾,倒春寒」,這是什麼意思呢?
原來,古時候科技不發達,沒有科學的天氣預報,農民種莊稼又是靠天吃飯,非常依賴天氣,因此人們根據節氣,總結出了不少預測天氣的俗語。這句「冬在尾,倒春寒」反映的是根據冬至的位置,來判斷未來一段時間氣候狀況。
有人說,冬至不是固定的嗎?就在12月21日到23日這三天中間。其實,「冬在尾」中的「尾」指的不是陽曆的時間,而是農曆,因為過去我們國家一直採用的是農曆。「冬在尾」說的是冬至在農曆十一月的月末,相應地還有「冬在頭」「冬在中」,說的是冬至分別在十一月的月初、月中。
「冬在尾,倒春寒」意思是說,如果冬至在農曆十一月的月底,那麼來年開春要預防倒春寒。而接下來的時間,氣溫不會太冷。今年的冬至是農曆十一月二十七,當然就屬於「冬在尾」,因此可以說,接下來的冬季,一直到春節前後,氣溫都不會比往年冷,而很可能會偏暖。但等到春季,很可能會有倒春寒發生。
那麼,這樣的說法有道理嗎?今年春節到底是冷還是暖?其實關於這個問題,氣象專家已經給出了答案。氣象局專家早些時候就給出了預測,說今年我國大部分地區冬季的氣溫,接近常年或者比常年偏高,出現冷冬的概率幾乎為零。也就是說,從科學的角度看,今年冬至之後不會出現冷冬現象。而這和這句俗語「冬在尾,倒春寒」也是不矛盾的,因為冬季不冷,開春後有可能會出現倒春寒的現象。
除了「冬在尾,倒春寒」這句俗語之外,古人還總結出了「冬在頭,凍死牛」「冬在中,單衣就過冬」等等。前者說的是冬至在農曆十一月月初,接下來就會比較冷,連牛都可能凍死;後者說冬至在十一月月中,後面不會很冷,甚至穿一件單衣,不用穿棉衣就能過冬。當然,「凍死牛」「單衣能過冬」都有一定的誇張成分。
由此可見,即便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智慧的古人通過不斷地觀察、總結生活實際,也能一定程度上預測未來的氣候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