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匪夷所思的新聞引爆了中國象棋界——印度向聯合國申遺中國象棋,而且已經申請了6次
1、中國象棋印度6次申遺被駁回
近日,一則匪夷所思的新聞引爆了中國象棋界——印度向聯合國申遺中國象棋,而且已經申請了6次,雖然次次都被駁回。
聯合國反對的理由很簡單:「漢字認識不?」
為把「中國象棋」據為己有,印度煞費苦心拋出兩「鐵證」:
其一是「波斯象棋起源於印度,中國絲綢之路將其帶回,然後發展成了中國象棋」。
第二條就是說中國古代沒有大象,而象棋原始名稱叫做「象戲」,沒有大象,中國象棋就是無根之萍,站不住腳,所以它就是「舶來品」。
一石激起千層浪,嘲笑的、怒罵的都有。小豆子我看到這條新聞也是怒氣填膺,只想說兩個字:無恥!
憤怒過後,更是對擔心:印度前面申請了5次沒成功,還繼續申請第6次,以後還會不會繼續申請,不得而知。
2、網友們說中國象
對於印度所謂的「鐵證」:中國沒有大象。網友們就不答應了,並說中國「象」的出處。
(1)在三國的時候,就有曹衝稱象了
有一次,孫權送來了一頭巨象,曹操想知道這象的重量,詢問屬下,都不能說出稱象的辦法。曹衝說:「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達到的地方做上記號,再讓船裝載其它東西,稱一下這些東西,那麼比較下就能知道了。」曹操聽了很高興,馬上照這個辦法做了。
(2)河南的簡稱「豫」與象有關
河南的簡稱是「豫」。中國的文字是象形文字,也就是說文字是根據圖像演變過來的,而「豫」字就像「一人牽著一頭大象」,在河南也能看見很多與大象有關的標誌
另外,還有網友說,雲南也有象,不只印度有象。
3、中國象棋起源於發展
中國象棋起源於中國,有人說它是起源上古的黃帝、神農氏、舜時期,有人說是起源於周武王伐紂時,也有人說是起源於春秋戰國。
以上所說起源是中國象棋的雛形,但如今定型下來的中國象棋,最早只可能產生於楚漢時期之後,原因很簡單,因為象棋中有「楚河漢界」。
既然中國象棋中有「楚河漢界」,那肯定和楚漢之爭有關係,眾所周知,楚漢之爭是中國古代最精彩的戰爭之一,項羽、劉邦之間的交手,僅在滎陽一帶就有「大戰七十,小戰四十」。
楚漢之爭,從彭城之戰,到滎陽之戰,再到垓下之戰,項羽一路走的是下坡路,上文說到,滎陽之戰最為激烈,通過這一仗,劉邦實現了和項羽中分天下。
正因為楚漢之爭的激烈,中國象棋後來才把「楚河漢界」引入,以此表明象棋中鬥智鬥勇的激烈程度,至於「楚河漢界」,說的其實就是「滎陽之戰」所形成的分界線。
而分界線就在古代滎陽成皋一帶的「鴻溝」(運河)。
如今,在滎陽廣武山上還保留兩座遙遙相對的古城遺址,西邊是漢王城,東邊是霸王城,兩城中間那條寬約300米的大溝,就是象棋盤上所標的「楚河漢界」。
至北宋時,中國「象棋」與現代「象棋」已無差別,「象棋」的棋盤由九條「縱線」與十條「橫線」相交組成的,九條「縱線」在第五條至第六條「橫線」處斷開,此處就是「楚河漢界。
而在將帥所居之處還有「斜線」,此為「士」的行走路徑。
紅黑雙方共有三十二枚棋子,黑方的棋子是將士象俥馬砲卒,其中「將」只有一枚棋子,「士象俥馬砲」各有兩枚棋子,「卒」有五枚棋子;
紅方的棋子是帥仕相車馬炮兵,其中「帥″只有一枚棋子,「仕相車馬炮」各有兩枚棋子,「兵」有五枚棋子。
4、盤點中國被搶申的文化遺產
中國五千年文明,非物質文化遺產居世界第一,包括:皮影戲,剪紙,古琴,珠算,二十四節氣,針灸,書法,京劇,活字印刷術,端午節、中秋節、清明節……
那麼,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被他國申請了的?
(1)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這位戰國時期心懷雄心的英雄。而在2005年11月25日韓國「江陵端午祭」申遺成功,雖說有中國的有區別,但是二者也有一定的關聯性。
(2)拔河,拔河在中國有2400年歷史的活動在2015年12月2日申遺成功。
(3)活字印刷術,2001年韓國一本古籍被聯合國教科文安排認同為現存最陳舊的金屬活字印刷品申遺成功。
(4)皮影戲,印度尼西亞和柬埔寨哪年把皮影戲申遺成功。
(5)針灸,2008年韓國申遺成功。
資料來源:網絡
// 今日話題//
還有哪些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國外申遺的?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知道的或者你想說的